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書以簡明且較為輕薄的單書形式,向讀者介紹山川出版社在二○一八年至二○二三年間出版,全十一冊的【歷史的轉換期】系列。作為引導,期待讀者能夠選擇感興趣的冊次入手。我們期待讀者能夠立足於當下,在拓展視野的同時,也在多方面思考包括全球史在內的世界史的趨勢下,透過本系列基於最新的學術見解,以新的角度呈現不同時期的「世界」。而也因為這一系列書籍係基於這一構思策劃,因此我們選擇了世界歷史上的重大轉折年代,探討各地區的人們在這些年代如何生活,如何感受社會的變化,藉以強調世界史的共時性。
從全球視角描繪世界歷史的嘗試,如今已經不再罕見。那麼,本系列的目的和特點在哪裡呢?在此,我們將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是關於「轉換期」這一概念的意義。從今天的角度回顧,某些時期的「轉折」方向似乎是明確的。儘管各地區之間存在快慢差異和獨特特點,但歷史似乎朝著某個特定方向發展。然而,這種看法是後來人回顧歷史時容易陷入的認知陷阱。從今時今日看,歷史的軌跡似乎是「唯一的可能」,然而如果不是「從今天回顧當時的社會」,而是「從當時的社會展望未來」呢?在當時世界各地生活的人們,雖然感受到了「世界在發生重大變化」,但他們無法預測這種潮流將流向何處,他們在不安與希望中進行日常選擇。透過重疊這些地區人們的具體經驗,歷史上的諸多「轉換期」將展現出,比我們今天從整理後的歷史流向中看到的更加複雜和生動的歷史面貌。
本系列的各冊都以特定年份的西元紀年為標題。對於這一點,大家自然會產生疑問。若是在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這樣的世界史「共時性」(同步性)具有意義,那麼對於進程較慢的古代和中世紀而言,這樣的設想是否毫無意義?當然,本系列的編者和撰稿人並不試圖強行主張這種嚴格的共時性,而且各冊的章節內容並非僅討論該年份的事件,我們也並非特別強調世界史上的「交流」或「衝突」等跨地域的活動及其參與者。在十八世紀以前,絕大多數人幾乎不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地區或國家之外發生什麼事,而在本系列的許多章節中,這些普通人將成為主角。
第二,關於世界史的「共時性」問題。雖然我們在上一段提出可能的疑義,但透過聚焦於特定年份,觀察世界各地的狀況,我們或許可以從更廣闊的視野分析當時人們所面臨的問題,及其應對方式的多樣性和共通性。除了像大範圍氣候變化或瘟疫這樣的同時代現象外,還有資訊和技術的傳播、商品的流動等,這些事件雖然有時間差,但會逐漸影響世界各地。此外,即便面對類似的狀況,不同地區也可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甚至幾乎沒有受到影響。但探討這些應對差異的原因,有助於加深我們對各社會特質的理解。我們通常不會稱那些在距離遙遠、相異的地區出生、互不知曉彼此資訊的人為「同時代人」,即使如此,體會他們共在同一時代的有趣之處也時常能讓人會心一笑。
第三,關於「世界史」是什麼的問題。如今,以全球史為旗號的著作有很多,儘管它們在超越「一國史」的框架上存在共識,但方法卻各有不同。本系列雖然追求「世界史」的視野,但並不一定使用「全球史」這個詞,而是讓每位撰稿人根據自己的方法和選擇的對象撰寫。即使在探討世界史,我們也不希望侷限在將某一年代的世界分割成若干部分、並分別寫概述的形式,而是希望即便範圍較小,也盡可能以生動的實例為中心向讀者介紹那些時代與人物。
因此,每一冊並不一定是對該年代「世界」的全面覆蓋。但我們也請各位撰稿人避免將各章節的對象局限在一國或一地區的框架內,而是要在面向世界的脈絡中進行探討。我們的目標不是像馬賽克那樣將「世界」塗成不同顏色,而是透過具體事例的重疊和碰撞,展現出擴散開的水紋,這也是本系列的特點。
以上,簡要說明了本系列的三個要點。歷史在宏觀角度下的運作可說也是在大政治家、學者以及普通民眾的探索和選擇中形成,我們的視角是全球性的,但這並不是要從超越個人經驗的高度,俯瞰整個世界史,而是希望在廣泛的同時代視野中比較和考察各個時代的人們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時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並從這樣的視角重新思考世界史上的「轉換點」。
透過這些嘗試,我們希望展示歷史中宏觀與微觀視角的交叉,以及橫向和縱向的擴展。本書的目的是希望成為引導讀者進入這一系列的入口。
考察1 人們選擇的道路(Human Choice)
歷史的軌跡不會是單一的。當「世界發生巨大變化」,當時的皇帝、國王、官員、武將、商人和農民每天所做的選擇最終會留下紀錄。而這些歷史軌跡既不是自然形成的,也無法預測。
考察2 世界史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
有些事件,如氣候變遷和疫病等,會在同一時期讓各地面臨「相同」的問題;也有一些事物,如資訊、技術和商品的傳播,會隨著時間差逐漸影響世界各地。探究歷史轉換,讓我們在研究這些轉變的同時,也思考時間差所造成的歷史進程。
考察3 從區域看世界史(Regional Perspectives)
透過扎根於區域的生動實例,我們可以看到「鮮活的」歷史。同時,我們也要從宏觀角度觀察,從各個區域擴散開來的漣漪,彼此交疊和碰撞最終形成的重大歷史潮流。
