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我的奮鬥」
一、剖析田中
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上午,日本帝國實際上已向美利堅合眾國宣戰。當時的美國自然不會相信,直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上午,美國才相信這是真的。
這份令人驚奇而又詳細的對美宣戰書,成文於十五年前的東京,十三年前披露於瀋陽。該戰書將美國視為日本在本世紀最終在物質和經濟上主宰全球道路上的一個障礙。後來,此事被認為是毫無可能的異想天開而被擱置起來。
然而事實上,這一征服世界的秘密藍圖,日本已經或正在逐頁逐字地執行著。
這個密件便是眾所周知的《田中奏摺》。
它是日本的《我的奮鬥》。
一九二七年六七月間,日本首相、六十四歲的男爵將軍田中義一 ── 一個才智平庸,但卻驕橫跋扈、腐化墮落的傢伙,發出一道特別命令,將那些或公開或秘密地在滿蒙工作的日本重要文武官員召至東京,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
奉命而至的代表人數不多,都是親信。他們聚會東京,正式名曰「東方會議」。《朝日新聞》及《日日新聞》的記者詢及會情,田中首相嚴肅地告知他們:「會議純屬國務,其議程不可能公諸於世。」
然而,此時傳聞充斥東京,說田中首相在秘密會議上,將與他的擴張主義的智囊團一起,探討日本在滿洲改善地位以及對中國採取更為「積極」政策的具體可能性。
「東方會議」結束幾天後,確切說是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田中義一首相向新天皇裕仁呈交了一份冗長的秘密文件。
密件的文辭極具爆炸性,兩年後以《田中奏摺》之名披露於世。從此,這個《奏摺》便成了奏請日本神聖天皇實施的日本圖謀統治世界的詳細軍事思想。
《奏摺》的開篇有一特別的段落,寫道:
「日本如不採取鐵血政策,則不能解除其在東亞之困境。然奉行此策,則非面對美國。而美國因中國以毒攻毒之政策,背我而去。審視未來,我欲控制中國,則必先擊潰美國,亦如往時日本不得不對俄作戰也。但為征服中國故,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如我此著能勝,則其餘亞洲諸國,必懼我而降服也……此為明治天皇之遺策,其成功若何,實為日本之生存所繫焉。」
《田中奏摺》上呈天皇之前,初稿已被複製,偷出日本,帶到中國。一九二九年,美國官員獲悉《奏摺》內容。一九三一年,《奏摺》全球皆知。
日本立即通過新聞界名流撰文並在國際聯盟會議的每個場合,大聲而有效地宣稱,《奏摺》為偽造品,是「對日本國的誹謗」。各地對日本的侵略日程的真實性進行爭辯,有的懷疑,有的摒棄。因為,儘管時處蕭條的年代,但民主尚能盛行,和平還是美好的。日本乃一介小邦,絕無大害之為。畢竟,田中黨的接班人犬養毅首相在一九三二年令人難以置疑地公開申明:
「《奏摺》純屬偽造……十足的偽造,日本不是帝國主義,不受擴土之慾的驅使。」然而,儘管犬養首相進行了官方譴責,並對文稿提出了正當的懷疑,但日本的陸軍大臣荒木貞夫將軍(他拒絕在東京見我,原因是他「極不願和美國人說話」)卻於一九三二年七月在遠離日本本土的地方,大聲說出了《田中奏摺》的真實性:
「日本國之精神,理該在七大洋宣傳,並在五大洲拓展。任何妨礙其傳播的東西必須予以剷除,甚至不惜使用武力。」
一九三三年他再次說:
「如今東亞各國為白人壓迫之對象。已經覺醒的日本帝國再也不能允許他們橫行霸道,日本民族必須再次真正弄清他們的神聖使命!」
此後,整整十年,政治家所見到的及新聞記者所了解的,都是在設法讓世界民主從可怕的三十年代的妄自滿足中擺脫出來,以便在時間還來得及的情況下,努力使人們接受《田中奏摺》的挑戰,以圖阻止日本的野心得逞。
在最初上百種具有代表性的意見中,有一種觀點是遭流放的列奧.托洛斯基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為Liberty Magazine 雜誌撰文提出的,文中談到了日本的帝國主義思想。
「日本帝國主義控制中國的真實本性,在《二十一條》中暴露無遺。」
「田中將軍一九二七年的頗知名的《奏摺》,制定出了日本對外擴張的計劃,其中包括要打敗美國和蘇俄。在該摺中,把日本帝國主義提升到瘋狂的妄自尊大的高度。這是一份令人震驚的文件。日本官方聲稱《田中奏摺》是偽造品,但這絲毫沒有削弱文件的說服力。決不可能偽造出這樣的條文。無論怎麼說,日本在過去兩年的政策為《奏摺》的真實性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
一九二七年,在構想日本的未來時,《田中奏摺》將它那黃色人種的影子,投射到半個地球上:滿洲、蒙古、華南、重要的鐵路綫、間諜、美國。
一九三一年,日本開始軍事侵略。首先是瀋陽事變,緊接著是滿洲和蒙古淪陷。接著,盧溝橋事變,中國分裂並被吞噬。然後,就是重要的鐵路,有的是接管的,其餘的是修建的。再以後,便是派遣間諜,與蓋世太保聯手,無所不在。最後,在一九四一年,一統世界的最後障礙就是美國,日本偷襲了珍珠港,這是所有賭注中最大的一注 ── 美國。
一個接一個,一次又一次的侵略,逐條逐段地按照《田中奏摺》中所制定的狂妄計劃,不間斷地一成不變地實施著。
