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高建築.哈里發塔(杜拜塔)
很多人拿杜拜跟拉斯維加斯相比。這不奇怪。兩座城市都充斥著大量製造銷售的庸俗藝術,居民卻太過認真看待。杜拜也像是一八五〇年代的舊金山,是個由男性主導的移民城市,為淘金潮提供服務,就像男性主導的杜拜為石油潮提供服務一樣。
但是在建築的速度上,這裡最像深圳:中國的新興城市。深圳從採珠捕魚、骯髒貧窮的小村落快速擴張。一九七九年,中國總理鄧小平宣布這裡成立經濟特區後,沒幾年深圳就突然變成了大城市,這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實驗資本主義。
深圳最高的建築是三百八十四公尺高的信興廣場,一棟青綠色的住辦混合大樓。兩棟玻璃圓塔之間夾著看起來像普通住宅的大建築物。從上層看出去,你可以越過濃密的高樓叢林,看到珠江對面平緩的稻田和滿是樹林的山丘。
信興廣場的工程管理人員之一是華裔紐西蘭籍的土木工程師葛瑞格.桑恩(Greg Sang)。桑恩在一九八〇年代離開紐西蘭到香港蓬勃發展的建築業工作,被這座城市的象徵高樓建築吸引。建造信興廣場的機會讓他越過邊界到了中國,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新興城市。一九九〇年,深圳被描述成一天蓋一棟高樓、每三天造一條新大道的城市。隨著中國鄉村追求夢想和財富的村民湧入,城市擴張到超過四百萬人。桑恩說:「那步調,真是瘋狂。」
「你在西方會遇到許多規劃上的問題,但他們不會這些問題被拖住。」他說。「你可以看到經濟上的成長。國內生產總值一飛沖天。許多人都賺了大錢。」
這棟青綠色的高樓蓋到最高點的時候,桑恩越過邊界回到香港。一九九七年,有人找他管理國際金融中心二期(2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er)的建築工程,這是棟尖細的摩天大樓,比深圳那棟還要更高。這棟高樓將會高出香港港口四百公尺。八十八樓高的國金二期在二〇〇三年完工,是香港這一大群摩天大樓中最高的一棟,也是全世界第八高。這是個很難打敗的工程。桑恩名聲漸起,被稱為可以快速蓋起超高摩天大樓的人。但是國金二期開幕的時候遇到非典型肺炎(SARS)的侵襲,造成香港的經濟緊急煞車。對蓋摩天大樓的人來說,看起來是很難過的日子。電話響起的時候,桑恩正在想著自己要做些什麼。電話中是個叫做伊薩姆.加拉達瑞(Essam Galadari)的人,從杜拜打來。加拉達瑞說,他為一家叫伊瑪爾的公司工作。這家公司想要從事高樓建築,但是杜拜沒有人有經驗。他提出了很誘人的提議:來蓋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吧。
桑恩四十二歲,不是那種口若懸河的人。他講話多是單音節,用他的紐西蘭口音拖得長長的。他看起來像是蜘蛛人那座城市裡的報社主編L.喬納.詹姆森(L. Jonah Jameson),穿著皺皺的正式襯衫,袖子捲了起來,領帶歪斜。他甚至還了詹姆森那樣的小平頭。他沒有嚼著雪茄,而是在嘴角叼著一根萬寶路香菸。就算加拉達瑞的邀請讓他的靈魂活躍了起來,他也沒有表現出來。「當然好。」他告訴這個杜拜人。「有何不可?試試看吧。」
桑恩飛到杜拜去見加拉達瑞。兩人彼此打量,似乎可以好好相處。兩個蓋摩天大樓的男人回到他們的老本行了。
杜拜塔的出現是作為新市中心總體規劃的展示品。一九九七年,王儲把杜拜國防軍(Dubai Defence Force)跟聯邦軍隊合併,大公國的部隊就拋棄了他們的基地。低地就位於公路的交叉道旁,人稱國防圓環(Defence Roundabout)。十年之前,這個基地離城鎮太遠,沒什麼價值。但是城市的擴張讓這塊一.六八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最佳的地點,就在新的金融中心旁邊。
