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寒】
想獨走,可以讓孤獨浸滿全身。
想獨走,可以讓時間多停留一些。
想獨走,可以讓自己變得簡單到就只走,一直走……
今天是大寒,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時節,所有的蟲子都蟄伏在地底下了。離我起程徒步環島就剩二個節氣--立春和雨水。等待春雷響起、驚蟄到來,我便獨自起程!
剛剛滑了一下手機的行事曆,三月五日前行程幾乎全滿;但三月五日以後就只剩四個字--徒步環島。
三月五日就是驚蟄,我的徒步環島就從這天開始。
「怎麼可能?你哪有時間去徒步環島?」朋友睜大雙眼,一臉的不可置信。
「你公司怎麼辦?你不在,那麼多的會議和行程怎麼辦?」朋友更堅定的繼續質疑著。
其實,我也不怎麼有信心。不然,不會逢人就說我要去徒步環島。做一件困難的決定,需要更多人的支持,需要更多的加油聲。最重要的是,已經向那麼多人說了,不走就太丟臉了。高調地宣告,只是為了把後路給砍斷,破斧沉舟。
這種手法也不是我的第一次,每當遇到重大挑戰,没有絕對把握的時候,我都會用這招。記得民國八十二年,大學快畢業考研究所前,我每遇到同學就找人打賭。「我跟你打賭,我會考上成大研究所。」當時,我心裡真没把握,只是為了給自己更多壓力,讓自己没有退路。
早期菸癮大到嚇人,一天抽3包,幾乎菸不離手。那年,為了送Amy(我老婆)母親節禮物,想省下買菸的錢買禮物送她,竟答應Amy要戒菸。而且當下就戒,没有緩衝期,立刻把所有庫存的香菸全部清空。接下來,逢人就和人打賭:「你想,我戒菸會不會一次成功?」多數人不看好我這老菸槍能藉得了菸,結果我贏了。
因為不夠勇敢、不夠堅定、信心不足,才需要別人的驗證。如果我有十足的把握,應該是時間到,背包上肩就出發。
創業二十八年來,很少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可以從容完整地規劃一件事。突發的事太多,隨時在調整。人生真的需要把所有細節都規劃好,再按步驟一步一步來嗎?如此還有驚喜和挑戰嗎?我想,只須要把目標定好,確定是「Do the right thing!」,然後再「Do the thing right!」就行了。
有些事須要縝密規劃,有些事不妨浪漫些,隨遇而安吧!
我不確定三月五日是否真能起程,也不知道會經歷哪些有趣或困難的事。明確的是,我十分期望「一個人去徒步環島」。
想獨走,可以一直聆聽同一段音樂。
想獨走,可以一直背誦同一首詩。
想獨走,可以體驗相思的苦與美。
想獨走,可以讓孤獨浸滿全身。
想獨走,可以讓時間多停留一些。
想獨走,可以讓自己變得簡單到就只走,一直走……
離出發,剩四十三天。
二、【簡單】
我們的念頭每天在和慾望拉扯。像頭野獸般的慾望,不小心就會把它餵養得胃口越來越大。
該整理一下徒步環台的行李了。
没有頭緒,就一樣一樣地攤在客廳。從選擇背包開始,需要六十公升那麼大的登山背包嗎?不用吧!環島應該四十五公升就夠了。換洗衣服需要幾套?兩套?每天會洗,那一套就夠了。牙刷、牙膏、毛巾,浴巾要不要呢?
「你是去住飯店、還是去旅遊?」突然,自己嘲笑自己。
「不行,我一定要選一本書帶上。」睡前閱讀的習慣已經持續N年了。
「哪一本呢?」只能帶一本的話,我要選《莊子諵譁》,我決定與莊子同行。
帶加上充電設備、雨衣、平板(遠距上班需要)……,都裝進背包。還要裝一公升的水和一罐隨身咖啡保溫瓶,再把背包套上徒步環島的布條,多有儀式感啊!
上肩,走走看。不對,好像太重了。秤看看,8.9 kg。不行,這重量撐不了全程,得減重。雨衣和防水外套重覆了,不帶;咖啡保溫瓶先放棄;《莊子諵譁》這本書太重了,改看電子書。調整一下再秤,7.8 kg,可以,就這麼出發。
原來,我的生活可以簡化到7.8kg的行囊,可以出走,可以去徒步環島。那之前羈絆住我的又是什麼呢?放不下的又是什麼呢?
是不是把所有事情想多了,想複雜了?回歸初心,是不是就變得簡單。
真的!我們想要的遠遠比我們需要的多很多,而且很多都是衝動性的想要,這些慾望平時和我們的生活共處,常常會把它合理化。若單純回歸「需要」,我們的生活用物大概有九成以上都會去除,因為都是「想要」。
這幾年,我學著在「想要」的面前加上「真的」。「你真的想要嗎?」再問自己一次。而不是別人都有LV,我也來一個;別人都是Hermès皮帶,我也來一條。是真的喜歡這款設計、材質,而不是「我也要有」。
一客五千元的法式料理,得要真的吃得出那個味道。吃完後和朋友分享的是--主廚的擺盤用心、搭的酒款超配、味道如何。而不是去和朋友炫耀說:「那間法餐一客五千元,我吃過好幾次了。」
「真的想要去徒步環島嗎?」停下來問問自己。
「我有能力做嗎?會影響到其他人嗎?」
放下許多的猶豫,也不是每件事都會需要這麼嚴肅,搞得好像每天、每小時都在找自己開中常會似的。大事,覺得是大事才須要慢下來問問自己、問問別人。
我計劃徒步環島七十天,這件事,想很久了,一直没有去完成。工作忙是主因,但現在也很忙啊!
我真的想要去環島,用徒步的方式。這個念頭沉澱三年後,我還是想要,那就確定了,走吧!
我們的念頭每天在和慾望拉扯,像頭野獸般的慾望,不小心就會把它餵養得胃口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我讀《老子道德經》上的一句話:「知止則不殆」,我終於懂了,明白該適時停手,不再去餵養它,它就不再長大,也就不擔心它有一天會反噬自己。
關於「簡單」這件事,我也想在路上好好想想……
就從「簡單的走」開始吧!
三、【春醒】
驚蟄,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正能量的節氣,會讓人想昂首闊步,挺立向前。
驚蟄,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
我特別喜歡這個節氣,因為它的意涵。入冬後伏藏在土中的蟲子,一聲春雷驚醒後都鑽出土面,結束冬眠。萬象要開始更新,所有萬物生氣盎然。驚蟄,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正能量的節氣,會讓人想昂首闊步,挺立向前。
今年驚蟄在三月五日,早早就定在這天出發。
在這節氣出發,其實也想突破我僵化的生活,好似冬眠出土的蟲子,想借徒步旅行這一「驚雷」來衝擊一些藩籬。在充滿正能量的節氣出發,帶著很多朋友的祝福加上老婆的支持,這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從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整個一連串冰封、没有生氣的季節,最是令人沮喪。人,不也是這樣嗎?每每工作、生活陷入不如意,也是灰心沮喪得很,只是我總會提醒自己,那個我喜歡的節氣不久就會到來,屆時一切就會春意盎然。
這幾年,我總把「正能量」一詞掛在嘴邊,想把「正能量」的概念推廣出去。若社會有更多的正能量,那些負面的、不開心的事就會變少,就像陽光照耀,陰暗的角落就會變得光亮。這個畫面不是很溫暖嗎?
記得有部影片《把愛傳下去》,在講『傳愛』的故事,如果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的愛傳下去,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相信,有一天若自己需要被幫助,愛會回傳到自己身上。
讓陽光普照,陰暗的角落會變小。雖然它不會不見,至少,目光所及之處,充滿光亮、充滿希望。
我希望「驚蟄」那天是好天氣。
我會背起行囊,帶著正能量,迎向陽光~
起程!
