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請坐,源古本舖

大溪‧和平路老街∕源古本舖

時光之流像是在許多年前的某一點上,忽然被切斷了,連切口也沒辦法找到,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是歷史因果不斷循環的本相嗎?

無數季節過去了,一條一三五公里長的大漢溪依舊把大溪分割為東西兩岸,文獻說,大漢溪位置較石門水庫低,所以河道被河水侵蝕,形成高起的河階地,河階面積較大的臺地稱作「坪」,有阿姆坪、大溪坪、大灣坪;河階最高的「三層」地勢屬於山區;河階最低的「月眉」地區,屬於低窪區;中間河階,既沒山區的蜿蜒,也不會有窪地的水患,適合開發居住,因而形成了大溪最繁榮的地帶。

大溪最早叫作「大姑陷」。文獻資料說明,一九二三年,桃園地區引進大漢溪灌溉大溪臺地。一九二八年桃園大圳開鑿,影響大漢溪河運,大溪水位下降,導致船隻無法順暢通行,大溪隨之失去產業集散中心的地位,發展停滯,僅剩老街遺留昔日樣貌。

大溪老街既是桃園最早開發的地方,透過大漢溪帆船行駛在淡水河經營貿易,造就了不少成功的商號、商賈。日治大正時代流行巴洛克的建築風格,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條歷史街屋,不僅規模龐大,建築外觀與牌樓立面一樣完整保留融合了繁飾主義和閩南傳統的巴洛克裝飾圖案,希臘山頭、羅馬柱子和中式魚、蝙蝠等祈求吉慶的圖案相互混合,形成大溪建築的最大特色,這三條歷史街屋,和平路因為開發較晚,老屋保存狀況相對比較好,街市商店林立,十分熱鬧。

其中,坐落和平路四十八號和四十八號之一「金昌」與「KANG」古宅,擁有一八○年歷史的「源古本舖」,是一間融合東方古典風格與現代感的生活家飾「雜貨舖」,從外觀看,與「品香食塾」各自為房,實際上第一進之後的空間互通,深具「二崁三落兩過水」的建築風貌,三圓拱廊、鏤空雕花門、石板中庭、老磚瓦、斑駁的紅磚砌牆、老木椅、古井、餅模、竹篩、炭爐、舊昔瓷碗盤,這些源自大清時代、大正時代傳承下來的生活器皿,在自然的光影輝映下,布滿幽幽的懷舊意象,啊!那是我曾經的印記,幼時熟悉的廊道,堆疊歲月和歷史的眷戀陳跡。

前身為「古裕發商號」糕餅鋪,被文資局指定為歷史建築的源古本舖,除了販賣古玩意兒、花布、漆器、家飾擺設、嬰孩抓周的虎帽、虎鞋、虎枕等藝品,如今化身為藝術基地,成為旅人空間,還供藝文團體在百年宅邸表演各類藝術,偶劇、舞蹈、茶道,新古典風格的懷舊概念,別具古早風味,堪稱大溪歷史與台灣文化的縮影。

要到古意盎然的源古本舖享用「品香食塾」主持人古正君和大廚黃瑞真兩位達人根據時節營造出「回來吃飯」的古菜色、飲好茶、看昭和時代的台灣現代光影、觀賞「不貳偶劇」演出的布袋戲,記得行前預約。

嗯,豆干沙拉、燒豆腐、古味雞捲、燒肉煨蘿蔔、蘋果雞片、四方豆腐、水蒸豆腐、豆漿布丁、綠豆糕、紅棗,都是台灣古味的巧思美食。

我和家人一起散步走到與淡水老街、三峽老街、鶯歌老街並稱台灣四大老街區的大溪老街,周邊有大溪橋、李騰芳古宅、寺院古蹟,以及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等知名地景,閒逛老街自然還要品嚐傳統古早味小吃,大溪豆干、月光餅、花生糖、豆花、碗粿、湯圓等,充滿台灣風味。廣場還設有服務員解說老街歷史,專人教導打陀螺技能,體驗台灣童玩。