一、剖析田中
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上午,日本帝國實際上已向美利堅合眾國宣戰。當時的美國自然不會相信,直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上午,美國才相信這是真的。
這份令人驚奇而又詳細的對美宣戰書,成文於十五年前的東京,十三年前披露於瀋陽。該戰書將美國視為日本在本世紀最終在物質和經濟上主宰全球道路上的一個障礙。後來,此事被認為是毫無可能的異想天開而被擱置起來。
然而事實上,這一征服世界的秘密藍圖,日本已經或正在逐頁逐字地執行著。
這個密件便是眾所周知的《田中奏摺》。
它是日本的《我的奮鬥》。
一九二七年六七月間,日本首相、六十四歲的男爵將軍田中義一 ── 一個才智平庸,但卻驕橫跋扈、腐化墮落的傢伙,發出一道特別命令,將那些或公開或秘密地在滿蒙工作的日本重要文武官員召至東京,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
奉命而至的代表人數不多,都是親信。他們聚會東京,正式名曰「東方會議」。《朝日新聞》及《日日新聞》的記者詢及會情,田中首相嚴肅地告知他們:「會議純屬國務,其議程不可能公諸於世。」
然而,此時傳聞充斥東京,說田中首相在秘密會議上,將與他的擴張主義的智囊團一起,探討日本在滿洲改善地位以及對中國採取更為「積極」政策的具體可能性。
「東方會議」結束幾天後,確切說是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田中義一首相向新天皇裕仁呈交了一份冗長的秘密文件。
密件的文辭極具爆炸性,兩年後以《田中奏摺》之名披露於世。從此,這個《奏摺》便成了奏請日本神聖天皇實施的日本圖謀統治世界的詳細軍事思想。
《奏摺》的開篇有一特別的段落,寫道:
「日本如不採取鐵血政策,則不能解除其在東亞之困境。然奉行此策,則非面對美國。而美國因中國以毒攻毒之政策,背我而去。審視未來,我欲控制中國,則必先擊潰美國,亦如往時日本不得不對俄作戰也。但為征服中國故,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如我此著能勝,則其餘亞洲諸國,必懼我而降服也……此為明治天皇之遺策,其成功若何,實為日本之生存所繫焉。」
《田中奏摺》上呈天皇之前,初稿已被複製,偷出日本,帶到中國。一九二九年,美國官員獲悉《奏摺》內容。一九三一年,《奏摺》全球皆知。
日本立即通過新聞界名流撰文並在國際聯盟會議的每個場合,大聲而有效地宣稱,《奏摺》為偽造品,是「對日本國的誹謗」。各地對日本的侵略日程的真實性進行爭辯,有的懷疑,有的摒棄。因為,儘管時處蕭條的年代,但民主尚能盛行,和平還是美好的。日本乃一介小邦,絕無大害之為。畢竟,田中黨的接班人犬養毅首相在一九三二年令人難以置疑地公開申明:
「《奏摺》純屬偽造……十足的偽造,日本不是帝國主義,不受擴土之慾的驅使。」然而,儘管犬養首相進行了官方譴責,並對文稿提出了正當的懷疑,但日本的陸軍大臣荒木貞夫將軍(他拒絕在東京見我,原因是他「極不願和美國人說話」)卻於一九三二年七月在遠離日本本土的地方,大聲說出了《田中奏摺》的真實性:
「日本國之精神,理該在七大洋宣傳,並在五大洲拓展。任何妨礙其傳播的東西必須予以剷除,甚至不惜使用武力。」
一九三三年他再次說:
「如今東亞各國為白人壓迫之對象。已經覺醒的日本帝國再也不能允許他們橫行霸道,日本民族必須再次真正弄清他們的神聖使命!」
此後,整整十年,政治家所見到的及新聞記者所了解的,都是在設法讓世界民主從可怕的三十年代的妄自滿足中擺脫出來,以便在時間還來得及的情況下,努力使人們接受《田中奏摺》的挑戰,以圖阻止日本的野心得逞。
在最初上百種具有代表性的意見中,有一種觀點是遭流放的列奧.托洛斯基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為Liberty Magazine 雜誌撰文提出的,文中談到了日本的帝國主義思想。
「日本帝國主義控制中國的真實本性,在《二十一條》中暴露無遺。」
「田中將軍一九二七年的頗知名的《奏摺》,制定出了日本對外擴張的計劃,其中包括要打敗美國和蘇俄。在該摺中,把日本帝國主義提升到瘋狂的妄自尊大的高度。這是一份令人震驚的文件。日本官方聲稱《田中奏摺》是偽造品,但這絲毫沒有削弱文件的說服力。決不可能偽造出這樣的條文。無論怎麼說,日本在過去兩年的政策為《奏摺》的真實性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
一九二七年,在構想日本的未來時,《田中奏摺》將它那黃色人種的影子,投射到半個地球上:滿洲、蒙古、華南、重要的鐵路綫、間諜、美國。
一九三一年,日本開始軍事侵略。首先是瀋陽事變,緊接著是滿洲和蒙古淪陷。接著,盧溝橋事變,中國分裂並被吞噬。然後,就是重要的鐵路,有的是接管的,其餘的是修建的。再以後,便是派遣間諜,與蓋世太保聯手,無所不在。最後,在一九四一年,一統世界的最後障礙就是美國,日本偷襲了珍珠港,這是所有賭注中最大的一注 ── 美國。
一個接一個,一次又一次的侵略,逐條逐段地按照《田中奏摺》中所制定的狂妄計劃,不間斷地一成不變地實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