四、【試行】
會不會因為手機查詢的方便,讓現代的人慢慢失去閱讀整本書的能力和慾望,只貪圖快速。
突然想,是不是要先試走個幾天,調整一下準備事項呢?
好吧!就先試走個三天,檢視一下裝備,再來期待驚蟄的起行。
同樣的時間鬧鐘響起,但心情卻是不同。以前是掙扎著起床,洗漱後穿上球鞋出外跑步;今天要起行去徒步環島,心情有些興奮。
Amy也配合提早起床,準備早餐給我吃,吃完再出門。雖然這是生活中的日常,但今天她的手腳變得遲緩許多,好像在拖時間,不想我出門嗎?
其實,我這趟徒步環島最大的考驗不是我,而是Amy。結婚二十八年來,我們分開的最長記錄是十天,這次一口氣增加到七十天,對她應該是個很大的挑戰。生活中少了一個無話不聊的老友,一個凡事可以依賴的先生,一個偶爾可以撒嬌的老公,對Amy而言,絕對是個挑戰。
出門前,特地到零錢盒帶了個硬幣,再搭電梯到大樓門口。站在門口,想耍帥一下,銅板往上擲,是頭像,往左走台17線;是數字,往右走台1線。打開手掌,頭像,和我想走的路線是一樣的,太棒了!
走在我常慢跑的河堤步道上,熟悉的環境連空氣味道都熟悉,要暫時離開這麼熟悉、舒適的環境,還真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剛剛擦身而過的跑者,一年之中會有許多次和我擦身而過,都只簡單抬個手示意。今天,他又跑回來問我:「要去徒步環島嗎?」還是那些老問題。「你有計劃嗎?」、「怎麼走?」、「走哪裡?」、「要走多久?」、……
我還是一樣地回答:「没有特別詳細的計劃。」目前確定,我已離家約二百公尺。最後,他說了一句非常鼓舞我的話:「你做了我想做卻一直不敢做的事。」
我只是瀟灑地跨出那艱難的第一步,就起行了!
早晨的美術館,應該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好似撥開薄紗面罩,淺淺微笑的少婦。和周遭簇擁的豪宅相比,美得更有深度和文化。
繞到西邊就是馬卡道路。馬卡道(Makadao)是馬卡道族的原住民語,是2000年高雄市政府為了紀念原本居住於高雄的平埔族--馬卡道族而命名。
沿著馬卡道路往北走,和它平行多出一條綠廊道,是鐵道地下化後市政府規劃完成的綠園道工程。這條綠廊道有15.37公里,身為高雄市民的我真的深感幸福。高雄早年是個工業城市,空氣差、水質差,北部人都稱高雄為「文化沙漠」。這二、三十年來,我們看著她一直在進步,不斷地蛻變。高雄的文化氣息、藝文活動,從駁二、衛武營到世運主場館、流行音樂中心,一整年從不間斷。
高雄真的慢慢地、不斷地,變好!
再走到左營舊城南門,又稱「啓文門」,以前人認為文曲星在南方,有「開啓文運」的意思,因而以此為名。我特喜歡這種富有含意的命名方式,就好像高雄那十條遠近馳名的路名一樣:一心、二聖、三多、四維、五福、六合、七賢、八德、九如、十全,每條路名都深富寓意。舉幾個例吧!七賢就是指「竹林七賢」;九如語出《詩經》,向上天祈願「如山、如阜、如崗、如陵、如川、如日、如月、如南山、如松柏。」
到了楠梓、後勁,讓我突然想到一種如何快速分辨是否曾長住高雄的方法,就是用台語唸出楠梓和後勁這兩個地名。一般人還真没辦法道地的發出正確的音,楠梓叫「楠仔坑」、後勁叫「后硬」。
接近中午的時候走到楠梓,突然有個靈感想要抬頭,剛一抬頭就看到「詠清牙醫」的招牌,這不是孫醫師的的診所嗎?我認識孫醫師8、9年了,他非常熱衷高爾夫球,打得非常好,我們有幾次同組打球,聚餐過幾次。他熱心,同是椎尖盤患者,他開過兩次刀,還一直力勸我要有耐心復健,後來我真的就没開刀。他不自私,我平時工作很忙卻還需要植牙,我問他的意見,他建議我找公司附近的牙醫診所比較合適,甚至還願意推薦;他溫暖,吃飯時客氣地聊天,讓我們没啥距離;他親切,一頭捲髮總是面帶微笑。
上週三,一大早在Line上收到他往生的訊息,才五十六歲。天啊!這麼好的人為什麼就這麼離開了!人生的精彩度是用壽命長短來衡量的嗎?不是,我想孫醫師就活得精彩,能讓那麼多人不捨、想念、緬懷,換個角度想,不也值了嗎?
續行到「彌陀」,這地方我熟,但從來没去思考「彌陀」這地名的由來,直覺應該和佛教的阿彌陀佛有些關係吧!
現在要查一些資訊真的太方便,手機拿起來按一按就知道了。但我又想,會不會因為手機查詢的方便,讓人們貪圖快速便利,而獲得的資訊是片斷、零星,因而漸漸失去整理思考的能力。多年來,我一直和高雄市總圖推廣閱讀,就是擔憂現代的資訊和媒體太發達,讓新一代的年輕人過度依賴網路資訊,降低閱讀整本書籍的慾望和能力。
在手機上查到「彌陀」的典故,原來和阿彌陀佛一點關係都没有,是出自馬卡道語Viro一詞,「竹子」的意思。早期這地方應該有很多竹子吧!和我的故鄉「路竹」同意,路邊都是竹子。
一路從梓官、彌陀、永安到湖內,台17線因為靠近海邊,都是漁溫。彌陀的地標就是一尾活跳的虱目魚,永安是一尾石斑,靠海吃海吧!
午後,一片片漁塭水面的瀲灧波光,伴著我邁入第一天的終章。
五、【安平】
南下卡車的兇狠車聲和北上此刻的我正完全没保留,大聲地和蔣勳一起朗讀這一段段雋永的詞句,這畫面剪起來,不也可以稱得上是蒙太奇的手法。
七點不到,天光微亮就出門。穿上外套,天氣微冷。
才走一小段,就感受到料峭春寒。寒風就從帽簷和領間吹過,呼呼的~證明冬的餘威還在。我不禁又把外套的拉鍊再提高些。
今天,從我母親的故鄉--湖內、海埔出發,避開大路選擇鄉間小路,是我規畫這次環島路線的原則。走台17甲,一直到台南才接上台17線。走出湖內到白砂崙,茄萣的一個小村落,很多早餐店都剛開門。走了一小段,看見一間米糕店,立馬進入店內。望著牆上菜單的同時,老闆娘看到我背包後面的環島布條,就說:「你在環島喔?」
「對啊!」我答。
「安奈要吃乎飽,才有氣力。」
「頭家娘,我要一碗米糕,阿恁啥米湯卡好喝?」我希望她推薦。
「你問我,我一定說全部攏好喝。」老闆娘露出一絲耐人尋味的微笑。
一段和鄉土風味美食的對話,讓我一早就元氣滿滿。
走在台17甲上,路過一片公墓區,這是我今天整段路上最寧靜的路段,没大車小車的吵雜,路過的行人也不多。
「謝謝各位前輩們,讓我得到片刻安寧」心裡默想著。約莫走了30分鐘,再接上台17線。
看到安平工業區的不銹鋼巨大立柱,突然想起住在安平的一個朋友「黑哥」謝銘祐,也是一位藝人。三屆金曲歌王,在音樂領域相當有才華的人。黑哥為人很性格,對台灣本土意識十分堅持。
當時,是在為衡山基金會舉辦第二屆慈善音樂會時邀請他。今年第七屆加上疫情停辦二年,没錯,我們認識8、9年了。我們都叫他「黑哥」,他真的有點黑。我曾許願:如果我有能力,我會每年幫衡山基金會舉辦慈善音樂會,募個幾百萬,可以讓他們去買建材,幫助一些弱勢家庭恢復基本的居住尊嚴。
第一屆音樂會舉辦後,就有熱心的好朋友推薦各種團體,其中也有黑哥和他的麵包合唱團。朋友把他的歌連結給我,特別是他剛得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舊年的歌。哇!怎麼每首都那麼好聽,台語歌曲可以唱到心坎裡,詞的意境也是一絕。專輯裡大部份的歌都是黑哥自己作詞作曲、自己唱,搭配他獨特的煙嗓,更能唱出其中的韻味。
印象最深的是那首我老婆每聽必哭的—查某囝。分三段,把父親疼女兒不輕易說出口的心情,娓娓道來。
【查某囝】 作詞/曲:謝銘祐
一暝一寸阮的查某囝 毋通踢被毋通受風寒
明仔載好天咱著四界行行 穿你彼領新衫
嬰仔嬰嬰惜 莫管日子焉怎搖
你是我的血 我的袂當換的寶 傳成咱的大河
貂蟬西施抑是七仙女 佇我心內無人共你比
你的撒奶抑是你的受氣 攏是我的安慰
父母親像天 生成致蔭囝兒
你著睏予甜 好夢若是被驚醒 免驚! 阿爸佇遮
一工一工花蕊慢慢大 花若欲開扭嘛扭袂行
毋管當時會換啥物人疼 你是我的心肝仔囝
望你好名聲 日後有人探聽
望你無病痛 揣著你幸福的伴 予我安心來行
每回聽到歌詞中的「免驚!阿爸佇遮」,還是「揣著你幸福的伴,予我安心來行」,心就熱起來,是不是有女兒的父親聽了都特別有感呢?
