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披霜的西伯利亞奇行錄-第五章 >
這趟俄羅斯之行的最後一站是遠東地區的行政中心,海參崴,它也曾屬於中國。俄羅斯將其佔領後賦予了它另一個頗有深意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大概是,擁有這座城市的國家,是整個東方的統治者。這座特別的城市是太平洋艦隊的駐地,這支艦隊自沙俄時期傳承下來,後由蘇聯接管,現在則由俄羅斯海軍掌控。一九○三至一九○四年的日俄戰爭中,整個艦隊遭到日本毀滅性的打擊。這一事件標誌著日本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崛起,直到二戰結束日本投降。
在現代軍艦停泊的海灣對面,有一個特別的展覽:一艘S-56潛艇被吊起,懸放在陸地上。這艘S級潛艇是蘇聯海軍在二戰時期最成功,也是最具標誌性的潛艇。潛艇入口處還有另一個二戰時期的標誌——一個T-34坦克炮塔。這些東西讓我想起曾讀過的一本驚悚小說《獵殺紅色十月》,作者是湯姆・克蘭西,後來還被改編成了電影,由史恩・康納萊主演。近年,俄羅斯還出了一部與T-34同名的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二戰時一群俄國戰俘利用一輛被德軍俘獲的T-34坦克,歷盡艱辛,最後成功逃離納粹集中營的驚險故事。
撇開影視作品和政治命運不談,歷史上,符拉迪沃斯托克這座城市的存在完全歸功於它的深水港。這個港口作為全球最大的國家從歐洲延伸到亞洲遠東的軍事和貿易樞紐,橫跨了整整十一個時區。所謂的「大」不列顛帝國曾經仗著他們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宣稱大英的太陽永不落下,如今看起來早已成為過去的註腳。然而,俄羅斯或許能夠真正實現這一說法,尤其是在其經度最北的地區,因其疆域實在是廣袤。
從開闊的大地,轉而擠進潛艇狹小的艙室,就像是逆向的蛻變,進入了一個繭中。這個狹小的空間充滿了對過去時光的迷戀,剛一進去就讓人感覺穿越回了二戰的年代。作為一個對二戰有著濃厚興趣的軍事愛好者,我匍匐穿過各個艙室細細觀看,還研究了一下裡面的潛望鏡。我注意到,除了最高級別的軍官外,沒有人有自己的床鋪,輪班人員是要共用鋪位的。我試著躺在緊挨著魚雷和發射塔的鋪位上,想像自己是一個新入伍的士兵,看著近在眼前的武器,我突然意識到,即使外面是西伯利亞冰封的寒冬,對當時的士兵來說,這個艙室內也一定熱得難以忍受。
諷刺的是,那些嘲笑俄羅斯海軍實力的人總是對這艘傳說被擊沉過十九次的潛艇嗤之以鼻,但卻不曾想過,為什麼每一次,它都能奇蹟般地再度浮出水面,重獲新生。如今,它被稱為「不死之艦」,永久展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軍基地,用它堅韌的靈魂反襯戰爭的殘酷無情。
在S-56潛艇上方矗立著一座東正教教堂,而在其下方則是一棟具有重要意義的古老建築。這裡是俄羅斯地理學會的所在地,該學會成立於一八四五年,其遠東濱海邊疆區分會是最重要的分會之一,這個分會目前與研究阿穆爾地區的學會合併辦公。我們在一個古色古香的會議室內落座,分會主席布亞科夫・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向我們簡要介紹了他們的工作。
期間,我不得不感嘆於俄羅斯地理學會可以追溯到近兩個世紀前的悠長歷史,不過我還是挺直腰板,自豪地介紹了中國探險學會四十年來的工作。我還控制不住地被那些陳列在書櫃裡的早期報告和文件吸引,那上面手寫字經典又流暢。臨走時,我收到了一面小小的俄羅斯地理學會的旗幟作為會面紀念。
顯然,俄羅斯地理學會對像中國探險學會這樣的組織非常重視,每當我們到訪一處,當地的分會都會熱情款待我們。我想這是源於一個國家對地理認知和探索工作的重視。普京總統與世界上許多政府要員和皇室成員一樣,對歷代開拓性的地理工作者給予了高度認可。目前他還是俄羅斯地理學會董事會主席,曾在聖彼得堡總部主持過多次週年慶典,並向俄羅斯的學者、地理學家和早期探險家們致辭以表敬意。
