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華氏零度(陳郁如的旅行風景1)

9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山上的牡蠣 ──猶他州漢克斯維鎮外山區

二○一七年七月,我和Robert 去猶他州參加一個山上的探戈節,回程我們走二十四號公路。那是一個朋友建議的,這條路沿著山走,可以更貼近山景,一覽猶他州的紅石山。對Robert 來說這條路線太棒了,研究地質是他多(樣)才(樣)多(不)藝(精)的喜好之一,他收藏了一本專門介紹猶他州地質學的書,詳細講解這條路上的各種地質變化。

我們順著二十四號公路往南開,在漢克斯維這個小鎮稍作停留後,取道向西,他開始把車速放慢,東張西望。

「你在找什麼?」我問。八成書上提到什麼玄武岩、砂岩、向斜、背斜之類的岩層地形或變化。我雖然不懂也沒多著迷,不過身為旅行夥伴,一定要適時表現有興趣的樣子,下次人家才要再帶你出來玩。

「我在找牡蠣。」他表情認真的回答。

「先生,我們在科羅拉多高原的沙漠區,等我們回洛杉磯才有牡蠣啦。」我當然知道他找牡蠣必有原因,可是還是忍不住撩他一下。

「瑞塔多(Retardo,白痴的意思),」他的反應也絕對不會客氣的,「這個山區億萬年前在海底,經過地殼變動,現在是山了,所以上面有億萬年前的牡蠣化石,是從白堊紀時代留下來的,書上說就在這附近。」

他對照書上標示的里程數,每隔幾百公尺就停車,下車在路邊爬山邊找,不知道的人可能以為他的手機掉在路邊了。

「你看這個,像不像貝殼?」他每幾分鐘就會撿起一些東西,要我幫他一起驗證找到的是不是牡蠣化石。

「看起來不像。」我很誠實的說。

雖然我心裡很想說:「這就是了,我們走吧。」外面華氏一百度(相當於攝氏三十八度),只要離開車子冷氣沁涼的呵護,極度的乾熱馬上貼在皮膚上,吸乾你的水氣,燒焦你的熱情。

「我也覺得不是。」他語氣輕鬆並不氣餒,我懷疑他早就知道,只是想測試我有沒有真心誠意幫他看。我很慶幸剛才沒有糊弄他。

就這樣,我們沿路開開停停,到後來實在太熱了,下車的意願都被熱氣燒光了,只想在車子吹冷氣,兩人的對話也更無厘頭。

「我餓了,我們可以吃什麼?」我開始想話題調侃他。

「親愛的,看你想吃什麼。」他真心的問。

「嗯,你不是在找牡蠣嗎?你動作快點,我們中午就可以吃生蠔了!」

「瑞塔多!」

就這樣,我的中餐只得到一對白眼。

終於,他放棄尋找。億萬年前的化石,應該不是路上隨便撿就可以找到的,可能要往深山去,可能要往山頂去,也可能埋在山腹裡,這一大片山區,誰知道會在哪?地質學家一定做了很多田野研究,經過無數次的敲打挖掘才找到,怎麼可能憑我們兩個人在公路開車繞一繞就撿到?

雖然可以看出他很失望,可是我們還是繼續上路往西開去,一路上橘紅、赭紅、深紅、褐紅,各種不同的紅石讓人眼花撩亂,實在很難想像大自然可以這麼多變化。在一堆紅石山區中,我看到巨大的黃色山石,覺得顏色造型很特別,便隨手拍照記錄下來,沒想到這一隨手,後面引出更多的旅行故事。

玩歸玩,書還是要寫,工作還是要做,當時我正在寫《修煉IV:異種再現》,故事中需要一個特別的場景作為來自上古時候的氣血洞,我想到那個隨手拍下來的黃色山石。

這些山石呈粗大的圓柱,整個圓柱分兩半,下半部山石呈灰色,表面有水平狀的刻痕,上半部山石呈土黃色,直徑比下半部略大,看起來有點像一頂帽子包覆著下半部。我在書裡稱之為黃氈之山,是來自上古時代的地形之一。