當時,為了表示誠意,我特地到安平來邀請他。我說:「吃個飯,時間、地點你挑。」他竟然選在廟口旁的路邊海產店。第一次見面,留個小鬍子,穿著拖鞋就來了,完全真實的自我,不用修飾。那晚,我們聊了台灣,聽他說了台語歌的沿革。那天快結束時,廟口熱鬧辦桌,有人唱卡啦OK,過來邀請他,他也完全不耍大牌,拿起麥克風就唱。豪氣!我欣賞!
唱了第二屆慈善音樂會後,參與的人反應十分熱烈,一直要求我務必再邀請黑哥。結果,咱們黑哥連續唱了三屆,到現在參加過的人都仍回味無窮。
黑哥有顆我們都及不上的愛心,他和他的樂團,無酬唱給養老院的老人們聽,已經唱了一千多場。這該持續多長的時間,這份愛心已經點燃很久,佩服!
有一回,我自己寫詞,請人幫我譜曲,寫一首我們公司的歌。唱了一陣子後,我拿給他聽,他直接說:「没特色,太芭樂了!改天我幫你寫一首。」
這件事我没特別放在心上,大約過了半年,他把他寫的草稿和自彈自唱的版本傳給我。我記得是晚上11點多,我一看到歌名,就起雞皮疙瘩。之前我向人介紹我的工作,總不能說得十分到位,還要費勁解釋。但看到這首歌的歌名叫「起夢的人」,我便恍然大悟,没錯!我們就是專門幫人家「起夢」的人。我的業主把他們的夢想交給我們來營運,把他們夢想的廠房交給我們團隊來施工,所以,我們真的是「起夢的人」。
經過安平,想起和黑哥這段情誼。還没翻出所有的記憶,就走出安平到台南
市政府。接近中午,找間店休息一下吧!前面有家麥當勞,一杯咖啡、一份麥香魚,休息四十分鐘,再起程。
走出市區,走向七股。望不到盡頭的台17線,竟然兩側都没有半棵樹,全是漁塭和濕地,空氣是鹹味,偶爾夾雜一些死魚的氣味。在這烈日高溫狀態走著,我逆向走,原希望有些樹木或建築物可以遮蔭,没想到這一大段什麼都没有。還好有「蔣勳」,讓我暢快獨享兩個半鐘頭。
為了這次環島,我特別買了耳骨傳導的耳機,這樣就不會完全阻絕外界的聲音,走起來相對安全。逆向的卡車呼嘯而過,聲音毫不客氣灌入耳膜。耳機裡是蔣勳動人的聲調,我的心因蔣勳講述蘇東坡的詞而陶醉。
蔣勳老師用蘇東坡的七闕詞來講述東坡詞的美感。從《蝶戀花》、《江城子》、《水調歌頭》、《卜算子》、《定風波》、《臨江仙》到《念奴嬌》。這七闕詞我都讀過,特別是《定風波》,我的最愛。聽蔣勳老師講述每闕詞的涵義,對蘇東坡用詞遣字的美感,真是歎為觀止!
蔣勳說到《蝶戀花》裡頭的兩句和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很相似,「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牆裡和牆外的影像是不相關,然而卻可以剪輯在一起。現在的我也是一樣的情景,南下卡車的兇狠車聲和北上的我大聲朗讀一段段雋永的詞句,這畫面剪起來,不也可以稱得上是蒙太奇的手法。
聽著蔣勳解說東坡先生這七闕代表性的詞,兩個半小時,結束後仍意猶未盡。剛好也快到今晚的住宿點,天氣雖炎熱,心情卻是美好!
民宿没供餐,為了晚餐和明天的早餐,還得再補上三公里。
穿著拖鞋,悠閒地逛鹿耳門的天后宮,一到廟庭廣場就被二尊特大號的千里眼、順風耳給震攝住。到廟裡不點香,只雙手合十虔誠膜拜,我相信媽祖也聽見我的祈求。隨後,去添了點油香錢,順道在廟前新開的海產店吃一個人的海鮮大餐。炒飯、西瓜綿鮮魚湯,外加燙青菜,還是不習慣一個人獨自用餐,没有Amy,吃起來就是没滋味。只為填飽肚子,這在環島的路上是必學的功課。
回到民宿後,自己洗衣服。
記得上次自己洗衣服,應該是當兵的時候吧!這不得不感謝Amy,把我照顧得太好,像個生活白痴的老太爺。
【 極西】
登上燈塔,台灣西岸的海洋閃亮登場,碧海藍天映在眼前。雖然是一大片沙漠,感覺有點荒涼,卻不減美感。
7:40,電話響了!
「我們到了哦!」電話那頭是冠煌的聲音,他知道我在等他的電話。
昨天下午冠煌傳Line給我,約好光宗要來陪我走一天。
冠煌和光宗是我蝸牛登山社的忠實社員兼山友,十幾年來,我們一起爬過許多郊山和百岳。近幾年又和幾對同樣子女已經離巢的夫妻們一起團聚取暖,還成立許多社團:瑜珈社、美食團、繪畫班、歐洲旅行團、公益修繕團,最重要還有一個「中年大叔樂團」。冠煌是團長兼keyboard手、光宗是首席長笛手、我是首席薩克斯風手,二胡、鼓、電吉他、貝司都是首席,因為都只有一席,當然是首席囉!
六年前在美術館一個晨跑早餐聚會,九個完全没音樂底子的素人,在那個早晨竟想成立樂團,大家半開玩笑地認了各自想學的樂器,没想到這群中年大叔效率真好,幾天後就把樂器買好,樂團就這麼成立了。
中年大叔的毅力堪稱年輕人的典範,堅持團練至今已六年。每週二晚上的團練是我一週最放鬆的夜晚,大夥先聚餐再一起玩音樂。雖然彈奏得不怎麼好,進度也很慢,但我們就是自娛。通常我和團長都會各自倒杯威士忌,邊團練邊小酌。我們有個終極目標,是到安養院表演。
真是高興,才第三天就有好朋友來陪走,代表我人緣不差,而且他們選擇的路線是極西點國聖燈塔。
據說台灣四極點最難湊齊的就是極西點國聖燈塔,號稱大魔王。走去仍是原路來回,對於環島計劃路線連成一圈没有實際進展,只為了收集台灣四極點而走。
我們三個人從民宿出發,不久就走上了國聖橋,也就是走在曾文溪上。下橋後,走進社區的小路,看看社區的風光。鄉下社區都是老人居多,年輕人大概都到市區上班了。走出社區看到「三股地名的由來」,才知道這社區原來叫「三股」,記載是這麼寫的!
