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日本軍國主義豈是孤魂野鬼

79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日本軍國主義豈是孤魂野鬼
――讀吳密察〈過時的帽子該扔了〉有感

  吳密察先生在(一九八八年)九月十日的《自立晚報》上登出一篇以「過時的帽子該扔了」為題的文章。原來是針對八月十七日該刊所載的另一篇陳映真先生對他的反駁文章的反反駁。筆者對前兩位的大作:吳作〈八○年代日本的保守化――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嗎?〉(七月七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陳作〈異哉,新「知日派」之言〉,很遺憾都未曾拜讀過。現在僅就吳先生的一篇反反駁文章而有所置喙,自屬不妥當,必遭兩位先生指責。然畢竟大家都生活在忙碌的時代,細察深究的全面研議固然屬於基本,重點式的簡略討論只要不離題,也許還不失為適合於今日大眾生活的方式。筆者因為看到吳文中有一節「不論從國際條件或日本國內條件,均已無軍國主義再興的土壤,即使仍有軍國主義的孤魂野鬼,只要制度化的裝置健全完備,也不怕彼等興風作浪」云,與筆者平日所了解者有很大的出入,乃一時興起,卒讀全篇。說實在,筆者也曾經讀過相當多量的文字,提出的是正好與吳先生相反的意見――不論從國際或國內條件看,日本軍國主義再興的土壤極其豐沃。像這樣大塊頭問題的研究,當然是專家的職責。但我們身為大眾一分子,雖不參與研究過程,卻也需要一個大致正確的專家意見的啟導。筆者此文,正是這種大眾求知的心態反應,而尚非學理性系統性的正規議論。這一點聲明在先,還請兩位先生,尤請吳先生包容。

軍國主義發展的條件

  吳先生認為由內外條件來看日本軍國主義都不具有再興土壤。筆者認為過於樂觀。在這裡,我們首先澄清一下育成軍國主義的條件是甚麼。所謂的軍國主義,是指導諸項國家政策的綜合性政略的一種,也就是以強有力的軍事組織的直接或間接的推動,包括物質和心志的征服手段,達成國家權力的擴張目的。一個國家有沒有發展出軍國主義的可能,可資判斷的根據有:(一)這個國家有沒有必要擴張國家權力到國外。(二)
有沒有能力建立起超乎自衛需要的有效軍備,包括物質設施、成員組織和運用上的指揮系統。第一點是軍國主義的根本動機。第二點是現實條件。而世界上,包括日本國內,的確有不少人就此兩點來論斷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現實性。甚至有人認為日本軍國主義現已在那裡建立其基本架構。
  吳文指說,陳映真認為日本軍國主義是因為其「資源缺乏」,必須「不斷掠奪」,具有「擴張的宿命」云。如在前面所提,筆者沒有讀過陳文,不知其如何措詞。但由吳先生所引用的句段,可知陳先生擔心日本立國條件中的先天性匱乏是軍國主義的內在動機。關於這一點,吳先生說是一種宿命論,足以使一切內外防範努力化為徒勞,「還有甚麼搞頭」云。
  誠然,資源缺乏只是潛在動機的一種。而潛在動機的顯在化,就必須具有第二項的條件。如不具備一應的可能條件,縱然再窮再乏,還是窮在一身困在一身。就如同一個窮小子,可能鋌而走險去當強盜,但也不是一定得去當強盜。因為還得看有沒有本錢—膽量、膂力、狠勁等。如無這些本事,那只有隱忍一生。當映真先生說到日本的「內在動機」時,可能也不是機械的決定論。而是因為舉世皆知的日本的過去與現在的實況,過去戰爭年代的赤裸裸血淋淋的事蹟和戰後至今的所謂的「政.官.財複合體」的巨大主導力量的存在。在那令人生畏的巨大陰影下,有些住在日本軍國主義受災區的劫後餘生者,可能覺得無法瀟灑得如密察先生所建議「過時的帽子該扔了」。映真先生在其文章中或許語氣上顯得急了一點,但就事論事,還不至於是「狼來了」的那套唬人口號。

「腦袋」就是資源?

