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一本就懂日本史

9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027. 武士的崛起

武士的起源諸說

有關武士的起源至今主要的說法有在地領主論,這是目前最通行的說法,此外近年流行的專門以打仗為主的職能論和從國衙軍制演變而來的國衙軍制論也都有一定程度的說服力,以目前的研究成果很難有為學界接受的單一說法。

在地領主論認為早期墾田領主必須有眾多人力方能將荒地開墾為農田,隨著平安中期治安敗壞為保護開墾的農田不被其他勢力侵占,墾田領主開始熟嫻弓馬之道。當墾田領主普遍性發展成地方武士團之後,為了擴張領地開始進行大小規模不等的戰爭,唯有消滅對方才能讓自己生存下來。

職能論認為在地領主論並不能說明全部的武士,特別是不能說明源氏.平氏的起源以及他們與朝廷、院以及藤原氏等權門勢家的關係,故主張武士可分為在京武士和在地武士兩種,兩種都以作戰為其專長的職能論。在京武士並不等於律令制下的近衛大將、衛門督、兵衛督等武官,平安時代的武官通常由文官兼任,與專司作戰的武士不同。早期的在京武士官位低微,官位不高過六位,因其專精武藝故為堂上公卿或諸大夫聘用保護其安全,因為是隨侍在這些達官貴人身邊,故稱之為「侍者」,簡稱為「侍」。在京武士後來成就非凡,清和源氏的分支河內源氏更成為「武家的棟樑」,為天下武士所尊崇,但龐大的在地武士多數只是聽命於受領的地侍。

律令制的兵制採用的是軍團兵士制,藉由戶籍的登錄徵召該戶一名正丁(二十到六十歲間的男子),然而奈良末期戶口呈報不實造成班田制崩潰,軍團兵士制也跟著瓦解。遷都平安京後除陸奧.出羽.佐渡及西海道各國外其餘各國改徵兵制為以郡司子弟和富農子弟為主的「健兒制」,由國司供應糧食與馬匹,因此健兒能受有系統的弓馬刀矢訓練。健兒制到九世紀中葉逐漸成為反抗國司的力量因而式微,負有徵收賦稅權的國司自行招募扈從成為私人武裝集團。

以上簡單介紹武士起源的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目前已非主流,第二說和第三說各有其道理故一併列出。

西國的平家、東國的源氏
桓武天皇的第三皇子葛原親王於異母弟淳和天皇在位期間上奏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降為臣籍獲准,由天皇賜姓為平,是為桓武平氏之始,長子高棟王歷任中務大輔、兵部大輔、大藏卿、刑部卿,最後成為公卿一員,其子孫也都居住在平安京。次子善棟王早逝,子孫一脈斷絕。

三子高見王生平不清楚,但其子高望王任上總介而離開京城前往坂東,與其三個兒子國香.良兼.良將在上總、下總、常陸一帶開墾荒地為農田。墾荒需要大量的人力,加上高望王有皇族的血緣,吸引不少小地主和農民前來投靠,勢力得以擴大。良將之子將門雖發動叛亂,不過該亂事的平定人之一貞盛為國香之子,並不影響平氏在坂東的發展,只是少掉良將一脈,亂平後貞盛的四個兒子相繼被任命為坂東各國的國司,平氏一族在關東有難以撼動的根基。

十一世紀初關東又發生「平忠常之亂」,受此波及,桓武平氏的嫡系貞盛之子維衡放棄曾祖以來的根據地遷移到近畿的伊勢,稱為「伊勢平氏」,根據地從此由東國轉移到西國,然而在關東仍留有不少平氏的分支,統稱為「坂東八平氏」。

維衡之孫正衡出仕當時的關白藤原師實,當延曆寺進入平安京進行強訴時負起擔任保衛京城之責,正衡之子正盛為白河院重用,拔擢為北面武士,一一○八年與源義忠討伐源義親的叛亂,後來又被任命為檢非違使、追捕使征討盜賊,負責維護京都治安,伊勢平氏從正盛開始又稱為「平家」。