公元1823,台灣暴雨,山洪傾瀉,曾文溪流,西港改道,注入台江,內海陸浮,海岸改貌,三股成陸,稱管仔埔,墾民移入;公元1877,黃當黃我,黃己三人,合股開墾,新圍魚塭,三股庄頭,因塭得名。
1823年那場暴雨應該很大,把台江內海都搞得浮起來變陸地。日據時代開發部份成鹽田,後來才推動為四草水鳥保護區,成功保育了許多水鳥。昨天從台17線一路走來,到今天的濕地,漁塭上看到許多水鳥,有反嘴鴴、燕鷗、白鷺鷥,鳥兒們成群飛起,這裡己經變成了牠們的故鄉。
牆上題著一首詩,寫水鳥,十分道地。
台南,我回來了!
多年來,我千里迢迢飛越海洋,
尋求可以安身立命的家園。
但心中始終牽掛的是,
這塊永遠甜美的土地。
台南,我回來了!
回到四草,
抖落滿身的風塵,
卸下僕僕的風霜。
如是~~
悠哉遊哉!
走出社區,不是漁塭就是種著紅葱頭的菜園,正值紅葱頭的採收期,6、7位老婦人,全身包得嚴實,戴著斗笠,沿著一股一股的葱壠,彎著腰正採收著。
「借問,國聖燈塔要按叨位去?」其實我們的手機Google已經有導航,就想和她們聊二句。
「這條路一直走,閣足遠足遠哦!」那答話的眼神有點訝異,我們竟然要走路去國聖燈塔。
短暫的對話結束,又繼續往前走。不久就看到兩位少女探出工廠的大門,好像在等著我們走過去,手上還拿著三瓶舒跑。
一開口就問:「你們要徒步環島喔!從哪裡走來?」說著遞過手上的舒跑,涼的喔!
「高雄!」
「辛苦哦!很不簡單!加油!」帶著興奮的語氣,靦腆又不失熱情。
這是我三天遇到第二次補給加油的。口頭加油的很多,都十分給力。這些加油聲真的有加到油,讓我更有力氣。
出了社區,路上人車更少,許久才有一輛車子經過。前面路邊農田旁停了輛三噸半的卡車,上面站著看起來有七十多歲的老婦人,正在裝農藥。
「裝農藥喔?」我這麼問她。她馬上指著袋子說:「這是鉀肥啦!」應該不喜歡有人說她老是噴農藥吧!
「現在紅葱頭一斤多少錢?」冠煌好奇著問。
「大概23、4元吧!」好像願意跟我們聊天似的爽快地回答。
就這麼一問一答,閒聊起紅葱頭的行情。從她臉上皺紋看到被歲月刻劃的痕跡,應該從年輕就務農了。
「妳今年幾歲啊?」我好奇地問,心裡想著她回答「七十歲」,我馬上就接著說:「安奈妳足勇哦! 」
「我六十。」她瞇起眼,皺紋更深了。
天啊!她才大我四歲。是什麼樣生活把她折磨成這付老態模樣,她的日子是怎麼辛苦啊?想到莊子和惠施對魚快不快樂的辯論。我的確不知她過得辛不辛苦,為什麼我僅從她過老的外表,就斷定她辛苦呢?
繼續走在這没啥人的鄉道,天氣慢慢熱起來。冠煌問起我:「記不記得有一次,我有包了些烤鰻魚送到你家給你吃的事?」
「當然記得!超好吃的。」我說。
「那家店就在前面,繞一下就到了。」冠煌說。
這太誘人!有美食怎麼能錯過。立馬調整路線,繞道而去。
十點就走到「阿樂活海產」,就是烤鰻超級好吃的那家店。因為還不到午餐時間,就先跟老闆阿樂訂菜,請他幫我們留一尾小條的鰻魚和一隻最大的花蟹,其他的菜我們待會再點。
「國聖燈塔怎麼走?」冠煌跟阿樂是舊識,直接就問。
「還很遠,你們要去那裡嗎?怎麼去?」阿樂好奇地問。
「用走的啊!他在徒步環島」冠煌指著我說。
「是吃飽太閒嗎?」阿樂不解,懷疑地看著我。
我把背包後面「中年大叔徒步環島」的布條轉給他看。他搖搖頭,再補一句:「真正是吃飽太閒!」
「我開車載恁去卡緊啦!」阿樂熱心地說。
「免啦!我們就是要用走的。」我們三人口徑一致。
交待完待會回程要吃的午餐,繼續朝著今天的目標前進。
繼續走路,太陽越來越大。這三天走下來的心得就是~~多長的路,一步一步的走,總會到盡頭。整條馬路我們三個就排成一列走,没車、没人,兩旁的蚵仔不動,會動只有我們三個和水鳥。
前面一個指示牌「國聖燈塔右轉」,但和導航路線不一樣,要走嗎?這條好像比較近,走看看吧!遠遠彷彿看到一座鐵塔,應該就是國聖燈塔吧!差不多就在那個方向,接近中午,真的熱了。
到了路的盡頭,紐澤西護欄擋住的那頭就是沙灘,剛踏上沙丘,發現這裡的沙超細的,每一步都深陷,走起來有些辛苦。燈塔就在前面3、400公尺處,眼前整面都是沙漠,要爬上幾座起伏的小沙丘。
登上燈塔,台灣西岸的海洋閃亮登場,碧海藍天映在眼前。雖然是一大片沙漠,感覺有點荒涼,卻不減美感。今天這個場景,我們三個人包場了。
就在沙丘上,背後襯著國聖燈塔,轉個方向連海水都入鏡,這照片拍起來真不錯看!辛苦才走到目的地,當然要多留下一些「到此一遊」的證據。唯一可以遮蔭的地方就是燈塔下的陰影處,卸下背包休息一下,吃冠煌削好的水梨。解渴後,按原路返航。整條環島路線只有這裡需要原路返航,難怪被稱做「大魔王」。
回到一號橋的前面,中午12點多。蚵棚下有個男人正半身浸在海水中採取蚵串,本想走近問候他:「辛苦了!」這不是廢話嗎?就遠遠地望著,這麼一位堅韌的男人,繼續採收蚵串。
正午,肚子已經咕咕叫了,直接往阿樂海產店快步前進。走没多久,就看見前頭叉路口,有位略施脂粉的中年女子,帶著笑容正在迎接我們,因為我們去程就有碰到她了。她說:「你們回來剛好12點多,來我小吃部吃飯吃麵都可以。」多有心在招攬客人啊!。
因為第二次見面,總覺得變熟了,馬上互問對方的名字,原來她叫「麗珠」,這裡夏天叫「麗珠冰店」、冬天叫「麗珠小吃部」。這間老舊的柑仔店,窗戶有些都還用帆布來擋風。在她手寫的招牌前,我們和她合照,她用很爽朗的腔調引我們進去她的VIP包廂。和國聖燈塔下的遮陰處相比,這的確是VIP包廂無疑。因為前方有烤鰻和花蟹在等我們,雖然所以只買了三瓶運動飲料,但她的親切和笑容完全没改變,我們還相約夏天要來吃冰。
終於到了「阿樂活海產」。阿樂看到我們走來,那隻最大隻的花蟹就送去蒸了,同時動手處理那尾他挑中的鰻魚,我們又點了西施舌、海瓜子、蚵仔麵線,不知道是餓還是真的太好吃,這頓午餐會列入我人生美食的排行榜。
午餐休息五十分鐘後上路,下午四點就結束了今天的功課。
光宗、冠煌今天陪走了三十公里,二位都說腳真的很有感。而我經過前三天快一百公里的路程,乳酸累積也快破表了。
想獨走,可以讓孤獨浸滿全身。
想獨走,可以讓時間多停留一些。
想獨走,可以讓自己變得簡單到就只走,一直走……
今天是大寒,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時節,所有的蟲子都蟄伏在地底下了。離我起程徒步環島就剩二個節氣--立春和雨水。等待春雷響起、驚蟄到來,我便獨自起程!