西方對探險工作的重視,和我們在東方所得到的認可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說實話,我們的工作只在少數人當中被認可,有時甚至被戲稱是在遊戲人生。而那些我們為了進行專業地探險而付出的辛勤勞動,甚至是探險背後嚴謹的科學邏輯,都是常常被忽略了的。雖然單單是我的攝影和寫作能力就已經足夠獲得大眾的注意和認可,但對那些「挑剔」的人來說,只有獲得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和美國國家航天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支持這種事,才具有價值和說服力。今天得到國際名校香港大學以我命名的探險中心進駐大學主樓,也許令很多人感覺意外吧。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在遠離俄羅斯首都的一個偏遠角落裡,遠東聯邦大學的規模竟能和莫斯科國立大學比上一比。這座遠離城市喧囂的濱海校園裡,目前擁有超過兩萬兩千名註冊在校生。我們短暫地參觀了一下校園和附近的普里莫爾斯基海洋館,那是一座展示北海海洋生物的大型水族博物館。
在海參崴的另一端,有一座燈塔從岩石堤道中突出。漲潮時,海水會淹沒堤道,於是我們在退潮時前往,走到了燈塔所在的尖端。附近有一家風景絕佳,食物又不錯的餐館,所以我們在一天之內光顧了兩次。
遊客如果想前往海參崴,不僅可以乘飛機,還可以坐那些會停靠在市區內的郵輪。因此,市中心有許多高級餐廳和商店。我們租了一輛由一對中年夫妻輪流駕駛的麵包車。妻子娜塔莎原是一位流行病學醫生。過去幾年的疫情期間,她日夜工作,身心俱疲,因此決定退出醫療行業,與丈夫瓦列里一起經營一家汽修店,時不時出車當司機。她發現這樣的工作不僅給了她更多的自由,還有相當不錯的報酬,用於參考,我們每天的租車費是五百美元。
至此,我們在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旅程已然接近尾聲。看著地圖,才驚覺我們只是觸及了這片廣袤土地的小小一角。時間短暫,而大地遼闊,我必須儘快再回來探索。下次我計畫越過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去探索更加偏遠神祕的地區。不過或許避開西伯利亞的冬季來訪,會是一個更明智的決定。
這趟俄羅斯之行的最後一站是遠東地區的行政中心,海參崴,它也曾屬於中國。俄羅斯將其佔領後賦予了它另一個頗有深意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大概是,擁有這座城市的國家,是整個東方的統治者。這座特別的城市是太平洋艦隊的駐地,這支艦隊自沙俄時期傳承下來,後由蘇聯接管,現在則由俄羅斯海軍掌控。一九○三至一九○四年的日俄戰爭中,整個艦隊遭到日本毀滅性的打擊。這一事件標誌著日本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崛起,直到二戰結束日本投降。
在現代軍艦停泊的海灣對面,有一個特別的展覽:一艘S-56潛艇被吊起,懸放在陸地上。這艘S級潛艇是蘇聯海軍在二戰時期最成功,也是最具標誌性的潛艇。潛艇入口處還有另一個二戰時期的標誌——一個T-34坦克炮塔。這些東西讓我想起曾讀過的一本驚悚小說《獵殺紅色十月》,作者是湯姆・克蘭西,後來還被改編成了電影,由史恩・康納萊主演。近年,俄羅斯還出了一部與T-34同名的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二戰時一群俄國戰俘利用一輛被德軍俘獲的T-34坦克,歷盡艱辛,最後成功逃離納粹集中營的驚險故事。
撇開影視作品和政治命運不談,歷史上,符拉迪沃斯托克這座城市的存在完全歸功於它的深水港。這個港口作為全球最大的國家從歐洲延伸到亞洲遠東的軍事和貿易樞紐,橫跨了整整十一個時區。所謂的「大」不列顛帝國曾經仗著他們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宣稱大英的太陽永不落下,如今看起來早已成為過去的註腳。然而,俄羅斯或許能夠真正實現這一說法,尤其是在其經度最北的地區,因其疆域實在是廣袤。
從開闊的大地,轉而擠進潛艇狹小的艙室,就像是逆向的蛻變,進入了一個繭中。這個狹小的空間充滿了對過去時光的迷戀,剛一進去就讓人感覺穿越回了二戰的年代。作為一個對二戰有著濃厚興趣的軍事愛好者,我匍匐穿過各個艙室細細觀看,還研究了一下裡面的潛望鏡。我注意到,除了最高級別的軍官外,沒有人有自己的床鋪,輪班人員是要共用鋪位的。我試著躺在緊挨著魚雷和發射塔的鋪位上,想像自己是一個新入伍的士兵,看著近在眼前的武器,我突然意識到,即使外面是西伯利亞冰封的寒冬,對當時的士兵來說,這個艙室內也一定熱得難以忍受。
