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美國總統太狠了──羅斯福 
注意看,這個男人太狠了,男人名叫羅斯福,他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任期超過兩屆的總統,他還是唯一一位四次參選總統大選並且通通當選的美國總統。他成功帶領美國渡過了兩次重大歷史事件——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總統」的定期民調中,他永遠居於TOP3行列,與華盛頓、林肯並駕齊驅,成為美國人心中最有領導力的政治英雄之一。他還包辦臺北市第一條以外國人名字命名的道路羅斯福路,路上有著全臺灣的學子都渴望考上的羅斯福路大學(臺灣大學),或是你更想要一飽口福的藍家割包跟四神湯。
這位我們要談的羅斯福總統,是第三十二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1945),通常我們都稱他為小羅斯福。他有一個遠房親戚,也是羅斯福總統,是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1858-1919),第二十六任美國總統,我們則習慣稱呼他為老羅斯福。
兩位羅斯福總統都非常優秀,但是小的又比老的更加搶眼。因為當政治風險越高,時局越是艱難之時,越是考驗領導人的決策力,一念天堂或是一念地獄。而小羅斯福,就是那個越戰越強的狠角色。在美國面對大蕭條時,他告訴美國人:「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他強悍的決心、靈活的策略讓美國擺脫經濟崩潰的泥淖,從絕望的谷底等到復甦的驚喜,在危機中找到生機。在二戰爆發的時候,他堅定地認為美國不可能倖免於這場世界大戰,他告訴美國人:「過去兩年的經驗無疑地證明,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安撫納粹。沒有人可以透過撫摸將老虎馴養成小貓。殘酷無情是無法綏靖的;面對一顆燃燒彈,理性是無法奏效的。」他勇於跟邪惡對抗的信念讓美國放下孤立主義的傳統,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讓危機再度變成轉機。
《蝙蝠俠》電影中,有一句正義金句:「我必須成為英雄,因為人們需要希望。」能夠帶領眾人渡過難關的,永遠不會只是對權力的渴望,唯有歷經存亡危急的關頭,才能突顯出領導者的真正價值。卓越的人會因為遇到困境,而讓更多的人願意跟隨。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美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還又能獲得最多好評的傳奇總統。
把自己從輪椅上舉起
羅斯福出生就抽到SSR卡,誕生於一個政治豪門家庭,他們家在紐約州的海德公園鎮,擁有近四百公頃的土地,相當於臺北市半個中正區大。從小家裡的豐厚資源就集中挹注在羅斯福身上。
青少年時期,羅斯福的才藝養成不是兒童美語、烏克麗麗或直笛,而是騎馬、射擊加航行。擅長的運動不是躲避球、健康操,而是打馬球、網球和高爾夫球。從小他就經常被父母帶到歐洲旅行、甚至長住,讓十五歲以前的他便嫻熟地掌握德語及法語。
隨後,如同許多豪門菁英子弟一樣,他進入了哈佛大學就讀,只用了三年就獲得了哈佛大學歷史學士學位。(這段期間,他的遠房堂哥西奧多·羅斯福成為了美國總統。)接著又進到常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院就讀,學位都還沒有念完,他就通過了律師考試。二十六歲的時候,正式進入律師事務所任職,專攻海事法。
一九一○年,他正式踏入政壇,以民主黨候選人的身分挑戰他的家鄉──那片傳統的共和黨鐵票選區,結果就順利當上了紐約州參議員。那一年,他才二十八歲呢。三年後,威爾遜總統看中他的潛力,任命羅斯福為海軍助理部長,這可是當時美國海軍部的二把手,屬於第二高級別的文職人員。他在這裡的工作持續了七年,把海軍事務整頓得有模有樣,為他日後在二戰期間領導美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羅斯福在海軍事務上的聲望和成功,讓他不到四十歲的時候,就被民主黨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雖然一九二○年這次的參選並沒有成功。但是這位政壇新秀的風采,飛躍般的政治資歷,已經預示著他未來將會是一顆閃亮的政治之星。
然而,故事沒有這麼簡單。星星可能太亮眼了,需要為他蒙一點塵。
一九二一年的夏天,羅斯福與家人在加拿大的海濱小屋度假。這個小屋是他和家人自他孩童時期就會前往度假的老地方。
在這個熟悉的地方,他遇上了人生從未預料到的變故。經過一天激烈的水上活動,他忽然感到雙腿一陣劇痛,且難以控制地顫抖。即使他提前就寢休息,隔天狀況仍然沒有變好,他發起了高燒,而且雙腿變得越來越虛軟無力,幾天後,他的雙腿麻木癱瘓,完全站不起來。疼痛傳遍了他的腿、腳和背部,他的皮膚變得極度敏感,甚至微風拂過身體都會引起極大的痛苦。
經過診斷後,醫生確認他得到的是脊髓灰質炎,這種疾病大多是在嬰幼兒時期感染的,所以又稱為小兒麻痺症。這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在他政治生涯正要起飛的時候,卻被病毒襲擊,他的肌肉開始萎縮,甚至麻痺癱瘓。羅斯福大好前程的政治之路,似乎準備宣告落幕。
然而,這個男人真的太狠了!
