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圖解台灣懷舊柑仔店【新版】

79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百年常民生活記憶

【日治時期的台灣】1895-1945
回顧台灣歷史1894-1895年甲午戰爭後的馬關條約,讓台灣變成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執政初期,漢人抗日不斷,慘遭日本軍警聯合血腥鎮壓,其後的理蕃措施,更造成了1914年的山林悲歌「太魯閣之役」與1930年的「霧社事件」等重大衝突事件。
日本以高壓政策統治台灣,迫使台灣人反抗,這段血腥的歷史歲月實屬痛苦悲慘的年代。
從歷史的角度研讀台灣的演進過程,「日治時期」對台灣有著莫大的傳承影響,例如台灣的基礎建設中的自來水、道路規畫、水庫建設、電廠設置、鐵路建設等。收藏台灣典藏文物,很難與日本文化切割,50年的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文物也不在少數,例如平溪老街上的平溪郵局外,矗立著一個日治時期沿用至今的圓柱狀直立式的老郵筒。

【台灣光復初期】1946-1950
1945年台灣光復。百姓歡欣鼓舞迎接中華民國的到來,但一時之間文化的差異、語言溝通不良、勝利者與回歸者心態不同,造就了台灣人民至今都無法釋懷的二二八事件。幼年不懂大人的世界,隨著大人們隔離不同族群的玩伴,所幸美食是共同的語言,很快的利用眷村美食與路邊攤美味化解了族群的對立。
1946年台灣交通有了重大的變革,日治時期走路需靠左邊,光復後車馬靠右駛、行人靠邊走,這「右」字或許對中國人而言才是正道之意吧!我想。聽阿嬤訴說,光復初期物價不穩,一日數變,故北市府規定理髮統一價3元、兒童剪髮2元,看電影新片4元、舊片3元。由於長年受日本統治,國民政府在1946年時,推行說國語運動,用來化解台灣人民不再奴化的形象,只是受日本教育的影響,年長的阿公阿嬤至今都能隨口說出幾句簡單的日文問候語,及研讀簡單的日文刊物。
1948年台灣接受美援並簽訂「中美經濟協定」。那時美軍援助用來包裝麵粉的麵粉袋,成了勤儉家庭小孩的短褲或圍兜兜,現在看起來實在有趣。
1949年戰後的台灣通貨膨脹嚴重,故政府決定實施4萬元舊台幣換1元新台幣的「幣制改革」。因為換幣時間只有一年,很多家庭都是用裝稻榖的麻布袋裝舊台幣,然後換回少少的新台幣,阿公說當時真的「欲哭無目屎」。這一年也是大同電扇上市的第一年。
1950年國民政府為了充實空虛的國庫,於是發行了「愛國獎卷」,民眾期待中獎的預期心態,這也算是當年另一種休閒活動。愛國獎卷共發行了1171期,共同與民眾度過38個年頭,直到「大家樂」的賭博心態日益擴大,才在1987年停止發行。陪伴兒時感冒生病時的飲料──黑松沙士也在1950年上市。

【台灣樸實的年代】1951-1960
1951年台灣自治時代來臨,台北市舉辦市長選舉,當年當選第一任的台北市市長為吳三連先生。台灣開始徵兵制也在這年,男孩變成男人成了徵兵時最佳口號,不過當年還是兩岸對峙之時,那時的當兵是國家需要反攻大陸的局勢,為了害怕有去無回,當年的逃兵也應該不在少數。
1952年在戰爭結束不久前,由於環境衛生條件不佳,瘧疾成了台灣人口十大死因之一,為剷除瘧疾必須先撲滅蚊蟲,當時DDT成了撲殺蚊蟲主要的藥劑,這也讓我的館藏中,增加許多滅蚊相關收藏文物。台北市的圓山大飯店也在這年落成,成為接待國家外賓的重要接待所。
1953年台灣政府實施土地改革,實行「耕者有其田」政策。由政府出資向地主買地,再以較低的貸款賣給耕種的農民,把辛勤耕種者,扶植為自耕農。
1955年陪伴當年小朋友的零食「白雪公主泡泡糖」上市,這是一種紙盒外包裝,盒內裝有用黃色玻璃紙包著粉紅色外衣的口香糖,除了好吃的口香糖,每盒還附贈三國演義相關圖卡一張,讓小朋友欣賞與收集。
1956年這年國家考試有了重大新變革──「大學聯考」。這種聯合招生的方式,提供了較公平競爭的招生平台,避免私人因素或不當方式入學,這種聯合招生方式,也牽動了大學各校的排名競爭,名校也因此產生。
1957隨著電話在個人家庭慢慢開始普及,公用電話也開始使用,這一年台北市開始設置「公用電話」,讓民眾可以在戶外街頭巷尾柑仔店之類的公共場所打電話。
1958年愛盲鉛筆發行。用來幫助盲胞的一種購買贊助,通常是在學校班級上義賣,這愛盲鉛筆義賣活動一直到我念小學時都還一直有的活動。這年金門爆發了823砲戰,短短2小時共軍在金門共發射了47,533發砲彈,曾在金門服役的我,也常見到歷史砲痕的軌跡,那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1960年大同電鍋上市,大同電鍋改變了台灣廚房電氣化革命,也成了日後外勞返鄉送禮的必備商品之一。

【台灣經濟起飛】1961-1970
1961年台北市「中華商場」揭幕,共計8棟,分別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名,直至1992年為配合都市計畫由當時的市長黃大洲下令拆除。在我念國中時,那可是我品嚐南北小吃的最佳去處。
1962年台視開播,台灣第一台商業電視台在蔣宋美齡按下按鈕後開播,台灣開始進入電視時代,當時台視除了開播電視台也販售中日合作的電視機「台視一號」,每台售價4,500元,那時我阿爸的月薪200元。
196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上映。由凌波與樂蒂主演,並連映162天共計930場,在全台造成黃梅調旋風,據阿嬤轉訴,當時阿嬤友人看了數十次,可惜當時還沒有錄影帶問世,要不然就不會這樣花錢了。
1964年味全為台灣第一家自製奶粉公司,當年共推出2款奶粉,分別是味全嬰兒奶粉與味全特級全脂奶粉。味全公司為慶祝奶粉上市,特別舉辦連續3天免費試飲。「石門水庫」也在這一年完工(1958-1964)。
1965年台北市中華路上的「第一百貨」開幕,是北部第一家擁有手扶梯的大型百貨公司,當時很多人以重複上下手扶梯為樂,感受一下高科技的新產品。由美國華盛頓蘋果為原料所生產的「蘋果西打」在台上市。
1966年圓山保齡球場引進了世界最新的保齡球設備與32條球道,開啟了台灣保齡球運動。
1967連鎖企業龍頭「統一企業」早期以台南紡織生產太子龍學生服聞名全台,在當年可是莘莘學子必備的服飾。雲仙樂園與烏來纜車,也是童年必遊的觀光景點,於這一年正式對外開放。
1968年可口可樂正式對台灣一般民眾販售,稍早1957-1967年只供給駐台美軍飲用,並無對台銷售,當時台灣一般民眾很難有機會享用。
1969年阿姆斯壯登陸月球,證明了月球上沒有嫦娥。阿爸喜歡看的《晶晶》連續劇開播,好吃的「乖乖」與實用的洗衣聖品「白蘭洗衣粉」、大同彩色電視機紛紛上市開賣,我最愛的大同寶寶也在此時推出51號的第一隻大同寶寶。
1970年這一年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王子麵」上市。那是陪伴我國小時期最佳的零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