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五月花號駛往新大陸
	
	「五月花號」是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第一艘船隻,《五月花號公約》奠定了新英格蘭諸州自治政府的基礎。
	
	五月花號啟航
	美國建國僅有兩百多年,短短的歷史竟成就了今日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人自稱其中有一種所謂的「美國精神」。這種精神的匯聚,應從第一批英國移民到達美洲時說起。
	十七世紀中葉,英國保皇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清教徒受到越來越殘酷的迫害。政府可不憑任何理由就逮捕清教徒,並對他們使用各種酷刑。部分無所權勢背景的清教徒,儼然成為最可憐的一群人,他們被逼無奈,唯有冒險東渡荷蘭避難。
	歷盡千辛萬苦後,一些清教徒終於成功地到達了阿姆斯特丹,並在呂伐等地定居下來。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並不好過。在看到與國教再沒有和好的希望後,流浪異鄉的人開始考慮其他事情:遠在異鄉,孩子們無法接受英國式教育,無法產生對祖國的親切感。英國人開始考慮往更遠處前進,而那時美洲海岸的維吉尼亞已接納了大量清教徒定居。
	1620年,荷蘭地區的清教徒領袖布雷德福召集了當地清教徒,作為先遣者乘「快速號」和「五月花號」兩艘帆船離開了荷蘭海岸。當兩船駛向波濤洶湧的大海時,原本好好的「快速號」竟然開始漏水,即使將船上的水泵開足馬力排水也趕不上進水的速度。更奇怪的是,當「快速號」進入港灣檢修時,竟然發現不出漏水處。
	大多數成員對「快速號」產生猶疑,9月16日,在眾人爭吵不定時,「五月花號」決定獨自啟程。當時,「五月花號」上共有一百零二人,對於這艘重一百八十噸、長九十英尺的木製帆船來說,確實有些擁擠,而且,這又是一年當中最糟的渡洋季節。
	然而,這些飽經憂患的人們已經顧不得太多了,畢竟遠方可能有未來,可能有失去的權利和自由。
	
	抵達美洲
	大西洋永遠是不可捉摸的,暴風讓「五月花號」變得那麼弱不禁風,船上眾人互相鼓勵著度過每一天。所謂同舟共濟,用「五月花號」當時的情景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了。
	「五月花號」的船長克里斯多夫‧瓊斯是位饒有經驗的航海家,他帶領全船旅客與大海、疾病、飢餓展開了奮鬥。航行過程中,最危險的事情出現了:帆船中部的橫樑被暴風無情地折斷了,「五月花號」隨時都可能隨著下一個浪花消失,所有人都擔心能否見到第二天的日出。而或許是上天的眷顧,「五月花號」最終沒有傾覆。
	在危險的旅程中,人們逐漸掌握了應對風暴的方法。一路上,隨時都可能船毀人亡,但總算是有驚無險。1620年11月11日,「五月花號」的人們終於看到了廣闊的陸地。在這次遠征中,一○二位旅行者僅有一人不幸喪生,但由於旅途中誕生了一名嬰兒,故與出發時人數一致,沒有「減員」。「五月花號」的乘客大多是虔誠的教徒,重新踏上陸地後,眾人開始向上帝表達謝意。
	短暫的興奮過後,剛脫離危險的人們又有點失望了。原來由於逆風和時差等因素,這一行人並未抵達維吉尼亞,而是到達了今天北美大陸科德角的普利茅斯港。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那還是塊陌生的土地,荒涼而孤寂,又有點深不可測,人們不敢離船太遠去活動。大約過了一個月,眾人派出的偵察隊回來報告說:附近有處優良的漁場,且不遠處有山環繞,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天堂」。唯一讓偵察隊感到迷惑的是,他們在某處看到了開墾過的農田、適合人居住的房屋,但卻不見一個人影。
	不久以後眾人才知道,原來這裡曾是一個相當有規模的印第安村落,因為幾年前天花蔓延,倖存的人都已遷居至他地。這個村落彷彿是上帝專門為這些移民準備的。
	
	神聖的宣誓
	「五月花號」乘客再次感謝上帝的恩賜後,決定上岸生活。為了防止以後生活中產生糾紛,在登上新大陸前,移民們選出五十一個代表召開了一次會議,在眾人的權利和義務上達成了簡單的共識,並擬出了一個公約,這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公約》。
	《五月花公約》規定:眾人自願結為一個民眾自治團體,在維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自治團體將會不定期地根據人民的利益,制定並頒布最適合而方便的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全體人員必須宣誓保證遵守和服從。
	當眾人在《五月花公約》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後,「五月花號」在普利茅斯港拋下了錨鏈,移民們划著小艇安全地登上陸地。按照古老的傳統,移民們登上一塊突出海面的礁石,舉行了熱烈的慶祝。後人將這塊礁石稱為「普利茅斯聖岩」,作為美洲首處永久殖民地開創的見證。
	然而,此後生活並沒能按照人們設想的那樣發展,或許是上帝開始拋棄生活在普利茅斯的人們。移民們還未完成定居的準備,寒冷的冬天就到來了,大西洋上吹來的寒風和漫天的飛雪讓眾人受盡苦頭,他們不得不開始為搭建住房和尋找食物而忙碌。但是,倉促的移民們缺少必要的裝備,也缺乏在當地生活的經驗,殘酷的環境造成了大量減員,最初的一百零二個移民僅剩下了五十人。
	
	印第安人的幫助
	天災讓所有人感到了絕望。然而,就在一天早晨,坐以待斃的人們看到了救星──一群印第安人。原來在移民進入普利茅斯不久,生活在臨近村落的印第安人就開始注意到了這群奇怪的人,一名印第安人被派往這個村子察看情況,他成為普利茅斯人接待的首位客人。
	普利茅斯人向這位貴客敘述了之前的所有經歷,以及目前經受的種種苦難。幾天後,事情有了轉機,這名印第安人將酋長馬薩索德帶到了普利茅斯村,同時帶來了許多生活必需品,隨行的還有部落中最有經驗的印第安人,他們教授起移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本領。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普利茅斯人學會了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
	第二年秋天,由於氣候適宜,加上印第安人從旁指導,普利茅斯人種植的玉米、南瓜、筍瓜等獲得了大豐收,飼養的火雞等禽畜也逐漸多了起來。為了感謝上帝的眷顧,同時更為了感謝真正的「造世主」──印第安人,當時擔任普利茅斯總督的布雷德福決定舉行聖典,特地邀請了馬薩索德及其部落的印第安人共同慶祝。
	印第安人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邀請,於11月底的一天來到了普利茅斯村。當晚,桌子上擺滿了山裡的野味以及普利茅斯人自己種植的玉米、南瓜、筍瓜,而自產的火雞更是成為一大特色。印第安人與普利茅斯人舉行了各種慶祝活動,歡慶的氣氛一直持續了三天。此後,越來越多的移民遷居到普利茅斯,該地區範圍逐漸擴大,以此為中心,形成了後來的麻塞諸塞州。
	為了紀念先民開拓的艱難,每到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美國人就要享受一段長達四天的「感恩節」假日。幾乎每個美國人都要回家過節,節日的餐桌上,火雞和南瓜餡餅是必備食品。在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和耶誕節是同等重要的節日。
	
	【人文歷史百科】
	
	《五月花公約》的意義
	《五月花公約》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隱含了「政府須經被統治者同意方可實行統治」這一思想,暗合今日美國民主政治的精神。簽訂公約的人們在無意中預設了許多民主政治的理念,成為美國一直遵循的原則。《五月花公約》與維吉尼亞議會一起,成為美國政治制度的兩塊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