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觀點:產業旅遊Ⅹ場域經濟──從一個主題做透一個產業
建設產業園區需運用場域經濟概念,走過量、質、文、道四個階段,實現從產量到產值、再到價值的無限放大。具體而言,建設產業園區首先要找出優勢條件,再確立場域經濟文化內涵,形成就地產業一條龍,最終實現永續發展的產業願景。
「虱目魚」是一種很平價普通的魚種,但是台灣有一位家庭主婦以虱目魚為主題,延伸、發展成六級產業。她因為懷念老家台南的虱目魚料理,於是開始在網路上販售虱目魚加工食品,後來結合生物科技,開發更多虱目魚商品;還設立「虱目魚主題館」,訴說虱目魚的故事,這就是很典型的六級產業典範。把單一主題極大化,呈現文化底蘊,體現產業園區主人的文化與靈魂,構築延伸至上下游的生態圈。
一、建設產業園區的基礎──場域經濟
場域經濟就是在一個地方空間,以場景或景區的概念,構築以文化與旅遊為主的體驗,整合傳統與科技,然後由旅遊引領者講述產業歷史與發展,以促進觀光消費,讓資本再昇華,形成深度旅遊價值鏈與回客經濟體。
1.場域打造四階段:四階段分別為量、質、文、道。首先是產品的「量」;再進階強調產品的「質」;接著從「文」化出發,建立品牌的文化素質;最終產生「道」,遊客會認識、崇拜品牌,甚至對場域的理念和使命產生情感。
2.建立產業模型:從確立品牌定位、打造品牌工程、到形象推廣以及操作標準化,建立起產業模型。由內落實園區精神,由外推廣品牌,再調整設定品牌價值和階段性目標,讓組織團隊共享品牌認知。
3.產業整合升級:以虱目魚為例,有了虱目魚香腸、魚鱗製成的面膜等加工商品後,接著是農產通路化、農場觀光化,開設主題館吸引觀光客。一、二、三級產業相乘後升級為「六級產業」,從生產專業化、產品標準化、經營一體化到品牌多元化,達到立體型企業典範。六級產業再加強互聯網、電商;最後便能發展至文化創意產業。二、產業園區建設的總結──四步走
1.找出產業園區的優勢條件:讓單一主題極大化,若主題是魚,可以從營養價值、歷史情感、加工應用、物美價廉的優勢等面向切入,來創造一座虱目魚產業園區;再審視園區的環境、交通便利性、設施等,找出產業園區吸引人潮的優勢條件。而規劃產業園區的時候,業主必須找出自己的獨特性,例如有一戶蘆筍農家想創立園區,那麼他們該如何和其餘眾多的蘆筍農有所區別?此時文化力便是一大關鍵,以虱目魚文化館來說,虱目魚被賦予文化意義後,就不只是眾多魚種的其中之一,而有不一樣的價值。
2.形成場域經濟的文化內涵:成立產業園區最大的關鍵還是場域經濟的內涵,它的主題素材可以從歷史、文化觀光、環保、美食等領域加以提煉。園區可以連接產業的兩端,觀光工廠展示初級加工;文化展館設有體驗教室;戶外則有生態區和野餐區等。
3.就地產業一條龍:產業園區能串聯養殖、加工、教育推廣和銷售服務,形成產業一條龍。產業就地化能挖掘更深層的文化,打造獨一無二的品牌。
未來發展願景:場域經濟從在地出發,自產銷履歷、產業聯盟、創新研發到品牌發光,進而達到和國際接軌的目標。以虱目魚為例,就是從台南人的家魚到兩岸庶民美食,最後魚躍龍門、行銷世界,堪稱示範場域經濟的經典案例。
建設產業園區需運用場域經濟概念,走過量、質、文、道四個階段,實現從產量到產值、再到價值的無限放大。具體而言,建設產業園區首先要找出優勢條件,再確立場域經濟文化內涵,形成就地產業一條龍,最終實現永續發展的產業願景。
「虱目魚」是一種很平價普通的魚種,但是台灣有一位家庭主婦以虱目魚為主題,延伸、發展成六級產業。她因為懷念老家台南的虱目魚料理,於是開始在網路上販售虱目魚加工食品,後來結合生物科技,開發更多虱目魚商品;還設立「虱目魚主題館」,訴說虱目魚的故事,這就是很典型的六級產業典範。把單一主題極大化,呈現文化底蘊,體現產業園區主人的文化與靈魂,構築延伸至上下游的生態圈。
一、建設產業園區的基礎──場域經濟
場域經濟就是在一個地方空間,以場景或景區的概念,構築以文化與旅遊為主的體驗,整合傳統與科技,然後由旅遊引領者講述產業歷史與發展,以促進觀光消費,讓資本再昇華,形成深度旅遊價值鏈與回客經濟體。
1.場域打造四階段:四階段分別為量、質、文、道。首先是產品的「量」;再進階強調產品的「質」;接著從「文」化出發,建立品牌的文化素質;最終產生「道」,遊客會認識、崇拜品牌,甚至對場域的理念和使命產生情感。
2.建立產業模型:從確立品牌定位、打造品牌工程、到形象推廣以及操作標準化,建立起產業模型。由內落實園區精神,由外推廣品牌,再調整設定品牌價值和階段性目標,讓組織團隊共享品牌認知。
3.產業整合升級:以虱目魚為例,有了虱目魚香腸、魚鱗製成的面膜等加工商品後,接著是農產通路化、農場觀光化,開設主題館吸引觀光客。一、二、三級產業相乘後升級為「六級產業」,從生產專業化、產品標準化、經營一體化到品牌多元化,達到立體型企業典範。六級產業再加強互聯網、電商;最後便能發展至文化創意產業。二、產業園區建設的總結──四步走
1.找出產業園區的優勢條件:讓單一主題極大化,若主題是魚,可以從營養價值、歷史情感、加工應用、物美價廉的優勢等面向切入,來創造一座虱目魚產業園區;再審視園區的環境、交通便利性、設施等,找出產業園區吸引人潮的優勢條件。而規劃產業園區的時候,業主必須找出自己的獨特性,例如有一戶蘆筍農家想創立園區,那麼他們該如何和其餘眾多的蘆筍農有所區別?此時文化力便是一大關鍵,以虱目魚文化館來說,虱目魚被賦予文化意義後,就不只是眾多魚種的其中之一,而有不一樣的價值。
2.形成場域經濟的文化內涵:成立產業園區最大的關鍵還是場域經濟的內涵,它的主題素材可以從歷史、文化觀光、環保、美食等領域加以提煉。園區可以連接產業的兩端,觀光工廠展示初級加工;文化展館設有體驗教室;戶外則有生態區和野餐區等。
3.就地產業一條龍:產業園區能串聯養殖、加工、教育推廣和銷售服務,形成產業一條龍。產業就地化能挖掘更深層的文化,打造獨一無二的品牌。
未來發展願景:場域經濟從在地出發,自產銷履歷、產業聯盟、創新研發到品牌發光,進而達到和國際接軌的目標。以虱目魚為例,就是從台南人的家魚到兩岸庶民美食,最後魚躍龍門、行銷世界,堪稱示範場域經濟的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