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1 碧瑤 / 人生低谷後的第一印象

碧瑤(Baguio)的大學城氣氛濃厚,一千五百公尺的海拔,令我想起越南的大叻。
七月,正處於濕潤的雨季。在坡道巷弄間,上方的雲霧和飄雨,給這座城市帶來一股混雜陰鬱的清新。在不合時宜的雨季抵達菲律賓並非明智之舉,但卻也因此隔絕了大批的觀光客。
觀光客的淡季就是詐騙集團的淡季。在菲律賓只要離開馬尼拉到任何其他城市鄉村,都能輕易地敞開心胸,看著、關注生活在不同土地上人們的日常。這座城市的核心區域遍布眾多坡道,不管在人工湖或教堂、市場、大學或是百貨公司,都是上坡下坡不斷地走動。這裡的人似乎不曾考慮過纜車?
也許政府沒錢考慮,又或是市民習慣走路?或者,就只是隨便怎樣都好嗎?
第一印象,完全可以決定一位旅人對一個國家的好惡。這也是我經常一抵達首都就急著離開的原因之一。我不想讓首都塑造我對這個國家的第一印象。除了新加坡外,首都通常是跟那國家最不像的地方。雖然印象永遠失真,但人們還是經常從首都來定義一個國家。
我希望可以告訴我的朋友:「是碧瑤給了我對菲律賓的第一印象。」
這個第一印象是一座有點隨意、無序、看不出特色的山城。雖然是「高山省(MountainProvince)」的首府,但海拔並不算太高,好像是隨便走到一個山凹,然後部落首領說「我走累了,我們在這裡安家吧」似的,不疾不徐、沒什麼邏輯定居下來,日子一久倒也相安無事。這裡,對我們來說,除了是一個便宜學英文的地方,似乎沒什麼特別吸引人的亮點。
至於菲律賓人嘛⋯⋯以亞洲人的標準而言,不懶惰,但也稱不上勤勉。絕無泰國人那般殷勤暖語,但也不到兇惡心機的程度。賣東西就算有點小抬價,也絕無法與印度金三角觀光區的小販「開這價格你唬我啊?」那般一望即知的敲竹槓相比擬。菲律賓人什麼都不說,但是因為在海外打工的人口比例實在太高,因此相較之下比很多國家的人們更加見多識廣、世故老成。
他們之中的有些人,是否因為見多識廣,而把這種優勢用來便宜行事?「我看多了」的老道,有時卻是不把事情做好做滿的藉口。當然,每個國家都有這種人。只是,菲律賓沒有台灣那麼多賺錢機會,自然也少了一些努力的誘因。這個國家的貧窮者眾多,各方面必定也有人在力爭上游,只是環境使得他們力不從心,而沒有餘力追求自身的發展。
是太久沒有出國了嗎?
我理解,碧瑤並不擔負我對於這個國家的第一印象好壞的全責。畢竟這負擔有點重,擔負「旅行重啟」的第一座城市就好。只憑這點,就算此處景色跟我家巷口一樣,說不定我也會在記憶中加以美化?畢竟,若不從事旅遊業、網紅、老師、暢銷作家等能夠騰出大段時間出國的工作,除了籌措旅費之外,請長假出國也會是一個很大的難關。在這幾年,我深刻體會那有多不容易。所以重新啟程看到第一座城市的滿足感,其實只是剛離開人生低谷後的一個小小里程碑的轉換。

