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如何使用並著色本書

請務必花幾分鐘來閱讀以下說明和建議,高CP值的行動可以幫助你事半功倍。聰明的人都知道要多讀幾次這兩頁,畢竟頭一次就要完全消化不太可能。當你有一些著色概念以後,你會實際感受到這兩頁的訊息的確很重要。其中大部分都是常識,正式動手以後你會比較清楚,不過還是有些要事先注意的事項和符號。

彩色筆或色鉛筆

推薦使用極細彩色簽字筆或色鉛筆。不要用蠟筆。有灰色的12色組合便足夠你使用。有些地圖會需要超過12種顏色,因此同樣的顏色可能會使用兩次以上。色筆顏色越多,呈現效果會越好,使用本書所獲得的樂趣更多。建議不妨到販售單枝筆類的美術用品店,可以買到更多顏色的淺色筆。淺色不會掩蓋地圖上的細節。如果你只有一般的12色,請用最淺的顏色來著色最大的國家。深色則用於頁面上最大面積的區域。

本書的編排方式

本書由67張獨立地圖構成。每張地圖通常由兩頁所組成,左頁為一張大圖,右頁則是文字敘述。國家名稱以空心字體標注在文字敘述頁上。國家名稱及相對應的國家地圖,請用相同顏色來著色。

本書分成12個部份,呈現不同的大陸。每個部份右頁起都有一篇介紹的導言。導言頁無需著色。每個部份的第一張地圖都是政治板塊地圖,介紹板塊內的國家。第二頁則呈現自然地景:主要河流、山、山頂或土地範圍。其他地圖則分別描述各個國家,依照地區分類(西北部、中南部等)。在這些地圖中,你通常會為一個國家著色三次:一、勾勒大地圖的輪廓。二、比較尺寸的小圖。三、以大陸的角度。本書封面地圖即顯示此著色系統的進行方式,請看封面。

北美洲:自然地景

CN: 你可能需要重複使用某些顏色。使用最淺的顏色將S-X和2-6著色(右圖地景分布)。 (1) 將所有大湖塗上同一種顏色 (O)。將注入大奴湖(G1)和溫尼伯湖(P1)的河流,和湖泊都塗上同一種顏色。 (2) 右圖中的山頂和山脈名稱、水體使用灰色。

加拿大地盾
東部高地
中央平原
西部山脈
海岸低地1. 丹奈利峰
2. 洛根山
3. 瑞尼爾山
4. 沙斯塔山
5. 艾伯特山
6. 派克峰
7. 惠特尼峰
8. 華盛頓山
9. 米切爾峰
10. 波波卡特佩特山
11. 奧里薩巴山

山頂
派克峰、艾伯特山以及其他七十座位於科羅拉多洛基山脈的山峰皆高於4,268公尺。丹奈利峰為此大陸最高的山峰。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為墨西哥與中美洲眾多活火山中最高的。

地景分布
加拿大地盾為一廣大的石地,為遠古的山脈完全被侵蝕後的遺跡。是大量未開採礦物的儲存地。覆蓋一層薄薄的土壤可以培植森林,無法作為耕地。來自哈德森灣的水造成加拿大地盾大規模的窪地。

主要河流
A. 阿肯色河
B. 邱吉爾河
C. 科羅拉多河
D. 哥倫比亞河
E. 弗雷澤河
F. 馬更些河
G. 奴河
H. 和平河
I. 密西西比河
J. 密蘇里河
K. 納爾遜河
L. 俄亥俄河
M. 紅河
N. 格蘭德河
O. 聖羅倫斯河
P. 北/薩斯喀徹溫河
Q. 斯內克河
R. 育空河

主要山脈
S. 阿巴拉契亞山脈
T. 喀斯喀特山脈
U. 海岸山脈
V. 洛基山脈
W. 馬德雷山脈(東)(西)
X. 內華達山脈

主要湖泊
大湖:蘇必略湖、休倫湖、密西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大熊湖
大奴湖
大鹽湖
溫尼伯湖
尼加拉瓜湖

北美洲是具有最長海岸線的大陸,富有多樣變化地景與氣候:格陵蘭和加拿大的冰峰地帶、美西和加拿大中部的常綠森林、洛基山脈高聳山峰、西南美的荒漠、加勒比海上被棕櫚覆蓋的島嶼,及中美熱氣蒸騰的叢林。就連大陸的形狀也非常特殊:始自阿拉斯加的廣闊土地延伸至紐芬蘭,在巴拿馬地峽從7,840公里縮減至只有48公里。北端極點至南方熱帶地區的溫差可高達攝氏93度。格陵蘭(85%被冰覆蓋)部分地區和育空,有氣溫低至攝氏零下76度的記錄。加州死亡谷的最低地區,海平面以下86公尺曾高達攝氏57度高溫。

大陸大致上有三個地景區域:東部的高原為一非常古老、受侵蝕的山脈地帶;較為年輕、陡峭並且高地綿延的西部山脈,覆蓋大陸三分之一的面積,從阿拉斯加延伸至中美洲。還有分裂至中央平原、加拿大地盾及海岸低地之間的廣大平原(見上圖「地景分布」)。北美洲有三個主要流域:(1)密西西比—密蘇里河區,成為此大陸最長的河流(6,196公里),往南流至墨西哥灣。 (2) 大型湖泊(包括蘇必略胡,世界最大的活水湖)及聖羅倫斯河和其海道流至大西洋。 (3) 馬更些河和尼爾遜流域則往北流至加拿大水域。流經北美洲的河流大部分都被洛基山脈的分水嶺導引(這種集水區域稱為大陸分水嶺)。北美洲河流西流至太平洋,東流至大西洋,北流至哈德森灣或北冰洋,南流至墨西哥灣,依照河流源頭位於大分水嶺的方向而有不同。