穆罕默德酋長不是要把這邊建成拖車停車場。二〇〇二年,他把這塊地交給伊瑪爾。條件很嚴苛。伊瑪爾的主席,穆罕默德.阿拉巴,必須要蓋出一個可以掌握全世界注意力的市中心。
阿拉巴主管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部,五年前他成立伊瑪爾地產,靠著杜拜政府的支持、向合夥人借的五千萬美元以及存款,為他的創業播種。這家公司在二〇〇〇年在杜拜金融市場交易所(Dubai Financial Market)上市,就像水火箭一樣一飛沖天,到二〇〇五年六月累積市值達兩百五十億美元,當時被宣布他們就價值而言是全世界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不久之後價格就狂跌,二〇〇九年初已經淪落到每股低於一美元)。那時候阿拉巴是杜拜的金童。《金融時報》雜誌宣布他為二〇〇六年中東的年度風雲人物。電視節目《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的中東版邀請他擔任川普的角色。在華麗的開播之後,阿拉巴就退出了。杜拜很多人認為這位開發商會下台一鞠躬,是為了不要搶他自己老闆穆罕默德酋長的鋒頭。杜拜塔蓋成會在風中輕輕搖動,就像蘆葦會稍稍彎曲一樣。在強風中,這棟建築的頂端會以慢動作前後搖擺三公尺。這種搖擺的循環對一種叫渦流剝離(vortex shedding)的危險現象會有加成效果。一陣陣強風吹中結構體後彈回,就變形成像龍捲風似的渦流,沿著建築外層旋轉,先推一邊,又推另一邊。這些盤旋的風會產生猛烈的跳動力量,如果剛好對上建築物自然彎曲的循環週期,就會造成高樓以越來越大的圓弧前後搖動。「就像有人在盪鞦韆,你只要在正確的時間給一點推力,他們就會越盪越高。」
桑恩說,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是從底部到頂部都維持同樣覆蓋區域的高樓。史密斯的階梯狀設計可以有效對抗渦流剝離。在不同的樓層會有新的形狀去面對風力,所以渦流沒辦法在不同高度同時跳動。
桑恩抵達杜拜幾個月後我第一次見到他。杜拜塔還只是個混凝土基座,圍繞著卡車和廢棄物。桑恩帶我到隔壁的建築結構,這裡以後要成為公寓建築,我們進了工地用電梯,上到三十七樓。我們和這個深淵之間毫無阻隔。我們往下看著杜拜塔的基地,桑恩自信地說著這座高樓會如何分階段升起,蓋到非常高的地方,電梯搖晃的動作會需要特別的加濕器,以免電梯的鋼纜在電梯井裡如鞭子般抽動。
這很難想像。但是三年之後,這棟高塔如他所預測的蓋了起來。桑恩已經管控好他主要的承包商,南韓的三星公司,他們帶來了好幾個建造國油雙峰塔的成員。怎麼可能蓋得這麼快?
「這個狀況就是把一些設計丟在一起,覺得很有信心,在地面弄到一些基礎,就蓋起了上層建築。」他說。「我們同時設計加建造。如果你想要的話,你可以一步一步來。可是何必呢?我們想要跑起來。」
就如桑恩在二〇〇八年十月所說的,這座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就在他身後四百公尺處蓋了起來。離完工還有一年,鷹架還是覆蓋在最高處的頂端,攀登在上面的人用肉眼只能勉強看見。「我們目前的工程有七百公尺高,而且我們還在往上。」桑恩說得好像很簡單。但他遇過好幾個棘手的問題要解決。其中之一跟構成杜拜塔結構核心的混凝土混合物有關。沒有任何地方有人做過接近這種高度的混凝土作品。台北一〇一之前擁有垂直抽取混凝土的世界紀錄,也只在四百六十公尺以下。杜拜塔的混凝土上層結構將近有六百米高。幫浦得把二十五噸重的濕拌混凝土經由管路推送到遙遠的空中。桑恩跟他的工作人員發現,如果他們把混合物中的礫石大小減半,使用不到一.二公分大小的石頭,混凝土會流動得比較順暢。
混凝土通常是四種成分構成的簡單混合物:波特蘭水泥、沙子、礫石和水。進到杜拜塔的混凝土用到二十五種成分。夏天時氣溫高達攝氏四十三度,就用碎冰代替部分的水。「這就像是混凝土冰沙。」桑恩說。這個想法是要避免混合物過熱。如果混凝土達到攝氏七十度,強度就會大幅減弱。
