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後龍 風情
喝咖啡結果剃了頭


那間理髮店座落於一個海邊小鎮。從車站搭上巴士,沿著穿過山麓的濱海公路過幾站後下車,再朝車子行駛的方向走幾分鐘,就能從右手邊山的方向,看見預約時老闆告知的紅藍白三色柱招牌。

離開萬來伯理髮店幾星期後,突然想起日本作家荻原浩的小說《看得見海的理髮廳》。只是萬來伯的理髮店沒有招牌也不用預約,事實上,我是在對面「重成商號」柑仔店二樓喝咖啡、吃甜點後,臨時起意去理髮的。

「萬來伯的理髮店就在對面,」咖啡店的店員說。「這個時間,萬來伯可能出門散步了,你去看看。」

我在這間路邊柑仔店二樓的咖啡店待了一個下午,從陽光直直射入室內到光線轉弱,好幾部火車從窗外駛過,台61線的車南下北上。鐵路與公路就在眼前貼在一起走,應該是台61線與鐵路最靠近的地方。

「火車慢」窗戶寫著這三個字,其實火車很快,即使是區間車,每次當我看見火車,拿起手機想拍火車經過時,火車已不見蹤影,前後十秒都不到,包括瞥見火車驚奇時的那一秒。風車與台61線的車潮是窗外靜定的風景。另一面窗對著苗9縣道,寫著「天氣好就不在家」。

「總有一天,我們回家開店,聽海風在草叢窸窸窣窣,看火車一節節慢慢經過,有你有我的鄉下慢生活。」甜點店主人返家開店的心願,就掛在樓梯間轉角處。阿菩與Ally,花了三百三十個日子籌備,四百二十八公里路來來回回,總算在老家「重成商號」的二樓開了「我們OUR」咖啡甜點店。

正是因為阿菩在咖啡店臉書的介紹,我才知道這間「萬萬來」(慢慢來)理髮店。「阿菩的外婆是我大姊啦,」萬來伯說。今年七十三歲的他,十四歲就開始理髮。「我幫人理髮六十年了,來的都是老主顧。」坐在老式的理髮椅上,聽著萬來伯爽朗的聲音,一邊理髮,真是有趣又享受。

「以前後龍的海寶里是個大庄頭,」萬來伯說,「從前生意很好,我和太太一個人剪,一個人洗頭。山邊還有兵營,要去部隊幫阿兵哥剃頭。」這時萬來伯理完髮,拿起一條熱毛巾敷在我臉上,接著拿起剃刀熟練地幫我刮鬍子,修臉,掏耳朵,最後洗頭。

坐在理髮椅子上的我彷彿回到舊日時光,享受了昔日傳統理髮店才有的手藝與全套理髮服務。

理完髮,天色已暗,馬路上偶爾亮起幾部車燈,萬來伯搬了張椅子坐在門口乘涼。口湖 風味
成龍濕地用藝術把村民圈作伙


台61線從北到南經過兩個國際級、十三個國家級及三個地方級濕地。每個濕地都各自有其形成的原因,與當地風土水自然產生的微氣候、生態、環境與地貌。

每年九月底到隔年四月,許多候鳥飛來濕地度冬。黑面琵鷺每年到台灣過冬的數量逐年攀升,佔全球族群百分之五十六。公路總局在沿線設置生態廊道橋、隔音牆、收斂型路燈,也曾在候鳥來台度冬期間暫停施工。

成龍濕地緊貼著台61線,台61高架路下就穿過成龍村。走台61線南下,右側一片水汪汪,一百七十一公頃從前全是成龍村民賴以維生的田地。一九八六年的韋恩颱風,堤防破了百餘米,海水倒灌,十五分鐘所有田地全淹水,至今三十二年,水未從這片土地上退去。

「泡了三十二年,回不去了,」當地人田日蒸說。「農地變濕地,現在我們希望的是濕地與社區共生共榮。濕地不用管理,老天爺會管理,我們要做的只是不去污染它,成龍社區想做的是讓濕地成為環境教育的地方。」事實上,濕地與社區連在一起,濕地淹水,村裡也會淹水。成龍濕地低於海平面一百四十公分,從前曾以每年十二公分的速度下陷,深水井與魚塭封住後,現在下陷速度趨,每年下陷二點五公分到三公分。