他似乎不懂什麼叫做灰心喪志。一九二一年的秋天,他把所有對於政治的熱情全部轉向投入他的復健療程。當他發現到他的雙腿在水中可以相對輕鬆地支撐身體的重量,於是他安排每週定期游泳三次。因為有著積極的復健與樂觀的態度,到了那年冬天,他的手臂恢復了力量,核心肌群也變得更加強壯,扣掉他癱瘓的雙腿,當時的拳擊重量級世界冠軍傑克.登普西(Jack Dempsey)就曾稱讚過羅斯福的上半身肌肉極為發達。
一九二二年一月開始,羅斯福打造了可以固定在膝蓋處並延伸到腿部長度的鐵製支架,並開始嘗試拄著拐杖自行站立。即便過程相當艱辛,羅斯福始終沒有氣餒。曾經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個午宴,他的助手沒能適時地協助,讓他跌倒在人來人往的大廳地板上,但他只是微笑著請圍觀人群中的兩名年輕人幫助他重新站起來。起初,他周圍的人看到曾經熠熠生輝的羅斯福如今如此脆弱、掙扎地移動,都感到心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看到了開朗的羅斯福在整個康復過程中充滿歡樂,也被他的正向所感染,積極地參與他的復健過程。
有一回,羅斯福的朋友得知有一位患有小兒麻痺的年輕人,在喬治亞州的Warm Springs泡溫泉多次後得到復原,他便向羅斯福推薦了這裡的溫泉設施。一九二四年至一九四五年間,羅斯福總共來到此處四十一次。即便羅斯福的雙腿並沒有因此獲得奇蹟般的康復。在一九二六年度假村遇到財務困難時,羅斯福便二話不說買下了溫泉設施以及附近的土地,成立了一個專門為小兒麻痺症患者提供養復的水療中心,也就是現在的羅斯福溫泉康復研究所。如今這裡不僅為遭受小兒麻痺影響的患者提供服務,患有中風、脊髓損傷與其他殘疾的人也可以在此接受治療。
不只如此努力的復健,羅斯福對於政治的熱情更從未消減半分。他不僅要讓雙腿重新站起來,他更想要讓自己的政治生命重新活起來。一九二四年民主黨全國大會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舉行時,他要上臺為紐約州長阿爾史密斯(Alfred Emanuel Smith)公開助選,這是羅斯福自罹患小兒麻痺症後首次公開露面。
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在一九二○年代,身心障礙者備受社會歧視。家庭中若有身心障礙的成員,往往被送進庇護所,無法正常就業,難以融入一般社會。羅斯福此次的回歸,他認為他必須向大眾證明自己已經「康復」,他不想讓人看見自己只能坐在輪椅上移動,他必須讓自己看起來好像可以正常行走,以免選民認為他喪失了行動能力。
為此,羅斯福特意比其他民主黨員提早來到會場,他坐在一張靠近講臺的椅子上,它的扶手堅固,可以維持他的身體穩定。輪到他演講時,他巧妙地利用丁型拐杖支撐上半身,另一手則緊握著兒子的手臂。鐵製的支架並刻意塗成黑色,和鞋襪擁有相同的色調,遠遠看去,羅斯福的雙腳看起來挺直有力,他還特意地在行走時擺動臀部,讓他看起來與一般人的行動沒有兩樣。
然後,他一如往常,燦爛的微笑,熱情的宣講,他的神采飛揚,他的生氣勃勃,彷彿不曾染疾,從未離開政壇過。他那活力開朗的樣子,風靡全場,為他博得全場觀眾熱烈的喝采。在他精采的表現下,復出之路一路暢通:一九二八年競選紐約州長獲勝,並連任兩屆州長,一九三二年正式參選總統,接下來創下總統四連任,空前絕後的歷史紀錄。
儘管他身體有所局限,但他對待自己、面向大眾的樂觀沒有極限。羅斯福總統圖書館保存了三萬五千張照片。有他垂釣、騎馬、在高爾夫球場上的照片,有他手扶著汽車和孩子一起說笑的照片,有他拄著拐杖和賓客在白宮外的草坪談天的照片,只有兩張是羅斯福在輪椅上的照片。我們對羅斯福的印象,向來是他套在身上的海軍披風;是他叼在嘴上的香菸,是他總是精神奕奕的燦爛笑臉,而從不是他癱瘓無力的下半身。
他改變了大眾對於身心障礙者因疾病或殘缺而受困的想法,成為美國毅力與韌性的象徵。曾擔任羅斯福總統圖書館的主管說:「我認為小兒麻痺症改變了羅斯福,而羅斯福對小兒麻痺症的回應改變了世界。」
把國家自屈服中解放
羅斯福的第一任總統任期於一九三三年展開。而一九三三年可不是一個風和日麗的豐收年,如果美國也流行抽國運籤,那一年肯定是支下下籤。