本書以簡明且較為輕薄的單書形式,向讀者介紹山川出版社在二○一八年至二○二三年間出版,全十一冊的【歷史的轉換期】系列。作為引導,期待讀者能夠選擇感興趣的冊次入手。我們期待讀者能夠立足於當下,在拓展視野的同時,也在多方面思考包括全球史在內的世界史的趨勢下,透過本系列基於最新的學術見解,以新的角度呈現不同時期的「世界」。而也因為這一系列書籍係基於這一構思策劃,因此我們選擇了世界歷史上的重大轉折年代,探討各地區的人們在這些年代如何生活,如何感受社會的變化,藉以強調世界史的共時性。
從全球視角描繪世界歷史的嘗試,如今已經不再罕見。那麼,本系列的目的和特點在哪裡呢?在此,我們將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是關於「轉換期」這一概念的意義。從今天的角度回顧,某些時期的「轉折」方向似乎是明確的。儘管各地區之間存在快慢差異和獨特特點,但歷史似乎朝著某個特定方向發展。然而,這種看法是後來人回顧歷史時容易陷入的認知陷阱。從今時今日看,歷史的軌跡似乎是「唯一的可能」,然而如果不是「從今天回顧當時的社會」,而是「從當時的社會展望未來」呢?在當時世界各地生活的人們,雖然感受到了「世界在發生重大變化」,但他們無法預測這種潮流將流向何處,他們在不安與希望中進行日常選擇。透過重疊這些地區人們的具體經驗,歷史上的諸多「轉換期」將展現出,比我們今天從整理後的歷史流向中看到的更加複雜和生動的歷史面貌。
本系列的各冊都以特定年份的西元紀年為標題。對於這一點,大家自然會產生疑問。若是在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這樣的世界史「共時性」(同步性)具有意義,那麼對於進程較慢的古代和中世紀而言,這樣的設想是否毫無意義?當然,本系列的編者和撰稿人並不試圖強行主張這種嚴格的共時性,而且各冊的章節內容並非僅討論該年份的事件,我們也並非特別強調世界史上的「交流」或「衝突」等跨地域的活動及其參與者。在十八世紀以前,絕大多數人幾乎不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地區或國家之外發生什麼事,而在本系列的許多章節中,這些普通人將成為主角。
第二,關於世界史的「共時性」問題。雖然我們在上一段提出可能的疑義,但透過聚焦於特定年份,觀察世界各地的狀況,我們或許可以從更廣闊的視野分析當時人們所面臨的問題,及其應對方式的多樣性和共通性。除了像大範圍氣候變化或瘟疫這樣的同時代現象外,還有資訊和技術的傳播、商品的流動等,這些事件雖然有時間差,但會逐漸影響世界各地。此外,即便面對類似的狀況,不同地區也可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甚至幾乎沒有受到影響。但探討這些應對差異的原因,有助於加深我們對各社會特質的理解。我們通常不會稱那些在距離遙遠、相異的地區出生、互不知曉彼此資訊的人為「同時代人」,即使如此,體會他們共在同一時代的有趣之處也時常能讓人會心一笑。
第三,關於「世界史」是什麼的問題。如今,以全球史為旗號的著作有很多,儘管它們在超越「一國史」的框架上存在共識,但方法卻各有不同。本系列雖然追求「世界史」的視野,但並不一定使用「全球史」這個詞,而是讓每位撰稿人根據自己的方法和選擇的對象撰寫。即使在探討世界史,我們也不希望侷限在將某一年代的世界分割成若干部分、並分別寫概述的形式,而是希望即便範圍較小,也盡可能以生動的實例為中心向讀者介紹那些時代與人物。
因此,每一冊並不一定是對該年代「世界」的全面覆蓋。但我們也請各位撰稿人避免將各章節的對象局限在一國或一地區的框架內,而是要在面向世界的脈絡中進行探討。我們的目標不是像馬賽克那樣將「世界」塗成不同顏色,而是透過具體事例的重疊和碰撞,展現出擴散開的水紋,這也是本系列的特點。
以上,簡要說明了本系列的三個要點。歷史在宏觀角度下的運作可說也是在大政治家、學者以及普通民眾的探索和選擇中形成,我們的視角是全球性的,但這並不是要從超越個人經驗的高度,俯瞰整個世界史,而是希望在廣泛的同時代視野中比較和考察各個時代的人們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時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並從這樣的視角重新思考世界史上的「轉換點」。
透過這些嘗試,我們希望展示歷史中宏觀與微觀視角的交叉,以及橫向和縱向的擴展。本書的目的是希望成為引導讀者進入這一系列的入口。
考察1 人們選擇的道路(Human Choice)
歷史的軌跡不會是單一的。當「世界發生巨大變化」,當時的皇帝、國王、官員、武將、商人和農民每天所做的選擇最終會留下紀錄。而這些歷史軌跡既不是自然形成的,也無法預測。
考察2 世界史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
有些事件,如氣候變遷和疫病等,會在同一時期讓各地面臨「相同」的問題;也有一些事物,如資訊、技術和商品的傳播,會隨著時間差逐漸影響世界各地。探究歷史轉換,讓我們在研究這些轉變的同時,也思考時間差所造成的歷史進程。
考察3 從區域看世界史(Regional Perspectives)
透過扎根於區域的生動實例,我們可以看到「鮮活的」歷史。同時,我們也要從宏觀角度觀察,從各個區域擴散開來的漣漪,彼此交疊和碰撞最終形成的重大歷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