我有個怪癖,自己寫進小說裡的場景都很想親自去看看,像是《修煉Ⅰ:動物精的祕密》寫到陽明山的牛奶湖,我就找了機會拜訪了四次,想像書中人物在那裡修煉成精的樣子。

於是在寫完書後,我心心念念想回去好好探索那片黃帽山石。當時開車經過,在行進中拍的照片當然不夠清楚,而且我非常想像書中主角那樣去露營,去健走。

就這樣,在初次造訪黃帽山的五個月後,當別人計劃喝香檳、吃大餐,或是看煙火慶祝跨年時,我忽發奇想,想去猶他州看那些黃色石頭。這舉動有點瘋狂。為什麼這麼說呢?許多人想像度假放鬆這兩個字,腦海出現的往往是藍天、碧海、沙灘、太陽、調酒、高級飯店、精緻美食、泳裝美女、衝浪猛男這些景象,沒有人會幻想著自己全身發抖僵硬,穿著四件毛衣、三件長褲、兩件外套,外加毛帽、毛襪、手套站在荒郊野外!當時當地的氣溫約華氏二十度(相當於攝氏負六度)上下,一般美國人冬天度假,除非是熱愛滑雪的狂熱份子,不然通常大家都往南跑,往溫暖的地方鑽,很少人會計劃在寒冬中野外露營,基本上那就像是睡在冷凍庫裡,就連大部分的營地冬天也都是關閉的。更何況黃帽山不是什麼著名景點,甚至連景點都稱不上,而且還沒有雪可以滑,只是為了看一些石頭,真是太不符合常理了!

面對我不合常理的提議,Robert 沒有拒絕,他對於我想要做的事都會儘量替我完成。而說實話,他自己內心也帶有冒險的因子,我們在一起,只是讓這些因子更加發揚光大。

每個人多少都渴望冒險,那就像是動物的本能吧!遠古狩獵時代的人,不可能待在山洞裡等著食物上門,一定要走出洞穴,投入外面的世界,接受挑戰。而每一次的挑戰跟探險則讓人們更堅強,更了解自我,對於未知的世界更有信心與勇氣。

只是每個人嘗試冒險的方式不一樣,有人在手遊電玩的廝殺中得到冒險的快感,有人在雲霄飛車的高速進行中得到速度的快感,有人在高山峻嶺的攀爬中得到征服的快感,有人覺得離開家裡和辦公室、走出戶外就是冒險,有人則非得要上山下海才能得到滿足。就像「心」這個字一樣,三個點不一樣的高低,不一樣的位置,不一樣的角度。

對於不同的冒險方式,不需要比較,不需要批判,只要找到適合自己和安全的方式,那就是最好的方式。曾經有人質疑登山活動的正當性,認為如果發生山難會造成社會成本。但是我覺得,與其害怕山林,遠離山林,或是對大自然產生恐懼,不如走進其中試著了解,用知識的力量保護自己,同時也保護這個世界。

就像我們知道車禍很危險,可能造成受傷或死亡,但是預防的方法不是叫大家都不要開車了,而是應該讓大家知道交通規則,每個開車上路的駕駛都應該遵守,把危險性減低。

這次為了前往寒冷、沒有飲用水的地方,我們做了周全的準備,帶上禦寒的衣物。除了本來的雙人睡袋外,又帶上兩個新買的冬季羽毛睡袋,額外的毯子等。對我們來說,旅行的第一條守則是安全,事前的準備非常重要。這點我很佩服Robert,他很注重細節,寧可花時間、花錢做好準備也不肯妥協。英文中有一句: Better safe than sorry,中文也有「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總之,出門一趟能平平安安回來,那就達到最重要的目的了。

做好準備,我們開車上路。從加州洛杉磯開車前往位於猶他州的黃帽山區,中間完全不停大約要十小時車程,不過這不是我們旅行的作風,不要說別的,總是要停下來加個油,上個廁所,尤其現在年紀大了,還要記得活動一下筋骨,讓坐骨神經不要作古去了。Robert 又特別喜歡在行程中加入行程,因此我們第一夜行經化石瀑布(Fossil Falls),拜訪古老瀑布遺跡;第二夜去內華達州一個廢棄溫泉(對,內華達州不是只有賭城拉斯維加斯);第三夜在內華達州邊界附近的山路野地露營跨年,然後隔天元旦一早發現車子不能發動,又開了一整天的車。終於,在我們離開洛杉磯的第四個晚上,到達猶他州二十四號公路的黃石山區。