剛剛滑了一下手機的行事曆,三月五日前行程幾乎全滿;但三月五日以後就只剩四個字--徒步環島。
三月五日就是驚蟄,我的徒步環島就從這天開始。
「怎麼可能?你哪有時間去徒步環島?」朋友睜大雙眼,一臉的不可置信。
「你公司怎麼辦?你不在,那麼多的會議和行程怎麼辦?」朋友更堅定的繼續質疑著。
其實,我也不怎麼有信心。不然,不會逢人就說我要去徒步環島。做一件困難的決定,需要更多人的支持,需要更多的加油聲。最重要的是,已經向那麼多人說了,不走就太丟臉了。高調地宣告,只是為了把後路給砍斷,破斧沉舟。
這種手法也不是我的第一次,每當遇到重大挑戰,没有絕對把握的時候,我都會用這招。記得民國八十二年,大學快畢業考研究所前,我每遇到同學就找人打賭。「我跟你打賭,我會考上成大研究所。」當時,我心裡真没把握,只是為了給自己更多壓力,讓自己没有退路。
早期菸癮大到嚇人,一天抽3包,幾乎菸不離手。那年,為了送Amy(我老婆)母親節禮物,想省下買菸的錢買禮物送她,竟答應Amy要戒菸。而且當下就戒,没有緩衝期,立刻把所有庫存的香菸全部清空。接下來,逢人就和人打賭:「你想,我戒菸會不會一次成功?」多數人不看好我這老菸槍能藉得了菸,結果我贏了。
因為不夠勇敢、不夠堅定、信心不足,才需要別人的驗證。如果我有十足的把握,應該是時間到,背包上肩就出發。
創業二十八年來,很少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可以從容完整地規劃一件事。突發的事太多,隨時在調整。人生真的需要把所有細節都規劃好,再按步驟一步一步來嗎?如此還有驚喜和挑戰嗎?我想,只須要把目標定好,確定是「Do the right thing!」,然後再「Do the thing right!」就行了。
有些事須要縝密規劃,有些事不妨浪漫些,隨遇而安吧!
我不確定三月五日是否真能起程,也不知道會經歷哪些有趣或困難的事。明確的是,我十分期望「一個人去徒步環島」。
想獨走,可以一直聆聽同一段音樂。
想獨走,可以一直背誦同一首詩。
想獨走,可以體驗相思的苦與美。
想獨走,可以讓孤獨浸滿全身。
想獨走,可以讓時間多停留一些。
想獨走,可以讓自己變得簡單到就只走,一直走……
離出發,剩四十三天。
二、【簡單】
我們的念頭每天在和慾望拉扯。像頭野獸般的慾望,不小心就會把它餵養得胃口越來越大。
該整理一下徒步環台的行李了。
没有頭緒,就一樣一樣地攤在客廳。從選擇背包開始,需要六十公升那麼大的登山背包嗎?不用吧!環島應該四十五公升就夠了。換洗衣服需要幾套?兩套?每天會洗,那一套就夠了。牙刷、牙膏、毛巾,浴巾要不要呢?
「你是去住飯店、還是去旅遊?」突然,自己嘲笑自己。
「不行,我一定要選一本書帶上。」睡前閱讀的習慣已經持續N年了。
「哪一本呢?」只能帶一本的話,我要選《莊子諵譁》,我決定與莊子同行。
帶加上充電設備、雨衣、平板(遠距上班需要)……,都裝進背包。還要裝一公升的水和一罐隨身咖啡保溫瓶,再把背包套上徒步環島的布條,多有儀式感啊!
上肩,走走看。不對,好像太重了。秤看看,8.9 kg。不行,這重量撐不了全程,得減重。雨衣和防水外套重覆了,不帶;咖啡保溫瓶先放棄;《莊子諵譁》這本書太重了,改看電子書。調整一下再秤,7.8 kg,可以,就這麼出發。
原來,我的生活可以簡化到7.8kg的行囊,可以出走,可以去徒步環島。那之前羈絆住我的又是什麼呢?放不下的又是什麼呢?
是不是把所有事情想多了,想複雜了?回歸初心,是不是就變得簡單。
真的!我們想要的遠遠比我們需要的多很多,而且很多都是衝動性的想要,這些慾望平時和我們的生活共處,常常會把它合理化。若單純回歸「需要」,我們的生活用物大概有九成以上都會去除,因為都是「想要」。
這幾年,我學著在「想要」的面前加上「真的」。「你真的想要嗎?」再問自己一次。而不是別人都有LV,我也來一個;別人都是Hermès皮帶,我也來一條。是真的喜歡這款設計、材質,而不是「我也要有」。
一客五千元的法式料理,得要真的吃得出那個味道。吃完後和朋友分享的是--主廚的擺盤用心、搭的酒款超配、味道如何。而不是去和朋友炫耀說:「那間法餐一客五千元,我吃過好幾次了。」
「真的想要去徒步環島嗎?」停下來問問自己。
「我有能力做嗎?會影響到其他人嗎?」
放下許多的猶豫,也不是每件事都會需要這麼嚴肅,搞得好像每天、每小時都在找自己開中常會似的。大事,覺得是大事才須要慢下來問問自己、問問別人。
我計劃徒步環島七十天,這件事,想很久了,一直没有去完成。工作忙是主因,但現在也很忙啊!
我真的想要去環島,用徒步的方式。這個念頭沉澱三年後,我還是想要,那就確定了,走吧!
我們的念頭每天在和慾望拉扯,像頭野獸般的慾望,不小心就會把它餵養得胃口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我讀《老子道德經》上的一句話:「知止則不殆」,我終於懂了,明白該適時停手,不再去餵養它,它就不再長大,也就不擔心它有一天會反噬自己。
關於「簡單」這件事,我也想在路上好好想想……
就從「簡單的走」開始吧!
三、【春醒】
驚蟄,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正能量的節氣,會讓人想昂首闊步,挺立向前。
驚蟄,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
我特別喜歡這個節氣,因為它的意涵。入冬後伏藏在土中的蟲子,一聲春雷驚醒後都鑽出土面,結束冬眠。萬象要開始更新,所有萬物生氣盎然。驚蟄,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正能量的節氣,會讓人想昂首闊步,挺立向前。
今年驚蟄在三月五日,早早就定在這天出發。
在這節氣出發,其實也想突破我僵化的生活,好似冬眠出土的蟲子,想借徒步旅行這一「驚雷」來衝擊一些藩籬。在充滿正能量的節氣出發,帶著很多朋友的祝福加上老婆的支持,這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從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整個一連串冰封、没有生氣的季節,最是令人沮喪。人,不也是這樣嗎?每每工作、生活陷入不如意,也是灰心沮喪得很,只是我總會提醒自己,那個我喜歡的節氣不久就會到來,屆時一切就會春意盎然。
這幾年,我總把「正能量」一詞掛在嘴邊,想把「正能量」的概念推廣出去。若社會有更多的正能量,那些負面的、不開心的事就會變少,就像陽光照耀,陰暗的角落就會變得光亮。這個畫面不是很溫暖嗎?
記得有部影片《把愛傳下去》,在講『傳愛』的故事,如果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的愛傳下去,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相信,有一天若自己需要被幫助,愛會回傳到自己身上。
讓陽光普照,陰暗的角落會變小。雖然它不會不見,至少,目光所及之處,充滿光亮、充滿希望。
我希望「驚蟄」那天是好天氣。
我會背起行囊,帶著正能量,迎向陽光~
起程!
