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暴風雨前的平靜The Storm Before the Calm
一九二七年十月十五至二十日,總共三十六小時,在人民黨——共和人民黨(Republican People Party,專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接班梯隊的第一次大會中,穆斯塔法.凱末爾發表一篇演說,文情並茂,雄辯滔滔,暢談他心目中的鄂圖曼帝國之崩解與土耳其共和國之誕生。當然,整個故事中,第一主角自是非他莫屬。演說內容並非平鋪直敘講述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七年的歷史事件,而是自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九日,他從伊斯坦堡抵達薩姆松的那一天開始。整篇演講,最可靠的英文版本共計七百二十四頁,前面六百五十七頁,講的是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九日之前的故事,以及共和國的宣布成立。在剩下來的篇幅裡,穆斯塔法.凱末爾痛斥那些對新秩序三心二意的人,其中包括新聞界(因為讓人有表達反對意見的空間),特別是一度曾為他親密戰友的勞夫。提到勞夫、卡濟姆.卡拉貝基及他們的追隨者時——起頭是這樣說的:「現在……且容我來講一個大陰謀」——嚴詞譴責他們一九二四年另立門戶,成立進步共和黨挑戰他的權威。言下之意,進步共和黨之強制解散,以及他「秉持民意」為自己不可剝奪的權利展開政治辯護,全都是天經地義。
土耳其共和國的歷史,無論是土耳其人或是外國人所寫,千篇一率都忽略了隨著此一後鄂圖曼國家誕生所帶來的壓迫,強調穆斯塔法.凱末爾的功績不遺餘力,卻都沒看見其他同樣功不可沒的人物,從農夫到婦女到軍事指揮官,抵抗塞夫爾條約對帝國的瓜分,拯救殘山剩水建立土耳其人的新家園。當然,一九二一至二二年,在穆斯塔法.凱末爾的英明領導之下,擊敗希臘人在西安那托利亞的暴亂,為他贏得滿堂喝采,使他成為土耳其實至名歸的政治領袖,乃至大權在握清除無意配合他未來願景的人,顯然都是大勢所趨。但根據最近的歷史研究,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先策劃推動抵抗運動的領袖人物其實都是團結進步委員會成員,穆斯塔法.凱末爾及其支持者並不在其中。此外,為了塑造穆斯塔法.凱末爾與眾不同的形象,把帝國末期至共和初期那段過渡時期撇得乾乾淨淨,未免也太過了。共和在許多方面雖然大不同於帝國——譬如幅員與人口——但從青年土耳其時期起,在政治領導階層、官僚體系及軍隊上,兩者之間還是有著重大的延續性。至於其他方面,譬如思想理念,就比較難以分析:基於土耳其優先,揚棄鄂圖曼主義及伊斯蘭主義;基於國家至上,個人與團體相對弱化;菁英主義當道,隨之產生人民不足以信任的心理;以及鄂圖曼後期的重視教育與推崇進步則繼續維持,仍然是共和時期的核心理念。
現代土耳其人的公共生活完全是所謂「凱末爾主義」的產物;「凱末爾主義」者,土耳其特有的民族主義版本,其宣揚者為穆斯塔法.凱末爾的一言一行,其詮釋者則是軍方的國家「衛隊」。要把人跟神話區分開來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穆斯塔法.凱末爾推動一種以他自己為中心的個人崇拜,鼓動全民歌功頌德——特別是紀念共和建國的豐功偉業——其繼任者則繼續捧著他的神主牌,行禮如儀,任何其他的抵抗英雄及建國元勳——事實上,任何其他的英雄或英雌——都只能靠邊站,唯我獨尊。穆斯塔法.凱末爾在世時,才華洋溢的軍事指揮官卡濟姆.卡拉貝基,於共和國之建立居功厥偉,想要出版回憶錄,記述自己戰後的奮鬥史,立刻遭到壓制;一九六○年(同年,共和國建立以來首次爆發政變,另外兩次分別在一九七一及一九八○年),這本回憶錄的增訂版出版,發行人遭到起訴,書籍沒收,直到官司結束才發行,已經是九年以後。
穆斯塔法.凱末爾的遺體,一九五三年以來,一直厝放於俯瞰安卡拉市的紀念陵墓,為國家級的核心儀典;至於他的戰友,長眠之地則無人聞問,忠實的追隨者伊斯梅特算是例外。但不管怎麼說,在土耳其共和國,凱末爾主義儘管雷厲風行,卻沒有成為一種經常性的現象;隨著一九八○年九月十二日的軍事政變,在公共生活中,它總算是無所不在了。