到達時已經是晚上了,戶外溫度比公路號碼還低,可是我卻難掩興奮。第一,幾個月前我隨手拍下黃帽山的照片,事後我只知道在二十四號公路上,可是不知道確切地點。那山石不是景點,沒有名稱,沒有地名,要再找到同樣的地點並不容易。二來,我們常常去了某些比較遙遠,比較特別的地方,雖然留下美好的記憶,心裡想著:以後一定要再來!可是現實生活中,可能經濟不允許,可能時間不允許,就算有錢有閒,可是人總想著要去不一樣的地方,所以那個「以後」常常不會再發生。

而現在,這件事居然發生了! Robert 實現了我的一個小小的夢想。他不計較天氣冷,要帶一大堆裝備出門,不介意要他其實想去的是元旦探戈節,跟我來到荒郊野外,就是要幫我圓一個小小的夢。我的夢想不大,也往往不是在物質方面的。我不需要豪華的房子、嬌貴的車子,或是名牌衣服,只要有地方住,可以放我的書跟畫,有車子可以帶我到我想去的地方,有衣服可以穿出去見人,有包包可以把錢收好,這樣就可以了。可是有時我會有些不切實際的夢想,說起來這樣的夢想也不是沒人做過,多少人爬過喜馬拉雅山?也時常聽見有人挑戰極地探險,我還沒有想要經歷那些,只不過去國家公園看雪景又算得了什麼?更何況重回猶他州的一個山區看大石?可是現實中,有時候簡單的事並沒有那麼簡單,少不了許多天時地利人和的要求。而這次,我何其幸運,我的一個夢想實現了。

Robert 把車開離道路,直接駛過崎嶇不平的山路,來到山石下。當時天色已晚,月亮已經出來了。那天是滿月,沒有光害沒有空汙,銀色的光芒灑在山石上,帽子一般的黃色山石染上了一層銀白色的光芒。攝影是Robert 的另一項多(樣)才(樣)多(不)藝(精)的喜好,他看到眼前的美景,攝影魂上身,立刻搬出腳架相機。

「你來幫我一下,拿著這個燈,走到山邊去,我好對焦。」

「喔,好。」我口中嘟囔著,心裡的聲音是:天啊!好冷啊!跟上次造訪時相比,相差八十度耶!身體裡面每個細胞都在跟我抗議它們快要結冰了,可是我可不敢有任何異議,畢竟是我提議要來的。

我提著燈,哆嗦著腳步,依照攝影師的指示,向山壁方向走去。

「好了,停,把燈放在地上。」

我乖巧的依照指示,把燈放在地上。

就在這時候,我彎下腰,看到燈旁邊有一些圓圓的東西。正當他在我身後認真對焦時,我撿起那些圓圓黑黑的東西認真看著。

「Robert !快來看,這些……好像是牡蠣耶!」我大叫。

「我看看!」他專心拍照時最不喜歡被打斷,可是還是很有禮貌的走過來,看我手上的東西,「這不是牡蠣啦,應該是一些乾樹果。」說完便回去認真拍照。

我不甘心,走到別的角落仔細尋找。沒錯,這些不是樹果,是貝殼類的物質!

等他拍完照,我拉著他到處看,他仔細瞧了瞧後說:「這些真的是牡蠣化石!」

蘿蔔老師的地質教室

猶他州的黃帽山可追溯自白堊紀時期,當時北美洲的中央有一道比較淺的海水域穿過,北從北極延伸到南邊的墨西哥灣,西從洛磯山脈到東岸的阿帕拉契山脈。洛磯山脈跟阿帕拉契山脈上的河流帶著沉積物流進中間的淺水海域,隨著時間的累積形成堅硬的岩石,而當時的北美洲又位於赤道附近,溫暖的熱帶水域非常適合牡蠣生長。

億萬年後,北美板塊在大西洋海底層擴張推擠下,撞上太平洋板塊、往北移動,導致原本中央的淺海底層上升,形成今日北美西部的山區,再經過雨水長時間的沖刷,源自恐龍時代的牡蠣化石就出現在我們經過的黃帽山上了。臺灣位於菲律賓板塊和歐亞板塊的交界處,也許在未來的許多年後,也可以看到像黃帽山這樣特殊的地質風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