三星用創新的自爬模系統(self-climbing “form”)來建造上層建築,也就是每層樓要灌漿的混凝土板模。混凝土灌漿後不過十二小時,就用兩百三十部液壓千斤頂沿著每個新的混凝土板牆把爬模系統推上去。這個系統讓三星每三天就可以加蓋一層樓。但這系統需要非常特別的混凝土混合物。
「我們希望一路抽上去的時候,混凝土都要保持稀薄濕潤的狀態,可是一到上面,我們就希望能趕快變硬。這是相互矛盾的要求。」桑恩說。為了要處理這問題,他們用了各種塑化劑和硬化劑。
杜拜塔的混凝土核心向空中上升一百五十六層樓,外層包著銀色玻璃。除此之外,杜拜塔的結構是用鉚接的鋼製大樑。這些上層樓層很小,對辦公室和住宅來說不夠大。這些樓層是為了名聲而蓋的,用來容納機械和通訊設備。
杜拜塔是這個星球上最高的人造建築物,有五千名工人聚集在高塔的每個角落。二〇〇七年七月,杜拜塔超越了台北一〇一的五百零九公尺。兩個月之後超越了多倫多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CN Tower),這是全世界最高的獨立建築。二〇〇八年四月,超約了北達科塔州的KVLY電視塔,這是最後一個要挑戰的建築物。兩個月後,伊瑪爾宣布他們要增加杜拜塔的完工高度。杜拜塔在二〇〇八年十一月達到一百七十層樓高,建築高度超過七百三十公尺。二〇〇九年一月,杜拜塔的頂端出現了天線,讓頂端達到八百公尺。這棟摩天大樓幾乎有半英里高,是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高度的兩倍。這樣的高度讓一些獨特的經驗成為可能。你可以在地面層看日落,然後搭電梯到塔頂再看一次。杜拜熱氣蒸騰的天空變開闊的時候,伊瑪爾建議你可以從上層樓層看看波斯灣對面,一百四十五公里外的伊朗。那些接近塔頂的人通常都看不到地面。
信史中大多數的時候,世界最高的建築都位於中東。埃及的吉沙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保持這項紀錄達三千九百年。要到一三一一年才被英格蘭的林肯座堂(Lincoln Cathedral)超越,那時較高的建築都到了西方。一九九〇年代,亞洲開始大蓋特蓋高層建築,獎盃就去了那裡。現在中東又把這個榮耀要回來了。
阿拉巴知道杜拜塔不會永遠都最高。二〇〇八年納希爾宣布要在杜拜蓋一公里高的摩天大樓,但幾個月後又取消了計畫。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的開發商也在私下討論一公里以上的高樓。
杜拜塔主要的房客是由亞曼尼(Giorgio Armani)經營的超級奢華飯店。飯店位於極其龐大、擁有一千兩百家商店的杜拜購物中心(Dubai Mall)隔壁,而且旁邊圍繞著十九間公寓建築、數間旅館,還有迪士尼風格的舊城區(Old Town),這是個有木造陽台和赭色圓頂的公寓社區,讓人想起古老的阿拉伯。
這個工程有它的問題。二〇〇七年十一月,杜拜塔的勞工們參加了一場橫掃杜拜、無預警的大罷工,有四萬人拒絕工作,直到加薪百分之二十五為止。這場罷工讓杜拜塔的混凝土承包商阿拉伯特科(Arabtec)公司停工一週。
電力需求是另一個頭痛的問題。破紀錄的高度,缺點就在於所有的東西都得吊到八百公尺的空中。杜拜塔的電力負荷在四千五百萬瓦到一億五千萬瓦之間,足夠一座小型城市使用。杜拜塔是讓杜拜電力嚴重短缺的原因之一。
建造杜拜塔至今,已有三人喪生。第一位是搭建鷹架的印度勞工,他踏上了一塊懸空架在致命空間上的木板。木板被壓彎,他墜落而死。第二個受害者是印度的混凝土作業人員,他從一百三十八樓墜落。工人們在往下三十層樓的一個上層平台上發現了他。桑恩說,沒有人確定他是怎麼掉下去的。攀爬架掛有安全網。「我們懷疑他是想抄捷徑,爬到了他不應該到的地方。」第三個喪生的人,是建築外部覆面一片巨大的鋁框和玻璃翻倒掉在他身上,把他壓死了。有種觀念認為,杜拜塔太高,不適合大多數人的感官。上層樓層都在搖晃,像針一樣的建築可能居住或工作起來都不舒服。「如果你不喜歡高處,你就不應該在這棟建築裡居住工作。」桑恩說。「景觀會極為美妙。設計是第一流的。但如果你怕高,那就是怕高。我們也沒辦法做些什麼。」