一九三三年是大蕭條最嚴重的時候,美國的失業人數佔全國勞動人口總數的24.9%,即一千兩百八十三萬人。同時,從一九二九年華爾街股票崩盤開始到一九三三年間,即便你幸運地保住了工作,工人們的薪資收入也下降了42.5%。數據告訴你,羅斯福從胡佛總統接手的絕對不是一盤好菜,而是美國有史以來經濟最悽慘落魄的狀態。
但是內建樂觀體質的羅斯福,在接手這盤已經操灰搭的黑暗料理時,便表現出了與應對小兒麻痺相同的正向態度和決心。他從就任總統的一開始就嘗試向絕望的人們點燃希望,他那句廣為人知的金句:「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就出現在他的第一次就職演說上。
而這個男人不是只有一張嘴。
「我不是最聰明的人,但我絕對能找來最聰明的夥伴。」在羅斯福就任總統之初,他就召集了全國最優秀的人才組成智庫為大蕭條的窘境提供各種解方。接著,在一百天內,他們用十萬火急的速度,讓美國國會通過了一系列立法;兩年間總共通過三萬多項工程,藉由「以工代賑」 的方式活絡經濟。
他們光是在一九三三年就成立了以下機構,用盡一切力量CPR,希望能讓美國經濟迅速地恢復正常的心肺功能。
AAA,農業調整管理局:向農民支付補貼,並提高農產品價格。
CCC,平民保育團:對十九至二十四歲的單身失業男性推行的以工代賑計畫。
FCA,農業信貸管理局:向農民提供可靠的貸款。
FDI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負責承保所有銀行及儲貸機構之存款,保護人民的存款免遭因銀行破產而帶來的損失。
FERA,聯邦緊急救援署:為失業者儘可能地提供工作的機會。
NLB,國家勞工委員會:處理勞資糾紛。
TVA,田納西河谷管理局:推廣新的耕種方法、販售過剩電力、創造就業機會。
國家機器真的動得很厲害啊,在羅斯福團隊的積極作為下,一九三五年開始,美國經濟的心電圖開始有了正常的波動。羅斯福證明自己不只能回收廚餘,更能夠端出實切的政策牛肉,不管你是要吃A5和牛還是臺南牛肉湯,他通通能做給你。
一九三六年底的總統大選,羅斯福刷新了歷史紀錄,他狂掃了五百二十三張選舉人票,贏下了四十六個州。而他的對手蘭登(Alfred Mossman Landon)僅僅只拿到八張選舉人票;在普選票數部分,羅斯福上次大選時贏了胡佛七百萬票,這次根本變身瘋狂吸票機,贏了蘭登一千一百萬票,創下美國歷史上民選得票差距最大的一次總統選舉。
已經通關一次地獄級難度的危機,接下來羅斯福的總統之路應該可以舒坦些了吧?!沒有耶,因為接下來進到夢魘級關卡──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的確,美國與歐洲有著大西洋相隔,戰火燒不到美國自宅。希特勒也沒有瘋到想要橫越大西洋,電爆美國隊長。美國當然可以繼續在家裡吃爆米花看戲,堅持他們建國以來的孤立主義。
但是美國的好朋友,英國快要頂不住啦~倫敦已經不知道被德國狂轟猛炸了多久,堅持戰鬥到底的邱吉爾,持續在陸地、海上和空中與德國糾纏不清。然而,這些軍事行動的成本幾乎耗盡了英國的資金。
邱吉爾只好瘋狂call out給羅斯福進行求救。救還是不救?隨著法國淪陷、英國幾乎破產。哎,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難道我們要眼睜睜地看著納粹征服世界?儘管自美國開國國父華盛頓以來,就存在著總統最多連任兩屆的傳統,但是羅斯福還是決定在一九四○年再次競選連任,有一些價值他渴望捍衛,有一些原則他必須跳出來守護下去。最後,他以近五百萬票的差距擊敗了對手,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連任第三屆的總統。
羅斯福認為美國人不可能保持中立,也沒有必要保持中立:「基於道德原則和對於我們自身安全的考慮,我們決不允許默認由侵略者支配、由姑息主義者倡議的和平。我們要知道,持久和平是不能以他國人民的自由為代價買到的。」
作為美國隊長,我們需要扛起責任來,賦予盟友們恢復和維護自由世界的力量!羅斯福這樣打趣地比喻:如果鄰居家失火了,我們家恰好有一條可以幫忙救火的消防水管,那如果我將水管借給鄰居,就能夠幫助鄰居家的火撲滅,我難道不應該這樣做嗎?在救火之前,難道我應該要跟鄰居說:欸,我這條消防水管不便宜哦!你必須先付我錢跟我買才可以用哦!