  而在相對之下,密察兄雖也保持著一定的警惕,「我們仍然必須隨時注意日本的動靜」,但感覺上似乎樂觀了一點。如說「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所重視的『資源』,十九世紀所謂的資源是有形的礦藏、土地、甚至氣候水文,到了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所謂的資源卻是『腦袋』。即使日本缺乏礦藏、土地等傳統資源,但只要不缺『腦袋』,它還是可以不必去掠奪、擴張。」
  對各項資源的重要性的評價是有其歷史階段性的。這和生產力及社會關係的演進有關係,筆者贊成。但所謂在現代至將來,「腦袋」就是資源,不缺腦袋便不必去掠奪,這種說法有點玄奧。難道日本人的腦袋能逕行填飽日本人的肚子?日本人的腦波能直接產生生理熱能?吳先生的意思可能是認為日本人的know-how 太要得,以其高超的技術能力化腐朽為神奇、化糞土為食物、樹皮為建材,以其四島的天然物便可自供一切,不必擾及鄰家。如果真有這麼一天,那真是謝天謝地,我們真的是「過時的帽子該扔了」。奈何這種未來學的理想國,直到現在還只是神韻飄渺的一幅畫,日本的科學家都不敢指出何時能到來。當然日本人的腦袋也許還會另外生出辦法,不必搶不必騙,有無相通,長短互補,在與四鄰和睦下共存共榮。這是社會科學上的Know-how 了。但在這裡,筆者不敢苟同吳先生的樂觀論的理由是這樣的。

資本主義下的技術是剝削的手段

  第一:這種具有創造力的腦袋,也不是自然發生自然成長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下的生產活動的產物。如果產生及培育「腦袋」的社會關係中包含著基本的內在對抗性,則這種內在規定性還是會反映在其產品――腦袋或技術的特質和動用方向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的技術體系,包括生產、管理方面的,之所以帶有一定的侵略性,已經是經驗中的現實了。按美日等國家的實況,進步技術體系的形成,首先有賴於經營體的部分資本累積的運用。然而研究開發項目下的投資,在其尚未實現商品化以前往往會一時超過資金調度能力之外,則又需要國家權力的直接(補助)或間接(特別訂貨等)支援。資本主義先進國家的技術領先位置是這樣培育出來的。換句話說,日本的「腦袋」還是靠勞動成果被收奪的一部分和一般大眾被強制徵繳的稅金的一部分為本金養出來的。因此,日本技術不論有多高明,其倫理原則只有一項――獲利、不擇手段的超額回收。別說對外了,就在本國的產業界技術界內部,為了這個目的,種種勾心鬥角的惡性競爭,諸如產業間諜,破壞活動等,都已不是小說家的杜撰了。
  像這樣的日本腦袋(在這意義上所有的資本主義先進國家的巨大腦袋都一樣),我們實在不敢相信它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其技術效用普渡眾生,以福音代替侵略。
  更何況再高超的技術如無硬體資材甚麼也談不上。為確保這方面的海外來源,就必須掌握開發中國家圈的各種傳統資源和市場。日本多年來搞的是名為「經濟援助」,實則提供高額貸款,把受貸國用債務束縛住,將其變成「金融附庸」,同時獨占性地供應大量中間財資本財,把那些國家納入「垂直的國際分工」體系,在產業的從屬構造中吸取巨大的利益。至此我們可以說,腦袋的進步非但不可能降低傳統資源的重要性,反而對海外資源區的控制,也只有強化而沒有弱化的趨勢。

軍國主義與天皇制是獨占資本體系的工具

  第二,吳先生說「日本軍國主義的一個重要思想源泉,在於被神聖化了的天皇制。」雖然說得不錯,但愚意以為還不夠。其實,日本軍國主義的真正源泉是日本的獨占資本體系,其政治委員會的「政.官.財複合體」。這才是現代日本社會結構的真正核心。而天皇制也不過是在其操作下的,一種具有歷史性特殊有利條件的工具而已。軍國主義在過去雖然看似天皇制的遂行手段,但天皇制其實不過是軍國主義的次級目標而不是最高目標。在日本獨占資本體系來說,軍國主義是工具,而天皇主義何嘗不也是工具,兩種工具的組合運用因有歷史的民族感情因素的接合劑而顯得順當應手,如此而已。如有一天國際環境大變,國內情勢大變,天皇制的護持已有困難甚至得不償失,只要行得通,日本獨占資本體系也將不憚於廢止天皇制。那時,沒有天皇的日本軍國主義,還是大有可能的。
  至於這種居於日本社會主宰地位的獨占資本體系的實體,也並不隱密。它的部分形體,表現為資本金十億圓以上的約兩千家企業,雖只占全國法人企業中的0.13%,卻擁有全國企業資產總額的42%,占國富總資產額的18%(根據大藏省八○年「法人企業統計年報」及日本銀行「主要企業經營分析」。)它們的雇用人數占全國法人企業從業員總數的17%,其銷售額占全國法人企業總銷售額的36%。這樣的龐然大物,其對日本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決定性影響力是任誰都不敢否定的。更有其中的五百家占去了約七成的資產及銷售額。這樣的巨大勢力的維繫,時而利用天皇制,時而動用軍國主義,更時而迎合市民主義的人性天皇論,一切都因時制宜,相當靈活。但在諸多的控制系統中,不論對內對外,武力因素還是最後的裁決手段,這就形成了軍國主義的內部條件。吳先生雖然說已經沒有了,筆者還是不敢置信的。

(未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