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球的珍奶
大珠小珠落玉盤,落入口中錯雜彈。珍珠Q,奶茶香,鮮明的臺中珍奶文化,跨出了國門,征服了世界味蕾。珍奶王國,一杯杯如磚瓦堆砌,隨著歲月,王國彌堅。王國的打造,是科學的數據分析,有標準的作業程序,含體貼的顧客考量,容多元的材料搭配,創豐富的茶食陪襯。現在,珍奶王國開啟大門,歡迎光臨……
世界各地都有喝茶加牛奶的飲料—奶茶,例如:英式下午茶、印度拉茶(masala tea)等,而臺灣則獨創珍珠(粉圓)加入奶茶—「珍奶」(珍珠奶茶的簡稱)。珍奶在世界各地已然成為一項足以代表臺灣文化的新符號,成為國際級時尚流行飲品,連外國人到飲料店消費點單時也會說:「給我一杯紅茶拿鐵,加點『波霸』(BOBA)」(Give me latte, and add some BOBA in, please.),波霸成為跟隨珍奶的專有名詞。2002年,美國NBA球星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在臺北「春水堂」吸一口奶茶、又嚼了粉圓後讚不絕口,大大提升「珍奶」的國際知名度。此外,2016年4月18日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興奮地體驗珍奶,並說:「從來沒有嚼過茶」、「真好喝,我愛珍珠奶茶!」希拉蕊喝了直誇讚的鏡頭,透過電視播出傳向世界,奠定「珍奶」代表臺灣及「華人」世界的重要飲品地位。
自1990年起,一杯臺灣國民飲料「珍奶」,在各方不斷努力向海外推廣與擴點下,頻繁入選海內外各美食排行榜,不只成為異鄉遊子消解鄉愁的好良方、政府行銷臺灣意象的好幫手,也是外國人接觸臺灣特色文化的好媒介。如今「珍奶」已遍及亞洲、美洲、大洋洲,甚至是歐洲等地,早已征服無數人的味蕾。例如:2012年德國數百家連鎖速食店麥當勞,竟然賣起來自臺灣的國民飲料。更令人興奮的是,CNN、Discovery Channel、NHK等國際媒體也紛紛受到吸引,來臺尋找「珍奶」的發源地—臺中,進行深入的採訪報導。
近年來,「珍奶」颳起了一陣海內外的流行旋風,這個原先扮演「呷涼」(喝涼水)角色的茶飲,造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微妙的改變,如今人手一杯「珍奶」的景象隨處可見,形成今天不喝就彷彿有件未完成的事,開始出現這種有趣的心理負擔,「珍奶」似乎已成為人們生活上的必需品;同時,業者也用心以平價奢華的精品化概念來製作茶飲品項,除了衍生出珍珠奶茶的大家庭外,更致力於茶飲的配角—茶食研發,誕生如「茶食四喜」等各式各樣精采萬分的商品,在在形塑了臺中獨有的珍奶文化。
茶飲角色的轉變──從休閒呷涼到人手一杯
喝飲料已成為一種必要與必然,它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呼吸。飽食一頓,再來一杯飲品,點單時不自覺總要加個幾元升級,再多一些配料豐富心情,形成習以為常的習慣。
經濟成長與休閒時間的增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形態。特別是臺中,在地民眾的生活逐漸與飲茶文化相融,無論市區綠園道或郊區觀光景點,到處林立著茶館、咖啡館,個人或三五好友相約外出喝下午茶享受歡樂的風潮正盛,不僅填補了餐飲業下午時段的營收,也精進了業者在茶飲品項與茶食的研發,同時更帶動了人們對飲茶文化的提升。
消費者喜好自主選擇搭配,店家便推出不同的行銷方案,拉抬每筆消費單價,透過新品研發上市進行促銷活動等,讓原本是套餐中飯後配角的「茶飲」,選項變得更多元,例如:「換購珍珠奶茶可折抵O元消費」、「+O元可以升級為大杯」、「加O元可選XX配料」等促銷方案。另外,全民股市運動「上午看盤、下午喝茶」的生活形態,也促成了飲茶文化的流行。
這種「加價購」的消費方式,讓「茶飲」不再居於配角,開始扮演起餐廳的領頭羊、開路先鋒。總之,喝茶的機會增加了,在解渴、餐後附贈飲品、休閒呷涼或下午茶時光等時機點的需求下,培養出了整天喝茶的習慣,造就隨處可見人手一杯的社會現象,更進一步發展出一天數杯茶飲的下意識習慣性消費,「茶飲」角色已然有了主客易位的轉變。
而人們對於飲料需求的消費習慣也逐漸產生了變化,過去通常自備水壺於外出口渴時飲用,但隨著經濟發展與茶飲料店業者的推陳出新,慢慢演化成到茶飲料店買涼、呷涼或自備容器來盛裝,促使飲料市場的營業額不斷攀升,從大街小巷茶飲料店林立的現況可見一斑。
根據「春水堂」的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臺灣人每年喝掉約一億杯「珍珠奶茶」,如果把這些杯子堆疊起來,就相當於1,700座喜馬拉雅山,可以從地表來回繞外太空250次。這項資料也顯示出珍奶在臺灣的普及程度。
有趣的是,國防部曾在2004年推出文宣,喊出「一週少喝一杯珍珠奶茶就可以購買軍用武器」的口號,主要是藉此回應當時社會對政府提出6,108億的軍購案預算過高的相關疑慮。由於當時一般消費者能不假思索購買珍奶享用,於是國防部就借力使力,而透過這種類比,也可看出「珍奶」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凸顯了它在臺灣的獨特地位。
