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新竹新埔 興盛鐵店
敲槌不滅的鐵漢精神
鏗鏘清脆的打鐵聲中,老字號「興盛鐵店」,
不只傳承著台灣農業社會最古老的工藝,
也成了一窺農業時代記憶的窗門。

文 李佳芳 攝影 王士豪


新埔人相傳一句話「上街買賣」,意指遠從山坑而來的農民用籮筐與扁擔挑著收成,聚集在中正路老街買賣的情況。自古以來,新埔因位在鳳山溪沖積河階平原,接鄰著關西、竹北、芎林、湖口、楊梅、龍潭等山區,使得小鎮成為淺山地帶的移墾據點,也是米、蔗糖、茶葉、樟腦與柑橘等丘陵平原作物的集散地。

走進新埔的打鐵坑記憶
農民上街趕市集,這時候通常也是農閒,趁此時把鋤頭、鐮刀等農具送修打磨,也成了上街買賣的順便之事。早期農業社會的農具需求,帶動新埔打鐵業的興旺,全盛時期鎮上聚集八、九家以上的打鐵店,而產業特別密集的新北里還有「打鐵坑」之稱。
隨著工業化時代來臨,手工打鐵不敵大量製造,傳統打鐵店一家接著一家關門,數年前新埔鎮尚有「長茂」與「興盛」兩家,而今僅剩「興盛鐵店」堅持本業,只做手工打鐵服務。創立於1975年的興盛鐵店,陪伴老一輩新埔人走過艱苦歲月,在當地人口中卻有個更親切的名字,叫「兄弟打鐵店」。所謂「兄弟」兩字可不是指道上混江湖的意思,而是打鐵店的創辦人為同母異父的兄弟林煥梅與陳隆烟。不過,兩年前林煥梅因年事已高辭世,兄弟齊心打鐵的景象已不可溯,現由陳隆烟領著兒子陳振軒、姪子林恩揚三人合力打鐵。

林陳兄弟齊心打鐵闖名堂
陳隆烟出生貧苦農家,母親帶著三個孩子改嫁生父,為了撫養一家與八個孩子,只得上山當採茶婦賺錢,而為了替母親分憂解勞,陳隆烟從國小就得利用放學時間打零工,而相差將近二十歲的大哥林煥梅則是早早就到鎮上的「長茂鐵店」當學徒。當了十七年學徒之後,林煥梅獲准自立門戶,他用辛苦存下的兩萬多元,在距離幾條街外租了棟土角厝,終於有了自己的店號。
陳隆烟表示,今日興盛鐵店是已遷徙後的新址(舊址已被屋主拆除改建),但店內所用生財工具幾乎都是大哥當初買下的,像是火爐、風箱、鐵砧、鐵鎚、砂輪機等,尤其是位在店中間相當醒目的大型打鐵機,為罕見的腳踏板控制機型,可利用腳踩控制槌打速度。「機器敲一下可以抵過人敲三下!」陳隆烟自豪表示,這部機器是大哥二手買入,在興盛鐵店用了四十多年還相當勇健。
儘管有機器可以借力,但打鐵畢竟無法一人作業,一間打鐵店至少要有三名師傅,但鄉下人創業靠的就是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林煥梅雇不起有經驗的鐵匠,只好把當時在台北學印刷的弟弟陳隆烟叫回來幫忙。
「我本來是不會打鐵的,是我大哥叫我回來才開始學的。」回憶起四十多年的打鐵人生,陳隆烟從剛開始只能站在火爐旁鼓風,到學磨鑽頭與菜刀,當了許久的下手才漸漸可以幫忙打鐵。他說:「打鐵的工夫多,三年四個月根本無法出師。」現代人很難想像過去農業社會所用的鐵器如此之多,除了常聽的鋤頭、鐵耙、犁耙、二齒耙、斧頭、鋸子、鐮刀之外,像是翻土用的「轆軸」、耕牛用的「手耙」、曬榖用的「大拖」等都仰賴鐵匠製作。

鋒利愈用愈出的三合鋼
在早期打鐵業競爭激烈的新埔,興盛鐵店這家新興商號能夠存活至今,打鐵功夫必然相當了得。陳隆烟說,打鐵不似大量生產的五金,無法事先做好等人來買。「光是割草的『草鍥仔』(鐮刀),每個人覺得順手的長寬、厚薄、輕重都不同,尤其是左撇子要用的,打起來更是特別難。」對農人來說,農具就是手的延伸,農具自然是要量「手」打製才行。
打鐵店祭拜八仙李鐵拐,講究的是硬底子功夫。陳隆烟說:「只要有樣本,一定打得出來!」無論是兵器刀頭,或是已經失傳四十年的「甘蔗去葉刀」,只要有樣本可以參考,他沒有什麼做不出來。此外,興盛鐵店還有一樣最引以為傲的技術,就是砲彈鋼與鐵一體融合的「三合鋼」。
說起砲彈鋼,不少人聯想到金門有名的砲彈鋼刀,這種菜刀具有愈用愈鋒利的特色,廣受總舖師與家庭主婦喜愛,而成為廚房利器。不過,砲彈鋼可不是金門獨有,興盛鐵店也用砲彈鋼做刀,不同的是所用砲彈殼不是中國打過來的,而是本島國軍演習留下的。
仔細看老鐵店堆放角落,果然可見數枚完整砲彈殼,個頭大約30公分長,由專門回收商那兒買來當成打鐵材料。陳隆烟解釋砲彈殼的用法,首先要切割成四分之一片,接著用機器拉成長條,最後夾在兩片鐵中間打成刀鋒,就是所謂的砲彈鋼刀了。鐵匠將兩種材料敲打鎔鑄為一體,以鐵的柔軟包裹鋼的堅硬,三合鋼就像三明治,就是兩片鐵中間夾著一片鋼的意思。陳隆烟表示,三合鋼鋤頭最適合墾地,因為鐵的材質較軟可以吸收衝擊力,鐵愈被削蝕,鋼就愈顯現,刀鋒也愈利。

老店翻紅成小鎮文化亮點
在農業時代,一個家庭擁有的鋤頭就有七、八把,多到得用扁擔挑來店裡修理。陳隆烟說:「只要遠遠聽到叮叮噹噹的聲音,就知道有客人要上門,代表今天的工會做不完囉!」很難想像,打鐵業曾是高收入的行業,如果下田做工一個月賺五斤米,打鐵店的收入大概可換二十、三十斤米。
進入工商社會後,打鐵需求雖然漸少,但愛刀惜刀之人卻還有,不少聽聞興盛鐵店仍手工打鐵,大老遠從嘉義竹崎帶著鋤頭找來,要陳隆烟幫忙修理。世人雖覺得傳統沒落,陳隆烟卻對打鐵業抱持信心,甚至勸說原本退伍要去上班的兒子回家學打鐵,而存續的老打鐵店也因為產業特殊的關係,在客家委員會的老店再造計畫之下,成了新埔鎮的熱門景點。
近幾年來,隨著攝影興趣的風行,老打鐵店也衍生出相當另類的觀光服務,提供「以料計費」的三合鋼敲打演出,近距離感受震撼重擊的現場,拍下火花四射的瞬間,這幾乎已成了攝影愛好者一生必來一次的聖地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