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臺南文獻第23輯:臺南400(一)

9特價52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歷史軌跡——從熱蘭遮城到臺南府城

文 / 曾國棟


一、前言

15 世紀末,葡萄牙人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開闢歐、亞兩洲直接貿易的新航路,也開啟世界歷史的新紀元。隨著海洋時代的來臨,西力東漸,衝擊著古老中國;而臺灣在中國東南,地位益顯重要。當葡萄牙人航經臺灣海峽,一句「Ilha Formosa」(福爾摩沙)讚美「美麗之島」,臺灣的歷史也起了新的變化。

臺南是臺灣歷史的源頭,安平是臺灣史上最早開發的港口,也是進出臺南地區的門戶。1624 年重商主義的荷蘭人,在一鯤鯓建造「Fort Oranje 」(澳蘭治城),後改稱「Fort Zeelandia 」(熱蘭遮城),熱蘭遮城的興建,成為臺南400 年的起源;1653 年在臺南市區建立「普羅民遮城」,做為警戒赤崁地區漢人之據點。荷蘭人在熱蘭遮城旁邊闢建熱蘭遮市鎮,即今安平延平街、效忠街、中興街一代,為臺灣最早的街道,安平成為臺灣邁向世界舞臺的一個窗口。荷蘭人在安平建立熱蘭遮城,臺灣進入世界貿易體系的一環,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橫跨兩大洋貿易航線中的重要貿易據點;同時也代表著從海洋各地來的人與原住民,在此時刻一起參與一場影響臺灣歷史發展的大變革,不同族群彼此間互相衝突、合作、共生共榮,最終形塑成400 年後臺南與臺灣之樣貌。

1661 年(明永曆15 年)4 月30 日,明延平王鄭成功(1624-1662)領軍攻打臺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時荷蘭末任長官揆一頑抗九個多月,於1662 年2 月1 日不敵締約投降,荷蘭人離開臺灣。鄭成功改熱蘭遮城為「安平鎮」,以紀念家鄉故里;以臺灣為「東都明京」,揭櫫「反清復明」的大業;並設天興縣管轄臺南以北地區、萬年縣管轄臺南以南地區;更以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治,是全島最高的行政機構,臺南成為臺灣近代歷史發展的中心。

清康熙22 年(1683)清軍攻打臺灣,結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翌年,臺灣納入清朝版圖。臺灣隸屬福建省,設置臺灣府及臺灣、鳳山、諸羅三縣,今臺南市為臺灣府府治,雍正3 年(1725)建臺灣府城,時人習以「府城」稱臺南舊市區;清末臺灣正式設省,於是臺灣的行政區劃改為三府一直隸州,即臺北、臺灣、臺南府以及臺東直隸州,臺南市為臺南府府治所在,「臺灣府城」改稱「臺南府城」。

日治時期臺灣的行政區域歷經多次變動,日大正9 年(1920)日本政府再度調整地方行政區域,劃分全臺為5 州、2 廳、3 市、47 郡、155 街庄,其中臺南市隸屬臺南州管轄,並為州治所在。二戰後,臺南市為省轄市;民國35 年(1946)將原屬臺南縣的安順鄉併入臺南市;民國93 年(2004)1 月,中、西兩區合併為中西區,連東、南、北、安平、安南等區共六區;民國99 年(2010)12 月25 日臺南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臺南市,轄37 區行政區。自日治時期以後,「臺南府城」這一用詞,雖已不具有行政規制的意涵,臺南仍是臺灣第二大城市,陸軍第二聯隊的駐紮地,還是南臺灣的政治、軍事等行政中心,「臺南府城」這一歷史性建築成為空間地標、歷史記憶的存在,是見證臺灣歷史發展與臺南城防的古蹟。

自1624 年荷蘭人在今安平建立熱蘭遮城,經一百年後清朝在臺南建造臺南府城,直到現今即將屆滿400 年。在歷史巨輪的轉動下,臺灣歷經政權更迭,昔日建造熱蘭遮城、臺南府城的政權與人物已成歷史,熱蘭遮城與臺南府城雖經天災地變的摧殘以及人為拆除破壞,雖不能以全貌完好保存,卻以僅存的遺構、建物,延續其歷史的意義與價值。因此,本文以史蹟來詮釋臺南400 年歷史軌跡;以熱蘭遮城與臺南府城的創建沿革為經,以同時期的史蹟為緯,二者串連交織以展現臺南「建城」400 年的歷史輪廓。

本文所稱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臺灣城、王城之「城」,係英文「Fort」、「Castle」之意,為軍事堡壘或城堡;臺灣府城、臺南府城之「城」,約為英文「Castle Town」之意,是結合行政、軍事、經濟、文化與生,形成治權象徵。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