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色雷斯Trakya
美麗海洋包圍之地
土耳其總人口約有八千萬人,土地有八十一萬多平方公里的面積。雖然我們的土地是台灣的二十三倍大,但是人口數只比台灣多了三倍。所以相對於這麼大的土地,人口其實不算非常的多。在地圖上,土耳其有一小塊國土在歐洲,而這裡就是色雷斯,英文為「Thrace」。我們稱這塊小土地「Trakya」。我就是來自這個地區。
色雷斯的土地只佔全土耳其的百分之三,約兩萬三千平方公里。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其實原來的色雷斯不只有土耳其這小塊土地,包括保加利亞南部及希臘東北部也是稱為色雷斯。但因為不是在土耳其邊界裡,所以我們稱這裡為西色雷斯。這個區域被三個漂亮的海洋包圍——黑海、愛琴海與馬爾馬拉海。這些海洋各有各的特色,和不一樣的海岸地形。
色雷斯的名字來自西元前四至五世紀。亞歷山大時代(西元前三三五年)色雷斯人被歷史上最有名的國王之一——亞歷山大的軍隊控制。接下來的日子裡,這個地區慢慢有不同族群的加入,尤其受羅馬帝國統治後,色雷斯人自己的傳統文化及生活方式也漸漸消失。
現在如果在色雷斯隨意走走,很容易就會遇到古墓及古蹟,聽說這些古墓裡埋有很多寶藏。難怪有時候會出現盜墓者,當然,如果被抓的話,懲罰也蠻重的。
爸爸的夢想
我的家鄉是泰基爾達省的海拉博盧小鎮(Hayrabol)。海拉博盧是一個非常小的地方,人口不到兩萬人,沒有太多觀光景點,但仍有屬於自己的單純特色。
媽媽在我四歲的時候就過世了,所以爸爸上班的時候,都是由姑姑負責照顧我和妹妹。
我爸爸不是一個有錢人,但他很努力工作,存了一筆錢在海邊買了一塊地,然後蓋一間小小的度假小屋。我記得小時候一放暑假,我們全家會到那待上三個月,好好享受夏天。度假小屋是我和妹妹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在這裡有許多我們共同的回憶。
大概在我十二、十三歲的時候,某天爸爸從抽屜拿出一張紙給我看,紙上有一棟小房子的照片。我問他這個圖是什麽?爸爸說二十年前他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房子非常喜歡,所以他對自己說,如果有一天他有能力的話,他想要擁有這樣一棟小房子。到了一九八六年,爸爸終於有能力在海邊蓋一棟自己夢想中的房子。我相信他一定很希望媽媽也看到這個成就,與我們一起享受幸福的日子,只是媽媽離開的太早。我很為爸爸驕傲,很佩服他的堅持與實踐力。小時候並不是很了解爸爸為我們所做的犧牲,但長大過程中,慢慢發現他是一個這樣偉大的人。姑姑也是,在媽媽走了之後,她願意全心全力照顧我們。天天做菜給我們吃、整理家裡、帶我們出去玩等等。我還有印象小時候洗完澡,因爲她擔心我們自己走走廊的時候會著涼,所以親自到浴室揹我和妹妹進房間。
一九九七年她離開了,我們好難過。雖然至今已經過了很多年,但我們一樣想念她。每次去度假小屋的時候,就會想起姑姑在海邊等我們的畫面。
爸爸支持的求學之路
十二歲以前,我都在海拉博盧讀書。後來爸爸為了讓我受更好的教育,送我去泰基爾達的美國學校就讀中學。當時這間學校才剛開幕一年,很多父母覺得這間學校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經濟狀況較好的人都願意花錢讓自己的孩子念美國學校。我爸爸不是有錢人,但是他一直都很重視我們的教育。爸爸當時説想讓我學英文,大開眼界,所以他願意花錢在我的教育上。我很好奇的問他:「不過爸爸,我們不是很有錢,你確定嗎?」他的回答我永遠不能忘記。他説:「你不用擔心錢的部分,我的責任是賺錢給你受好的教育,你的責任是好好讀書,學英文準備未來!」,所以我十二歲到十六歲在美國學校讀書。
十六歲時我考上觀光旅遊學校,慢慢發現爸爸讓我讀美國學校的優勢。很明顯,我的語言能力比其他同學好(雖然數學和化學方面不是很強),溝通能力及國際觀上有很明顯的差別。從美國學校的教育到後來就讀觀光旅遊學校的經歷,讓我對世界充滿好奇,因此我十八歲時,決定開始投資新的語言,專心於德文旅遊管理。很多人暑假會回家度假,我因爲想要有更多學習經驗,就留在土耳其的南部當導遊。我認識了更多國外來的朋友,不斷的練習英文及德文。二十一歲畢業後,我期待自己更有能力,於是又努力考了第二個大學,而這也是後來影響我到台灣的主要因素——安卡拉大學的漢學系。二十六歲畢業時,我成功拿到台灣獎學金,所以來到了師範大學的政治研究所。
在學習這條路上,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有爸爸的支持,加上很快發現自己的興趣,持守往自己的目標努力跟前進。爸爸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在我自己當了爸爸之後,也想要和他一樣變成我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第二章:你想不到的土式習俗
結婚好難
土耳其婚禮進行之前,有很多不同的習俗。也依區域有所不同,很多習俗我也沒有親身經歷。不過最常見的一些可以介紹給讀者朋友們。比如説車隊遊行!