在他極力主張下,羅斯福打動了原先抱持孤立主義的國會議員與對戰爭總是排斥嫌惡的一般大眾。一九四一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允許美國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根據這個法案,美國政府可以將「任何國防用品出售、轉讓、交換、出租、借出或以其他方式處置,給任何總統認為對於美國國防安全至關重要的國家」。
整個租借法案從一九四一實施到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美國總共送出價值五百零一億美元的超級豪華軍援大禮包(主委加碼送幸福:考量到通貨膨脹,相當於如今的七千七百三十億美元),其中有三百一十四億美元,包含兩萬輛坦克都是拿去幫助英國。就連蘇聯也得到一百一十三億美元的資助,一九四五年時的蘇聯紅軍有近三分之一的卡車都是美國製造的,平均每五個紅軍就有兩個人穿著美國製造的軍靴。
如果沒有美國源源不絕地給同盟國成員輸血,英國可能撐不到諾曼第反攻,蘇聯哪有能力打得到柏林呢?羅斯福讓美國成為世界級的超級補師,在戰爭的後期裡,全球各地的軍隊與平民幾乎可以在需要的時間和需要的地點獲得需要的東西。擁有這種可以愜意地為隊友創造完美輸出環境的靈魂人物,誰能不愛美國隊長呢?
總統任期應該無限嗎?
一九四四年,由於美國及其隊友們在二戰越打越順手,儘管羅斯福已經是破天荒史上任期最長的美國總統,他依然盤據人氣發燒榜!即便他的對手托馬斯.杜威(Thomas Edmund Dewey)在選戰演講向人民警示:「一個當了四屆總共十六年的總統會是對於民主自由最危險的威脅。」但是羅斯福依然再度勝選,拿下了三十六個州,四百三十二張選舉人票,普選票也獲得53.4%的得票率。
美國憲法並未明文規定總統任期的上限。然而,自首任總統華盛頓在第二任期結束時宣告不再連任第三次,從此之後的美國總統無一不遵照這個開國傳統。即使沒有任期限制,也沒有幾個人尋求連續三任的任期。即使有少數人試圖挑戰這個傳統,要嘛競選失敗,要嘛就連黨內提名都拿不到。可能是基於這種自我約束的信任,在一七九六年至一九四○年間,尋求進行總統任期限制的憲法修正案被提出了大約兩百次,卻沒有任何一次是通過的。
不過,羅斯福破天荒的打破歷史之壁!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的不穩定反而使羅斯福的權力把持變得更加穩定。
儘管羅斯福在當選後的八十二天便因腦溢血而去世,由副總統杜魯門接替職位。但是這個空前絕後的總統任期卻引起了大眾對於民主機制的焦慮。在他過世後的兩年,立刻有人提出限制總統任期的憲法修正案,隨後快速地獲得各州的批准通過:「無論何人,當選擔任總統職務不得超過兩次。」
即使是成功帶領美國度過二十世紀兩場最大災難的羅斯福,也逃不掉人民的質疑。時代會變,思想會變,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永久不變。社會在走,趨勢在動,再強的人,也不可能永遠好用。如果我們渴望民主常保清新,自由常保新鮮,美國經驗提醒世人,政治需要輪替,讓不同的人來帶領國家前進。
										注意看,這個男人太狠了,男人名叫羅斯福,他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任期超過兩屆的總統,他還是唯一一位四次參選總統大選並且通通當選的美國總統。他成功帶領美國渡過了兩次重大歷史事件——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總統」的定期民調中,他永遠居於TOP3行列,與華盛頓、林肯並駕齊驅,成為美國人心中最有領導力的政治英雄之一。他還包辦臺北市第一條以外國人名字命名的道路羅斯福路,路上有著全臺灣的學子都渴望考上的羅斯福路大學(臺灣大學),或是你更想要一飽口福的藍家割包跟四神湯。
這位我們要談的羅斯福總統,是第三十二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1945),通常我們都稱他為小羅斯福。他有一個遠房親戚,也是羅斯福總統,是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1858-1919),第二十六任美國總統,我們則習慣稱呼他為老羅斯福。
