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町恩仇篇:足利將軍家的華麗一族
ㄧ、從體育系轉系到文組的足利將軍家
從源賴朝首創幕府這種以武士為中心的政治體制後,日本史上總共出現了鎌倉、室町、江戶三個幕府。這種以武家棟樑獲得「征夷大將軍」的官職、並領導全國武士的體制,其實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征夷大將軍其實是律令制的「令外官」,也就是臨時職,後來卻成為慣例,讓武士們都把拿到這個「黑官」當作是成為「天下人」(統治天下的人)的最終認證。正因為是黑官,所以其實在律令制的身分階級裡,征夷大將軍是沒有一定位階的。
日本古代在講「官位」這個詞時,嚴格說起來指的是兩個分別的元素,也就是「官」和「位」。所謂「官」是指如大納言、左大臣等官職,而「位」則是指正一位、從三位等身分位階。在正常的體系下,官和位是要互相搭配的。比方說律令制中的最高人臣官職「太政大臣」,原則上就必須是從一位以上者才能擔任。不過征夷大將軍是令外官,所以創造「只有源氏才能開設幕府」的都市傳說(?)的武家最高存在。源賴朝任官時,和後來的室町幕府開設者足利尊氏同樣是正二位任官,幾百年後的德川家康任官時,卻是較低位階的從一位;但是回顧實質上的初代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他在任職時卻是更低的從四位下,因此有「越老越偉大的大將軍,官位越低」的有趣現象。
在這段武家歷史中,夾在鎌倉、江戶中間的足利家,算是運氣最不好的將軍家。不但開設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遇上了日本史無前例也後無來者的天皇家分裂南北朝時代,後期的室町幕府治世或是俗稱的戰國時代,根本沒人要鳥連橡皮圖章都不太勝任的足利家,在十五代的將軍裡,還被臣下直接幹掉了兩個。第七代以後將軍的政治實權小到接近搞笑的程度,就幕府將軍權威這點來看,足利家除了初代尊氏、第三代義滿、第六代義教之外,總體看來直讓人搖頭。
此外,幕府政治的根本,其實就是跟貴族公家畫清界限,最好是像源賴朝把據點設在鎌倉、或是像德川家康定府江戶這樣,把政權基盤設在傳統上武士大本營的關東才是王道。但是室町幕府的「室町」雖然同樣也是地名,但是這個地名卻是第三代將軍義滿在京都的宅邸所在。
也就是說,室町幕府理論上應該是武人政權,而擔任將軍職的足利家也確實出身北關東的栃木縣,但是這個武人政權卻從來沒有離開過京都。再說,不只十五代將軍裡被殺了兩個,歷代的將軍雖然也和鎌倉或德川幕府一樣,是武家合議制的議長,但是足利將軍卻被架空得非常嚴重,幾乎整個時代一大半的時間都被所謂的「管領」(將軍家的執事)、守護(各地的軍事行政長官)等捏住了喉頭,完全沒有領導者的權能。最倒楣的是,足利家的諸將軍們不只活著的時候難過,連死了之後都還不得安寧,常常會被擺上台當作批鬥的目標。
到訪過京都的朋友,應該很多人都利用過便利的京阪電車。就在京阪三條車站附近,可能有人曾經留意到,在三條大橋橋頭邊有個跪著的歐吉桑銅像,下面寫著「高山彥九郎正之」。當然,也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怪叔叔彥九郎是誰。
……他還真的是個怪叔叔。
這位被稱為「寬政三奇人」 之一的高山先生是個鄉下的好業人(有錢人)。但是在他十三歲看了描寫南北朝戰亂的軍記物語名著《太平記》之後,突然發現地方的大叔需要的不是美女而是「尊皇」運動──沒有「攘夷」,因為那時候黑船還沒來。這位仁兄開始離開故鄉往京都出發,沿路宣揚他的尊皇思想。到了京都三條時,彥九郎問路人皇居所在。路人遙指「就在那個方向」之後,彥九郎突然「碰」的一聲當場跪下,號啕大哭伏在地上,不斷大喊「在下草莽之臣高山彥九郎」。看熱鬧的人開始在彥九郎身邊圍成一圈,想看看是什麼神奇三寶(指涉做出白目行徑的人)又在當街表演,但是彥九郎完全不為所動。這位奇人後來還真見到了天皇,也曾因為實在太過古怪而被幕府盯上一陣子。這位仁兄最後雖然莫名其妙地就切腹自殺,也沒有達成什麼政治實績,但是這位在幕府仍然頭好壯壯時就中猴(中邪)提倡尊皇思想的怪人,還真的給了後代的維新志士們──包括吉田松陰(吉田寅次郎)等──巨大的精神影響。一個怪胎會給幕末的巨人吉田松陰影響,這可不是什麼誇大的奇說,從高山彥九郎死後的戒名(法名、法號)「松陰以白居士」來看,兩者的關係可見一斑。