我還是青少年的時候,我爸會讓我去他在克里夫蘭的公寓大樓漆排水溝。我爬上十二公尺高的伸縮梯到了那裡,比三層樓高一點的地方。那很恐怖。我習慣了。但是我身在高空一直都覺得不安。我明白大家怎麼會有懼高症這種對高度不理性的恐懼。所以二〇〇七年夏天,我參觀杜拜塔頂的要求被核准的時候,我很擔心。這座高塔才剛到達一百四十一樓高,但還是混凝土骨架,四面都是開放的。我打電話給伊瑪爾公司那個預定要護送我登頂的傢伙。
「請問,你不怕高吧?」他問道。他有很重的紐約口音。
「我從來沒到過那麼高,所以我沒辦法保證。」我告訴他。「怎麼了?有問題嗎?」
「喔,對啊。」他告訴我。「上週六我們出了意外。有些人上到那麼高的地方就控制不了自己。他們想一躍而下。他們腦袋裡會有『我現在就要結束這一切!』這樣的想法。他們其他時候都很正常的。」
他告訴我他怎麼扭住一位女性訪客,她一到塔頂就想跳出去自殺。「把她弄下來真的花了好大力氣。」
「我想他們稱這個叫眩暈症(vertigo)吧。」我說。
「那告訴我。」他說。「你個子高大嗎?我這樣問,是因為我可以把你跟我綁在一起。這樣的話,要是你有什麼瘋狂的想法,我就可以帶你回來。」
「我有一百八十五公分。」我告訴他。
「喔,那算了。」他大叫。「你會把我也拖下去的!」
他咕噥著什麼要檢查我的參觀許可,然後就掛斷了。還好我再也沒有聽到他的消息。我從來沒去參觀開放的杜拜塔頂。也許這是件好事。
很多人拿杜拜跟拉斯維加斯相比。這不奇怪。兩座城市都充斥著大量製造銷售的庸俗藝術,居民卻太過認真看待。杜拜也像是一八五〇年代的舊金山,是個由男性主導的移民城市,為淘金潮提供服務,就像男性主導的杜拜為石油潮提供服務一樣。
但是在建築的速度上,這裡最像深圳:中國的新興城市。深圳從採珠捕魚、骯髒貧窮的小村落快速擴張。一九七九年,中國總理鄧小平宣布這裡成立經濟特區後,沒幾年深圳就突然變成了大城市,這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實驗資本主義。
深圳最高的建築是三百八十四公尺高的信興廣場,一棟青綠色的住辦混合大樓。兩棟玻璃圓塔之間夾著看起來像普通住宅的大建築物。從上層看出去,你可以越過濃密的高樓叢林,看到珠江對面平緩的稻田和滿是樹林的山丘。
信興廣場的工程管理人員之一是華裔紐西蘭籍的土木工程師葛瑞格.桑恩(Greg Sang)。桑恩在一九八〇年代離開紐西蘭到香港蓬勃發展的建築業工作,被這座城市的象徵高樓建築吸引。建造信興廣場的機會讓他越過邊界到了中國,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新興城市。一九九〇年,深圳被描述成一天蓋一棟高樓、每三天造一條新大道的城市。隨著中國鄉村追求夢想和財富的村民湧入,城市擴張到超過四百萬人。桑恩說:「那步調,真是瘋狂。」
「你在西方會遇到許多規劃上的問題,但他們不會這些問題被拖住。」他說。「你可以看到經濟上的成長。國內生產總值一飛沖天。許多人都賺了大錢。」
這棟青綠色的高樓蓋到最高點的時候,桑恩越過邊界回到香港。一九九七年,有人找他管理國際金融中心二期(2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er)的建築工程,這是棟尖細的摩天大樓,比深圳那棟還要更高。這棟高樓將會高出香港港口四百公尺。八十八樓高的國金二期在二〇〇三年完工,是香港這一大群摩天大樓中最高的一棟,也是全世界第八高。這是個很難打敗的工程。桑恩名聲漸起,被稱為可以快速蓋起超高摩天大樓的人。但是國金二期開幕的時候遇到非典型肺炎(SARS)的侵襲,造成香港的經濟緊急煞車。對蓋摩天大樓的人來說,看起來是很難過的日子。電話響起的時候,桑恩正在想著自己要做些什麼。電話中是個叫做伊薩姆.加拉達瑞(Essam Galadari)的人,從杜拜打來。加拉達瑞說,他為一家叫伊瑪爾的公司工作。這家公司想要從事高樓建築,但是杜拜沒有人有經驗。他提出了很誘人的提議:來蓋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吧。