兩位羅斯福總統都非常優秀,但是小的又比老的更加搶眼。因為當政治風險越高,時局越是艱難之時,越是考驗領導人的決策力,一念天堂或是一念地獄。而小羅斯福,就是那個越戰越強的狠角色。在美國面對大蕭條時,他告訴美國人:「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他強悍的決心、靈活的策略讓美國擺脫經濟崩潰的泥淖,從絕望的谷底等到復甦的驚喜,在危機中找到生機。在二戰爆發的時候,他堅定地認為美國不可能倖免於這場世界大戰,他告訴美國人:「過去兩年的經驗無疑地證明,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安撫納粹。沒有人可以透過撫摸將老虎馴養成小貓。殘酷無情是無法綏靖的;面對一顆燃燒彈,理性是無法奏效的。」他勇於跟邪惡對抗的信念讓美國放下孤立主義的傳統,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讓危機再度變成轉機。
《蝙蝠俠》電影中,有一句正義金句:「我必須成為英雄,因為人們需要希望。」能夠帶領眾人渡過難關的,永遠不會只是對權力的渴望,唯有歷經存亡危急的關頭,才能突顯出領導者的真正價值。卓越的人會因為遇到困境,而讓更多的人願意跟隨。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美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還又能獲得最多好評的傳奇總統。
把自己從輪椅上舉起
羅斯福出生就抽到SSR卡,誕生於一個政治豪門家庭,他們家在紐約州的海德公園鎮,擁有近四百公頃的土地,相當於臺北市半個中正區大。從小家裡的豐厚資源就集中挹注在羅斯福身上。
青少年時期,羅斯福的才藝養成不是兒童美語、烏克麗麗或直笛,而是騎馬、射擊加航行。擅長的運動不是躲避球、健康操,而是打馬球、網球和高爾夫球。從小他就經常被父母帶到歐洲旅行、甚至長住,讓十五歲以前的他便嫻熟地掌握德語及法語。
隨後,如同許多豪門菁英子弟一樣,他進入了哈佛大學就讀,只用了三年就獲得了哈佛大學歷史學士學位。(這段期間,他的遠房堂哥西奧多·羅斯福成為了美國總統。)接著又進到常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院就讀,學位都還沒有念完,他就通過了律師考試。二十六歲的時候,正式進入律師事務所任職,專攻海事法。
一九一○年,他正式踏入政壇,以民主黨候選人的身分挑戰他的家鄉──那片傳統的共和黨鐵票選區,結果就順利當上了紐約州參議員。那一年,他才二十八歲呢。三年後,威爾遜總統看中他的潛力,任命羅斯福為海軍助理部長,這可是當時美國海軍部的二把手,屬於第二高級別的文職人員。他在這裡的工作持續了七年,把海軍事務整頓得有模有樣,為他日後在二戰期間領導美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羅斯福在海軍事務上的聲望和成功,讓他不到四十歲的時候,就被民主黨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雖然一九二○年這次的參選並沒有成功。但是這位政壇新秀的風采,飛躍般的政治資歷,已經預示著他未來將會是一顆閃亮的政治之星。
然而,故事沒有這麼簡單。星星可能太亮眼了,需要為他蒙一點塵。
一九二一年的夏天,羅斯福與家人在加拿大的海濱小屋度假。這個小屋是他和家人自他孩童時期就會前往度假的老地方。
在這個熟悉的地方,他遇上了人生從未預料到的變故。經過一天激烈的水上活動,他忽然感到雙腿一陣劇痛,且難以控制地顫抖。即使他提前就寢休息,隔天狀況仍然沒有變好,他發起了高燒,而且雙腿變得越來越虛軟無力,幾天後,他的雙腿麻木癱瘓,完全站不起來。疼痛傳遍了他的腿、腳和背部,他的皮膚變得極度敏感,甚至微風拂過身體都會引起極大的痛苦。
經過診斷後,醫生確認他得到的是脊髓灰質炎,這種疾病大多是在嬰幼兒時期感染的,所以又稱為小兒麻痺症。這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在他政治生涯正要起飛的時候,卻被病毒襲擊,他的肌肉開始萎縮,甚至麻痺癱瘓。羅斯福大好前程的政治之路,似乎準備宣告落幕。
然而,這個男人真的太狠了!
