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五、高玉樹:應建立台灣共和國

一九七一年五月十日
駐台北大使館致國務院電
談話備忘錄


摘要:台北市長高玉樹在三月八日與一位前聯合國官員談話時預測,台灣未來會獨立。高市長強調,如果沒有國際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將孤立無援。台灣不能中立化,它是中國與美國之間唯一無法談判妥協的問題。他說,美國不能同意台灣交給中國,但也不能對台灣有過度的承諾。

高玉樹說,民眾要台灣留在聯合國,並認為在聯合國擁有任何形式的代表權,都比沒有好。他很懷疑一旦北京獲加入,中華民國會留在聯合國。

高玉樹表示他很敬佩蔣總統,但責怪蔣的幕僚使他犯錯;雖然蔣介石用心良苦,中華民國政府卻無法贏得人民的支持。高玉樹說,蔣經國將繼承他父親當總統。
高玉樹也評論台灣許多官僚作風,和他一九五二年訪問美國後對他政治生涯的影響。他可能估計他的談話會傳給我們(指國務院)。(摘要完)

論台灣前途

三月八日,在與前聯合國官員柯逸山(Paul Kovenock)的私人談話中,台北市長高玉樹被詢及如果反攻大陸不能實現,台灣是否能生存下去。高對台灣能繼續生存很有信心,並回答說,「當然,台灣將是一個獨立國家。」

他認為台灣的人口比大部分國家多,而且更有才幹;台灣作為獨立主權實體的生存能力是毫無疑問的。不過,如果沒有國際承認它的主權地位,台灣將是孤立無助的。因為如果有像希特勒那種人入侵,台灣無法依賴國際支持。

雖然對於如果沒有與美國的共同防禦條約,台灣是否能自衛的問題,高玉樹避免直接回答,但他說,台灣需要的是一項「國際保證」和世界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
柯逸山問高玉樹,美國是否應該同意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建議。高玉樹的回答是堅決地否定,認為美國不應接受台灣被中國併吞,如同它不能同意墨西哥和加拿大成為美國一部分一樣。高玉樹說,這是共產中國與美國之間唯一不能討價還價的問題。

他說,美國與中國可以對除台灣以外的任何分歧彼此妥協。他也認為台灣不能中立,因為台灣處在國際利益的十字路口。這些冷酷的事實,中國必須忍受;這些事實也使台灣未來會很困難。

據柯逸山的報告,在他提問時,高玉樹避免對美國決策者提出建議,但評述稱,美國不應過度承諾(假定是指對中華民國政府),猶如對越南一樣。
論中國代表權

高玉樹被問到如果北京入會,中華民國是否會留在聯合國,他說,即使失去聯合國會籍,對國民黨是一個嚴重打擊,它留在聯合國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一。他補充說,他看不出重要問題案還能維持中華民國的地位。他也說,台灣民眾要在聯合國有代表,也認為任何形式的聯合國會員,都比沒有好。這時他也說,民眾對國際現實並沒有明確瞭解,因為這是一個「報紙新聞全受封鎖的國家。」

蔣介石與中華民國政府

高玉樹對蔣總統表示敬慕,推崇他是一個人格高尚,英明睿智的人。雖然他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甚至是一個「超人」,但因為他周邊的人造成大陸淪陷。讓蔣總統感到極大痛苦的是那些使他弱化,把他帶向錯誤的官僚和親信。高玉樹預言,蔣經國將繼承他父親的地位。

高玉樹注意到他從政這些年,政府態度的改變。他說,中華民國政府已經瞭解,他們必須接觸人民,贏取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可是,他們沒有什麼成果,因為中央的意向和地方應為人民服務者之間,仍有太大距離。

美國對高玉樹政治生涯之影響

高玉樹提到一九五二年獲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獎助金訪美,與他決定從政的巧合。他在美國看到總統大選,對美國政治自由印象良深。「我看到兩黨體制的運作,美國人對政治與公職生活的態度。我對美國政治體制深感振奮,也至感欽佩。那種情形和我在台灣所知道的政治完全不同。台灣的政府只尋求統治,毫無對人民負責任提供服務的概念。我回台灣以後,一九五四年有機會參加選舉,以大膽敢言,而非逢迎拍馬而獲領先。這種草根式競選,在台灣還很新鮮,沒有人認為我會贏。我證明了如果能組織動員,並向基層提出訴求,這個候選人會贏。」

高玉樹自認是一個稀有動物,一個有膽識,也願意說話的人。他說,他還有十三年公職生涯可以過,但可能退休。他要看能不能存活下去。
對官僚體系的看法

高玉樹說,他偶爾可以見到蔣總統,但至少每一個月見一次副總統嚴家淦。他說,他與副院長蔣經國互動的機會比與嚴副總統少。

在詢及他與市議會的關係時,高玉樹說,除質詢期間,他不常與市議員打交道。他批評市議會是一群教育程度低,眼光也不公允的人所組成。也許市長與市議會間的關係沒有明確界定,市政府無權節制市議會,但市議會假定它有權透過質詢來控制市長。他說,台北市政府是一個單線道;台北市政府內部關係和省政府與省議會的關係不同。省主席陳大慶不但有比他更大的權力,可以應付省議會和中央政府,而且還有國民黨中常委身分,享有非正式的權力;中常會是台灣的權力中心。