四、【試行】
會不會因為手機查詢的方便,讓現代的人慢慢失去閱讀整本書的能力和慾望,只貪圖快速。
突然想,是不是要先試走個幾天,調整一下準備事項呢?
好吧!就先試走個三天,檢視一下裝備,再來期待驚蟄的起行。
同樣的時間鬧鐘響起,但心情卻是不同。以前是掙扎著起床,洗漱後穿上球鞋出外跑步;今天要起行去徒步環島,心情有些興奮。
Amy也配合提早起床,準備早餐給我吃,吃完再出門。雖然這是生活中的日常,但今天她的手腳變得遲緩許多,好像在拖時間,不想我出門嗎?
其實,我這趟徒步環島最大的考驗不是我,而是Amy。結婚二十八年來,我們分開的最長記錄是十天,這次一口氣增加到七十天,對她應該是個很大的挑戰。生活中少了一個無話不聊的老友,一個凡事可以依賴的先生,一個偶爾可以撒嬌的老公,對Amy而言,絕對是個挑戰。
出門前,特地到零錢盒帶了個硬幣,再搭電梯到大樓門口。站在門口,想耍帥一下,銅板往上擲,是頭像,往左走台17線;是數字,往右走台1線。打開手掌,頭像,和我想走的路線是一樣的,太棒了!
走在我常慢跑的河堤步道上,熟悉的環境連空氣味道都熟悉,要暫時離開這麼熟悉、舒適的環境,還真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剛剛擦身而過的跑者,一年之中會有許多次和我擦身而過,都只簡單抬個手示意。今天,他又跑回來問我:「要去徒步環島嗎?」還是那些老問題。「你有計劃嗎?」、「怎麼走?」、「走哪裡?」、「要走多久?」、……
我還是一樣地回答:「没有特別詳細的計劃。」目前確定,我已離家約二百公尺。最後,他說了一句非常鼓舞我的話:「你做了我想做卻一直不敢做的事。」
我只是瀟灑地跨出那艱難的第一步,就起行了!
早晨的美術館,應該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好似撥開薄紗面罩,淺淺微笑的少婦。和周遭簇擁的豪宅相比,美得更有深度和文化。
繞到西邊就是馬卡道路。馬卡道(Makadao)是馬卡道族的原住民語,是2000年高雄市政府為了紀念原本居住於高雄的平埔族--馬卡道族而命名。
沿著馬卡道路往北走,和它平行多出一條綠廊道,是鐵道地下化後市政府規劃完成的綠園道工程。這條綠廊道有15.37公里,身為高雄市民的我真的深感幸福。高雄早年是個工業城市,空氣差、水質差,北部人都稱高雄為「文化沙漠」。這二、三十年來,我們看著她一直在進步,不斷地蛻變。高雄的文化氣息、藝文活動,從駁二、衛武營到世運主場館、流行音樂中心,一整年從不間斷。
高雄真的慢慢地、不斷地,變好!
再走到左營舊城南門,又稱「啓文門」,以前人認為文曲星在南方,有「開啓文運」的意思,因而以此為名。我特喜歡這種富有含意的命名方式,就好像高雄那十條遠近馳名的路名一樣:一心、二聖、三多、四維、五福、六合、七賢、八德、九如、十全,每條路名都深富寓意。舉幾個例吧!七賢就是指「竹林七賢」;九如語出《詩經》,向上天祈願「如山、如阜、如崗、如陵、如川、如日、如月、如南山、如松柏。」
到了楠梓、後勁,讓我突然想到一種如何快速分辨是否曾長住高雄的方法,就是用台語唸出楠梓和後勁這兩個地名。一般人還真没辦法道地的發出正確的音,楠梓叫「楠仔坑」、後勁叫「后硬」。
接近中午的時候走到楠梓,突然有個靈感想要抬頭,剛一抬頭就看到「詠清牙醫」的招牌,這不是孫醫師的的診所嗎?我認識孫醫師8、9年了,他非常熱衷高爾夫球,打得非常好,我們有幾次同組打球,聚餐過幾次。他熱心,同是椎尖盤患者,他開過兩次刀,還一直力勸我要有耐心復健,後來我真的就没開刀。他不自私,我平時工作很忙卻還需要植牙,我問他的意見,他建議我找公司附近的牙醫診所比較合適,甚至還願意推薦;他溫暖,吃飯時客氣地聊天,讓我們没啥距離;他親切,一頭捲髮總是面帶微笑。
上週三,一大早在Line上收到他往生的訊息,才五十六歲。天啊!這麼好的人為什麼就這麼離開了!人生的精彩度是用壽命長短來衡量的嗎?不是,我想孫醫師就活得精彩,能讓那麼多人不捨、想念、緬懷,換個角度想,不也值了嗎?
續行到「彌陀」,這地方我熟,但從來没去思考「彌陀」這地名的由來,直覺應該和佛教的阿彌陀佛有些關係吧!
現在要查一些資訊真的太方便,手機拿起來按一按就知道了。但我又想,會不會因為手機查詢的方便,讓人們貪圖快速便利,而獲得的資訊是片斷、零星,因而漸漸失去整理思考的能力。多年來,我一直和高雄市總圖推廣閱讀,就是擔憂現代的資訊和媒體太發達,讓新一代的年輕人過度依賴網路資訊,降低閱讀整本書籍的慾望和能力。
在手機上查到「彌陀」的典故,原來和阿彌陀佛一點關係都没有,是出自馬卡道語Viro一詞,「竹子」的意思。早期這地方應該有很多竹子吧!和我的故鄉「路竹」同意,路邊都是竹子。
一路從梓官、彌陀、永安到湖內,台17線因為靠近海邊,都是漁溫。彌陀的地標就是一尾活跳的虱目魚,永安是一尾石斑,靠海吃海吧!
午後,一片片漁塭水面的瀲灧波光,伴著我邁入第一天的終章。
五、【安平】
南下卡車的兇狠車聲和北上此刻的我正完全没保留,大聲地和蔣勳一起朗讀這一段段雋永的詞句,這畫面剪起來,不也可以稱得上是蒙太奇的手法。
七點不到,天光微亮就出門。穿上外套,天氣微冷。
才走一小段,就感受到料峭春寒。寒風就從帽簷和領間吹過,呼呼的~證明冬的餘威還在。我不禁又把外套的拉鍊再提高些。
今天,從我母親的故鄉--湖內、海埔出發,避開大路選擇鄉間小路,是我規畫這次環島路線的原則。走台17甲,一直到台南才接上台17線。走出湖內到白砂崙,茄萣的一個小村落,很多早餐店都剛開門。走了一小段,看見一間米糕店,立馬進入店內。望著牆上菜單的同時,老闆娘看到我背包後面的環島布條,就說:「你在環島喔?」
「對啊!」我答。
「安奈要吃乎飽,才有氣力。」
「頭家娘,我要一碗米糕,阿恁啥米湯卡好喝?」我希望她推薦。
「你問我,我一定說全部攏好喝。」老闆娘露出一絲耐人尋味的微笑。
一段和鄉土風味美食的對話,讓我一早就元氣滿滿。
走在台17甲上,路過一片公墓區,這是我今天整段路上最寧靜的路段,没大車小車的吵雜,路過的行人也不多。
「謝謝各位前輩們,讓我得到片刻安寧」心裡默想著。約莫走了30分鐘,再接上台17線。
看到安平工業區的不銹鋼巨大立柱,突然想起住在安平的一個朋友「黑哥」謝銘祐,也是一位藝人。三屆金曲歌王,在音樂領域相當有才華的人。黑哥為人很性格,對台灣本土意識十分堅持。
當時,是在為衡山基金會舉辦第二屆慈善音樂會時邀請他。今年第七屆加上疫情停辦二年,没錯,我們認識8、9年了。我們都叫他「黑哥」,他真的有點黑。我曾許願:如果我有能力,我會每年幫衡山基金會舉辦慈善音樂會,募個幾百萬,可以讓他們去買建材,幫助一些弱勢家庭恢復基本的居住尊嚴。
第一屆音樂會舉辦後,就有熱心的好朋友推薦各種團體,其中也有黑哥和他的麵包合唱團。朋友把他的歌連結給我,特別是他剛得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舊年的歌。哇!怎麼每首都那麼好聽,台語歌曲可以唱到心坎裡,詞的意境也是一絕。專輯裡大部份的歌都是黑哥自己作詞作曲、自己唱,搭配他獨特的煙嗓,更能唱出其中的韻味。
印象最深的是那首我老婆每聽必哭的—查某囝。分三段,把父親疼女兒不輕易說出口的心情,娓娓道來。
【查某囝】 作詞/曲:謝銘祐
一暝一寸阮的查某囝 毋通踢被毋通受風寒
明仔載好天咱著四界行行 穿你彼領新衫
嬰仔嬰嬰惜 莫管日子焉怎搖
你是我的血 我的袂當換的寶 傳成咱的大河
貂蟬西施抑是七仙女 佇我心內無人共你比
你的撒奶抑是你的受氣 攏是我的安慰
父母親像天 生成致蔭囝兒
你著睏予甜 好夢若是被驚醒 免驚! 阿爸佇遮
一工一工花蕊慢慢大 花若欲開扭嘛扭袂行
毋管當時會換啥物人疼 你是我的心肝仔囝
望你好名聲 日後有人探聽
望你無病痛 揣著你幸福的伴 予我安心來行
每回聽到歌詞中的「免驚!阿爸佇遮」,還是「揣著你幸福的伴,予我安心來行」,心就熱起來,是不是有女兒的父親聽了都特別有感呢?