話說回來,當時松陰以白居士幹了件大事。某日彥九郎進到了等持院,也就是供有歷代將軍木像的足利家菩提寺,拿起打犯人的刑棍打了足利尊氏的墳墓三百下,每打一下就數落一項足利尊氏的罪狀,其間還不斷「國賊、國賊」的喊。當時雖然已經不是足利家當將軍了,但好歹德川家也號稱自己同為源氏,甚至還在足利將軍木像群中加進了德川家康像。在江戶幕府仍然威力十足的時代,這麼幹的彥九郎不是超越時代的先驅,就是超越理智的肖仔。如果以幕府沒有將其以大逆罪處刑的結果來看,幕府應該覺得他是後者。
足利將軍的倒楣事還沒結束。數十年後黑船來襲,這次「尊王攘夷」真的成為社會上一大思想勢力,有很多人開始覺得足利尊氏是危害天皇家的「國賊」了。結果就在風起雲湧的幕末京都,一樣是高山彥九郎遙拜皇居的三條河原,這次足利家的幕府前三代將軍尊氏、義詮、義滿木像的頭被人砍了下來,像過去被處決的犯人首級一樣被晾出來示眾。就算到了一九三四年的昭和時代,因為軍國主義的興起,當時的商工大臣(大概類似台灣的經濟部長)中島久萬吉只是在雜誌上寫了篇論文叫「足利尊氏」,這樣就被貴族院的議員以「稱讚亂臣賊子」為由而攻擊到他辭職下台
這就是治世時戰亂不斷,死後還要被拉出來修理的足利將軍家。作為以打仗為專業的武家棟樑,他們真的很沒場面。但是就在這個政治上近乎黑暗的時代,日本以京都為中心,放射出耀眼的文化成就光芒。換言之,以「動手」為本職的足利將軍們好像不是很稱職,但是又「不務正業」地出了許多文化素養極高的奇才,甚至讓司馬遼太郎說出「現代的日本人幾乎算是室町之子」這樣的話,學者內藤湖南更是直接斷言「要認識日本這個國家只要了解室町之後的日本」就夠了。也就是說,室町時代其實塑造了許多今天我們認為是「日本傳統文化」的原型而流傳至今。京都的十七個世界文化遺產裡,就有四個是和足利將軍家有直接相關的。如果用大學生來作比喻的話,那麼本來應該是體育系專攻格鬥技(?)的足利同學們,雖然架打得不好,但是卻不務正業地變成文青,後來甚至轉職成了文組了。
這個章節,我們就來看看這群武士文青,還有他們留給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天龍寺、金閣寺、銀閣寺、西芳寺的動人故事。
五、東山、北山、嵐山的文化人類學巡檢──銀閣寺、金閣寺、天龍寺、西芳寺
不同於足利尊氏和足利義滿這兩位才能和個人魅力破表的前人,創立銀閣寺的足利義政如果當你朋友,你應該會覺得他廢到想尻他一拳。但是對於日本文化的貢獻,他又遠超過前面那兩位亂世英豪跟治世奸雄。足利家世代信仰的禪宗,在義政的時代完全內化成為美學的基本,所以乍看之下黑黑臭臭的銀閣寺建築群,就是日本「佗寂(わびさび)」靜寂之美的起源聖地。尤其是被稱為銀閣的觀音殿,其一樓的書院造,正是日本傳統家屋的思考源流。銀閣寺裡平日非公開的東求堂同仁齋,更是日本茶道的茶室規格起源。也就是說,銀閣寺可以說是日本茶道、花道、甚至香道、歌會(詠嘆和歌,互相評比交流)等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境內向月台上用白沙堆成的精緻銀沙灘,可以說是許多人對於日本庭園的典型印象代表。這座銀沙灘雖然成型於後來的江戶時代,作者不明,但卻是義政所開創的北山文化,在後世開花結果、後人發揚光大其精神的最好見證。
而「東求堂」和「同仁齋」這兩個名字,正好也顯示出了義政的人格特質。
東求堂取自禪宗六祖慧能有名經句:「東方人念佛求生西方」。這句話雖然還是取自於武士信仰的禪宗典故,但也很明顯地表現出,和淨土宗一樣的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思想。可見義政之所以建築這處逃避凡世的別莊,就是為了建構自己的「極樂世界」,也可見他多麼不喜歡政治、作為一個將軍多麼不負責任。但也因此,我們有了今天的日本文化可以欣賞。
另一個關鍵字「同仁齋」則表現出義政的另一個理念,就是在阿彌陀佛前,所有眾生一律平等。禪宗的信仰者盛讚阿彌陀佛,或許在以「禪」、「淨」雙修為主流的台灣人眼中看來並不奇怪,但是從宗派上來看,以打坐等自我鍛練作為開悟手段的禪宗,和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阿彌陀佛、只求往生極樂的淨土宗,根本是不相容的思想體系。但是既然義政都想逃離俗世了,這點思想上的差異,對他來說就不是個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義政為了打造出自己理想的庭園,大量採用了身分低賤的河原眾(聚居於鴨川沿岸的非農業民)參加作業。