賴以為生的土地沒了,是件很傷心的事。一塊原可養育一家人的地成為村民心中「沒路用的土地」,老一輩人甚至不准小孩到濕地說:「這裡有鬼。」十年前觀樹教育基金會邀請藝術家到成龍濕地創作,讓村子變熱鬧一點。「成龍藝術節是為了喚起大家對這片土地的喜愛,重新面對喜歡這片土地,再往前走,」觀樹教育基金會主任王昭湄說。

兩年前,成龍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食堂,一開始是一個月送餐兩次到長者家,現在社區發展協會中心一星期供餐五次。「鼓勵老人家走出來用餐,中午不用煮飯,又可以聊天,」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郭明源說。田日蒸邀請我跟老人家一起用餐,我沒絲毫猶豫就說好,他說:「你都不會客氣。」

大熱天他帶我到濕地看村民共同創作的藝術品《連結》。五六個村民用雙手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用竹子搭了一座橋連結濕地與陸地,橋下的土地正是以前要往田裡種田的牛車路。大家一起做完這件事後,田日蒸發現村莊有點不一樣了,老伙仔在太陽落海時會出門散步,看看自己搭的橋。「這棵樹是五梨跤,」田日蒸說。造橋時,村民不知道這棵樹稀有寶貴(台灣的紅樹林以五梨跤數量最稀少),原本要砍掉,一位美國藝術家出來搶救說:「樹在人在,樹亡人亡。」現在濕地有十來棵五梨跤,全從這橋上這棵樹繁衍出去。

「這座橋取名『連結』,就是希望能把村人圈作伙,」田日蒸說。站在橋上,可以看見水裡竹竿與倒影在水裡的變成一顆心的形狀。這是二O一七年號召曾參加過成龍藝術節志工一起參與創作的藝術品《再生》,將一百七十一根竹子立在水中,成為一顆心,表達大家對成龍濕地的期許。

二O一九年七月十五日,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濕地被列為地方級重要濕地。「我們很高興,因為成龍濕地大部分是私有土地,能有百分之五十三的居村民同意把這片濕地變成保護濕地,」田日蒸說。

「農田變濕地,大自然演替,冬候鳥來使用這塊濕地,甚至黑面琵鷺也來。既然這樣,我們也學著用不同的視野來看待這片土地,」田日蒸說。

七股 風味
燈塔邊的海鮮店


沒有夕陽的台灣極西端──武聖燈塔沙丘,海浪一波一波,沙丘貧瘠的土地上開了幾朵艷麗的花,一個人站在沙丘望著海實在荒涼。

沒想到當地人介紹的「五嬸活海鮮」就在附近。小路不過是魚塭與魚塭間的通道,一池又一池的魚塭,路上的電線桿無止盡地到遠方看不見的盡頭。天快暗的時候,一盞盞的路燈亮起,卻怎麼也遮掩不了這個地方的荒涼,還有那車燈下路邊被海風吹得搖頭擺尾的野草。

如果不是有GPS導航,我註定要在這一片看來都一樣的魚塭裡迷失方向。下著微雨的暮色中,海邊的天空短暫放晴,露出斑斕彩霞,映照在雨滴低落的魚塭上,路旁電線桿讓周遭的風景都寂寞起來。

「往店裡面走,餐桌就在魚塭旁。傍晚時,可邊吃海鮮邊看夕陽,」介紹我來的欖人民宿主人說。一到餐廳,我就直往店裡深處走。這是一間僻遠小地方路邊的餐廳。如果不是有人介紹,就算開車路過,也不會注意到。

微雨中,海邊的天空稍稍開了幾分鐘。就那麼幾分鐘,天地間的顏色變化萬千。我怎麼會來到台61線盡頭,台灣最西邊偏遠鄉下的海鮮店啊?在這一瞬間怎麼會欣賞到天地間的神奇光彩?彷彿一切有種說不出的奧秘。這時,海鮮店的老闆娘快手快腳端上一盤麻油蚵仔麵線,香噴噴的。煎虱目魚柳跟生啤酒絕配。又端上幾顆野生干貝及一盤當地特產──赤嘴,顏色美得跟剛剛的天空一樣。我把一顆野生干貝放到餐桌旁的欄杆上拍照,背景就是晚霞、天空、電線桿與微雨。野味奔放,那鮮美的滋味太犯規了。

一直到現在,我離開這間極其僻遠鄉野間的海鮮店已一段時日,荒涼是有的,但是想到的是老闆娘家常手藝下豐美的滋味。

它的名片上地址竟然是「燈塔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