關於哈里發的廢除,穆斯塔法.凱末爾明白,爭論性始終都很高,在一九二七年的講演中,有一部份就是專論這個議題。在一個較短的章節中,談到無邊氈帽的禁止及托缽僧教派的廢止,則是以打擊無知為理由,同時也重申嚴刑峻法,諸如「獨立法庭」及秩序維護法的正當性。在接連軍事政變後的歲月中,常可以聽到一種論調,他是這樣說的:
儘管於法有據,我們從來不會採用非常措施將自己置於法律之上。相反地,當我們採用時,那是用來恢復國內的安定與平靜的……只要採用非常措施的必要性不再存在,我們會毫不猶豫地予以放棄。
軍方及其民間的支持者,捨我其誰,任命自己承擔保衛土耳其的重任,煽動凱末爾主義的烈焰,使之熊熊不滅,並詮釋穆斯塔法.凱末爾的正當性,以現代共和國說服老百姓服膺他所打造的價值——除了世俗主義及公共生活的前瞻性,還包括威權統治,諸如打擊異議份子及限制言論自由。他的所作所為,只要看看他當權歲月中的重重危難,就已經說明了一切;但時代在改變,一九二○年代因理想與恐懼所激發出來的解方,顯然並不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問題與挑戰。但過去無論何等沉重,許多土耳其人民都不同意西方以不屑的眼光將凱末爾主義跟「軍國主義、威權主義及部族民族主義」混為一談;對他們來說,凱末爾主義是「進步,因此,也是自由的同義詞」。無論如何,今天已經出現令人鼓舞的跡象,比較多元的表達已經可以接受,在土耳其的公共生活中,軍方的地位也在消退。
奧斯曼的夢想為鄂圖曼帝國打造了未來的願景,也提供了正當性,同樣地,年輕的土耳其共和國也擁有一則正在營造的神話——其提供者則是穆斯塔法.凱末爾一九二七年所發表的講演。他與他那些無名的同志,在絕望的深淵中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為共和國確立了無懈可擊的正當性。穆斯塔法.凱末爾的演講鏗鏘有聲,其所指陳的歷史走向,歷經土耳其多次重大的政治變革,已經走了過來。未來的史家回顧今天——那只不過是時間長河中的一瞬——可能會發現,土耳其共和國終將明白,它可以不再需要強調穆斯塔法.凱末爾的夢想,大可讓其匯入歷史的巨流,與奧斯曼的夢想及過去支撐鄂圖曼帝國的神話隨波而去。
一九二七年十月十五至二十日,總共三十六小時,在人民黨——共和人民黨(Republican People Party,專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接班梯隊的第一次大會中,穆斯塔法.凱末爾發表一篇演說,文情並茂,雄辯滔滔,暢談他心目中的鄂圖曼帝國之崩解與土耳其共和國之誕生。當然,整個故事中,第一主角自是非他莫屬。演說內容並非平鋪直敘講述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七年的歷史事件,而是自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九日,他從伊斯坦堡抵達薩姆松的那一天開始。整篇演講,最可靠的英文版本共計七百二十四頁,前面六百五十七頁,講的是一九二三年十月二十九日之前的故事,以及共和國的宣布成立。在剩下來的篇幅裡,穆斯塔法.凱末爾痛斥那些對新秩序三心二意的人,其中包括新聞界(因為讓人有表達反對意見的空間),特別是一度曾為他親密戰友的勞夫。提到勞夫、卡濟姆.卡拉貝基及他們的追隨者時——起頭是這樣說的:「現在……且容我來講一個大陰謀」——嚴詞譴責他們一九二四年另立門戶,成立進步共和黨挑戰他的權威。言下之意,進步共和黨之強制解散,以及他「秉持民意」為自己不可剝奪的權利展開政治辯護,全都是天經地義。
土耳其共和國的歷史,無論是土耳其人或是外國人所寫,千篇一率都忽略了隨著此一後鄂圖曼國家誕生所帶來的壓迫,強調穆斯塔法.凱末爾的功績不遺餘力,卻都沒看見其他同樣功不可沒的人物,從農夫到婦女到軍事指揮官,抵抗塞夫爾條約對帝國的瓜分,拯救殘山剩水建立土耳其人的新家園。當然,一九二一至二二年,在穆斯塔法.凱末爾的英明領導之下,擊敗希臘人在西安那托利亞的暴亂,為他贏得滿堂喝采,使他成為土耳其實至名歸的政治領袖,乃至大權在握清除無意配合他未來願景的人,顯然都是大勢所趨。但根據最近的歷史研究,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先策劃推動抵抗運動的領袖人物其實都是團結進步委員會成員,穆斯塔法.