大珠小珠落玉盤,落入口中錯雜彈。珍珠Q,奶茶香,鮮明的臺中珍奶文化,跨出了國門,征服了世界味蕾。珍奶王國,一杯杯如磚瓦堆砌,隨著歲月,王國彌堅。王國的打造,是科學的數據分析,有標準的作業程序,含體貼的顧客考量,容多元的材料搭配,創豐富的茶食陪襯。現在,珍奶王國開啟大門,歡迎光臨……
世界各地都有喝茶加牛奶的飲料—奶茶,例如:英式下午茶、印度拉茶(masala tea)等,而臺灣則獨創珍珠(粉圓)加入奶茶—「珍奶」(珍珠奶茶的簡稱)。珍奶在世界各地已然成為一項足以代表臺灣文化的新符號,成為國際級時尚流行飲品,連外國人到飲料店消費點單時也會說:「給我一杯紅茶拿鐵,加點『波霸』(BOBA)」(Give me latte, and add some BOBA in, please.),波霸成為跟隨珍奶的專有名詞。2002年,美國NBA球星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在臺北「春水堂」吸一口奶茶、又嚼了粉圓後讚不絕口,大大提升「珍奶」的國際知名度。此外,2016年4月18日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興奮地體驗珍奶,並說:「從來沒有嚼過茶」、「真好喝,我愛珍珠奶茶!」希拉蕊喝了直誇讚的鏡頭,透過電視播出傳向世界,奠定「珍奶」代表臺灣及「華人」世界的重要飲品地位。
自1990年起,一杯臺灣國民飲料「珍奶」,在各方不斷努力向海外推廣與擴點下,頻繁入選海內外各美食排行榜,不只成為異鄉遊子消解鄉愁的好良方、政府行銷臺灣意象的好幫手,也是外國人接觸臺灣特色文化的好媒介。如今「珍奶」已遍及亞洲、美洲、大洋洲,甚至是歐洲等地,早已征服無數人的味蕾。例如:2012年德國數百家連鎖速食店麥當勞,竟然賣起來自臺灣的國民飲料。更令人興奮的是,CNN、Discovery Channel、NHK等國際媒體也紛紛受到吸引,來臺尋找「珍奶」的發源地—臺中,進行深入的採訪報導。
近年來,「珍奶」颳起了一陣海內外的流行旋風,這個原先扮演「呷涼」(喝涼水)角色的茶飲,造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微妙的改變,如今人手一杯「珍奶」的景象隨處可見,形成今天不喝就彷彿有件未完成的事,開始出現這種有趣的心理負擔,「珍奶」似乎已成為人們生活上的必需品;同時,業者也用心以平價奢華的精品化概念來製作茶飲品項,除了衍生出珍珠奶茶的大家庭外,更致力於茶飲的配角—茶食研發,誕生如「茶食四喜」等各式各樣精采萬分的商品,在在形塑了臺中獨有的珍奶文化。
茶飲角色的轉變──從休閒呷涼到人手一杯
喝飲料已成為一種必要與必然,它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呼吸。飽食一頓,再來一杯飲品,點單時不自覺總要加個幾元升級,再多一些配料豐富心情,形成習以為常的習慣。
經濟成長與休閒時間的增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形態。特別是臺中,在地民眾的生活逐漸與飲茶文化相融,無論市區綠園道或郊區觀光景點,到處林立著茶館、咖啡館,個人或三五好友相約外出喝下午茶享受歡樂的風潮正盛,不僅填補了餐飲業下午時段的營收,也精進了業者在茶飲品項與茶食的研發,同時更帶動了人們對飲茶文化的提升。
消費者喜好自主選擇搭配,店家便推出不同的行銷方案,拉抬每筆消費單價,透過新品研發上市進行促銷活動等,讓原本是套餐中飯後配角的「茶飲」,選項變得更多元,例如:「換購珍珠奶茶可折抵O元消費」、「+O元可以升級為大杯」、「加O元可選XX配料」等促銷方案。另外,全民股市運動「上午看盤、下午喝茶」的生活形態,也促成了飲茶文化的流行。
這種「加價購」的消費方式,讓「茶飲」不再居於配角,開始扮演起餐廳的領頭羊、開路先鋒。總之,喝茶的機會增加了,在解渴、餐後附贈飲品、休閒呷涼或下午茶時光等時機點的需求下,培養出了整天喝茶的習慣,造就隨處可見人手一杯的社會現象,更進一步發展出一天數杯茶飲的下意識習慣性消費,「茶飲」角色已然有了主客易位的轉變。
而人們對於飲料需求的消費習慣也逐漸產生了變化,過去通常自備水壺於外出口渴時飲用,但隨著經濟發展與茶飲料店業者的推陳出新,慢慢演化成到茶飲料店買涼、呷涼或自備容器來盛裝,促使飲料市場的營業額不斷攀升,從大街小巷茶飲料店林立的現況可見一斑。
根據「春水堂」的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臺灣人每年喝掉約一億杯「珍珠奶茶」,如果把這些杯子堆疊起來,就相當於1,700座喜馬拉雅山,可以從地表來回繞外太空250次。這項資料也顯示出珍奶在臺灣的普及程度。
有趣的是,國防部曾在2004年推出文宣,喊出「一週少喝一杯珍珠奶茶就可以購買軍用武器」的口號,主要是藉此回應當時社會對政府提出6,108億的軍購案預算過高的相關疑慮。由於當時一般消費者能不假思索購買珍奶享用,於是國防部就借力使力,而透過這種類比,也可看出「珍奶」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凸顯了它在臺灣的獨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