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台北城市散步:走過,不路過

9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稻埕文創產業:從以前就有了〉

台南的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二○○六年創辦雜誌《路克米》觀察紀錄台南的在地生活,並在二○○八年發起第一屆「老屋欣力」活動,以「常民生活場域的文藝復興」作為口號,串聯十九處民間老屋活化案例,宣揚老屋與台南的生活,於是掀起近年台灣各地老屋再生風潮。

年輕人發掘各地破敗老屋或改造自家老屋,甚至組成團隊活化老街區,如台中舊城區、高雄哈瑪星等等。公部門整理閒置工廠、園區委外經營,如台北華山藝文特區、花蓮鐵道文化園區等等。政府甚至推動政策,協助媒合公部門與私人企業,如台北老房子文化運動、老屋新生大賞等等。

以老街、老屋為名的觀光景點在台灣各地不斷出現,也成為台灣人國內旅遊的重要景點。

這一波老屋風潮,大稻埕也未缺席。二○○○年「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計畫」頒布後,因獎勵容積政策吸引屋主將老宅翻新,並且仍依原樣重建,使得大稻埕整修老屋或新建空屋成為台灣老屋風潮的熱點。

二○一○年開始已有幾個工作室進駐大稻埕,如角斯角斯、詩意的是Poete i、意思意思Nostalgic Future等等。台北市都市更新處所推動的「都市再生前進基地」第一個空間URS127也在當年開幕,由淡江大學建築系經營,後續共有五個URS空間。隔年小藝埕開幕,以日治時代屈臣氏大藥房的街屋空間,聚集印花樂、爐鍋咖啡、思劇場等數個品牌共同經營,接著福來許、知貳茶館、老桂芳、眾藝埕、花生騷、銀絲卷等各式新型態的商店出現在大稻埕,且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讓大稻埕幾乎與文創畫上等號。二○一五年《Shopping Design》雜誌將大稻埕選為台灣文創街區第一名。

‧從前從前的文創產業

多數人對於大稻埕傳統店家的印象是中藥、南北貨、茶葉、布行等等,而以老屋或新經營模式的咖啡館、餐廳、賣店、茶館、酒吧、旅宿、私廚,則被台灣人視為「文化創意產業」,因此近幾年大稻埕新開設的店家多被歸類為「文創」,其中最多的是咖啡館和餐廳。

我的印象中,大稻埕地區平均每個月會開一間新的咖啡館。其實,對大稻埕來說,咖啡館並不是什麼新奇事物,因為第一間台灣人開的咖啡館就在大稻埕。

日本統治時代,台北城內、西門町是日本人的商業娛樂市街。日本人在一八九七年的西門外開張了第一間咖啡館「西洋軒」,而一九○八年開幕的台灣鐵道飯店附設喫茶店提供咖啡飲品,一九一二年台北新公園(今日二二八紀念公園)旁也開設一座大型咖啡館Cafe Lion──台灣仕紳也在風潮中逐漸體驗到咖啡這項新飲品。

當時大稻埕太平町(今日延平北路一、二段及周邊區域)則是台北本島人的市街,各種新式消費性商店多在太平町。一九二四年,大稻埕知名酒家東薈芳另設如意食堂,菜單上出現「咖啡茶」的飲品。一九三一年,《台灣新報》記者楊承基,於太平町開設維特咖啡Cafe Werther,是第一個以Cafe為名並且由台灣人開設的咖啡館。初期單純提供飲料服務,許多文人雅士在此聚會,但仍因生意清淡,隔年轉型為女陪侍服務的酒家,戰後改名為萬里紅公共食堂,最後成為大名鼎鼎的黑美人大酒家。