北美洲:加拿大與格陵蘭

CN: (1) 將省或地域及名稱,還有地圖上的外圍著色。 (2) 先將格陵蘭在大地圖上的外圍著色,再將圓球圖著色(加拿大與北邊島嶼在這要上灰色)。

省份
亞伯達省
英屬哥倫比亞省
曼尼托巴省
紐伯倫瑞克省
紐芬蘭省
新斯科舍省
愛德華王子島省
安大略省
魁北克省
薩克奇萬省

地域
西北領地
育空地域
努納武特地域

加拿大

領土: 9971500平方公里。人口數:3562萬。首都:渥太華,約106萬人。政體:君主立憲制。語言:65%英語、20%法語;15%雙語。宗教:47%羅馬天主教、40%新教。出口物:木材、印刷、汽車、機械、魚類產品、糧食、石棉、鎳、鋅。氣候:西海岸氣候宜人;南部與東部夏季溫暖冬季寒冷;北部嚴寒。

加拿大,幾乎與歐洲一樣大,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國家(次於俄國)。加拿大領土橫跨北美洲,自大西洋延伸至阿拉斯加,與美國共有世界上最長的無防衛邊界。領土比美國大7%,但人口卻只有美國的10%。大多數加拿大人居住在距離美加邊界320公里範圍內。

除了少數民族的顯著成長,加拿大是一個承襲英國與法國雙重文化的國家(兩種語言皆為官方語言)。雖然1763年法國將加拿大的掌控權讓給英國,但身為少數的法國民族拒絕同化。如今,獨派團體正推動法屬魁北克省獨立。

加拿大擁有大量未開發資源。橫跨整個國家的寬廣森林,使加拿大成為世界紙與紙漿製造領導國家。擁有最多河流與湖泊(占約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活水資源),提供交通路徑、灌溉與水力發電用途。加拿大與美國共享五座大湖泊。有9座周長超過160公里的湖泊,35座超過80公里。具有兩條主要河流系統,馬更些河流域較長,但聖羅倫斯河道系統更為重要,使大西洋深入加拿大人口分布地帶與工業中心。加拿大是由十個自治省與兩個領地構成的獨立聯邦國家,但加拿大人認英國女王為女王。加拿大屬於大英國協,這是一個由前殖民地以及現今屬地組成的全球組織。加拿大由六個區域組成:(1) 位於大西洋時區內的紐伯倫瑞克省、紐芬蘭省、新斯科細亞省以及愛德華王子島省。這些小省份是最先定下的。是東海岸漁業的重鎮。將紐伯倫瑞克省與新斯科細亞省分開的芬迪灣,以21公尺高海浪聞名。紐芬蘭如詩如畫的海灣是維京拓荒者的家,他們在西元1000年前短暫建立一個稱為文蘭(Vinland)的殖民地。 (2) 魁北克是最大的省份,也是唯一法語和羅馬天主教為主的地區。除了巴黎,多數使用法語者,居住在蒙特婁。魁北克省幾乎被加拿大地盾覆蓋(地圖4)。礦業與林業為主要產業。 (3) 安大略省,加拿大首都渥太華所在地,是人口最多也最工業化的省份。安大略省首府多倫多有四百萬居民,也是加拿大商業與製造業的中心。安大略省的礦產,對加拿大在鎳、錫製造方面的世界地位有重要貢獻。 (4) 草原三省——亞伯達省、薩克其萬省與曼尼托巴省為無數麥田和牛場的家鄉。亞伯達省擁有世界最大(森林野牛國家公園)以及兩座最美(班夫和賈斯珀)國家公園。溫尼伯,加拿大的「芝加哥」,為曼尼托巴省的首都,同時也是交通中繼站。 (5) 英屬哥倫比亞,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是最美的省份,擁有茂密的森林、白雪覆蓋的山脈及海峽沿岸。林業與漁業為主要產業。溫哥華為該國最繁忙的海港。 (6) 育空、東北以及努納武特地區佔據三分之一的土地但只有1%人口居住。1999年4月,努納武特的新地區將被劃歸為東北方領域之外。此地區比阿拉斯加大,將成為北美洲第一個由原住民掌權的主要地區。因紐特人(加拿大因紐特人人)有26,000人,為主要人口,占85%。大約370,000原生印第安人住在南方,分布整個國家。克朗代克掏金熱使育空聞名,但金礦現已經不是此區最具價值的礦產。

幸運的加拿大擁有無數的天然資源與無限的土地提供人口成長。生活品質與美國相當。由於法語少數族群急於守護自我認同,加拿大人總體來說也懼怕在文化上和或經濟上被南方的龐大鄰居所吞噬。格陵蘭

領土: 2175600平方公里。人口數:5萬。首都:努克,約1萬人。政體:丹麥自治省。語言:丹麥語、因紐特人方言。出口:漁業產品。氣候:嚴寒,但夏季較不嚴峻。

世界最大的島嶼以最冷的棲息地。人口侷限於西南角不被冰覆蓋、較暖的地區。山脈邊緣被巨大的冰層覆蓋,厚度約1.6-3.2公里,占島嶼85%面積。比雪輕的冰川冰被推送至海中,成為冰山,阻撓北大西洋海運。格陵蘭人為982年抵達的加拿大因紐特人人及丹麥移民的後裔。紅鬍子艾瑞克為了誘騙來自家鄉的移民者,將此地命名為「綠之地」(Greenland),他可能是被涼爽夏季轉綠的海岸線所誤導。非常嚴寒的天氣在某種程度上與世界最高的自殺率有關。寒冬時期,漁業無法運行,失業率也跟著飆升。近期的金礦開採有望替格陵蘭帶來財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