這一條老街,傳述大溪熠熠生輝的人文光澤,我在巴洛克建築的牌樓與「源古本舖」古宅的寧靜空間,讀到台灣建築與傳統文化的歷史美學,就是這一味,留給旅人一層層既苦澀又美好,深深切切的懷古相思。

千埤萬塘水琉璃

桃園市‧二千八百餘埤塘

透過做任何事,我們才能成為任何人。透過走訪埤塘、遊賞埤塘,我們才能真正認識桃園的過去與人文。一部桃園史,全寫在埤塘裡。

每一回從海外搭機返抵國門,飛機鄰近桃園大園上空,準備降落地面時,機窗外所能見到的奇特景象,便是臺地上面星羅棋布仿如閃爍耀眼光芒的眼珠子一般晶亮的埤塘;白雲沐浴朝陽下,倒映在埤塘,埤塘就變成天空的鏡子,霧跟著雲,天空的鏡子就變成深藍色,或墨綠色。

誰知道桃園哪來這麼多輝耀亮麗光澤,好似水琉璃般神奇的埤塘,這是上天賜於桃園的珍貴寶物,大園、觀音、新屋、蘆竹、中壢、龍潭、八德到處可見,就連行政中心桃園也處處得見。

日治時期以來,桃園曾經擁有高達上萬口的埤塘,先民築堤而成,以浮葉植物穩定水波,阻隔土堤被沖潰,這種使用於灌溉、養殖、蔓衍生態、調節氣溫、維持生物多樣性,繼而延伸生態教學的埤塘,分布的密集程度廣闊,不獨全台首見,更是世界少見。

埤塘滋養多樣生物,每到冬季,可見無數前來避寒的候鳥成群結隊聚集水塘,環保人士與攝影者無不清楚,平鎮野埤的小鷿鵜,觀音牛奶埤的黑面琵鷺,以及其他地區的巨嘴鴨、夜鶯、大白鷺、鳳頭潛鴨、台北赤蛙等,豐富了桃園的大自然生態。

不幸的是,過去數十年,政府單位與財團假借都市開發與經濟發展的「美名」,把豐盛了桃園人文生態的埤塘,剷除填平到僅剩兩千八百多口,徒留殘破的景象交織在城鄉僻野之間。後來,經由民眾力圖濕地維護的意志相應抗衡,以及文化部門重現環保意識的雙重護衛下,逐漸受到重視,桃園埤塘生態才得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

搬到桃園初始,我曾跟著我的小孩和他們的母親,騎著單車,尋訪位在蘆竹蘆興南路的桃園大圳一之十六景觀埤塘,以及莊敬路二段的莊敬大池。

不過就是面積比較大的池塘而已,有什麼好驚奇的。一開始我是這樣輕率而魯莽地認為。

經過三年之後的今天,我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幅放逸曠達的埤塘風景,在陽光和輕柔的微風下,夏天所堆積的悶熱似乎已被埤塘的自然循環降溫,一池塘水被萍蓬草完全沖洗乾淨的水面,閃爍著湛明碧綠的粼粼水波。

那是一個不可言喻的明亮夏日,午後炙熱的天空暈暈渾渾,人的身體與精神疲累到像是被砂紙磨過似的,我把單車停靠在埤塘入口的堤岸。來這裡散步的、跑步的人很多,還有三五位住在鄰近聚落的小男孩說,他們要跟大人到埤塘釣魚。

他們笑。他們跳。

相信淳樸是來自無邪的心念,我倏然詩情畫意地想起「煙波江上使人愁」的詩句,想到一竿長竹釣足老漁翁閒情逸興的暢快。天好高,看男孩跑,男孩笑,看長長的竹竿掛在扁扁的樹梢,風吹過水塘,輕輕拂動水面再凌空而去,我聽到樹梢的葉子和水面同時發出咻咻聲,還有,對岸遠方傳來狗吠的聲音。

桃園何其幸運能夠擁有如此美妙的「千塘之水」。近三千口大大小小的埤塘唷!