桑恩四十二歲,不是那種口若懸河的人。他講話多是單音節,用他的紐西蘭口音拖得長長的。他看起來像是蜘蛛人那座城市裡的報社主編L.喬納.詹姆森(L. Jonah Jameson),穿著皺皺的正式襯衫,袖子捲了起來,領帶歪斜。他甚至還了詹姆森那樣的小平頭。他沒有嚼著雪茄,而是在嘴角叼著一根萬寶路香菸。就算加拉達瑞的邀請讓他的靈魂活躍了起來,他也沒有表現出來。「當然好。」他告訴這個杜拜人。「有何不可?試試看吧。」
桑恩飛到杜拜去見加拉達瑞。兩人彼此打量,似乎可以好好相處。兩個蓋摩天大樓的男人回到他們的老本行了。
杜拜塔的出現是作為新市中心總體規劃的展示品。一九九七年,王儲把杜拜國防軍(Dubai Defence Force)跟聯邦軍隊合併,大公國的部隊就拋棄了他們的基地。低地就位於公路的交叉道旁,人稱國防圓環(Defence Roundabout)。十年之前,這個基地離城鎮太遠,沒什麼價值。但是城市的擴張讓這塊一.六八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最佳的地點,就在新的金融中心旁邊。
穆罕默德酋長不是要把這邊建成拖車停車場。二〇〇二年,他把這塊地交給伊瑪爾。條件很嚴苛。伊瑪爾的主席,穆罕默德.阿拉巴,必須要蓋出一個可以掌握全世界注意力的市中心。
阿拉巴主管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部,五年前他成立伊瑪爾地產,靠著杜拜政府的支持、向合夥人借的五千萬美元以及存款,為他的創業播種。這家公司在二〇〇〇年在杜拜金融市場交易所(Dubai Financial Market)上市,就像水火箭一樣一飛沖天,到二〇〇五年六月累積市值達兩百五十億美元,當時被宣布他們就價值而言是全世界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不久之後價格就狂跌,二〇〇九年初已經淪落到每股低於一美元)。那時候阿拉巴是杜拜的金童。《金融時報》雜誌宣布他為二〇〇六年中東的年度風雲人物。電視節目《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的中東版邀請他擔任川普的角色。在華麗的開播之後,阿拉巴就退出了。杜拜很多人認為這位開發商會下台一鞠躬,是為了不要搶他自己老闆穆罕默德酋長的鋒頭。杜拜塔蓋成會在風中輕輕搖動,就像蘆葦會稍稍彎曲一樣。在強風中,這棟建築的頂端會以慢動作前後搖擺三公尺。這種搖擺的循環對一種叫渦流剝離(vortex shedding)的危險現象會有加成效果。一陣陣強風吹中結構體後彈回,就變形成像龍捲風似的渦流,沿著建築外層旋轉,先推一邊,又推另一邊。這些盤旋的風會產生猛烈的跳動力量,如果剛好對上建築物自然彎曲的循環週期,就會造成高樓以越來越大的圓弧前後搖動。「就像有人在盪鞦韆,你只要在正確的時間給一點推力,他們就會越盪越高。」
桑恩說,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是從底部到頂部都維持同樣覆蓋區域的高樓。史密斯的階梯狀設計可以有效對抗渦流剝離。在不同的樓層會有新的形狀去面對風力,所以渦流沒辦法在不同高度同時跳動。
桑恩抵達杜拜幾個月後我第一次見到他。杜拜塔還只是個混凝土基座,圍繞著卡車和廢棄物。桑恩帶我到隔壁的建築結構,這裡以後要成為公寓建築,我們進了工地用電梯,上到三十七樓。我們和這個深淵之間毫無阻隔。我們往下看著杜拜塔的基地,桑恩自信地說著這座高樓會如何分階段升起,蓋到非常高的地方,電梯搖晃的動作會需要特別的加濕器,以免電梯的鋼纜在電梯井裡如鞭子般抽動。
這很難想像。但是三年之後,這棟高塔如他所預測的蓋了起來。桑恩已經管控好他主要的承包商,南韓的三星公司,他們帶來了好幾個建造國油雙峰塔的成員。怎麼可能蓋得這麼快?
