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你跟大家都一樣嗎?

你是不是有時候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你是不是有時候想要跟身邊的人做不一樣的事,有不一樣的想法,穿不一樣的衣服,聽別人可能不喜歡的音樂?或者別人都說不好的事,你覺得其實很棒?是不是有時候,覺得身邊的人只想限制你,把你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有些人說「不一樣」是不好的,因為如果你的想法和作法跟身邊的人不一樣,大家會沒辦法合作,當不了朋友,甚至可能攻擊你或傷害你。所以那些不喜歡「不一樣」的人會說,最好把整個世界分成一個個整齊的盒子,每個盒子裡都是想法和作法一樣的人。在這些整齊劃一的盒子裡,他們把其中最重要的一種稱為「國家」,例如臺灣、日本、韓國和菲律賓;那些和自己不在同一個盒子的人,就叫做「外國人」。

那些喜歡把所有的人都放進盒子裡的人說,你只能待在其中一個盒子,而且要和盒子裡的其他人講一樣的語言,穿一樣的衣服,聽一樣的音樂,吃一樣的食物,玩一樣的遊戲,信一樣的神。要是你跟同一國的人不一樣,就無法跟大家和諧相處,只會造成衝突。如果去了另一個國家,因為你是外國人,不屬於那裡,他們也不會喜歡你。

「盒子人」說,世界就是這樣。希臘人應該住在希臘、說希臘語、吃希臘食物、玩希臘遊戲、信希臘的神。而加拿大人就要講加拿大語、吃加拿大食物、玩加拿大遊戲、信加拿大的神。

但事情才不是這樣。加拿大人根本不是講加拿大語 ― 世界上也沒有這種語言。大多數加拿大人講的語言,是跟英國人一樣的英語,或是跟法國人一樣的法語。也有些加拿大人講因紐特語或奧及布瓦語,甚至有些是講希臘語 ― 因為他們或爸媽是從希臘來的。反過來說,也有很多希臘人會講英語和法語,就像那些在英國、法國和加拿大的人一樣。講到大家信的神,也跟語言一樣複雜。以希臘的神為例,很久很久以前,希臘有很多神 ― 你可能聽過其中一些,像是宙斯、阿提密斯和雅典娜。但今天在希臘,幾乎沒有人信這些神,多半是信耶穌,也有一些信阿拉,少數人信溼婆,還有很多人是哪個神都不信 ― 在加拿大、奈及利亞和印度也是如此。所以那些人說世界是一個個整齊的盒子,根本就不是真的。同一個國家的人會說不同的語言、信不同的神;而不同國家的人可能說一樣的語言、信一樣的神。

要是你對那些「盒子人」講這些,他們會火冒三丈,說事情不應該是這樣。在他們看來,如果希臘人愛吃義大利菜、說英語、信亞洲的神,實在是大逆不道。「盒子人」希望他們能回到過去那樣,做個真正的希臘人。

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就算回到過去,你會發現所有的事情一直不停在改變。五千年前,根本還沒有現在這些國家、語言或宗教。那時候還沒有希臘,沒有加拿大、奈及利亞,也沒有印度。沒有人講英語、法語或希臘語。沒有人信耶穌、宙斯或溼婆。沒錯,五千年前已經出現許多國家、語言與宗教,但是和現在很不一樣。那是因為人們不斷遷徙,有了新的想法與作法,才出現現在的這些國家、語言與宗教。

舉例來說,當年第一批信耶穌的希臘人,一定跟身邊的人很不一樣。連他們的爸媽或祖父母都沒聽過這個來自異國的新宗教。要改變現狀,必須有人率先出來接受新事物 ― 也就是要當那個跟大家不一樣的人。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和身邊的人不一樣,其實再正常不過了。從前生活在你們國家的人,也大都和現在住在這裡的人不一樣。就算人們維持和從前一樣,吃相同的食物、講相同的語言、信相同的神,隨著時間過去,一切都會改變!神明、語言、食物和人都會變得不同。

可是我們這麼努力維持不變,為什麼事情還是會改變呢?為什麼所有的民族、國家、語言、宗教都跟以前不一樣了?舉例來說,為什麼希臘人現在信的不是宙斯和阿提密斯,而是改信耶穌?那些新的神是從哪裡來的?各種外來的神碰在一起,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更重要的是,外國人碰面了以後會發生什麼事?舉例來說,如果你見到某個講外國語言、吃奇怪食物、來自遙遠國家的人,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是你漂洋過海,到一個陌生地方,又會發生什麼事?你們會打架,還是會相處愉快?兩個天差地別的人該如何合作,甚至變成好朋友?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你從沒聽過的故事。

而且這是真實的故事。

★「錢」的故事
漢尼拔的最後一個問題其實非常重要。很多人到現在都還在問這個問題。要了解金錢背後運作的道理並不容易,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和錢脫離不了關係。像是你的爸媽,可能每天都得辛苦工作好幾個小時,就為了賺錢 ―大多數成人一生的大半時間都在做這件事。你想請他們給你買雙新鞋、帶你去遊樂園玩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說:「對不起,我們家現在沒那麼多錢。」你可能也幾乎每天都會用到錢,用來買零食,或是有人送紅包給你當作生日禮物。你可以把錢先存起來,預備買一些特別的玩意兒,像是滑板。

「錢」正是迦太基市場以及人類史上其他大型市場的成功祕訣。正因為有了「錢」這種東西,許多互不相識的外國人,也能和睦相處、相互合作,對於物品的價值達成共識。但錢到底是什麼?