曾經在維特咖啡工作的廖水來先生,一九三四年創立波麗路西餐廳,是第一間台灣人所開設的西餐廳,除了咖啡、牛排之外,鴨子飯和牛尾湯讓大稻埕人念念不忘,而最津津樂道的是年輕男女被安排至波麗路西餐廳相親,成為人們懷念的約會聖地。不過,更早之前大稻埕就有西餐料理了。一八八○年代為了管理在大稻埕經商的洋人,台灣巡撫劉銘傳招集李春生、林維源興建的建昌街、千秋街(今日貴德街),提供洋行與各國領事館使用,並開設稅關、電報學堂等等,並於大稻埕河岸設置「大稻埕外國人俱樂部Twatutia Foreign Club」,讓在大稻埕生活的外國人享有西餐料理。一八九五年日本接收台灣後,大稻埕外國人俱樂部仍持續經營,台灣總督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皆曾在此舉辦宴席,招待於大稻埕的各國領事,如美國、德國、荷蘭、英國等等。

不只是咖啡館、西餐廳,還有許多新的事物在大稻埕發生,像是:
一八八○年,建昌街與千秋街(今日貴德街)成立電報學堂,架設電線竿。
一八九六年,李春生在建昌街裝設第一台製冰機。
一九二四年,永樂座開幕,是間擁有一千五百個座位的大型劇院。
一九三○年,第一間台灣人開設的舞廳「同聲俱樂部」在日新町(今日重慶北路二段)。
一九三二年,文聲曲盤公司在永樂町(今日迪化街)開幕,製作黑膠唱片。
一九三三年,永樂座經理李臨秋與日新公學校(今日日新國小)音樂老師鄧雨賢,共同創作名曲「望春風」。
一九三四年,義美食品在太平町開設第一間店。
一九三五年,第一劇場配有台灣第一個旋轉舞台設備,並裝備冷氣機,而日本的森永糖果在第一劇場一樓設置店面。
一九四二年,大頭金來鼓亭成立,是台灣最早遶境開路鼓亭。
一九五二年,阿瘦皮鞋在延平北路二段開設第一間店面。
一九五六年,於城隍廟前起家的泉記糕餅店進入牛乳市場,後改名為光泉牧場。
一九五八年,遠東戲院開幕,擁有一千七百個座位,號稱全台灣最大的戲院。
一九七○年,大千百貨開幕,由當時的影歌巨星楊麗花剪綵,有化妝品、手錶、家電、女裝、婦嬰用品等等。
一九七六年,高峰百貨批發公司開幕,以批發價供貨給雜貨店等零售業者,是台灣第一間量販店。

‧大稻埕的興盛與轉變

以前的大稻埕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新奇事物、消費娛樂活動?

近幾年,我們進行「大稻埕一百個微笑」採訪計畫,總共完成七十間大稻埕店家的訪談紀錄,產業包含各種傳統商行及新創店家,受訪者包括第一代創業者到第二、三代傳人,加上相關史料搜集,逐步認識過往大稻埕產業發展概況及現況。

雖然大稻埕因茶葉興起,且廣為人知,但實際上大稻埕第一間店舖是南北貨生意。福建泉州同安人林藍田原居住基隆,一八五一年帶領家族移居大稻埕,興建三棟閩式街屋(今日迪化街一段154、156、158號),並開設商號「林益順」,是大稻埕最早的街屋及商號。一八五三年,艋舺頂下郊拼事件後,林右藻帶領帶領大批同安人定居大稻埕,開港通商,設立「復振」、「復源」、「復興」三間店鋪,經營南北貨貿易。

什麼是南北貨買賣?即是各種食材、罐頭、醬料、酒類、乾貨等的買賣,商人搜羅各地貨物進口銷售,或是將本地貨物外銷至海外,即是今日貿易商。

一八六八年,英商杜德與李春生開設第一間茶葉工廠後,帶動大稻埕的整體貿易發展,南北貨商行也隨之興起。在尚未由便利商店、超市、量販店的時代,人們到雜貨店購物,而台灣北部各地雜貨店主,多是到大稻埕向南北貨大盤商批貨。大稻埕全盛時期約有一千六百多家南北貨商行,可說是一個超級大量販店;義和蔥蒜行柯順耀先生說還曾供貨給宜蘭的客戶。早期中藥藥材由南北貨商人帶貨,後因藥材需要專業人員炮製、判斷品質,才逐漸從南北貨分開經營。