「這個狀況就是把一些設計丟在一起,覺得很有信心,在地面弄到一些基礎,就蓋起了上層建築。」他說。「我們同時設計加建造。如果你想要的話,你可以一步一步來。可是何必呢?我們想要跑起來。」
就如桑恩在二〇〇八年十月所說的,這座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就在他身後四百公尺處蓋了起來。離完工還有一年,鷹架還是覆蓋在最高處的頂端,攀登在上面的人用肉眼只能勉強看見。「我們目前的工程有七百公尺高,而且我們還在往上。」桑恩說得好像很簡單。但他遇過好幾個棘手的問題要解決。其中之一跟構成杜拜塔結構核心的混凝土混合物有關。沒有任何地方有人做過接近這種高度的混凝土作品。台北一〇一之前擁有垂直抽取混凝土的世界紀錄,也只在四百六十公尺以下。杜拜塔的混凝土上層結構將近有六百米高。幫浦得把二十五噸重的濕拌混凝土經由管路推送到遙遠的空中。桑恩跟他的工作人員發現,如果他們把混合物中的礫石大小減半,使用不到一.二公分大小的石頭,混凝土會流動得比較順暢。
混凝土通常是四種成分構成的簡單混合物:波特蘭水泥、沙子、礫石和水。進到杜拜塔的混凝土用到二十五種成分。夏天時氣溫高達攝氏四十三度,就用碎冰代替部分的水。「這就像是混凝土冰沙。」桑恩說。這個想法是要避免混合物過熱。如果混凝土達到攝氏七十度,強度就會大幅減弱。
三星用創新的自爬模系統(self-climbing “form”)來建造上層建築,也就是每層樓要灌漿的混凝土板模。混凝土灌漿後不過十二小時,就用兩百三十部液壓千斤頂沿著每個新的混凝土板牆把爬模系統推上去。這個系統讓三星每三天就可以加蓋一層樓。但這系統需要非常特別的混凝土混合物。
「我們希望一路抽上去的時候,混凝土都要保持稀薄濕潤的狀態,可是一到上面,我們就希望能趕快變硬。這是相互矛盾的要求。」桑恩說。為了要處理這問題,他們用了各種塑化劑和硬化劑。
杜拜塔的混凝土核心向空中上升一百五十六層樓,外層包著銀色玻璃。除此之外,杜拜塔的結構是用鉚接的鋼製大樑。這些上層樓層很小,對辦公室和住宅來說不夠大。這些樓層是為了名聲而蓋的,用來容納機械和通訊設備。
杜拜塔是這個星球上最高的人造建築物,有五千名工人聚集在高塔的每個角落。二〇〇七年七月,杜拜塔超越了台北一〇一的五百零九公尺。兩個月之後超越了多倫多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CN Tower),這是全世界最高的獨立建築。二〇〇八年四月,超約了北達科塔州的KVLY電視塔,這是最後一個要挑戰的建築物。兩個月後,伊瑪爾宣布他們要增加杜拜塔的完工高度。杜拜塔在二〇〇八年十一月達到一百七十層樓高,建築高度超過七百三十公尺。二〇〇九年一月,杜拜塔的頂端出現了天線,讓頂端達到八百公尺。這棟摩天大樓幾乎有半英里高,是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高度的兩倍。這樣的高度讓一些獨特的經驗成為可能。你可以在地面層看日落,然後搭電梯到塔頂再看一次。杜拜熱氣蒸騰的天空變開闊的時候,伊瑪爾建議你可以從上層樓層看看波斯灣對面,一百四十五公里外的伊朗。那些接近塔頂的人通常都看不到地面。
信史中大多數的時候,世界最高的建築都位於中東。埃及的吉沙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保持這項紀錄達三千九百年。要到一三一一年才被英格蘭的林肯座堂(Lincoln Cathedral)超越,那時較高的建築都到了西方。一九九〇年代,亞洲開始大蓋特蓋高層建築,獎盃就去了那裡。現在中東又把這個榮耀要回來了。
