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高雄慢慢走:老文青帶路

9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02左營區_拋下錨,一整營的媽媽好菜

食_老眷村宴會廳_劉家酸白菜火鍋

雄三飛彈試射險些引爆了台海危機,也讓經常遊蕩於左營,以為深諳左營地理環境的我感到迷惑,原來左營不僅有潭,還有海?

左營剛柔並濟,柔的是潭中映月,剛的是軍魂。左營包含舊住民、軍眷以及大樓群新住民,三個區塊特色分明。到左營除了遊賞蓮池潭,就是為左營的孩子上寫作班,而前往乘坐高鐵時,穿過左營的上空成為旅途的前戲。

至於「劉家酸白菜火鍋」,是一次在左營中山堂拍攝時發現的。中山堂原為官方管制區,一九六○年後開放民眾電影欣賞,是我們這對小夫妻年輕時偶而的廉價浪漫。兒時畢竟是眷舍養大的,對眷村遺物「中山堂」保存了必然的思古情懷。

最容易聯想到左營眷村菜的,非「劉家酸白菜火鍋」莫屬。人要活,就要活得有情有義,「劉家酸白菜火鍋」老闆王鴻庚做到了。手藝來自前身「劉家水餃」劉士官長。劉士官長過世後,王老闆繼承了水餃,更開發了火鍋捲餅蔥油餅以及各式眷村菜。店名不改姓,註記了師生情義,也註記了不忘本的生命態度。

每張桌子中間,清一色置放著身形瘦高的黃銅火鍋,炭火繚燒著老時光,偶見細碎火星迸發,每一次迸發都是轉過身向往日探路。

酸白菜是天然發酵,沒有刻意加添,一切遵循古法。穿梭在場內的服務人員也大半老邁,王老闆期待顧客的耐心與體諒,因為老邁不該被鄙夷,反而值得鼓勵。

詩人顏艾琳來過、茶藝作家吳德亮來過、劇場人郎亞玲來過,文學館講座結束繞到高鐵站時,這裡是我設宴款待講師的「宴會廳」。喜歡看著藝文朋友們豪爽吃喝、談天說笑,尤其是冬夜裡烘烤出的兩頰紅雲,更為老店增添了文學的想像。

我可能無法帶領你進入奢華的醇酒世界,卻能帶領你進入劉家,品嘗幾樣道地的老眷村菜。下次到了高雄,要找我,記得。

劉家酸白菜火鍋
11:00–22:30
高雄市左營區介壽路9號
07-5823050
07-5816633‧食_一碗麵線定江山_今年貴羹

中國字有形、有音、有義,因諧音製造出的雙關,在文學創作及生活上已被普遍使用。至於店名雙關造成的諧趣,不僅使人易記,也常因諧音扣合引發想像,令人會心莞爾。但相對的也有人認為諧音店名易形塑群眾對字詞的錯誤記憶,積非成是,影響正確的語言發展。

諧音店名見過的有「拈花惹草花店」、「翁三酥雞炸物」、「蚵博館蚵仔煎」、賣雞的「台雞店」與賣麵的「麵麵俱到」等。「今年貴羹」也同樣運用了諧音命名。在個資法普遍被關注的今日,問姓問名除非必要,但不僅問姓問名,還問到「貴庚」,這可更是犯了大忌。然而因為店名製造了文字與禮節的唐突,也相對製造了話題。

「今年貴羹」拜諧音命名之利,一開業就引起討論。店老闆年輕又親和,是備受婆媽們喜歡的主因,在他身上似乎有掏也掏不盡的神奇。原來鞠老闆畢業於高雄餐飲學院,持有丙級執照及西餐執照,畢業後卻走上「古早麵線」的路。

原來,麵羹手藝來自外婆,店面原是左營大路和勝利路口的小攤子。鞠老闆的麵線是蒸過的,所以不糊;大腸要加入七、八種中藥慢滷後再去油;湯頭的鮮味來自柴魚與海鮮熬煮;羹是鮮豬肥肉與虱目魚肉配製,在在都能感受出鞠老闆的誠意。

一向嗜食麵線的我,除了麻油乾拌麵線,就屬麵線糊最討我歡心。從前吃「台北麵線羹」,忒愛那堆滿的滷大腸;自從發現了「今年貴羹」的綜合口味,就移情別戀上這一款。只見鮮蚵、滷大腸、肉羹、香菜滿滿掩蓋,尚未入口就已充分感受到精神的飽足。

更要推的還有那一小瓶辣油,眼尖人一見就明白其中道理。朝天椒、菜脯、蒜酥、豆鼓,自製自炒,一匙麵線配上一小滴辣油,那才是古早味的真諦。

相對於許多「啃老族」,真的要給鞠老闆一個大大的讚。年輕人走上街頭不為抗爭,而是實實在在討生活,誰敢說他志願不夠偉大?肯蹲下去的人,才能明白腰有多軟、韌性有多強。我相信,麵線不僅讓鞠老闆贏得掌聲,也將迎回財富。

