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呢?
十年前,我寫下這本書當作一封信給父親,想鼓勵生病的他,也想給生活正迎來劇烈改變的自己再一些堅持下去的力量,我以為這些被記錄下的文字和照片只是一份我和父親之間的紀念,從沒想過這封信一寫就寫了十年⋯⋯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這一路走來是為了什麼而努力,為了我所愛的家人而努力,為了他們不再為生活擔憂而奮鬥,為了再看見他們臉上的笑容而咬著牙去拼命,那是我寫下這封信的初衷,但⋯⋯我似乎快想不起來,在這份初衷之前,我曾為了什麼而活?
「那我呢?」準備重新編寫這本書時,我問了自己這麼一句話,卻陷入了一片空白。
不知那樣的沉思維持了多久,畫面裡偶爾閃過一片乾淨的藍天,遷移的候鳥從右方成群飛過天際,偶有落單幾隻獨自飛翔,我想起在台東長大的那片大海,小時候,我常常坐在海濱公園前的提防上,望相最遠的那條地平線,我總是試著想把天空與海的之間再看清楚一些,那時候的我常常在想,落單的那隻候鳥如果能奮力的飛越邊界,是不是就真能飛到地球的另一端。
十五歲那年,我站在車站前和父母親道別,獨自到了台北唸書,我總是和身邊的人說,我想去看看這世界,於是說著說著就成了口中的夢想,當有人問起以後我想做什麼,我總是和他們說,我想要環遊世界,有些人帶著嘲笑的口氣說,你英文這麼爛,家裡又沒錢,一天到晚夢想著環遊世界,別笑死人了。
我說,是他們不懂夢想。
關於《夢想》這本書,一半是寫給我的父親,另外一半則是寫給當時追尋夢想的自己,十九歲成為夢想中的背包客開始後,大約只維持將近四年的時間,那時候的我總覺得夢想就在遙遠的地球另一端,所以我踏上了第一步,深信時間就是一條平行的軌跡,只要不放棄的持續往前走,終究會走到目的地,哪怕走得再慢,跪著也要走完,於是橫衝直撞的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想去的地方,可它就像一個永無止盡的輪迴,每當抵達一個盡頭,總會有另一個新的遠方,所以我不斷地向外尋找,只為了在某一個遠方找到「我想去看看這世界」的答案。
那年我二十一歲,正當我滿腔熱血地奮力朝向自己夢想中的模樣前進時,住在台東的父親突然生了一場重病,陷入昏迷後再醒來,腦部中風的影響讓他再也無法自理,我先將當時在國外的工作暫時擱置,舉家搬到台北繼續接受治療,妹妹辭去了工作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突如其來的龐大開銷讓整個家都陷入一股漫長的低氣壓,一家四口擠在醫院附近的一間三坪大的套房,我扛起了所有家計並告訴自己再努力一點,期盼有天能帶著家人離開這個地方。
大概是從這裡開始,我不再去想像原先的夢想該是什麼模樣,對我來說,能把家人照顧好就是我心中最大的願望,於是我將工作型態轉變成了自由接案,好讓自己能在家一邊工作也能一邊照顧父親,曾經美好的夢想,光用想的都顯得奢侈,工作賺錢的念頭,已不再是為了環遊世界這個目標而努力,而是單純的希望家人可以有個穩定的生活,不再為了住的地方煩惱,我也不再為了擔心下一餐沒有著落而瞞著他們假裝自己都有吃飽,心中那份夢想,在還來不及完成的那條路上,早已乘載了不同的重量。
接著,就是你們所認識的那個我,在那幾年的日子裡,我在網路上分享自己過去旅程的照片,並試著寫下自己對於生命變化所帶來的體悟,我從沒想過要寫給誰,我一直都知道,那是寫給自己人生最徬徨的時候。
二十五歲那年,我有機會能寫下這本《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送給父親,是因為我想起在他生病時,我曾在心裡承諾過自己,無論接下來的日子還有多久,我想在有限的生命裡去珍惜,去愛著,去陪伴與創造每一頁屬於我們之間的故事,我想讓自己無論在什麼時候面對分別時,都不再留下遺憾,曾聽人說過,來日並不方長,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日子開始用減法的方式在進行,見一次面就少一次,但我覺得那樣子想,有時太悲觀了,如果換個角度重新思考,從意識到「離別」的存在那天起,我們能好好去珍惜生命旅途上的每一次相聚,直到終點來臨之前,或許都能不再留下一絲遺憾地學會道別。
這是我在追尋夢想裡踏出的第二步,我發現時間不再只是以線性式的軌跡在進行,它是由一連串的發生而組合而成的,如同一條無規律的軸線,在看似毫無關聯的每個事件之間穿梭著發生,它是不同時間點之間的串連,此刻發生的遺憾也可能是通往數年後圓滿的結果。十年前,寫完這本書的那個深夜,我發現了生命中這條時間軸的運作方式,從追尋夢想的那天開始,我爬過了高山,越過了大海,再穿越洶湧的人群,原來我在尋找的答案並不在遠方,而是在回家的那段路上。
這十年間,我曾在照顧家人的生活之下,試著再去完成當初心中的那份夢想,可出發的那份心情也不再是坐在台東海邊堤防上的那個孩子,這封信,寫下了十年的青春歲月,我將最珍貴的那部分寄給了我愛的人,如果十年是一個自我驗收的階段,那我想它是結束,也是開始,我的夢想,在追尋遠方的旅途中也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它讓我理解,圓滿也包含了遺憾,成為自己這件事,包括了你生命中的每一個發生,我依然會望向大海遠方的那條地平線,可我不再害怕落單的那隻候鳥是否真能飛越遙遠的邊界,現在的我才理解,原來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實我一直都在飛翔的路上,從未停下。
十年前,我寫下這本書當作一封信給父親,想鼓勵生病的他,也想給生活正迎來劇烈改變的自己再一些堅持下去的力量,我以為這些被記錄下的文字和照片只是一份我和父親之間的紀念,從沒想過這封信一寫就寫了十年⋯⋯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這一路走來是為了什麼而努力,為了我所愛的家人而努力,為了他們不再為生活擔憂而奮鬥,為了再看見他們臉上的笑容而咬著牙去拼命,那是我寫下這封信的初衷,但⋯⋯我似乎快想不起來,在這份初衷之前,我曾為了什麼而活?