阿拉巴知道杜拜塔不會永遠都最高。二〇〇八年納希爾宣布要在杜拜蓋一公里高的摩天大樓,但幾個月後又取消了計畫。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的開發商也在私下討論一公里以上的高樓。
杜拜塔主要的房客是由亞曼尼(Giorgio Armani)經營的超級奢華飯店。飯店位於極其龐大、擁有一千兩百家商店的杜拜購物中心(Dubai Mall)隔壁,而且旁邊圍繞著十九間公寓建築、數間旅館,還有迪士尼風格的舊城區(Old Town),這是個有木造陽台和赭色圓頂的公寓社區,讓人想起古老的阿拉伯。
這個工程有它的問題。二〇〇七年十一月,杜拜塔的勞工們參加了一場橫掃杜拜、無預警的大罷工,有四萬人拒絕工作,直到加薪百分之二十五為止。這場罷工讓杜拜塔的混凝土承包商阿拉伯特科(Arabtec)公司停工一週。
電力需求是另一個頭痛的問題。破紀錄的高度,缺點就在於所有的東西都得吊到八百公尺的空中。杜拜塔的電力負荷在四千五百萬瓦到一億五千萬瓦之間,足夠一座小型城市使用。杜拜塔是讓杜拜電力嚴重短缺的原因之一。
建造杜拜塔至今,已有三人喪生。第一位是搭建鷹架的印度勞工,他踏上了一塊懸空架在致命空間上的木板。木板被壓彎,他墜落而死。第二個受害者是印度的混凝土作業人員,他從一百三十八樓墜落。工人們在往下三十層樓的一個上層平台上發現了他。桑恩說,沒有人確定他是怎麼掉下去的。攀爬架掛有安全網。「我們懷疑他是想抄捷徑,爬到了他不應該到的地方。」第三個喪生的人,是建築外部覆面一片巨大的鋁框和玻璃翻倒掉在他身上,把他壓死了。有種觀念認為,杜拜塔太高,不適合大多數人的感官。上層樓層都在搖晃,像針一樣的建築可能居住或工作起來都不舒服。「如果你不喜歡高處,你就不應該在這棟建築裡居住工作。」桑恩說。「景觀會極為美妙。設計是第一流的。但如果你怕高,那就是怕高。我們也沒辦法做些什麼。」
我還是青少年的時候,我爸會讓我去他在克里夫蘭的公寓大樓漆排水溝。我爬上十二公尺高的伸縮梯到了那裡,比三層樓高一點的地方。那很恐怖。我習慣了。但是我身在高空一直都覺得不安。我明白大家怎麼會有懼高症這種對高度不理性的恐懼。所以二〇〇七年夏天,我參觀杜拜塔頂的要求被核准的時候,我很擔心。這座高塔才剛到達一百四十一樓高,但還是混凝土骨架,四面都是開放的。我打電話給伊瑪爾公司那個預定要護送我登頂的傢伙。
「請問,你不怕高吧?」他問道。他有很重的紐約口音。
「我從來沒到過那麼高,所以我沒辦法保證。」我告訴他。「怎麼了?有問題嗎?」
「喔,對啊。」他告訴我。「上週六我們出了意外。有些人上到那麼高的地方就控制不了自己。他們想一躍而下。他們腦袋裡會有『我現在就要結束這一切!』這樣的想法。他們其他時候都很正常的。」
他告訴我他怎麼扭住一位女性訪客,她一到塔頂就想跳出去自殺。「把她弄下來真的花了好大力氣。」
「我想他們稱這個叫眩暈症(vertigo)吧。」我說。
「那告訴我。」他說。「你個子高大嗎?我這樣問,是因為我可以把你跟我綁在一起。這樣的話,要是你有什麼瘋狂的想法,我就可以帶你回來。」
「我有一百八十五公分。」我告訴他。
「喔,那算了。」他大叫。「你會把我也拖下去的!」
他咕噥著什麼要檢查我的參觀許可,然後就掛斷了。還好我再也沒有聽到他的消息。我從來沒去參觀開放的杜拜塔頂。也許這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