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哲學之道深呼吸

◇初秋哲學之道散策


哲學之道,位在京都市北邊,白川疏水旁的沿水小徑,起於若王子神社終於銀閣寺。據說明治時期的京都學派哲學家西田幾多郎愛好在此散步沉思,故以此名之。這大概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行銷包裝,如此一起名,便讓這條平凡的近水細道平白飄了幾分哲思氣味,風景看來也變得更深刻了。

春天是哲學之道的季節,白川疏水沿岸植滿了關雪櫻花,春櫻時節怒放的粉紅隧道被譽為哲學之道最美的風景。只可惜我無緣春天,最後一次探訪哲學之道是11月初秋,去年的紅葉季來得晚,沿途仍然蒼鬱蔥蘢,只能從地上枯黃的落葉中覓得一些秋天詩意。我安慰自己,其實初秋才是最適合哲學之道散步的季節,春天太熱鬧嘈雜、夏天燠熱冬天又太寒冷,唯有淡淡寧靜的初秋才顯得出京都獨有的日常韻味,正是哲學之道的散步樂趣。

每次來哲學之道,我總是從銀閣寺側出發,不只因為這樣是下坡路,而且四周景致從喧鬧到寂寥,值得細細玩味。這裡是琵琶湖疏水的分支白川小水圳,圳裡水淺,落葉沉浮在透明色的水中,生命力旺盛的雜草沿著石岸爬行,頭頂上的櫻花樹正在儲蓄能量等待他們的季節。我蹲在岸上細看,幾隻漆黑的鯉魚在水中清涼泅游,每一片魚鱗都反射著陽光。

◇換氧深呼吸

從刻有哲學之道字樣的石碑開始,我的深呼吸之旅。天氣異常晴朗——我記憶中的京都大多是這種燦爛好天氣,初秋正午時分的哲學之道人煙稀少,大夥兒都忙著吃中飯避暑,路面安靜,只有細微的潺潺流水聲與踏著落葉的足音,石頭鋪成的道路上枝葉的影子悄然移動著。日文中有一個詞「木漏れ日」,指的是陽光穿過葉片縫隙灑落的點點光影。雖然秋天的枝頭有點光禿,但仍然不減光影的迷人。

在進入哲學之道的林蔭不久,首先迎接我的是哲學之道的名物——釣魚熊親子。不知是否是附近店家放的熊寶寶親子,不分春夏秋冬,總是坐在水岸邊垂釣,等待一干觀光客願者上鉤。再往前些,大紅色的旗子排排站,後方是一間可愛的小寺——幸福地藏,忍不住上前買了一個繪馬,繪馬上的小地藏笑容滿面,真的讓人感到滿滿的幸福。走在哲學之道常會被沿途的特色小店吸引目光——「風之館」懸掛著多彩的和紙球工藝品,形成一個和風小宇宙、木雕工房「童心彫房」以童趣的刀法,雕刻出一系列純真的孩童及地藏像、「忘我亭」的和雜貨一向是觀光客的人氣商品,下手買了個具有京都感的口金包掛在胸前當錢包使用。這些小店並不是緊緊相鄰湊成一個熱鬧的商業區,它們富有節奏感地零星散落在河岸兩側,彼此間留著給人呼吸的距離,這是哲學之道專屬的悠閒愜意。

◇西田幾多郎與哲學之道

約莫在哲學之道的中心位置,佇立著一個不起眼的石碑,俗稱「西田幾多郎歌碑」。

哲學家西田幾多郎自從任教於京都大學開始,一直到離職為止都住在學校附近,住處離哲學之道仍有一段距離,但西田卻選擇了這裡作為他思索的小徑。在西田的那個年代,這兒只不過是琵琶湖疏水旁長了點草、便於管理而設置的小路,還不是個觀光名所,橋本關雪夫婦也還沒在此種植櫻花。西田卻仍然喜歡這裡,一邊散步一邊思索,開創融合東西方哲學體系的西田哲學,最後留下數篇著作、一門學派、與一條沾染著哲思氣息的小道。

人は人 吾はわれ也 とにかくに 吾行く道を 吾は行くなり
他是他,吾是吾。心之所道,吾往也。

歌碑是後人設置的,用以紀念這位京都的哲學大家。這首詩歌是西田晚年所吟詠,勉勵大家不要在意他人目光,堅持自我道路。我在心底默念了一次,為了尋找方向感而離開台灣、漂泊來到京都,站在哲學之道上的我,找到了自己的路了嗎?疏水道中肥大的鯉魚低淺地游著,沒有告訴我答案。

◇遺世而獨立 法然院

從西田幾多郎歌碑處轉彎,渡過洗心橋,往前走一段上坡路,兩旁均是蓊鬱參天的樹林,漸漸遠離哲學之道的道標,頗有雲深不知處的遺世之感。終於,前方出現了我思思念念的茅葺山門,法然院到了。初秋的法然院仍是翠綠色的,門前的楓葉絲毫沒有轉紅的跡象。陽光透過葉片間隙灑在石敷參道上,灑在棕色的茅葺屋頂上,風吹來的時候枝葉輕顫,光影也隨著晃動。這個時節的法然院訪客不多,大家都默契地緊閉雙唇,生怕破壞了這份禪意幽靜。腳下苔草漫生,整個院子好像被世人忘卻一般,怡然自得地生長著。境內有一石缸,爬滿經年累月的青苔,竹子敲下落下的水滴在石缸裡漣漪成獨自的宇宙,如果我悟性再高一些,八成可以在這裡參透出永恆真諦吧。