「那我呢?」準備重新編寫這本書時,我問了自己這麼一句話,卻陷入了一片空白。
不知那樣的沉思維持了多久,畫面裡偶爾閃過一片乾淨的藍天,遷移的候鳥從右方成群飛過天際,偶有落單幾隻獨自飛翔,我想起在台東長大的那片大海,小時候,我常常坐在海濱公園前的提防上,望相最遠的那條地平線,我總是試著想把天空與海的之間再看清楚一些,那時候的我常常在想,落單的那隻候鳥如果能奮力的飛越邊界,是不是就真能飛到地球的另一端。
十五歲那年,我站在車站前和父母親道別,獨自到了台北唸書,我總是和身邊的人說,我想去看看這世界,於是說著說著就成了口中的夢想,當有人問起以後我想做什麼,我總是和他們說,我想要環遊世界,有些人帶著嘲笑的口氣說,你英文這麼爛,家裡又沒錢,一天到晚夢想著環遊世界,別笑死人了。
我說,是他們不懂夢想。
關於《夢想》這本書,一半是寫給我的父親,另外一半則是寫給當時追尋夢想的自己,十九歲成為夢想中的背包客開始後,大約只維持將近四年的時間,那時候的我總覺得夢想就在遙遠的地球另一端,所以我踏上了第一步,深信時間就是一條平行的軌跡,只要不放棄的持續往前走,終究會走到目的地,哪怕走得再慢,跪著也要走完,於是橫衝直撞的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想去的地方,可它就像一個永無止盡的輪迴,每當抵達一個盡頭,總會有另一個新的遠方,所以我不斷地向外尋找,只為了在某一個遠方找到「我想去看看這世界」的答案。
那年我二十一歲,正當我滿腔熱血地奮力朝向自己夢想中的模樣前進時,住在台東的父親突然生了一場重病,陷入昏迷後再醒來,腦部中風的影響讓他再也無法自理,我先將當時在國外的工作暫時擱置,舉家搬到台北繼續接受治療,妹妹辭去了工作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突如其來的龐大開銷讓整個家都陷入一股漫長的低氣壓,一家四口擠在醫院附近的一間三坪大的套房,我扛起了所有家計並告訴自己再努力一點,期盼有天能帶著家人離開這個地方。
大概是從這裡開始,我不再去想像原先的夢想該是什麼模樣,對我來說,能把家人照顧好就是我心中最大的願望,於是我將工作型態轉變成了自由接案,好讓自己能在家一邊工作也能一邊照顧父親,曾經美好的夢想,光用想的都顯得奢侈,工作賺錢的念頭,已不再是為了環遊世界這個目標而努力,而是單純的希望家人可以有個穩定的生活,不再為了住的地方煩惱,我也不再為了擔心下一餐沒有著落而瞞著他們假裝自己都有吃飽,心中那份夢想,在還來不及完成的那條路上,早已乘載了不同的重量。
接著,就是你們所認識的那個我,在那幾年的日子裡,我在網路上分享自己過去旅程的照片,並試著寫下自己對於生命變化所帶來的體悟,我從沒想過要寫給誰,我一直都知道,那是寫給自己人生最徬徨的時候。
二十五歲那年,我有機會能寫下這本《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送給父親,是因為我想起在他生病時,我曾在心裡承諾過自己,無論接下來的日子還有多久,我想在有限的生命裡去珍惜,去愛著,去陪伴與創造每一頁屬於我們之間的故事,我想讓自己無論在什麼時候面對分別時,都不再留下遺憾,曾聽人說過,來日並不方長,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日子開始用減法的方式在進行,見一次面就少一次,但我覺得那樣子想,有時太悲觀了,如果換個角度重新思考,從意識到「離別」的存在那天起,我們能好好去珍惜生命旅途上的每一次相聚,直到終點來臨之前,或許都能不再留下一絲遺憾地學會道別。
這是我在追尋夢想裡踏出的第二步,我發現時間不再只是以線性式的軌跡在進行,它是由一連串的發生而組合而成的,如同一條無規律的軸線,在看似毫無關聯的每個事件之間穿梭著發生,它是不同時間點之間的串連,此刻發生的遺憾也可能是通往數年後圓滿的結果。十年前,寫完這本書的那個深夜,我發現了生命中這條時間軸的運作方式,從追尋夢想的那天開始,我爬過了高山,越過了大海,再穿越洶湧的人群,原來我在尋找的答案並不在遠方,而是在回家的那段路上。
這十年間,我曾在照顧家人的生活之下,試著再去完成當初心中的那份夢想,可出發的那份心情也不再是坐在台東海邊堤防上的那個孩子,這封信,寫下了十年的青春歲月,我將最珍貴的那部分寄給了我愛的人,如果十年是一個自我驗收的階段,那我想它是結束,也是開始,我的夢想,在追尋遠方的旅途中也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它讓我理解,圓滿也包含了遺憾,成為自己這件事,包括了你生命中的每一個發生,我依然會望向大海遠方的那條地平線,可我不再害怕落單的那隻候鳥是否真能飛越遙遠的邊界,現在的我才理解,原來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實我一直都在飛翔的路上,從未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