大部分婚禮在晚上進行,所以白天要玩點不一樣的花招。車隊遊行幾乎在每一個地區都很流行。新人坐在一台高級的禮車,前車牌上通常會寫:「我們幸福」,而後車牌寫:「因爲結婚!」,有些幽默的人則會寫:「我們完蛋了,因爲結婚!」
這台車會特別佈置得很花俏,上面貼著新郎和新娘的名字。開在最前面,後面跟著朋友們的車,在城市裡鑽來繞去,而且一邊開一邊按喇叭!相當有趣。外國人每次看到土耳其人這樣玩,都很好奇。我們很喜歡分享好消息給大家。這樣的車隊畫面有點像在競選。
新郎和新娘的車常常被小朋友圍繞住,因為他們要一些小費!這時新郎會把錢裝在信封裡給他們。有的小地方沒有辦法進行車隊遊行,他們則會安排別的玩法。騎馬就是其中之一。新郎騎馬到新娘家,一路上旁邊會有伴奏音樂的人,大家一起跳舞,氣氛相當熱鬧。
白天的活動裡,常見類似台灣的闖關遊戲,但是是由新郎的男生朋友整新郎。有些遊戲還蠻辛苦的,讓新郎挑戰一堆遊戲,測驗新郎的耐力。在結婚幾個月前,是新郎和家人拜訪新娘的家人,向他們提親。這個時候新娘會準備傳統土耳其咖啡給大家喝,不過新郎的咖啡裡會被放很多鹽巴。這是個傳統習俗,為要測驗新郎的性格是會忍耐還是沒有辦法接受。我妹婿算是幸運,妹妹並沒有這樣捉弄他。他們婚禮那一天,我也沒有給他太多的壓力,只是把家門關起來,新郎要給小費才能讓妹妹出來。他給了大約台幣一千元,我就說OK!在別的地區,搞不好有一些人會讓新郎花幾萬塊台幣,才肯罷休讓他進去新娘的家。
另外一個是土是鬧洞房,在土耳其文叫「Gerdek Gecesi」。在婚禮晚上,新郎的男性朋友會在新人家門外排隊等新郎,在他要進門的時候,大家會打他的背。這是一種加油的方式,很多傳統婚禮有這樣子的玩法,曾經發生過新郎被打到緊急送醫的例子。我只在小時候看過一次而已,大城市已經很少見這個文化。割禮是終身大事!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習俗「sünnet」就是割包皮!回教徒的男生一定要經歷的傳統。割包皮對我們來説是成為男人的第一步。每個家庭自己決定割包皮的年齡,我是在九歲的時候。這個傳統很重要,所以小男孩割完包皮會有特別的趴踢。有點類似婚禮,大家一起玩樂、跳舞、享用美食。我記得我收到很多禮物跟黃金,還有人直接送錢。白天也有車隊的遊行,向大家宣布我要割包皮。當時爸爸經濟狀況算好,所以他辦的比較盛大,不但宴客,他還幫我安排馬車,讓我坐馬車遊行。不時還停車下車跳舞。傳統樂器Darbuka、klarnet、cümbüş、saz、kanun等,也會出現在這個活動當中。
美麗海洋包圍之地
土耳其總人口約有八千萬人,土地有八十一萬多平方公里的面積。雖然我們的土地是台灣的二十三倍大,但是人口數只比台灣多了三倍。所以相對於這麼大的土地,人口其實不算非常的多。在地圖上,土耳其有一小塊國土在歐洲,而這裡就是色雷斯,英文為「Thrace」。我們稱這塊小土地「Trakya」。我就是來自這個地區。
色雷斯的土地只佔全土耳其的百分之三,約兩萬三千平方公里。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其實原來的色雷斯不只有土耳其這小塊土地,包括保加利亞南部及希臘東北部也是稱為色雷斯。但因為不是在土耳其邊界裡,所以我們稱這裡為西色雷斯。這個區域被三個漂亮的海洋包圍——黑海、愛琴海與馬爾馬拉海。這些海洋各有各的特色,和不一樣的海岸地形。
色雷斯的名字來自西元前四至五世紀。亞歷山大時代(西元前三三五年)色雷斯人被歷史上最有名的國王之一——亞歷山大的軍隊控制。接下來的日子裡,這個地區慢慢有不同族群的加入,尤其受羅馬帝國統治後,色雷斯人自己的傳統文化及生活方式也漸漸消失。
現在如果在色雷斯隨意走走,很容易就會遇到古墓及古蹟,聽說這些古墓裡埋有很多寶藏。難怪有時候會出現盜墓者,當然,如果被抓的話,懲罰也蠻重的。
爸爸的夢想