凱末爾及其支持者並不在其中。此外,為了塑造穆斯塔法.凱末爾與眾不同的形象,把帝國末期至共和初期那段過渡時期撇得乾乾淨淨,未免也太過了。共和在許多方面雖然大不同於帝國——譬如幅員與人口——但從青年土耳其時期起,在政治領導階層、官僚體系及軍隊上,兩者之間還是有著重大的延續性。至於其他方面,譬如思想理念,就比較難以分析:基於土耳其優先,揚棄鄂圖曼主義及伊斯蘭主義;基於國家至上,個人與團體相對弱化;菁英主義當道,隨之產生人民不足以信任的心理;以及鄂圖曼後期的重視教育與推崇進步則繼續維持,仍然是共和時期的核心理念。
現代土耳其人的公共生活完全是所謂「凱末爾主義」的產物;「凱末爾主義」者,土耳其特有的民族主義版本,其宣揚者為穆斯塔法.凱末爾的一言一行,其詮釋者則是軍方的國家「衛隊」。要把人跟神話區分開來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穆斯塔法.凱末爾推動一種以他自己為中心的個人崇拜,鼓動全民歌功頌德——特別是紀念共和建國的豐功偉業——其繼任者則繼續捧著他的神主牌,行禮如儀,任何其他的抵抗英雄及建國元勳——事實上,任何其他的英雄或英雌——都只能靠邊站,唯我獨尊。穆斯塔法.凱末爾在世時,才華洋溢的軍事指揮官卡濟姆.卡拉貝基,於共和國之建立居功厥偉,想要出版回憶錄,記述自己戰後的奮鬥史,立刻遭到壓制;一九六○年(同年,共和國建立以來首次爆發政變,另外兩次分別在一九七一及一九八○年),這本回憶錄的增訂版出版,發行人遭到起訴,書籍沒收,直到官司結束才發行,已經是九年以後。
穆斯塔法.凱末爾的遺體,一九五三年以來,一直厝放於俯瞰安卡拉市的紀念陵墓,為國家級的核心儀典;至於他的戰友,長眠之地則無人聞問,忠實的追隨者伊斯梅特算是例外。但不管怎麼說,在土耳其共和國,凱末爾主義儘管雷厲風行,卻沒有成為一種經常性的現象;隨著一九八○年九月十二日的軍事政變,在公共生活中,它總算是無所不在了。
關於哈里發的廢除,穆斯塔法.凱末爾明白,爭論性始終都很高,在一九二七年的講演中,有一部份就是專論這個議題。在一個較短的章節中,談到無邊氈帽的禁止及托缽僧教派的廢止,則是以打擊無知為理由,同時也重申嚴刑峻法,諸如「獨立法庭」及秩序維護法的正當性。在接連軍事政變後的歲月中,常可以聽到一種論調,他是這樣說的:
儘管於法有據,我們從來不會採用非常措施將自己置於法律之上。相反地,當我們採用時,那是用來恢復國內的安定與平靜的……只要採用非常措施的必要性不再存在,我們會毫不猶豫地予以放棄。
軍方及其民間的支持者,捨我其誰,任命自己承擔保衛土耳其的重任,煽動凱末爾主義的烈焰,使之熊熊不滅,並詮釋穆斯塔法.凱末爾的正當性,以現代共和國說服老百姓服膺他所打造的價值——除了世俗主義及公共生活的前瞻性,還包括威權統治,諸如打擊異議份子及限制言論自由。他的所作所為,只要看看他當權歲月中的重重危難,就已經說明了一切;但時代在改變,一九二○年代因理想與恐懼所激發出來的解方,顯然並不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問題與挑戰。但過去無論何等沉重,許多土耳其人民都不同意西方以不屑的眼光將凱末爾主義跟「軍國主義、威權主義及部族民族主義」混為一談;對他們來說,凱末爾主義是「進步,因此,也是自由的同義詞」。無論如何,今天已經出現令人鼓舞的跡象,比較多元的表達已經可以接受,在土耳其的公共生活中,軍方的地位也在消退。
奧斯曼的夢想為鄂圖曼帝國打造了未來的願景,也提供了正當性,同樣地,年輕的土耳其共和國也擁有一則正在營造的神話——其提供者則是穆斯塔法.凱末爾一九二七年所發表的講演。他與他那些無名的同志,在絕望的深淵中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為共和國確立了無懈可擊的正當性。穆斯塔法.凱末爾的演講鏗鏘有聲,其所指陳的歷史走向,歷經土耳其多次重大的政治變革,已經走了過來。未來的史家回顧今天——那只不過是時間長河中的一瞬——可能會發現,土耳其共和國終將明白,它可以不再需要強調穆斯塔法.凱末爾的夢想,大可讓其匯入歷史的巨流,與奧斯曼的夢想及過去支撐鄂圖曼帝國的神話隨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