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形狀01有光的地方,一日善光寺
----長野 善光寺

旅途上喜歡一座城市,經常是從城市的玄關「車站」開始的。當我一踏出JR長野站,回首仰望車站建築的剎那,我知道,我會喜歡這裡。

JR長野站有兩個出口,一個是造型平實的「東口」,另一側是外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善光寺口」,從這裡可以通往名聞遐邇的善光寺。

來過長野縣不知道多少次了,卻是第一次走進長野市。沒帶任何預設立場準備去認識此地,很好奇自己會喜歡上這座城市的哪個景點或哪間店?但怎麼也沒想到都還沒開始逛呢,新幹線抵達長野,一出站,我就先被車站本身給圈粉了。

喜歡長野車站「善光寺口」的建築設計。與徒步距離約三十分左右的善光寺遙遙相望,新生的長野站呼應著歷史的寺廟,充滿古典卻又時尚的氣質。

善光寺口的建築風貌以十二根粗大的木柱,撐起一片大檐篷。這個用信州木材打造出的列柱空間,寬140公尺、高18.5公尺、深14公尺,仔細看,不就是個巨大的騎樓嗎?在日本實屬少見。這個騎樓空間有如日本建築中的「緣側」設計,在驛站與鬧市之間,一處過渡的中間領域。

車站翻新的契機是2015年北陸新幹線的通車。長野市忽然警覺,會不會從東京來的旅客從此跳過長野,直接去了金澤呢?帶著危機意識,長野站積極變身,希望能以新面貌繼續吸引旅人到訪,就從美麗的「玄關」開始旅程。

屋簷下懸掛的燈籠,入夜後點亮,讓長野車站在白晝和夜晚顯露出不同的表情。燈籠透出柔和的黃光色澤,配上站前廣場矗立的菩薩像,一臉慈祥,令我感到安心自在。明明在這裡看不到善光寺,卻感覺得到善光寺的存在。長野站肯定是一座有保庇的車站,旅人熙熙攘攘,被祝福著出入平安。


⚫︎步行前往善光寺是最好的選擇

在尚未去過長野善光寺以前,我就沒來由地喜歡上「善光寺」這個名字。為什麼呢?在終於踏進善光寺的這一天,我仔細想想,或許是因為名字裡有「善」又有「光」吧?倘若是一個人的話,能夠讓人感覺到他的善良,同時又能在他身上感受到體貼溫暖的光芒,那麼實在是很難不討喜的啊。在尚未去過善光寺以前,這就是我對這地方自我解讀而帶有好感,非常私人的理由。

在終於去過了善光寺以後,我對這地方的好感未減,且意外地發現在寺院周圍的腹地,存在著更多讓人驚喜的據點。它們的存在各具特色,讓善光寺周邊的半日散策之旅,顯得更為亮眼。

一早,從長野車站的「善光寺口」出發,許多人選擇搭乘巴士前往善光寺,但我偏好散步。在氣候宜人的時節,徒步去善光寺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經過一間名為「西光寺」的小寺院,原以為很普通,卻在裡面發現少見的驚喜。境地裡供奉了一尊「韋駄天」神像,在佛教裡象徵疾跑的神祗,如今成爲保佑馬拉松或賽跑選手的神明。喜歡跑步的旅人,別忘了來朝拜一下,當然,不跑馬拉松,旅行也需要被祝福好腳力。

往下走,不遠處有一座「Central Square」公園,也是奧林匹克公園,入口處矗立了一座縮小版的聖火台,紀念著當年長野冬季奧運會的驕傲回憶。如今成為市民休憩用地,年輕的學子們常騎著腳踏車來玩耍,笑語響徹雲霄,青春的光芒比聖火更耀眼。

出乎意料之外,長野市區內有很多特色小咖啡館,例如在善光寺表參道上,途中會經過的這間「Foret Coffee」就是我耳聞已久的店家。這間由焙煎士松澤岳久在2018年開設的咖啡店,有一個特別的堅持。中焙咖啡豆要用法式濾壓壺來泡;深焙豆則用濾紙滴漏,松澤岳久認為那才能體現他烘焙的咖啡豆特質。另外,如果你在這裡購買咖啡豆,即可免費獲得一杯招待的咖啡……