他似乎不懂什麼叫做灰心喪志。一九二一年的秋天,他把所有對於政治的熱情全部轉向投入他的復健療程。當他發現到他的雙腿在水中可以相對輕鬆地支撐身體的重量,於是他安排每週定期游泳三次。因為有著積極的復健與樂觀的態度,到了那年冬天,他的手臂恢復了力量,核心肌群也變得更加強壯,扣掉他癱瘓的雙腿,當時的拳擊重量級世界冠軍傑克.登普西(Jack Dempsey)就曾稱讚過羅斯福的上半身肌肉極為發達。
一九二二年一月開始,羅斯福打造了可以固定在膝蓋處並延伸到腿部長度的鐵製支架,並開始嘗試拄著拐杖自行站立。即便過程相當艱辛,羅斯福始終沒有氣餒。曾經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個午宴,他的助手沒能適時地協助,讓他跌倒在人來人往的大廳地板上,但他只是微笑著請圍觀人群中的兩名年輕人幫助他重新站起來。起初,他周圍的人看到曾經熠熠生輝的羅斯福如今如此脆弱、掙扎地移動,都感到心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看到了開朗的羅斯福在整個康復過程中充滿歡樂,也被他的正向所感染,積極地參與他的復健過程。
有一回,羅斯福的朋友得知有一位患有小兒麻痺的年輕人,在喬治亞州的Warm Springs泡溫泉多次後得到復原,他便向羅斯福推薦了這裡的溫泉設施。一九二四年至一九四五年間,羅斯福總共來到此處四十一次。即便羅斯福的雙腿並沒有因此獲得奇蹟般的康復。在一九二六年度假村遇到財務困難時,羅斯福便二話不說買下了溫泉設施以及附近的土地,成立了一個專門為小兒麻痺症患者提供養復的水療中心,也就是現在的羅斯福溫泉康復研究所。如今這裡不僅為遭受小兒麻痺影響的患者提供服務,患有中風、脊髓損傷與其他殘疾的人也可以在此接受治療。
不只如此努力的復健,羅斯福對於政治的熱情更從未消減半分。他不僅要讓雙腿重新站起來,他更想要讓自己的政治生命重新活起來。一九二四年民主黨全國大會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舉行時,他要上臺為紐約州長阿爾史密斯(Alfred Emanuel Smith)公開助選,這是羅斯福自罹患小兒麻痺症後首次公開露面。
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在一九二○年代,身心障礙者備受社會歧視。家庭中若有身心障礙的成員,往往被送進庇護所,無法正常就業,難以融入一般社會。羅斯福此次的回歸,他認為他必須向大眾證明自己已經「康復」,他不想讓人看見自己只能坐在輪椅上移動,他必須讓自己看起來好像可以正常行走,以免選民認為他喪失了行動能力。
為此,羅斯福特意比其他民主黨員提早來到會場,他坐在一張靠近講臺的椅子上,它的扶手堅固,可以維持他的身體穩定。輪到他演講時,他巧妙地利用丁型拐杖支撐上半身,另一手則緊握著兒子的手臂。鐵製的支架並刻意塗成黑色,和鞋襪擁有相同的色調,遠遠看去,羅斯福的雙腳看起來挺直有力,他還特意地在行走時擺動臀部,讓他看起來與一般人的行動沒有兩樣。
然後,他一如往常,燦爛的微笑,熱情的宣講,他的神采飛揚,他的生氣勃勃,彷彿不曾染疾,從未離開政壇過。他那活力開朗的樣子,風靡全場,為他博得全場觀眾熱烈的喝采。在他精采的表現下,復出之路一路暢通:一九二八年競選紐約州長獲勝,並連任兩屆州長,一九三二年正式參選總統,接下來創下總統四連任,空前絕後的歷史紀錄。
儘管他身體有所局限,但他對待自己、面向大眾的樂觀沒有極限。羅斯福總統圖書館保存了三萬五千張照片。有他垂釣、騎馬、在高爾夫球場上的照片,有他手扶著汽車和孩子一起說笑的照片,有他拄著拐杖和賓客在白宮外的草坪談天的照片,只有兩張是羅斯福在輪椅上的照片。我們對羅斯福的印象,向來是他套在身上的海軍披風;是他叼在嘴上的香菸,是他總是精神奕奕的燦爛笑臉,而從不是他癱瘓無力的下半身。
他改變了大眾對於身心障礙者因疾病或殘缺而受困的想法,成為美國毅力與韌性的象徵。曾擔任羅斯福總統圖書館的主管說:「我認為小兒麻痺症改變了羅斯福,而羅斯福對小兒麻痺症的回應改變了世界。」
把國家自屈服中解放
羅斯福的第一任總統任期於一九三三年展開。而一九三三年可不是一個風和日麗的豐收年,如果美國也流行抽國運籤,那一年肯定是支下下籤。