當時,為了表示誠意,我特地到安平來邀請他。我說:「吃個飯,時間、地點你挑。」他竟然選在廟口旁的路邊海產店。第一次見面,留個小鬍子,穿著拖鞋就來了,完全真實的自我,不用修飾。那晚,我們聊了台灣,聽他說了台語歌的沿革。那天快結束時,廟口熱鬧辦桌,有人唱卡啦OK,過來邀請他,他也完全不耍大牌,拿起麥克風就唱。豪氣!我欣賞!
唱了第二屆慈善音樂會後,參與的人反應十分熱烈,一直要求我務必再邀請黑哥。結果,咱們黑哥連續唱了三屆,到現在參加過的人都仍回味無窮。
黑哥有顆我們都及不上的愛心,他和他的樂團,無酬唱給養老院的老人們聽,已經唱了一千多場。這該持續多長的時間,這份愛心已經點燃很久,佩服!
有一回,我自己寫詞,請人幫我譜曲,寫一首我們公司的歌。唱了一陣子後,我拿給他聽,他直接說:「没特色,太芭樂了!改天我幫你寫一首。」
這件事我没特別放在心上,大約過了半年,他把他寫的草稿和自彈自唱的版本傳給我。我記得是晚上11點多,我一看到歌名,就起雞皮疙瘩。之前我向人介紹我的工作,總不能說得十分到位,還要費勁解釋。但看到這首歌的歌名叫「起夢的人」,我便恍然大悟,没錯!我們就是專門幫人家「起夢」的人。我的業主把他們的夢想交給我們來營運,把他們夢想的廠房交給我們團隊來施工,所以,我們真的是「起夢的人」。
經過安平,想起和黑哥這段情誼。還没翻出所有的記憶,就走出安平到台南
市政府。接近中午,找間店休息一下吧!前面有家麥當勞,一杯咖啡、一份麥香魚,休息四十分鐘,再起程。
走出市區,走向七股。望不到盡頭的台17線,竟然兩側都没有半棵樹,全是漁塭和濕地,空氣是鹹味,偶爾夾雜一些死魚的氣味。在這烈日高溫狀態走著,我逆向走,原希望有些樹木或建築物可以遮蔭,没想到這一大段什麼都没有。還好有「蔣勳」,讓我暢快獨享兩個半鐘頭。
為了這次環島,我特別買了耳骨傳導的耳機,這樣就不會完全阻絕外界的聲音,走起來相對安全。逆向的卡車呼嘯而過,聲音毫不客氣灌入耳膜。耳機裡是蔣勳動人的聲調,我的心因蔣勳講述蘇東坡的詞而陶醉。
蔣勳老師用蘇東坡的七闕詞來講述東坡詞的美感。從《蝶戀花》、《江城子》、《水調歌頭》、《卜算子》、《定風波》、《臨江仙》到《念奴嬌》。這七闕詞我都讀過,特別是《定風波》,我的最愛。聽蔣勳老師講述每闕詞的涵義,對蘇東坡用詞遣字的美感,真是歎為觀止!
蔣勳說到《蝶戀花》裡頭的兩句和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很相似,「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牆裡和牆外的影像是不相關,然而卻可以剪輯在一起。現在的我也是一樣的情景,南下卡車的兇狠車聲和北上的我大聲朗讀一段段雋永的詞句,這畫面剪起來,不也可以稱得上是蒙太奇的手法。
聽著蔣勳解說東坡先生這七闕代表性的詞,兩個半小時,結束後仍意猶未盡。剛好也快到今晚的住宿點,天氣雖炎熱,心情卻是美好!
民宿没供餐,為了晚餐和明天的早餐,還得再補上三公里。
穿著拖鞋,悠閒地逛鹿耳門的天后宮,一到廟庭廣場就被二尊特大號的千里眼、順風耳給震攝住。到廟裡不點香,只雙手合十虔誠膜拜,我相信媽祖也聽見我的祈求。隨後,去添了點油香錢,順道在廟前新開的海產店吃一個人的海鮮大餐。炒飯、西瓜綿鮮魚湯,外加燙青菜,還是不習慣一個人獨自用餐,没有Amy,吃起來就是没滋味。只為填飽肚子,這在環島的路上是必學的功課。
回到民宿後,自己洗衣服。
記得上次自己洗衣服,應該是當兵的時候吧!這不得不感謝Amy,把我照顧得太好,像個生活白痴的老太爺。
【 極西】
登上燈塔,台灣西岸的海洋閃亮登場,碧海藍天映在眼前。雖然是一大片沙漠,感覺有點荒涼,卻不減美感。
7:40,電話響了!
「我們到了哦!」電話那頭是冠煌的聲音,他知道我在等他的電話。
昨天下午冠煌傳Line給我,約好光宗要來陪我走一天。
冠煌和光宗是我蝸牛登山社的忠實社員兼山友,十幾年來,我們一起爬過許多郊山和百岳。近幾年又和幾對同樣子女已經離巢的夫妻們一起團聚取暖,還成立許多社團:瑜珈社、美食團、繪畫班、歐洲旅行團、公益修繕團,最重要還有一個「中年大叔樂團」。冠煌是團長兼keyboard手、光宗是首席長笛手、我是首席薩克斯風手,二胡、鼓、電吉他、貝司都是首席,因為都只有一席,當然是首席囉!
六年前在美術館一個晨跑早餐聚會,九個完全没音樂底子的素人,在那個早晨竟想成立樂團,大家半開玩笑地認了各自想學的樂器,没想到這群中年大叔效率真好,幾天後就把樂器買好,樂團就這麼成立了。
中年大叔的毅力堪稱年輕人的典範,堅持團練至今已六年。每週二晚上的團練是我一週最放鬆的夜晚,大夥先聚餐再一起玩音樂。雖然彈奏得不怎麼好,進度也很慢,但我們就是自娛。通常我和團長都會各自倒杯威士忌,邊團練邊小酌。我們有個終極目標,是到安養院表演。
真是高興,才第三天就有好朋友來陪走,代表我人緣不差,而且他們選擇的路線是極西點國聖燈塔。
據說台灣四極點最難湊齊的就是極西點國聖燈塔,號稱大魔王。走去仍是原路來回,對於環島計劃路線連成一圈没有實際進展,只為了收集台灣四極點而走。
我們三個人從民宿出發,不久就走上了國聖橋,也就是走在曾文溪上。下橋後,走進社區的小路,看看社區的風光。鄉下社區都是老人居多,年輕人大概都到市區上班了。走出社區看到「三股地名的由來」,才知道這社區原來叫「三股」,記載是這麼寫的!