形狀09:京都•寫給疫情中的古都
----靜靜的京都

世界變動還給了古都靜謐的模樣,也許,這是一個京都終於最靠近她自己的秋天。當我在海外觀光客頓時消失的京都街頭,佇立於祇園四條大橋上俯瞰空曠的鴨川河畔時,心底浮現出了這樣的一句話。

這十年來每一次到訪京都,發現京都的觀光客一年比一年還多。記得十多年前首次來京都時,當時自助旅行還未興盛,無論走到哪裡,京都仍不太擁擠。後來旅行成為顯學,機票門檻下降,京都愈來愈熱鬧了。除了原有的名勝景點以外,增加很多風格獨特的新店家,當然,人潮也成正比湧現。京都美好依然,只是逐漸失去寧靜的那一面。美景搭配的是萬頭攢動,許多地方總是大排長龍。我的日本朋友是京都人,在東京工作,每當他得返鄉時,總會跟我說:「一想到車站前總是搭不上公車回家,就有點頭痛。」

二○二○年十一月上旬,我來到京都。睽違一年半的京都,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後,第一次來到關西。國境封鎖的現世,京都失去大量的外國遊客,縱使讓人替商家感到擔憂,但卻也難得重現往昔的悠閒風貌。舊地重遊許多的景點,因為現況使然,充滿著一股久違卻又新鮮的感受。

比如淸水寺。這些年來過好多次淸水寺,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場面。在「音羽之瀧」面前,居然能看到排隊的人,一個也沒有。安安靜靜的,流水潺潺落下的聲音顯得更淸脆。這一刻,心中若眞有願望,是否更能淸楚的上達天庭? 也許那並不重要。因為我明白,比起過去站在這裡的我來說,此刻的我,聽見自己內在的聲音,已經變得更淸晰。

二寧坂上改裝古民家而成的星巴克咖啡茶屋,記得開幕的那年夏天到訪時,為了想拍到一張建築空景的好照片,在店家前等候好久都難以捕抓。如今,二寧坂上星巴克前門可羅雀,愛怎麼拍就怎麼拍。對比當年,不免感到現實無常的荒誕……



形狀26:最中與蕨餅的相遇
----東京、和歌山、福岡三地蕨餅

日本的和菓子隨四季不同,總有相應時令的限定產品,不只美,概念和命名也各個極富詩意。雖然這些五顏六色的和菓子,從外觀、顏色到造型總是讓人目不暇給,但其實我並沒有特別愛吃。如果要問我,在傳統的日式甜點當中,我最喜歡吃的是什麼呢?我的答案經常都是外觀其實沒那麼討喜,甚至色澤上可說是土裡土氣的「蕨餅」。

最近我吃到最特別的蕨餅,是在福岡的「博多一番太鼓」。不只販賣的「店家」很有趣,蕨餅的形式也比較少見。不過,在說「博多一番太鼓」以前,我想先聊聊蕨餅這件事。

我真的很愛蕨餅。可能因為一直以來,我本來就對口感上帶有彈性和黏性的糕點有所偏愛。不過,果凍的彈性又太硬了一點,而年糕又過黏,這兩種東西跟我喜愛的口感,有微妙的差別。台灣賣的九層糕、娘惹糕和客家甜碗粿,還有豆花冰品裡放的粉粿,以及台北世運麵包店的鎮店之寶倫校糕(也就是香港的白糖糕),那種彈性和黏性就是我的愛。最近常去泰國,基本上泰國那些加了椰子味的糯米小糕點,我都難以抗拒。

這些糕點在日本不太能夠吃到。不過,在日本總是可以吃到美味的蕨餅,算是同等的幸福。相反的,出了日本以後,很少能吃到蕨餅。就算有,口感就還是遜色很多。因此我的朋友最近見我常去曼谷居遊,就開玩笑地問我:「要是你真的移居去泰國,你覺得你最想念的日本食物會是哪些?」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其中一個絕對是好吃的蕨餅。」

我曾經多次提過,在東京神樂坂有一間和菓子老舖「梅花亭」,那裡賣的黑糖蕨餅是我的心頭好。如果要我推薦東京最愛的黑糖蕨餅,非此莫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