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引用的江戶鳥瞰圖《江戶一目圖屏風》完成於江戶時代後期,最後方是富士山,前方像座小森林的是江戶城。護城河外民宅密集處是名為「城下町」的地區,左手邊是江戶灣,最前方的大河是隅田川。
當時江戶人口多達一百萬人,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城市。城裡有著像城下町這樣人口密集的地方;再稍微往郊外走去,既有森林,也有海洋與河川。居民在這樣的環境下,與自然巧妙共存。
江戶時代長達二六五年,本書所介紹的江戶一日是以這幅屏風《江戶一目圖屏風》的時代,也就是江戶時代後期的老百姓生活為主。
順帶一提,這幅畫的作者名叫鍬形蕙齋,而鳥瞰圖指的是如同鳥兒從空中往下看的俯視構圖。
這幅畫恰好和從晴空塔的眺望臺往下看的角度一樣,所以受到了眾人熱議:「在沒有晴空塔的時代,怎麼畫得出這幅畫呢?」當時日本的平面藝術技法融合了西洋的透視法、陰影、寫實主義,中國的山水畫,以及日本自古以來的大和繪等各種技法,因而出類拔萃。
鍬形蕙齋不僅留下《江戶一目圖屏風》之類的鳥瞰圖,也描繪《職人百態繪詞》(見第37頁、57頁)等老百姓的生活。他靈活運用繪畫技巧,作品橫跨微觀到宏觀的世界。
江戶時代後期也是天才畫師輩出的時代。
本書引用了大量精彩的浮世繪作品,包括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歌川國芳與歌川豐國等畫師的作品,群星燦爛。光是翻閱本書,欣賞這些畫作便已經是一種樂趣,歡迎大家在其中找到喜歡的浮世繪。
本書各章依照時間順序,介紹早中晚的江戶光景,希望大家特別注意的細節則以「浮世生活放大鏡」的標題來聚焦說明。
正題之間則夾雜問答時間,回覆我經常收到的江戶時代相關問題。另外,還設有「江戶生活報」的專欄,大家不妨藉此轉換心情。
關於當時的物價,基本上以一兩約為現代的八萬日圓,一文約為現代的二十五日圓來計算(日圓為本書執筆時的貨幣價值)。原本一兩的價值每隔幾年就會改變,金幣與銀幣的市價經常變動,物價標準也與目前迥然不同,無法單純以一兩等於多少日圓來換算。
但是本書的主題是讓讀者透過浮世繪來體驗江戶時代的一天,為了方便大家想像當時的生活,根據江戶時代後期的米價與物價等標準來概略估算。因此本書寫的金額不是絕對的金額,而是僅供大家參考。
另外,由於本書的主題是「透過浮世繪來體驗江戶時代後期的老百姓生活」,所以包含了現代社會的道德倫理觀念無法接受的內容。
例如「丁稚奉公」這種工作型態是雇用年幼的兒童住在老闆家裡,從早到晚,天天工作;遊女則是從鄉下地方被賣到江戶城,從事嚴苛的勞動工作。這些事情如果發生在現代,絕對不容許輕忽。
然而這些事情在當時稀鬆平常。如果排除這些人,便無法討論江戶時代的日常生活。如同計算時間的方式與現代有天壤之別,江戶時代在文化與風俗等各方面的價值觀都與現代大相逕庭。
希望大家閱讀本書之前先能理解這一點。
江戶時代的一天就要開始了,請大家放鬆心情,好好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