大稻埕另一個重要紡織成衣產業,最初起源於布料進口買賣,縫製成衣則起於許多福州師傅來台灣發展,日本時代即有許多洋服店銷售西裝。戰後,國民政府以美援資金,鼓勵民間購買美國棉花,利用台灣便宜的人力發展紡織和成衣輕工業,大稻埕部分布商由買賣轉投入紡織製造或成衣生產。大稻埕因優越的貿易流通優勢,以及鄰近台北車站,因而台灣中南部紡織廠、大陸上海幫或山東幫紡織廠,如台南紡織、新光紡織、中和紡織等知名企業,都在大稻埕設立銷售據點,供貨給中小型成衣工廠,衍伸出布料批發、服飾材料、化學原料等產業聚落,吸引彰化、台南兩批城鄉移民來大稻埕創業,全盛時期至少超過五百間布商。

清代、日治及戰後初期,茶葉外銷是台灣主要外匯來源。一九五二年,臺灣農戶高達百分之十九是茶農。北部茶農將茶葉運至大稻埕茶廠烘焙成熟茶,並且外銷。一九七○年代台灣外銷轉以工業產品為主,茶葉外銷比重下降,但茶葉外銷達到最高峰,每年仍有出口兩千萬公斤左右,直到一九八○年代國際茶葉市場轉變,台灣茶葉出口逐漸走下坡,影響大稻埕茶商的規模,茶葉由外銷轉以內銷為主。

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年左右是大稻埕轉變的關鍵。一九八七年,台幣大幅升值,對美元由1:40快速升至1:25,不利於紡織成衣外銷,加上人工成本不斷攀升,使得紡織、成衣製造逐漸搬遷至海外。大稻埕的紡織、成衣代工、布料貿易及周邊行業均受到影響,南昌行、服飾材料商圈理事長徐媽表示,目前業績僅有過往的十分之一。此外,一九八○年台灣第一間7-11開幕、一九八八年全家便利商店開幕、一九八九年第一間萊爾富成立於迪化街、一九八七年頂好超市開幕、一九八九年量販店萬客隆、家樂福進入台灣市場、一九九六年大潤發開幕、一九九七年美商好市多開幕,這些量販店、超市取代大稻埕南北貨批發商的位置,而原有下游雜貨店更被便利商店取代,目前僅剩兩百餘間南北貨商行。

‧創新與包容的文化商業

大稻埕或許已不復以往台灣北部商業中心的地位,探究大稻埕的產業發展歷程,可知道今日大稻埕的影響力在於「創新」與「包容」。相較於保守的艋舺,經營貿易的泉州同安人,一八六○年代接納洋商杜德與李春生於大稻埕設立第一間茶葉工廠,靠著茶葉外銷把大稻埕推向高峰。戰後紡織成衣產業興起,吸引中南部城鄉移民至大稻埕創業,填補茶葉外銷衰退。近年台灣老街觀光風氣,文創商店進駐大稻埕,都顯示大稻埕不斷創新、接納各種產業,延續大稻埕的重要地位。

近幾年吸引許多年輕人來到大稻埕創業開店,電影、雜誌來此取景,越來越多觀光客走進大稻埕。然而,多數人對大稻埕的認識仍停留在幾個關鍵字:茶葉、年貨大街、迪化街、文創、中藥、布行、巴洛克式建築等等──來到大稻埕體驗老建築、老店鋪與新商店的過程中,是否真的認識了大稻埕?

大稻埕是年貨大街、煙火節?是清代、巴洛克式建築老屋?是一九二○年代蔣渭水參與的台灣文化協會、文化書局?是一九三○年代郭雪湖畫作《南街殷賑》、李臨秋與鄧雨賢《望春風》台語流行歌?是永樂市場、慈聖宮廟前的小吃?還是近幾年大稻埕文創商店亮麗包裝?

其實商業才是大稻埕文化的核心,而政治、藝術、創意的呈現則根源於大稻埕一百多年來厚實的產業基礎。唯有認識大稻埕的商業,才是認識真正的大稻埕。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