接著,高玉樹說,他在台灣沒有設定的目標。他特別抨擊荒謬的軍事負擔。政府壓制人民,讓他們無知無識,只會勤勞工作以滿足政府的利益。高玉樹說,國防預算可以減去三分之一,而不會有不良影響;省下的錢可以用來建設迫切需要的住宅。

高玉樹提及,很悲哀的事實是:政府官員已經失去勇氣。改革的最大障礙是官僚只想討好上級,和不願說明真實情況。也因為如此,行政改革並不成功,只是粉飾太平。這和便民運動、國民黨人事行政局的功能及文化復興運動,都一樣官樣文章。

他說,政府內部對誠實協商的需要,應有更大的體認,而不能只出於自私之言。許多大陸人不瞭解這種需要,因為他們只接觸到自私的政權政治。那種政權政治就像你死我活的搏命鬥爭。高玉樹說,他代表不同的作法:政府應放棄口號,專心改善人民生活。他希望他的孫輩可以生活在一個繁榮、人際關係祥和的社會。

評語:去年十二月,監察院彈劾高玉樹,最近報紙未再提此事,在談話中也未提及。高玉樹的地位,目前似乎相當穩定。毫無疑問地,這有一部分歸因於他自己精明,但他能存活的更重要線索,似乎是蔣總統認為他還有利用價值。另一因素是:他在中華民國政府內,是一個非國民黨籍台灣人;如果他被拔除,在台灣人之間可能引發不可預料的複雜情勢。雖然高玉樹可能被大部分台灣人視為居領導地位的地方政治人物,他真正權力和個人組織似乎有限,並受制於他的職位、他公開態度的謹慎和中華民國政府。

他這次訪問印證我們的印象,即高玉樹是一個很精明的政治人物,善於說迎合聽眾的話。

資料來源:National Archives, RG59, Subject-Numeric File, Chinat(Taiwan),1970-1973, Box 2202
一九七二年九月八日
駐台北大使館致國務院電
主旨:副館長來天惠(William H. Gleysteen)在市長官邸與高玉樹會談備忘錄
高玉樹已獲蔣經國延攬,將出任交通部長


摘要:交通部長高玉樹是台灣人的主要領袖之一,他在最近一次訪談中告訴代辦(來天惠)說,他極擔心日本即將對中華民國政府採取的行動(指斷交),並擔心其對台灣的影響比尼克森訪問中國,或失去聯合國席位更嚴重。

在其他談話中,高玉樹很關注台灣的未來,他認為現在迫切需要放棄虛構的主權及於全中國,並增強台灣作為主權實體的合法利益。雖然他表示傾向於建立台灣共和國,他也表現瞭解改變中華民國的國號,或觸及中國對台灣之主張的全面行動,會引起北京的強烈反應,及可能在美國及其他地區引發新爭議。

高玉樹堅持至少中華民國應該台灣化。他認為這個過程現在仍被極少數頑固的大陸人所阻擋。高玉樹不敢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近提議,台灣以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的名義參加桌球比賽,是反映北京的彈性政策。雖然他表示反對此項建議,認為那是北京笑臉外交的圈套,他似乎表現相信有朝一日,可能只要台灣及國際社會讓北京決定原則及名稱,它會讓台灣繼續作為一個獨立的(separate)個體存在。

談到蔣經國和高玉樹的個人問題上,高玉樹形容蔣經國是一個很想證明他的功勛之人;他認為蔣經國的雄心,對台灣可能過大,但他不認為蔣經國會出賣台灣。他認為蔣經國的長處是精明,缺點是不成熟,對若干問題有盲點、情緒化,將來可能導致嚴重錯誤。大體而言,高玉樹表示,在可預見的將來,他願意與蔣經國院長合作。

關於他自己的未來,高玉樹說,他在蔣經國內閣將保持低調,嚐試確定他能否在內閣進行政治運作。(摘要完)
高玉樹|來天惠
會談備忘錄
地點:高玉樹住宅
時間:一九七二年九月一日

日本


高玉樹部長對日本即將對中華民國政府採取的行動最為關切,他說,與日本斷交對台灣的影響,將比尼克森決定訪問北京,或失去聯合國席次更嚴重。台灣人民感到被傷害,大陸人(指外省人)會感到憎恨和尊嚴受創。如果日本,特別是日本商界,犧牲他們在台灣的關係,那對台灣將造成驚慌。(原註:高在中華民國失去聯合國席次時,也用過同樣的形容詞,因此,我對此說法也要打折。)