公元1823,台灣暴雨,山洪傾瀉,曾文溪流,西港改道,注入台江,內海陸浮,海岸改貌,三股成陸,稱管仔埔,墾民移入;公元1877,黃當黃我,黃己三人,合股開墾,新圍魚塭,三股庄頭,因塭得名。
1823年那場暴雨應該很大,把台江內海都搞得浮起來變陸地。日據時代開發部份成鹽田,後來才推動為四草水鳥保護區,成功保育了許多水鳥。昨天從台17線一路走來,到今天的濕地,漁塭上看到許多水鳥,有反嘴鴴、燕鷗、白鷺鷥,鳥兒們成群飛起,這裡己經變成了牠們的故鄉。
牆上題著一首詩,寫水鳥,十分道地。
台南,我回來了!
多年來,我千里迢迢飛越海洋,
尋求可以安身立命的家園。
但心中始終牽掛的是,
這塊永遠甜美的土地。
台南,我回來了!
回到四草,
抖落滿身的風塵,
卸下僕僕的風霜。
如是~~
悠哉遊哉!
走出社區,不是漁塭就是種著紅葱頭的菜園,正值紅葱頭的採收期,6、7位老婦人,全身包得嚴實,戴著斗笠,沿著一股一股的葱壠,彎著腰正採收著。
「借問,國聖燈塔要按叨位去?」其實我們的手機Google已經有導航,就想和她們聊二句。
「這條路一直走,閣足遠足遠哦!」那答話的眼神有點訝異,我們竟然要走路去國聖燈塔。
短暫的對話結束,又繼續往前走。不久就看到兩位少女探出工廠的大門,好像在等著我們走過去,手上還拿著三瓶舒跑。
一開口就問:「你們要徒步環島喔!從哪裡走來?」說著遞過手上的舒跑,涼的喔!
「高雄!」
「辛苦哦!很不簡單!加油!」帶著興奮的語氣,靦腆又不失熱情。
這是我三天遇到第二次補給加油的。口頭加油的很多,都十分給力。這些加油聲真的有加到油,讓我更有力氣。
出了社區,路上人車更少,許久才有一輛車子經過。前面路邊農田旁停了輛三噸半的卡車,上面站著看起來有七十多歲的老婦人,正在裝農藥。
「裝農藥喔?」我這麼問她。她馬上指著袋子說:「這是鉀肥啦!」應該不喜歡有人說她老是噴農藥吧!
「現在紅葱頭一斤多少錢?」冠煌好奇著問。
「大概23、4元吧!」好像願意跟我們聊天似的爽快地回答。
就這麼一問一答,閒聊起紅葱頭的行情。從她臉上皺紋看到被歲月刻劃的痕跡,應該從年輕就務農了。
「妳今年幾歲啊?」我好奇地問,心裡想著她回答「七十歲」,我馬上就接著說:「安奈妳足勇哦! 」
「我六十。」她瞇起眼,皺紋更深了。
天啊!她才大我四歲。是什麼樣生活把她折磨成這付老態模樣,她的日子是怎麼辛苦啊?想到莊子和惠施對魚快不快樂的辯論。我的確不知她過得辛不辛苦,為什麼我僅從她過老的外表,就斷定她辛苦呢?
繼續走在這没啥人的鄉道,天氣慢慢熱起來。冠煌問起我:「記不記得有一次,我有包了些烤鰻魚送到你家給你吃的事?」
「當然記得!超好吃的。」我說。
「那家店就在前面,繞一下就到了。」冠煌說。
這太誘人!有美食怎麼能錯過。立馬調整路線,繞道而去。
十點就走到「阿樂活海產」,就是烤鰻超級好吃的那家店。因為還不到午餐時間,就先跟老闆阿樂訂菜,請他幫我們留一尾小條的鰻魚和一隻最大的花蟹,其他的菜我們待會再點。
「國聖燈塔怎麼走?」冠煌跟阿樂是舊識,直接就問。
「還很遠,你們要去那裡嗎?怎麼去?」阿樂好奇地問。
「用走的啊!他在徒步環島」冠煌指著我說。
「是吃飽太閒嗎?」阿樂不解,懷疑地看著我。
我把背包後面「中年大叔徒步環島」的布條轉給他看。他搖搖頭,再補一句:「真正是吃飽太閒!」
「我開車載恁去卡緊啦!」阿樂熱心地說。
「免啦!我們就是要用走的。」我們三人口徑一致。
交待完待會回程要吃的午餐,繼續朝著今天的目標前進。
繼續走路,太陽越來越大。這三天走下來的心得就是~~多長的路,一步一步的走,總會到盡頭。整條馬路我們三個就排成一列走,没車、没人,兩旁的蚵仔不動,會動只有我們三個和水鳥。
前面一個指示牌「國聖燈塔右轉」,但和導航路線不一樣,要走嗎?這條好像比較近,走看看吧!遠遠彷彿看到一座鐵塔,應該就是國聖燈塔吧!差不多就在那個方向,接近中午,真的熱了。
到了路的盡頭,紐澤西護欄擋住的那頭就是沙灘,剛踏上沙丘,發現這裡的沙超細的,每一步都深陷,走起來有些辛苦。燈塔就在前面3、400公尺處,眼前整面都是沙漠,要爬上幾座起伏的小沙丘。
登上燈塔,台灣西岸的海洋閃亮登場,碧海藍天映在眼前。雖然是一大片沙漠,感覺有點荒涼,卻不減美感。今天這個場景,我們三個人包場了。
就在沙丘上,背後襯著國聖燈塔,轉個方向連海水都入鏡,這照片拍起來真不錯看!辛苦才走到目的地,當然要多留下一些「到此一遊」的證據。唯一可以遮蔭的地方就是燈塔下的陰影處,卸下背包休息一下,吃冠煌削好的水梨。解渴後,按原路返航。整條環島路線只有這裡需要原路返航,難怪被稱做「大魔王」。
回到一號橋的前面,中午12點多。蚵棚下有個男人正半身浸在海水中採取蚵串,本想走近問候他:「辛苦了!」這不是廢話嗎?就遠遠地望著,這麼一位堅韌的男人,繼續採收蚵串。
正午,肚子已經咕咕叫了,直接往阿樂海產店快步前進。走没多久,就看見前頭叉路口,有位略施脂粉的中年女子,帶著笑容正在迎接我們,因為我們去程就有碰到她了。她說:「你們回來剛好12點多,來我小吃部吃飯吃麵都可以。」多有心在招攬客人啊!。
因為第二次見面,總覺得變熟了,馬上互問對方的名字,原來她叫「麗珠」,這裡夏天叫「麗珠冰店」、冬天叫「麗珠小吃部」。這間老舊的柑仔店,窗戶有些都還用帆布來擋風。在她手寫的招牌前,我們和她合照,她用很爽朗的腔調引我們進去她的VIP包廂。和國聖燈塔下的遮陰處相比,這的確是VIP包廂無疑。因為前方有烤鰻和花蟹在等我們,雖然所以只買了三瓶運動飲料,但她的親切和笑容完全没改變,我們還相約夏天要來吃冰。
終於到了「阿樂活海產」。阿樂看到我們走來,那隻最大隻的花蟹就送去蒸了,同時動手處理那尾他挑中的鰻魚,我們又點了西施舌、海瓜子、蚵仔麵線,不知道是餓還是真的太好吃,這頓午餐會列入我人生美食的排行榜。
午餐休息五十分鐘後上路,下午四點就結束了今天的功課。
光宗、冠煌今天陪走了三十公里,二位都說腳真的很有感。而我經過前三天快一百公里的路程,乳酸累積也快破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