平鎮有埤塘,叫「八角塘」;中壢有「青塘園」,大園有「橫山大埤」,新屋有「後湖塘」、觀音有「崙坪村8-2號埤塘」、八德有「霄裡池」、楊梅有「陳唐埤」、龍潭有「龍潭大池」、大溪有「豆麥埤塘」,每一口埤塘都有自己的名字,自有一個家族故事。二○一三年,由荷蘭概念藝術家霍夫曼創意推出的黃色小鴨,桃園地區就是在新屋鄉的後湖塘展出,小鴨本來即屬於埤塘生物,回歸池塘最是合情合理了。

我讀桃園市大有國民小學課程領域論文的〈桃園之埤塘介紹〉,寫到:「桃園臺地原係古石門沖積扇平原,大漢溪(大嵙崁溪)由石門出山,原分歧成若干軸射狀之溪,流入台灣海峽,如南崁溪、埔心溪、新街溪、老街溪、楊梅溪、社子溪等皆曾為大漢溪之下游。台北盆地因斷層而陷落,淡水河溯源侵蝕,劫奪原來流於古石門沖積扇上各溪流,成為斷頭河,水系改變,灌溉水源遂成為一大問題。早期墾民挖鑿許多埤塘,號稱萬餘口,以供灌溉。」

現在的埤塘仍具有灌溉的功能嗎?我走在堤岸,偶而站在樹蔭下,陪著豔陽看釣魚客一副從容垂釣的悠閒好樣。仲夏熱燙的陽光,被風吹得好像正在演奏一曲鳥鳴、一闕雲語,不斷在埤塘水面浮游出鄉村風貌的幾許款款情韻。

虹為釣竿月為鉤,那是煙波,那是如掌紋不斷擴大水波的埤塘,年輕人坐在堤岸,老者坐在樹蔭下,一竿在握,馳念沙鷗點點,彷若他就是江上漁夫,想著扁舟不自覺地悠悠去來,聊以埤塘底下的鯽魚吳郭魚悠然自在。

我聽見水聲了。無憂無慮的情緒映照著盈盈波光,好比那個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柳宗元,可埤塘不見扁舟,沒有漁翁,只有光影。風在蘆葦叢裡吟誦白雲故鄉。

看見了,魚在浮標下,掀起埤塘水波搖晃出點點金粼。埤塘可以釣魚嗎?誰知道?不必管他輕不輕浮,不必計較規矩,兀自坐在靜謐的池畔垂釣,每個人看起來都像是偉大的沉思者,在細微的釣竿裡,沉靜聆聽這一季蟬鳴的故事。

我絕對贊成,在水湄,在池畔,每個垂釣者都是佛陀,禪定一整個下午。我的目光不時凝視釣竿頭上停駐的點水蜻蜓,這時,身後的單車步道,有人悄然輕騎掠過,恰似黃昏親臨大地,陽光迅速溢滿池畔草色碧連天。

漂流陣陣水紋的埤塘唷!我和我的小孩來自仲夏的紅塵,遠離街市人群,獨坐水草邊,看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幾隻猩紅蜻蜓在彎彎圓圓的埤塘凝神對望,一霎時,鮮活鯽魚的聯想滿滿地淌入沉寂的午後時光。

有人驚叫。

哇!好大一尾草魚。

然後又是薄薄的落日,撒滿水面上的萍蓬草。

池畔臨風,竿在掌中,竹在手中,舒展如埤塘的漣漪波紋,微風哪!水波哪!就在這時啊,世事全在一竿悠閒之外。這不正是一竿垂釣,人在畫中;垂釣一竿,魚在心中。何等清閒,何等抒懷的風情。

桃園好悠閒。誰也不曉得,這個假日午後,怎會有人執釣竿,有人執不住釣竿。至於聆聽慵懶的風語水聲,這麼多人坐在堤岸,站在清風中,靜靜閱讀一枝釣竿的奇幻世界,這樣算不算幸福?

是誰在說,下回最好到青塘園,傾聽埤塘自在謳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