在身分制度嚴格的當時,這些河原眾都號稱信仰念佛的時宗 ,並取法號為相阿彌等,藉由這種方式脫離俗世的身分制序,而義政也大膽將這些賤民們稱為「同朋眾」,和他們一同規劃庭園建築、甚至茶道跟藝術。所以,同仁齋正取自於「聖人一視同仁」之義,在藝術這個大理想下,義政還真的和他們一同作業,打破身分的隔閡。
最爛的政治家,卻也是最好的文化人足利義政。
離開銀閣寺,西田幾多郎、田邊元等京都學派學者們的最愛「哲學之道」就在附近。往南則是京都五山中的別格本山南禪寺。除了品嘗京都著名料理湯豆腐之外,也別錯過南禪寺壯麗的伽藍(寺院建築),和境內的琵琶湖疏水水道橋。在南禪寺門外不遠的高級旅館「八千代」歷史悠久,不管是料理或是宿泊都是一絕。
離開東山地區前往北山前,會先到達京都市內歷史最久的禪寺建仁寺。這間在本書第二章的清水寺洛東巡檢就提過的寺院、同時也是京都五山之一的禪寺,絕對值得你再走一回,因為名繪師俵屋宗達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外國人心中日本經典意象「風神雷神圖屏風」,就是這裡的典藏品。
在拜訪聞名世界的金閣之前,不妨看看義滿真正的心血之作──相國寺。這座境內擁有過去日本最高建築物七重大塔(現已燒失)的禪寺裡,除了壯麗的寺院建築外,還有和建仁寺同樣巧妙的鳴龍裝置 ,以及值得一看的「宣明」,也就是傳統的佛寺內傳統浴室。當你在相國寺的境內漫步時,也請記得這個今天看來寂靜的寺院,過去卻是義滿設立在皇居旁,用高塔傲視著天皇家的雄心展現。
藏有足利將軍歷代木像的等持院,就在離金閣寺不遠的另一個文化遺產──龍安寺旁。在等持院可以拜見足利歷代將軍的尊容,裡面還有德川家康的木像。之所以會有德川家康的木像,是因為德川家極為強調與足利家同為源氏的血緣,甚至在足利家式微後,還給了許多和足利家有血緣的家族極高待遇。這可以說是德川家對於同為幕府將軍的前輩的尊崇,但或許也可以說,是德川家對於自己家族血緣出身可疑、劣等感作祟的補償。但是足利家歷代將軍像中沒有第五代將軍義量,也沒有第十四代將軍義榮的木像。
足利義榮因為身處將軍家衰敗的末期,所以連京都都沒進過,不被算進歷代將軍情有可原。至於第五代將軍不被計入的原因,應該是因為義量早死,而第六代將軍義教其實是第四代義持的弟弟,也就是五到六代間是叔叔接外甥之位,就古例來講並不吉利的緣故。
金閣寺是京都世界文化遺產中歷史最短的。但是它所內含的歷史意義和背後的故事,就像前面所述一樣,絕不輸給其他任何一座名勝。除了全金箔的華麗外觀外,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三樓地板所用的黑色塗漆也是一絕。在重修金閣內部時,黑色的地板所用的淨法寺漆 是日本國產漆中的最高級品,當時用了一‧五噸的漆量,讓淨法寺漆幾乎從日本的建材流通市場上消失,因此傳為一段逸話。至於反射在鏡湖池中的金閣有多美,春夏秋冬各個季節有什麼樣的不同風情變化,這就只能你親眼見證,不必再用文字多說明了。但當你欣賞金閣之美,請務必記得一件事。
不要再想起一休和尚了。那只會讓你自己難過而已。
嵐山是京都有名的風景名勝。不管是附近的竹林道或是渡月橋,不只是遊客喜歡到訪的景點,更是婚紗攝影的盛地。我自己就在這裡拍了和服婚紗,還在途中被讀者認了出來──在嵐山這種地方突然聽到「請問你是蔡桑嗎」,的確是個一生難忘的經驗。而由聖德太子開山、途中輾轉成為淨土真宗開宗祖師親鸞的雲水地 ,一度歷經沒落、後來再由夢窓疎石重新復興的西芳寺,就在從天龍寺走過渡月橋後的四公里遠處。這個通稱「苔寺」的寺院,正如其名,庭園被一整片的青苔所覆蓋。今天我們會覺得這是一種日本式的美,但其實過去造景時,青苔也被視為一種無用之物。正因為有禪宗的獨特思想,才讓「無用之物」的青苔成為主角,成就了這座據說是金閣寺和銀閣寺設計藍圖的文化遺產。這座參觀前需要特別用明信片申請、拜訪相對麻煩的寺院,據說也是蘋果巨人賈伯斯在京都的最愛之地,他從苔寺獲得了許多的靈感。
原來藉由西芳寺,一休和尚的金閣寺和我們手裡的IPHONE連接了起來。(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