正盛死後白河院繼續重用其子忠盛,准許其昇殿,這是伊勢平氏首度享有的待遇。早年忠盛與其父曾數度阻止南都北嶺的強訴,因而遍歷諸國受領,在日宋貿易中得到巨大的財富,以這財富的部分貢獻白河院供其享樂,因而被拔擢為山陽道.南海道海賊追討使,在這段期間平忠盛以嚴島神社為其氏社,後來更成為檢非違使別當(檢非違使廳的長官)。白河院逝後,接著主持院政的鳥羽院對忠盛也極為信任,為日後清盛的仕途鋪路。

源氏的家系龐大,共計二十一流,雖然同樣是從皇室降為臣籍,但不同的源氏之間並不一定有血緣關係。最早的源氏是嵯峨源氏,但最負盛名的源氏是清和源氏及其分支河內源氏,礙於篇幅所限,只簡單介紹清和源氏及河內源氏。
清和天皇第六皇子貞純親王之子經基早年仍保有皇族身分,被稱為「六孫王」,在武藏介的任期中曾平定平將門與藤原純友之亂有功,因而歷任武藏.信濃.筑前.但馬.伊豫等國國司,最終為鎮守府將軍。晚年臣籍降下,以源為新姓氏,是為清和源氏之祖。

經基之子滿仲捨棄乃父遠離攝關家的作風,主動向當時的關白藤原實賴靠攏。九六九年「安和之變」便是由滿仲向實賴告密,因此功晉升為正五位下,在領地攝津國住吉大社一帶開墾農田,吸收附近的豪族、農民成為郎黨,形成武士團。日後滿仲的長子賴光繼承此處領地,成為攝津源氏之祖,三子賴信則以河內國石川郡的領地為根據地,是為河內源氏。

源賴信追隨藤原實賴之後的實力者道長,成為道長的四天王之一。在甲斐守任職期間平定平忠常之亂,與坂東武士締結主從關係,是河內源氏的第一代武家棟樑,構築前進東國、以關東為根據地以及武家源氏的基礎。

第二代河內源氏源賴義早年曾追隨乃父平定平忠常之亂,中年後與長子義家平定前九年之役,因朝廷拒絕封賞而散盡家財,博得天下武士的擁戴。前九年之役平定後欲再任鎮守府將軍未果,鬱鬱而終。賴義有三子,長子八幡太郎義家不僅最為傑出,在整個河內源氏,甚至日本武士發展史中能夠比他優秀的恐怕也沒幾人。不到二十歲就追隨父親平定前九年之役,聲名大著的他成為白河天皇的護衛,後來白河天皇讓位主持院政,又延攬義家為北面武士,准許其在院昇殿。

後三年之役讓義家的名望達到最高點,成為天下武士推崇的武家棟樑。然而義家死後河內源氏迅速沒落,義家指定的繼承人三子義忠遭到義家之弟義綱殺害,義綱一族幾乎遭到滅門的下場。而義家的另一子義親在任地對馬劫掠,為追討使平正盛平定,源氏不僅聲望大跌,更因為內鬥而人丁單薄,繼任的義親之子為義不論聲望、氣度、人品都不能與祖父義家相比,在後文將提到的「保元之亂」與嫡長子義家立場相左遭其殺害的命運,父子、兄弟相剋似乎成為河內源氏血源裡難以去除的基因。

〔豆知識〕受領

與遙任的親王任國國守相反,親自到任地赴任的國守(親王任國則為介)。平安中期以後中央官職盡為藤原氏霸占,在中央升遷無望的中小貴族轉而競求受領到地方上藉由徵收賦稅取得一定的經濟實力。國守任期屆滿後不回京城,留在任地吸收地方上的武士成長為地方武士團的首領。

〔豆知識〕郎黨

中世紀武士社會追隨主家一族締結主從關係的從者。早期的郎黨未必具有武士的身分,有的甚至是種田的農民,但是和在地武士同樣具有騎馬的特權,而且也同樣負有追隨主君作戰的義務。十一世紀中葉河內源氏取得「武家棟樑」稱號後,多數武士與取得該稱號的源氏長者締結主從關係,從此時起郎黨才逐漸與武士畫上等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