2衣索比亞 非洲的大門
2.6哈勒爾 / 百年前的牆內

馴化如鬣狗、獵鷹
夜晚,觀看以生肉餵斑鬣狗的傳統。這種表演性質的活動,是從一九六○年以來,為了避免牠們侵害家畜作物而產生類似獻祭的行為。但最終,這種方式被納入外國觀光客的獵奇行程。日復一日,隨著更多的觀光景點被開發,即使仍有大批觀光客來訪,仍然阻礙不了這種傳統步入式微。某方面來說,被馴化的鬣狗,恐怕也逐漸失去了幾十年前的野性?
我們無從得知。但結果就是,「鬣狗餵食人(Hyenas Man)」由全盛時期的數百人,到如今僅剩最後兩人。若無意外,也許在這兩人過世後,人類和班鬣狗的馴養關係也就結束了。
貧窮國家的脆弱性,除了始終貧窮而無力抵禦衝擊,還存在於,為了力爭上游而急於拋棄那些值得被保留的美好。為了成長而犧牲多樣性,這件事在每個國家都發生過,如果沒有爆發世界大戰的話,非洲總有一天也必然會發生。
身為觀光客,我喜歡觀看那些對當地人來說顯得有些無奈、殘酷但懷舊的奇觀。
但我們沒有權力阻擋,當地人民想要賺更多錢、過好生活的渴望。
在市場裡,放獵鷹的人操控獵鷹從我們手上搶走肉塊。我捏著被啄痛的手指,以為放鷹人應該會更精準一點的。但我還是給了他一美元。
一美元,不過十幾秒。放鷹人露出了大大的笑容。這收入算是不差了。
但若中國人開的製鞋工廠不是在阿迪斯阿貝巴而在這裡,恐怕就連放鷹人,也會考慮穿著塵封的舊西裝去參加面試吧。
我對於非洲人的第一印象是正面的。衣索比亞人,窮,但不卑屈。
除了零星的粗魯流浪漢,和在小巴車站搶客的野蠻司機外,大致上當地人皆相貌高貴、舉止得體、也不騷擾人。對外國人好奇的孩童索要金錢行為的比例,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非洲聯盟的總部設於此地是有道理的。作為唯二未被殖民,以及唯一有自己文字的非洲國家,衣索比亞人擁有某種程度的自豪與文化認同。或許這種認同,使得他們即使貧窮,也儘可能保持尊嚴。事實上他們是有抬頭挺胸的條件。畢竟衣索比亞有一億一千兩百萬人,是非洲第二大國。雖然他們仍未恢復過去的榮光。但在我看來,他們未來向上發展的機率應該仍大於向下。
身為文明古國子民,即使貧窮,也依然具有一種意識,一種「曾經擁有過,今後也即將再度擁有榮光」的自尊。若那自尊導向外部,就會高揚自身,貶抑他人;導致窮兵黷武,生靈塗炭。而若那自尊導向內部,就會導向自我反省,學習他人;導向發憤圖強,舉國團結。
一個普通人不管失敗幾次,只要曾經成功做到一次自己理想的目標,要再成功一次,就變得相對理所當然。
因此,對於脆弱的人或國家,任何微小的成功,都是彌足珍貴。來到了生活艱難的地方,我們看見,我們理解到他們的艱難。不做批判,不做嘲笑。我們從他人身上看見自己的可能,我想要帶著這種滿足回到自己的地方。
再努力一下。再一下就好。

6 斯里蘭卡 佛陀的足跡

義大利導演伯納多• 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在電影《小活佛(Little Buddha)》中,藉當時演技尚顯青澀,扮演開悟前佛陀的基努李維說出他要的台詞:「追求極端不是求道的正確路徑,中道才是開悟的法門。」
導演以西方人的觀點,微妙地曲解了佛經的原意。但也合理,他只是以那時知識菁英普遍以東方哲學反思西方人的盲點。追求極端帶來成功,但卻遠離了身處中道的安適。
你必須既是又不是;你必須堅持,你必須妥協。你必須努力對抗命運,卻又必須適時放手。
沒有一種疾病能夠像癌症一樣,逼迫你同時擁有兩者;擁有求生的意志;同時還要有放手的豁達。癌症,逼迫一個人在最短時間內擁有神性。
一個得到癌症的人最好的可能,是因執著以扭轉命定,或者開悟以圓滿而去。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