一九三三年是大蕭條最嚴重的時候,美國的失業人數佔全國勞動人口總數的24.9%,即一千兩百八十三萬人。同時,從一九二九年華爾街股票崩盤開始到一九三三年間,即便你幸運地保住了工作,工人們的薪資收入也下降了42.5%。數據告訴你,羅斯福從胡佛總統接手的絕對不是一盤好菜,而是美國有史以來經濟最悽慘落魄的狀態。
但是內建樂觀體質的羅斯福,在接手這盤已經操灰搭的黑暗料理時,便表現出了與應對小兒麻痺相同的正向態度和決心。他從就任總統的一開始就嘗試向絕望的人們點燃希望,他那句廣為人知的金句:「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就出現在他的第一次就職演說上。
而這個男人不是只有一張嘴。
「我不是最聰明的人,但我絕對能找來最聰明的夥伴。」在羅斯福就任總統之初,他就召集了全國最優秀的人才組成智庫為大蕭條的窘境提供各種解方。接著,在一百天內,他們用十萬火急的速度,讓美國國會通過了一系列立法;兩年間總共通過三萬多項工程,藉由「以工代賑」 的方式活絡經濟。
他們光是在一九三三年就成立了以下機構,用盡一切力量CPR,希望能讓美國經濟迅速地恢復正常的心肺功能。
AAA,農業調整管理局:向農民支付補貼,並提高農產品價格。
CCC,平民保育團:對十九至二十四歲的單身失業男性推行的以工代賑計畫。
FCA,農業信貸管理局:向農民提供可靠的貸款。
FDIC,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負責承保所有銀行及儲貸機構之存款,保護人民的存款免遭因銀行破產而帶來的損失。
FERA,聯邦緊急救援署:為失業者儘可能地提供工作的機會。
NLB,國家勞工委員會:處理勞資糾紛。
TVA,田納西河谷管理局:推廣新的耕種方法、販售過剩電力、創造就業機會。
國家機器真的動得很厲害啊,在羅斯福團隊的積極作為下,一九三五年開始,美國經濟的心電圖開始有了正常的波動。羅斯福證明自己不只能回收廚餘,更能夠端出實切的政策牛肉,不管你是要吃A5和牛還是臺南牛肉湯,他通通能做給你。
一九三六年底的總統大選,羅斯福刷新了歷史紀錄,他狂掃了五百二十三張選舉人票,贏下了四十六個州。而他的對手蘭登(Alfred Mossman Landon)僅僅只拿到八張選舉人票;在普選票數部分,羅斯福上次大選時贏了胡佛七百萬票,這次根本變身瘋狂吸票機,贏了蘭登一千一百萬票,創下美國歷史上民選得票差距最大的一次總統選舉。
已經通關一次地獄級難度的危機,接下來羅斯福的總統之路應該可以舒坦些了吧?!沒有耶,因為接下來進到夢魘級關卡──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的確,美國與歐洲有著大西洋相隔,戰火燒不到美國自宅。希特勒也沒有瘋到想要橫越大西洋,電爆美國隊長。美國當然可以繼續在家裡吃爆米花看戲,堅持他們建國以來的孤立主義。
但是美國的好朋友,英國快要頂不住啦~倫敦已經不知道被德國狂轟猛炸了多久,堅持戰鬥到底的邱吉爾,持續在陸地、海上和空中與德國糾纏不清。然而,這些軍事行動的成本幾乎耗盡了英國的資金。
邱吉爾只好瘋狂call out給羅斯福進行求救。救還是不救?隨著法國淪陷、英國幾乎破產。哎,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難道我們要眼睜睜地看著納粹征服世界?儘管自美國開國國父華盛頓以來,就存在著總統最多連任兩屆的傳統,但是羅斯福還是決定在一九四○年再次競選連任,有一些價值他渴望捍衛,有一些原則他必須跳出來守護下去。最後,他以近五百萬票的差距擊敗了對手,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連任第三屆的總統。
羅斯福認為美國人不可能保持中立,也沒有必要保持中立:「基於道德原則和對於我們自身安全的考慮,我們決不允許默認由侵略者支配、由姑息主義者倡議的和平。我們要知道,持久和平是不能以他國人民的自由為代價買到的。」
作為美國隊長,我們需要扛起責任來,賦予盟友們恢復和維護自由世界的力量!羅斯福這樣打趣地比喻:如果鄰居家失火了,我們家恰好有一條可以幫忙救火的消防水管,那如果我將水管借給鄰居,就能夠幫助鄰居家的火撲滅,我難道不應該這樣做嗎?在救火之前,難道我應該要跟鄰居說:欸,我這條消防水管不便宜哦!你必須先付我錢跟我買才可以用哦!