◇中場休息

紅色的咖啡小店「POMME Cafe」由一對老夫妻經營,大大的窗台放滿了手作糕點。我每天早上都會收看的電視節目、關西電視台「よ〜いどん」曾經介紹過的蘋果肉桂蛋糕,一小片只要200日幣,適合作為哲學之道的中場休息。

再往前一點,京都知名的吸油面紙品牌「YOJIYA」在這也有開設店舖及咖啡店。非常正統的日式建築,帶有一座自己的和式庭園,坐在落地玻璃窗前享受楓紅美景喫茶,是其他家YOJIYA Cafe無法獲得的樂趣,因此這裡總是大排長龍。

YOJIYA店外的公共電話亭,是傳說中的「戀愛電話亭」。仔細一看,電話亭上有一對老公公與老婆婆,傳說他們是在不遠處的櫻橋上相遇的愛侶,如果使用這支公共電話播給喜歡的人,就能獲得幸福。日本總是有許多這樣有趣的傳說故事,讓行旅途中增添不少風味。

◇老鼠鎮座的大豐神社

喜愛日本文化的人大概都知道神社前總是會有一對「狛犬」,雄赳赳氣昂昂地守在門口。狛犬是神社的神使,形貌與其說是狗,不如說比較接近石獅子。祂們面對面坐著,右邊張嘴的是「阿」、左邊閉口的是「哞」,具有降妖除魔、守護神社的功用。少數神社擁有自己專屬的神使動物,例如最有名的稻荷神社是狐狸、春日神社是鹿,哲學之道上的小神社「大豐神社」沒有其他出眾之處,但擁有全日本獨一無二的「狛鼠」,在本殿前方一對可愛的老鼠抱著水玉及書卷,討喜的模樣在網路上累積了不小的人氣。◇貓咪小車

在哲學之道終點的若王子神社前有台神奇的貓咪小車——這是一輛歇業喫茶店的廢棄四輪小車,它有著紅綠相間的帳篷屋頂、可愛的車身造型、大大的車輪子,讓人聯想到馬戲團的把戲,有段時間我在心底默默把這地方稱作「貓咪馬戲團」。小車上掛著「今天休業」的牌子,但我從來沒看過它營業,一旁「喫茶店若王子」鐵牌子早已生鏽不堪。後來我才知道,這家喫茶店已歇業多年,如今這台小車成為野貓的遊樂場,貓咪們不是在旁邊的矮牆上打架,就是在車內或鮮豔的車頂上睡覺(仔細看,車內還有軟軟的椅墊呢!)。我身邊的老奶奶拿著一包飼料,吸引了貓咪們的注意力,紛紛前來撒嬌討食物吃。老奶奶像是每日任務般發完糧,拍拍手便走了,後頭還跟著一隻黑白貓在喵喵叫。這些貓兒們顯然過得相當恣意,享受著附近住戶及各地貓奴的進貢,成為另一個哲學之道上的景點。

一隻黃貓湊過來蹭我的腳,我伸手摸摸,正想拿出相機拍照留念時,牠又忽然跑得老遠,我只好摸摸鼻子放下相機,決定跟這些捉摸不定的小可愛說再見,到若王子神社參拜結束今天的散步。

颳颱風的祗園祭

至今我都還記得,2015年的山鉾巡行前祭撞到颱風11號,據說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遇颱風。從西元869年除魔鎮魂的祇園祭開辦以來,至今有一千餘年歷史,除了戰亂與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之外,強勢的京都人的基本態度是「小雨照常舉辦、大雨強行突破」,極少因為天氣而延期這重要盛事。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我期待已久的祇園祭就這麼遇上颱風了,大家紛紛擔心巡行會不會取消,主辦單位一路拖到當天凌晨5點才公佈——我4點天未亮便守在新聞台前了,一邊打盹一邊聽著風雨的消息,終於苦等到字幕跑馬燈寫著「決行」二字,確認這年也將不畏風雨巡行。

因為颱風的緣故,人潮顯然比往年更少。當我早上8點走出地鐵四条站,滴著不大不小的雨,竟然還能勉強擠到第一排的位置,這裡人多不適宜撐傘,大部分的群眾身著雨衣,或是擠在商店街屋簷下。9點,巡行正式開始,在四条烏丸現代化的十字大馬路上,身著江戶時代劇風服裝的隊伍魚貫前進。為了避免損傷,華美的花車都被包裹上大透明塑膠袋,頓時失去了原本的氣勢,看起來稍微有點掃興。隊伍中的男人,比較好的可以分配到紙傘,差一點的就只有便利商店的透明塑膠傘,在烏丸的洋風大樓前江戶時期的男人打著塑膠傘,這畫面看起來怪突兀的。更多的人們無法撐傘,淋著雨拖曳著粗麻繩、拖曳著車隊,也拖曳著千餘年來笨重卻動人的傳統。他們的頭髮與衣服都濕得模糊,堅毅的表情卻清晰分明。我想,京都人著實是浪漫的一群,就這麼守著這個文化一千年,每個人好像都踏步在歷史之中,從當年怨靈肆虐的平安時期一路走到現在四条通繁華街,然後在下一個路口,眾人齊心協力舉起山鉾,沐浴在大雨與群眾歡聲中,走下去。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