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的貴冑世族
哈布斯堡家族是歐洲最重要的皇室家族之一,其統治範圍曾遍及大半個歐洲。由於其家族成員在政治、聯姻的複雜性和多元性,了解其完整面貌並非易事,故先從查理五世這位指標性人物的談起,以了解這一系列宏觀、有趣的主題。
1519年,母語是法語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統治著歐洲大片土地。他的身份、國籍,皆不易以現代意義準確定義:他是西班牙國王,同時還身兼奧地利大公等多個地區的統治者身份;他在西班牙文中的名字是卡洛斯一世(Carlos I),在德語中則是卡爾五世(Karl V)。查理五世是天主教會的強烈擁護者,執政作風保守,他曾在1521年召集沃爾姆斯會議,要求馬丁路德放棄其在宗教改革運動中提出的九十五條論綱的觀點。查理五世在1555年感於其治下帝國幅員過廣其諸多因素而宣布退位,並將領土與權利分散給弟弟斐迪南一世與兒子菲利普二世,這兩人的即位,又分別代表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及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開端。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這支血脈,其在西班牙的傳承,先後為菲利普二世、其子菲利普三世、其孫菲利普四世及曾孫卡洛斯二世,皆為父傳子,無兄傳弟之情形,遞嬗相當明確。東南亞國家菲律賓(Pilipinas)的命名,即紀念在1521年當時仍是皇太子的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在菲利普三世的子嗣中,兒子菲利普四世繼承王位,女兒「奧地利的安妮」即是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生母,這項血緣的連結,也使得路易十四的曾孫,在1700年即位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開啟了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統治,進而引發了長達十三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戰爭的起因之一在於國王卡洛斯二世早早就因不孕而確定無子嗣,導致在其生前與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有淵源的各國皇室紛紛覬覦王位,例如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當時的統治者利奧波德一世也因與卡洛斯二世的姐姐瑪加麗塔.德蕾莎聯姻,也成為利奧波德一世試圖爭取西班牙王位的政治資本。
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這支血脈。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於1556年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王位,同時開創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這支血脈直到 1806年法蘭茲二世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前,大多皆身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及奧地利統治者的雙重身分。斐迪南一世與其子馬克西米連二世、其孫魯道夫二世與馬加什二世為後續三任的統治者。1618年,第二次布拉格拋窗事件後引發了歐洲的三十年戰爭,次年更加保守的斐迪南二世上台後,歐洲持續處於紛擾的狀態。
斐迪南二世整個在位期間與歐洲的三十年戰爭重疊,直至其子斐迪南三世繼任後,才在1648年以西發里亞和約終結戰事。正當歐洲基督教各國間鏖戰正酣,東方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也正值對外擴張的高峰。1683年鄂圖曼兵臨維也納城下,故對抗鄂圖曼勢力入侵,成為身兼奧地利哈堡斯堡王朝皇帝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利奧波德一世的首要課題。
利奧波德一世於1705年過世時,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仍在進行,他的兒子約瑟夫一世繼任不久後的1711年過世,以無子嗣,王位由利奧波德一世另一子查理六世繼承。查理六世如同前幾任奧地利哈布斯堡統治者,身兼奧地利及神聖羅馬的帝位,因此這位在戰爭中即位的統治者,正逐漸喪失合理繼承西班牙王位的客觀條件。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正當歐洲看似要迎來和平曙光的十八世紀上半葉,又因查理六世無男性繼承者,歐洲各國反對哈布斯堡家族唯一女性統治者瑪麗亞.特蕾莎(Maria Theresia)上位,於是在1740年,再度暴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反瑪麗亞特蕾莎集團幾經考量,在1742年扶植巴伐利亞選侯查理七世繼承空缺一年多的神聖羅馬帝國皇位,但由於缺乏對抗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實力,短短三年後,查理七世即在內外交迫下駕崩,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由瑪麗亞特蕾莎的夫婿法蘭茲一世擔任,並於1765年法蘭茲一世駕崩後,由兩人之子的約瑟夫二世繼任。1780年,有「歐洲丈母娘」之稱的瑪麗亞特蕾莎駕崩後,由約瑟夫二世繼承奧地利皇位,於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再次牢牢抓緊奧地利皇位與神聖羅馬帝位。
1790年約瑟夫二世駕崩時無子嗣,帝位由瑪麗亞特蕾莎另一子利奧波德二世繼承,此時的歐洲正處於法國大革命的浪潮。由於利奧波德二世的妹妹,即為法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東妮,利奧波德二世堅決反對法國大革命,並試圖與歐洲保守勢力共謀以武力干涉法國,但1792年利奧波德二世突然離世,將帝位留給了其子法蘭茲二世。
法蘭茲二世在位的十九世紀初期,歐洲正值拿破崙勢力橫掃四方,舊秩序受到新挑戰,甚至德意志諸邦也幾乎不再聽從神聖羅馬帝國的號令。1806年在拿破崙的操縱下,神聖羅馬帝國解散,法蘭茲二世被迫退位後,僅能保有奧地利皇帝的頭銜。至此,自查理五世以降,哈布斯堡家族統治者兼任神聖羅馬皇帝的慣例徹底崩解,哈布斯堡家族對歐洲的影響力急遽下降,但法蘭茲二世仍透過將奧地利大公國改稱為「奧地利帝國」以穩固自身的統治地位。
1835年法蘭茲二世去世,將奧地利皇位傳交給先天智力不足的斐迪南一世(非指同名的奧地利哈布斯堡開創者),實權則由當時歐洲秩序主導者要角的首相梅特涅掌握。梅特涅有個綽號叫「救火隊長」,因身為保皇派及保守派的他擅於壓制歐洲逐漸燃起的革命之火。1848年適逢「民族之春」,歐洲各地爆發革命浪潮,梅特涅首相下臺,斐迪南一世也宣布退位,將王位交由其子法蘭茲約瑟夫。這位在位長達六十七年的皇帝,成為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長期握有實權的君主。在他任內奧匈帝國成立,夫人正是集高貴、美麗、自信於一身,且備受注目的茜茜公主。法蘭茲約瑟夫統治末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過世後則由姪子卡爾一世接任。也許是上帝的垂憐,這位老國王並未在有生之年,目睹奧地利一戰戰敗與奧匈帝國的瓦解,這也許是命運給他及哈布斯堡王朝最後的溫柔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