我的家鄉是泰基爾達省的海拉博盧小鎮(Hayrabol)。海拉博盧是一個非常小的地方,人口不到兩萬人,沒有太多觀光景點,但仍有屬於自己的單純特色。
媽媽在我四歲的時候就過世了,所以爸爸上班的時候,都是由姑姑負責照顧我和妹妹。
我爸爸不是一個有錢人,但他很努力工作,存了一筆錢在海邊買了一塊地,然後蓋一間小小的度假小屋。我記得小時候一放暑假,我們全家會到那待上三個月,好好享受夏天。度假小屋是我和妹妹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在這裡有許多我們共同的回憶。
大概在我十二、十三歲的時候,某天爸爸從抽屜拿出一張紙給我看,紙上有一棟小房子的照片。我問他這個圖是什麽?爸爸說二十年前他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房子非常喜歡,所以他對自己說,如果有一天他有能力的話,他想要擁有這樣一棟小房子。到了一九八六年,爸爸終於有能力在海邊蓋一棟自己夢想中的房子。我相信他一定很希望媽媽也看到這個成就,與我們一起享受幸福的日子,只是媽媽離開的太早。我很為爸爸驕傲,很佩服他的堅持與實踐力。小時候並不是很了解爸爸為我們所做的犧牲,但長大過程中,慢慢發現他是一個這樣偉大的人。姑姑也是,在媽媽走了之後,她願意全心全力照顧我們。天天做菜給我們吃、整理家裡、帶我們出去玩等等。我還有印象小時候洗完澡,因爲她擔心我們自己走走廊的時候會著涼,所以親自到浴室揹我和妹妹進房間。
一九九七年她離開了,我們好難過。雖然至今已經過了很多年,但我們一樣想念她。每次去度假小屋的時候,就會想起姑姑在海邊等我們的畫面。
爸爸支持的求學之路
十二歲以前,我都在海拉博盧讀書。後來爸爸為了讓我受更好的教育,送我去泰基爾達的美國學校就讀中學。當時這間學校才剛開幕一年,很多父母覺得這間學校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經濟狀況較好的人都願意花錢讓自己的孩子念美國學校。我爸爸不是有錢人,但是他一直都很重視我們的教育。爸爸當時説想讓我學英文,大開眼界,所以他願意花錢在我的教育上。我很好奇的問他:「不過爸爸,我們不是很有錢,你確定嗎?」他的回答我永遠不能忘記。他説:「你不用擔心錢的部分,我的責任是賺錢給你受好的教育,你的責任是好好讀書,學英文準備未來!」,所以我十二歲到十六歲在美國學校讀書。
十六歲時我考上觀光旅遊學校,慢慢發現爸爸讓我讀美國學校的優勢。很明顯,我的語言能力比其他同學好(雖然數學和化學方面不是很強),溝通能力及國際觀上有很明顯的差別。從美國學校的教育到後來就讀觀光旅遊學校的經歷,讓我對世界充滿好奇,因此我十八歲時,決定開始投資新的語言,專心於德文旅遊管理。很多人暑假會回家度假,我因爲想要有更多學習經驗,就留在土耳其的南部當導遊。我認識了更多國外來的朋友,不斷的練習英文及德文。二十一歲畢業後,我期待自己更有能力,於是又努力考了第二個大學,而這也是後來影響我到台灣的主要因素——安卡拉大學的漢學系。二十六歲畢業時,我成功拿到台灣獎學金,所以來到了師範大學的政治研究所。
在學習這條路上,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有爸爸的支持,加上很快發現自己的興趣,持守往自己的目標努力跟前進。爸爸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在我自己當了爸爸之後,也想要和他一樣變成我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第二章:你想不到的土式習俗
結婚好難
土耳其婚禮進行之前,有很多不同的習俗。也依區域有所不同,很多習俗我也沒有親身經歷。不過最常見的一些可以介紹給讀者朋友們。比如説車隊遊行!