今年貴羹
06:30–20:30
高雄市左營大路43號

07-5853005‧食_駝鈴響在心上_西安麵館

男人為了一只夜光杯、女人為了一圓醉臥沙場的戰士夢,兩個不識戰爭疾苦的現代人,就如此走上荒忽的絲路。夜光杯裡一絲絲斑紋,是鑿刻磨礪時遺留的淚痕;而戰士的夢,殘破的如同催人回的琵琶聲。戰士已逝,泥沙路已轉換成奔騰馳騁的高速馬路,絲路去了又回,心上卻仍吊掛著一串串虛擬的駝鈴聲。

以為回來了,就離絲路遠了,未曾料到在左營又撞見了一些屬於絲路的記憶。

那是一家麵館,老闆娘是陝西姑娘張翠平。想家了,就做起料理、開起麵店,陝西菜、新疆菜有家的聲線,炒著炒著就炒出了家鄉的歌。

來這裡一定要來一條「皮帶麵」。那長一‧五公尺,寬四公分的麵帶,在陝西叫「褲帶麵」,如同男人的褲帶,有著牛皮一般的嚼勁。皮帶麵是主角,可以再挑選喜歡的湯料搭配。

對於我,一條褲帶扯出了童年。那些年沒有電視,假日全家圍在一起看父親揉麵、擀麵,一鍋手工麵搭配長長的一屋笑聲,就是最簡單的全家福。想像老闆娘必須三次打勻、靜置醒發、再擀平,一條皮帶麵製作需要功夫,連下鍋、起鍋都是功夫,只能說:「老闆娘要得!」

一定要再來一盤孜然炒麵。我雖然不吃青椒,卻發現孜然香竟能以大漠草原的優勢,強壓過嗆鼻的青椒味;再配上豆芽、切得細細的肉絲,以及均勻炒過孜然醬、乾乾油油的油麵條,真是再絕妙不過。原來孜然粉來自新疆,幾千哩路漂過月光、漂過海水,一箱三、四千元的運費,帶來了大漠原始況味。

陝西菜「青椒肥腸」、新疆回民抓著吃的「肉骨抓飯」,這一切我都曾在絲路上一一品嚐;而今,又有幸在此拾起,只能謝天謝地,謝一切因緣聚合。

西安麵館
10:00-20:30
高雄市左營區勝利路115號
07-5881517‧食_美味距離_三牛牛肉麵

是兩年前吧,邀請詩人顏艾琳到高雄演講。一下高鐵,艾琳指名要吃「犇牛肉麵」。驅車繞過蓮池潭,終於找著了麵店,卻發現人龍已排到街上。麵沒吃著,艾琳當然大大失望,而我這個高雄人卻經由台北人,後知後覺地認識了這家名店。

「犇」是「奔」的異體字,以「犇」做為店名著實冒險,果然,「犇牛肉麵」改成了「三牛牛肉麵」,親民多了。

店面不大,由左營大路駛入勝利路,如果一味被左側的蓮池潭吸引目光,就很容易錯過它。店內小菜多,最吸引我的就是滷得又黑又硬的豆乾、水煮茭白筍、桑椹拌洋蔥、烤黑輪片。水煮茭白筍的清甜,未入口心就沁涼了起來;放眼過去,豆乾幾乎是人手一盤;至於「拌洋蔥」上一顆顆實實在在的桑椹,更是令人感動;烤黑輪片則讓我憶起團圓的中秋節。幾道小菜上來就已半飽,真不知主食牛肉麵該如何面對?

到「三牛牛肉麵」建議要吃拉麵,那嚼勁真是過癮。「清墩牛肉湯」由牛大骨、洋蒽、中藥熬成,絕對讓你回甘回味。店內招牌「紅燒牛肉麵」的麵碗約一個半人頭大,大男生夠飽,小女生只得分食了。

最讓我驚豔的是店內的「五味醬」,天然的蔥、薑、蒜等辛料鮮新分明,老闆娘特別強調是自家調配。連醬料都如此用心,我可以充分理解,何以下午兩點半了,店內依舊滿滿人潮。

正準備離去,眼前一位背包客只取了一盤淋滿鮮紅醬料的長豆乾,尚未坐定就迫不及待吃了起來。

「這盤是什麼?很辣吧?」

「不辣!妳吃一塊看看,」遞了一塊給我。

「我是日本人,」讀出我臉上的疑惑,背包客主動告知:「在大陸工作,到台灣旅行。網路google到這家店和這道小菜。」

透過網路,好遠的國度,卻有好近的美味距離。這種感覺真好!

三牛牛肉麵
11:00-20:30
高雄市左營區勝利路85號
07-5887264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