諷刺的是,那些嘲笑俄羅斯海軍實力的人總是對這艘傳說被擊沉過十九次的潛艇嗤之以鼻,但卻不曾想過,為什麼每一次,它都能奇蹟般地再度浮出水面,重獲新生。如今,它被稱為「不死之艦」,永久展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軍基地,用它堅韌的靈魂反襯戰爭的殘酷無情。
在S-56潛艇上方矗立著一座東正教教堂,而在其下方則是一棟具有重要意義的古老建築。這裡是俄羅斯地理學會的所在地,該學會成立於一八四五年,其遠東濱海邊疆區分會是最重要的分會之一,這個分會目前與研究阿穆爾地區的學會合併辦公。我們在一個古色古香的會議室內落座,分會主席布亞科夫・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向我們簡要介紹了他們的工作。
期間,我不得不感嘆於俄羅斯地理學會可以追溯到近兩個世紀前的悠長歷史,不過我還是挺直腰板,自豪地介紹了中國探險學會四十年來的工作。我還控制不住地被那些陳列在書櫃裡的早期報告和文件吸引,那上面手寫字經典又流暢。臨走時,我收到了一面小小的俄羅斯地理學會的旗幟作為會面紀念。
顯然,俄羅斯地理學會對像中國探險學會這樣的組織非常重視,每當我們到訪一處,當地的分會都會熱情款待我們。我想這是源於一個國家對地理認知和探索工作的重視。普京總統與世界上許多政府要員和皇室成員一樣,對歷代開拓性的地理工作者給予了高度認可。目前他還是俄羅斯地理學會董事會主席,曾在聖彼得堡總部主持過多次週年慶典,並向俄羅斯的學者、地理學家和早期探險家們致辭以表敬意。
西方對探險工作的重視,和我們在東方所得到的認可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說實話,我們的工作只在少數人當中被認可,有時甚至被戲稱是在遊戲人生。而那些我們為了進行專業地探險而付出的辛勤勞動,甚至是探險背後嚴謹的科學邏輯,都是常常被忽略了的。雖然單單是我的攝影和寫作能力就已經足夠獲得大眾的注意和認可,但對那些「挑剔」的人來說,只有獲得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和美國國家航天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支持這種事,才具有價值和說服力。今天得到國際名校香港大學以我命名的探險中心進駐大學主樓,也許令很多人感覺意外吧。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在遠離俄羅斯首都的一個偏遠角落裡,遠東聯邦大學的規模竟能和莫斯科國立大學比上一比。這座遠離城市喧囂的濱海校園裡,目前擁有超過兩萬兩千名註冊在校生。我們短暫地參觀了一下校園和附近的普里莫爾斯基海洋館,那是一座展示北海海洋生物的大型水族博物館。
在海參崴的另一端,有一座燈塔從岩石堤道中突出。漲潮時,海水會淹沒堤道,於是我們在退潮時前往,走到了燈塔所在的尖端。附近有一家風景絕佳,食物又不錯的餐館,所以我們在一天之內光顧了兩次。
遊客如果想前往海參崴,不僅可以乘飛機,還可以坐那些會停靠在市區內的郵輪。因此,市中心有許多高級餐廳和商店。我們租了一輛由一對中年夫妻輪流駕駛的麵包車。妻子娜塔莎原是一位流行病學醫生。過去幾年的疫情期間,她日夜工作,身心俱疲,因此決定退出醫療行業,與丈夫瓦列里一起經營一家汽修店,時不時出車當司機。她發現這樣的工作不僅給了她更多的自由,還有相當不錯的報酬,用於參考,我們每天的租車費是五百美元。
至此,我們在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旅程已然接近尾聲。看著地圖,才驚覺我們只是觸及了這片廣袤土地的小小一角。時間短暫,而大地遼闊,我必須儘快再回來探索。下次我計畫越過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去探索更加偏遠神祕的地區。不過或許避開西伯利亞的冬季來訪,會是一個更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