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人,曾經發明不同的錢,但是背後的道理都是一樣的:他們發明這種大家都想要的東西,而且願意用它來換取鞋子、無花果或滑板。迦太基市場剛成立的時候,大家是用黃金、白銀這樣的貴金屬來當作錢。幾個世紀後,以弗所和附近城市的人想到,何不把這些金屬鑄成漂亮的錢幣?後來赫拉克利特和他父親這樣的希臘商人,把這個概念帶到迦太基,於是迦太基人也開始鑄造錢幣。

其他的國家也有各種類型的錢:像是在東非與南亞,用寶螺殼當作錢。寶螺是一種特別漂亮的貝殼,產在非洲和亞洲某些島嶼和海岸。這些地方的人用寶螺殼來買稻米、黃豆或豬。居民帶著整袋的寶螺殼上市場,用來買鞋子、鍋碗瓢盆、請人理髮,或是其他任何需要的東西。

現代,大多數國家的錢是五彩繽紛的紙鈔,你自己可能常常使用。但是現在,全世界大多數的錢既不是金屬硬幣,也不是紙鈔,當然更不是貝殼。你知道今天大多數的錢長什麼樣子嗎?

答案是電腦裡的電子資訊。我們說:「某人有一百萬元」,意思不是他在家裡有一百萬枚一元硬幣,也不是一萬張 100 元的紙鈔,而是在某家銀行的大型電腦裡有一個檔案,記錄著這個人有一百萬元。如果他想花 1,000 元買一雙鞋,只要把這些「電子錢」轉到店家的帳戶就行了。就算店家位在遙遠的外國,他可以用信用卡,或是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按個幾下,幾秒之內,對方就能收到這筆錢。把錢轉給店家後,他在銀行電腦裡的檔案就會顯示少了 1,000 元,而店家的電腦檔案則多了 1,000 元。如今,大家不管是買鞋、買腳踏車、買房子,甚至是買太空船,只要把電子錢在電腦之間搬來搬去,就能從世界各地買到這些物品。

這些不同型式的錢真的太實用了,有了它們,讓各種物品的買賣(從鞋子到太空船)變得如此簡單。現在去市場買東西,不用推著一整車的無花果,只要用小錢包裝著硬幣和紙鈔,或是帶著智慧型手機裝著電子錢就行了,不用擔心錢會爛掉。一車的無花果很容易腐爛,但硬幣、紙鈔、信用卡和電子錢就沒有這些顧慮。
或許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想要更多的錢,有了錢讓交易變得更方便。薩波妮拔很難用無花果來買鞋,因為鞋匠溫阿蒙就是不愛吃無花果。但如果你是拿著錢走進商店,可以肯定的是,就算脾氣最壞的鞋匠也不會對錢說不。

我們已經太習慣錢的概念,所以覺得沒有人不想要錢。但這件事其實怪得很。除了人,其他動物對錢都不感興趣!如果讓一頭象來選擇,是要一顆無花果、一個裝滿百萬紙鈔的手提箱或是裝滿亮晶晶金幣的箱子?那頭象顯然會選無花果。那人類為什麼這麼喜歡紙鈔和金幣?

原因是我們都聽過關於錢的故事。我們聽說錢有某種價值⋯⋯而且相信這個故事。錢的本質並不是來自於構成錢的黃金、紙鈔或貝殼。它其實就是一個故事。你這輩子第一次遇到錢的時候,應該是有人拿著一枚硬幣或一張鈔票,跟你說了一個關於它的故事。他們說:「你看到這個東西了嗎?這個東西很有價值喔!它等於一千顆無花果!如果你想要一枚這樣的硬幣或一張這樣的紙鈔,得辛苦工作一段時間才能得到!」要是你相信這個故事,而且身邊的人也都相信―那枚硬幣或那張紙鈔就真的具備那樣的價值。

金錢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故事。因為全世界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這個故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龍的牙齒可以變出戰士,或是宙斯這位神能把螞蟻變成人。可是人人都相信金錢,相信用錢能把無花果變成象。只要你有夠多的無花果,就能把它們賣掉換成錢,再用這些錢去買一頭象。

正是這套關於金幣的故事(而不是金幣本身),讓千千萬萬個外國人在迦太基市場能夠順利交易。就算大家在其他的故事上有不同意見,但是這套錢的故事能讓大家對一雙鞋或一頭象的價值達成共識。只要大家使用同樣的金錢貨幣,就能輕鬆合作,把無花果、鞋子和象賣給對方。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