大部分婚禮在晚上進行,所以白天要玩點不一樣的花招。車隊遊行幾乎在每一個地區都很流行。新人坐在一台高級的禮車,前車牌上通常會寫:「我們幸福」,而後車牌寫:「因爲結婚!」,有些幽默的人則會寫:「我們完蛋了,因爲結婚!」
這台車會特別佈置得很花俏,上面貼著新郎和新娘的名字。開在最前面,後面跟著朋友們的車,在城市裡鑽來繞去,而且一邊開一邊按喇叭!相當有趣。外國人每次看到土耳其人這樣玩,都很好奇。我們很喜歡分享好消息給大家。這樣的車隊畫面有點像在競選。
新郎和新娘的車常常被小朋友圍繞住,因為他們要一些小費!這時新郎會把錢裝在信封裡給他們。有的小地方沒有辦法進行車隊遊行,他們則會安排別的玩法。騎馬就是其中之一。新郎騎馬到新娘家,一路上旁邊會有伴奏音樂的人,大家一起跳舞,氣氛相當熱鬧。
白天的活動裡,常見類似台灣的闖關遊戲,但是是由新郎的男生朋友整新郎。有些遊戲還蠻辛苦的,讓新郎挑戰一堆遊戲,測驗新郎的耐力。在結婚幾個月前,是新郎和家人拜訪新娘的家人,向他們提親。這個時候新娘會準備傳統土耳其咖啡給大家喝,不過新郎的咖啡裡會被放很多鹽巴。這是個傳統習俗,為要測驗新郎的性格是會忍耐還是沒有辦法接受。我妹婿算是幸運,妹妹並沒有這樣捉弄他。他們婚禮那一天,我也沒有給他太多的壓力,只是把家門關起來,新郎要給小費才能讓妹妹出來。他給了大約台幣一千元,我就說OK!在別的地區,搞不好有一些人會讓新郎花幾萬塊台幣,才肯罷休讓他進去新娘的家。
另外一個是土是鬧洞房,在土耳其文叫「Gerdek Gecesi」。在婚禮晚上,新郎的男性朋友會在新人家門外排隊等新郎,在他要進門的時候,大家會打他的背。這是一種加油的方式,很多傳統婚禮有這樣子的玩法,曾經發生過新郎被打到緊急送醫的例子。我只在小時候看過一次而已,大城市已經很少見這個文化。割禮是終身大事!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習俗「sünnet」就是割包皮!回教徒的男生一定要經歷的傳統。割包皮對我們來説是成為男人的第一步。每個家庭自己決定割包皮的年齡,我是在九歲的時候。這個傳統很重要,所以小男孩割完包皮會有特別的趴踢。有點類似婚禮,大家一起玩樂、跳舞、享用美食。我記得我收到很多禮物跟黃金,還有人直接送錢。白天也有車隊的遊行,向大家宣布我要割包皮。當時爸爸經濟狀況算好,所以他辦的比較盛大,不但宴客,他還幫我安排馬車,讓我坐馬車遊行。不時還停車下車跳舞。傳統樂器Darbuka、klarnet、cümbüş、saz、kanun等,也會出現在這個活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