好書試閱

主編序 從移動的微渺個人到世界歷史的結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陳正國


發現不少歷史名人都出生於一七二三年,純粹出於偶然。每一次的發現,都是一次小小的驚喜,直到人數累積超過十位,終於發出了驚嘆。從歐亞大陸的最東緣算起,出生於此年的人物有日本儒學家、醫學家、蘭學者三浦梅園,日本蘭學奠基者前野良澤。在清朝統治的國度有注重經世與政府管理效能的儒家官員陸燿,書法家與掛名《四庫全書》副總編纂梁國治也都生於一七二三年。著名的考證學家與思想家戴震也幾乎在同一年出生(一七二四年一月)。在越南被稱為國師的儒學者阮浹以及在漠北像流星一樣劃過戈壁穹空的準噶爾將軍阿睦爾撒納,同樣出生於一七二三年。

歐亞大陸最西緣的地區雖然人口尚或不及中國江南,著名的一七二三年人物之風流與數量卻絲毫不遜於東亞。蘇格蘭出身的畫家漢彌爾頓(Gavin Hamilton);英國皇家學院首任院長與畫家雷諾茲(Joshua Reynolds);英國建築史上中國風的代表性人物錢伯斯(William Chambers);英國數學家與政治抗議分子普萊斯(Richard Price);英格蘭法學家,習慣法最重要的詮釋者布萊克史東(William Blackstone);出身於蘇格蘭的英國哲學家與政治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蘇格蘭思想家亞當.佛格森;蘇格蘭長老會牧師、紐澤西學院院長、美國建國之父約翰.威瑟斯本;法國《百科全書》重要作家以及著名的無神論者霍爾巴赫男爵(Baron d’Holbach),百科全書作家與翻譯家格林男爵(Baron von Grimm)等等都出生於此年。

從人口學角度而言,一七二三年與一七二○或一七三○年應該沒有不同;從統計學上講,它們的出生率應該沒有差別。但這一年的「名人堂」比較擁擠,自然是與歷史的發展有關。簡言之,這些人顯然(集體)代表了一個世代,並在各自的文化中深刻的反映了他們所屬的時代,所以他們留下了深刻足跡、歷史材料,同時被後代史家關注。在一七五○年代到一七七○年代,也就是一七二三年出生人物的青壯年期間,他們是各自的民族、國家、乃至世界舞臺上的角兒。他們的名字與事蹟,必然與這些事件與發展息息相關。在歷史學相對不發達的地區,例如非洲、中東、印度、甚至韓國,要尋找一七二三年出生的人物就相對困難。

……

十八世紀歐洲國家權力進一步中央化,導致貴族勢力沒落,崛起的市民希望法律改革,法治國的呼聲相當普遍。此外,手工業與對外貿易的發達,使得藝術與品味等文化資本竄起,開始與上層社會的金錢資本與社會資本產生競合。在這些普遍的歷史發展中,布萊克史東名垂青史的習慣法箋注,雷諾茲、錢伯斯等人的藝術與品味的制度化或標準化都是對這些歷史發展的特殊呼應方式。當然,十八世紀是帝國的世界。蒙兀爾、大清固然是控制世界有年的龐大帝國,西歐的海洋帝國也漸次興起。阿睦爾撒納傳奇的一生,既反映帝國周邊的恆常問題,更顯示大清的獨特治理方式,而主人翁的個性更因為依違於帝國之間而顯得悲壯。

二○二三年適逢這些人物的三百周年祭,我們希望能用某種方式紀念他們,於是有了這本書的構想。但我們希望除了紀念這些個別人物本身,還可以透過他們同時呈現世代、時代、世界史的多層意義。學界在闡述時代或世界史意義的時候多會使用論證的方式,講述環繞著重大事件中的其他事件與人,論證這些事件與人的內在關係;於是這些大小事件與人就一環一環的聯繫起來,形成了大的歷史敘述,時代敘述或具有歷史影響與意義的敘述。這樣的大敘述完全正當且合理,但在有限的篇幅裡,延展性的論證可能不是呈現歷史故事最合適的作法,於是我們採用帶有編年史性質的方式,選擇主人翁生命中的關鍵時間、作品、言論,以及他所屬社會、族群、國家的重要事件之間的纏捲互動,邀請讀者建立起自己的世界史感受。

換句話說,本書作者們努力將每一位主人翁打造成面向區域史與世界史的窗戶,但是打開了其中幾扇或全部窗戶的讀者會看見何種世界史圖像,卻是開放性的,甚至不確定的。本書沒有單一作者,沒有單一權威,所以所謂世界史的樣貌,不是在同一隻手的主觀下描繪出來的。強調「看」,固然是一種象徵修辭;二維的文字閱讀與三維的歷史感知之間需要借助讀者自身的想像。

當然,本書中十幾位主人翁都是歷史大敘述下被記載下來的人物;他們並非一般百姓。我們曾試著尋找出生於一七二三年的凡夫俗子與平凡女性(史料中可考一七二三出生的女性都是女王或公主),很可惜沒有任何成果。目前介紹的人物大抵代表了三個地理空間與文化區域的重大歷史面向,一是東亞的儒學與蘭學,二是帝國的歷史,三是歐洲的啟蒙思想與政治改革。這應該也是十八世紀世界歷史發展的三大面向。但我們不希望用既有的儒學史、帝國史、啟蒙運動、美國大革命等史學敘述來介紹這些人物。反過來,我們希望能透過這些人物的細微描述,講一點過往大敘述中被遺漏的私人情感、吉光片羽或歷史遺跡,讓更豐富、更立體的歷史人物成為主角,站上世界史的舞臺,而不是被大歷史化約後的歷史工具角色(historical agents)。

事實上除了戴震、亞當.史密斯與佛格森,本書有多位主人翁從未或很少為中文世界所研究,遑論仔細研究;如三浦梅園、前野良澤、阮浹、約翰.威瑟斯本、威廉.布萊克史東、加文.漢彌爾頓、霍爾巴赫、理查.普萊斯等人,儘管他們在各自的國家歷史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中文世界對於阿睦爾撒納,約書亞.雷諾茲、威廉.錢伯斯、陸燿等人可能不是完全陌生,但他們的跨區域意義、比較史乃至世界史的意義,則很少被強調。細心的讀者應該可以輕易發現,這些主人翁所參與的知識與帝國發展,多少具有或隱或顯的全球史關聯;正因為如此,我們希望能在紀念這些人物時,同時透過讓他們再現當時世界的動向。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