詢及中華民國對日本要如何因應的問題時,高玉樹有點猶疑,一方面他覺得採取報復行動似乎是合理,但另一方面他也覺得報復可能造成災難。最後他指出報復之說,只是「國民黨控制下之政府一批無知之輩的想法。」他也說,行政院長蔣經國處理此事,目前都很冷靜,但他擔心蔣經國可能會像被逼到牆角的老鼠,會犯錯誤,反咬貓一口。不過,他繼續說,他現在對日本斷交的衝擊,比較沒那麼驚懼,對政府則比較寬容。

台灣獨立

高玉樹把話題轉到他所說,現在迫切需要中華民國政府放棄它統治全中國的虛構立場,並維護台灣作為一個獨立實體(separate island entity)的合法利益。他自己的強烈意向是宣佈為「台灣共和國」,但他認知我的立論,即改變中華民國的稱號,或觸及中國對台灣之主張的任何全面性動作,會挑起北京的強烈反應,並在美國及其他地方引發新爭議。我提及許多美國人及其他國家人士,接受或容忍現狀;如果台灣似乎要打破現狀,那可能損害這些支持。

我知道中華民國面臨一個矛盾,即別的國家不願中華民國採取分離行動,而使他們與北京的關係轉趨複雜,但同時有很多國家也很同情台灣不再虛妄自稱代表全中國之主權的成功形象。

高玉樹承認這一點,在接下去的談話中,大部分均側重在主張「不改變稱號,而把中華民國台灣化」,並把這件事提醒世界各國注意。他宣稱,台灣幾乎每一個人都主張台灣化。政府幾乎一無作為,因為一小撮頑固的大陸人仍有權制止改變。

高玉樹注意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提議,中華民國的桌球選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名義,參加亞洲桌球賽。他認為這是令人反感的,但他也懷疑這是否反映北京放鬆其政策。他提出一種可能,即情勢會演變到只要台灣本身及其他國家接受北京對原則及名稱問題的要求,北京會容許台灣繼續作為一個真正獨立(genuinely separate)的政治與經濟實體。他承認,在現階段,這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且,他似乎擔心太過度依此路線思考,可能會傷害到台灣的前途。
蔣經國

大部分是在回答我提出的問題時,高玉樹對蔣經國做了以下一些瑣碎的評論:蔣院長是一位極具雄心的人,很想在台灣建立他的功績。雖然高玉樹認為蔣經國的雄心對台灣是過大,並想在未界定的情況下擴張到中國大陸。他懷疑蔣經國能把台灣的成就轉移到大陸,也懷疑蔣經國會出賣台灣。

蔣經國的優點是他睿智,尤其是他一下定決心後的快速行動。他的缺點是不成熟,他的盲點和他明顯的情緒性。高玉樹說的不成熟,是指蔣經國對許多問題欠缺瞭解,和缺少嚴家淦副總統那樣的細緻和周到。(嚴家淦和高玉樹一樣是白手起家,從基層幹起,對情勢有很好的掌握;事實上,他認為嚴副總統過度老成。)
關於盲點,高玉樹指蔣經國衝動地發出十點要求,卻無視嚴重的濫權與腐敗。他不管大官,只拿造成大官失敗的小角色開刀。

關於情緒性,他指蔣經國的作風。高玉樹擔心蔣經國會因為衝動而犯大錯。
雖然高玉樹對蔣經國有這許多挑剔,他承認蔣經國領導的政府,運作比他的幾位前任都明顯改善。蔣經國的內閣是可以接受的。他補充說,未來五年左右,大家只有接受蔣經國在台灣的統治,因為別的途徑將是混亂。

台灣人與大陸人的關係

高玉樹評論說,在台灣的大陸人與台灣人的關係,已經大幅改善,所以二十年前的那種情況,幾乎已經看不出來了。他說,這是幾個因素造成的:(一)大部分年輕的大陸人與台灣人,不再帶有老一代人的偏見,並逐步把老一代淘汰;(二)去年外界局勢大變,使人們不管喜不喜歡,都要團結在一起。

高玉樹的政治前途

因為他很坦誠,我問高玉樹,雖然交通部長是很高層的重要職位,他是否還有政治操作的餘地?我還特別逼問他,指出人人都解讀調他到交通部,是調虎離山之計,存心把他搬離他的政治地盤。

高玉樹說,他對我的問題沒有答案。交通部是一個很大的位子;在日本政府,那分成三個部負責。而且,在這個位子上有很多機會接觸到人,影響事情。但他是否朝政治方向邁進,仍待觀察。目前他在內閣保持低調,僅處理所屬的業務,只在院長具體詢問時,他才會去碰別的問題。但蔣院長很少提出問題。將來也許會改變;他可能要扮演某些「安撫人民」,或改善政府與人民之間關係的角。但情勢也可能很好,而不需要他扮演額外角色。

資料來源:National Archives, RG59, Subject-Numeric Files, 1970-1973, Chinat (Taiwan), Box 2202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