在他極力主張下,羅斯福打動了原先抱持孤立主義的國會議員與對戰爭總是排斥嫌惡的一般大眾。一九四一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允許美國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根據這個法案,美國政府可以將「任何國防用品出售、轉讓、交換、出租、借出或以其他方式處置,給任何總統認為對於美國國防安全至關重要的國家」。
整個租借法案從一九四一實施到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美國總共送出價值五百零一億美元的超級豪華軍援大禮包(主委加碼送幸福:考量到通貨膨脹,相當於如今的七千七百三十億美元),其中有三百一十四億美元,包含兩萬輛坦克都是拿去幫助英國。就連蘇聯也得到一百一十三億美元的資助,一九四五年時的蘇聯紅軍有近三分之一的卡車都是美國製造的,平均每五個紅軍就有兩個人穿著美國製造的軍靴。
如果沒有美國源源不絕地給同盟國成員輸血,英國可能撐不到諾曼第反攻,蘇聯哪有能力打得到柏林呢?羅斯福讓美國成為世界級的超級補師,在戰爭的後期裡,全球各地的軍隊與平民幾乎可以在需要的時間和需要的地點獲得需要的東西。擁有這種可以愜意地為隊友創造完美輸出環境的靈魂人物,誰能不愛美國隊長呢?
總統任期應該無限嗎?
一九四四年,由於美國及其隊友們在二戰越打越順手,儘管羅斯福已經是破天荒史上任期最長的美國總統,他依然盤據人氣發燒榜!即便他的對手托馬斯.杜威(Thomas Edmund Dewey)在選戰演講向人民警示:「一個當了四屆總共十六年的總統會是對於民主自由最危險的威脅。」但是羅斯福依然再度勝選,拿下了三十六個州,四百三十二張選舉人票,普選票也獲得53.4%的得票率。
美國憲法並未明文規定總統任期的上限。然而,自首任總統華盛頓在第二任期結束時宣告不再連任第三次,從此之後的美國總統無一不遵照這個開國傳統。即使沒有任期限制,也沒有幾個人尋求連續三任的任期。即使有少數人試圖挑戰這個傳統,要嘛競選失敗,要嘛就連黨內提名都拿不到。可能是基於這種自我約束的信任,在一七九六年至一九四○年間,尋求進行總統任期限制的憲法修正案被提出了大約兩百次,卻沒有任何一次是通過的。
不過,羅斯福破天荒的打破歷史之壁!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的不穩定反而使羅斯福的權力把持變得更加穩定。
儘管羅斯福在當選後的八十二天便因腦溢血而去世,由副總統杜魯門接替職位。但是這個空前絕後的總統任期卻引起了大眾對於民主機制的焦慮。在他過世後的兩年,立刻有人提出限制總統任期的憲法修正案,隨後快速地獲得各州的批准通過:「無論何人,當選擔任總統職務不得超過兩次。」
即使是成功帶領美國度過二十世紀兩場最大災難的羅斯福,也逃不掉人民的質疑。時代會變,思想會變,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永久不變。社會在走,趨勢在動,再強的人,也不可能永遠好用。如果我們渴望民主常保清新,自由常保新鮮,美國經驗提醒世人,政治需要輪替,讓不同的人來帶領國家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