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歷史古都與傳奇還劍湖

河內(Ha Noi)是越南的首都,也是工業和文化中心,處於紅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這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都多得是散落在四處的古蹟和法國殖民後留下的法式建築群。

旅館和還劍湖(Hoan Kiem Lake)只有幾步之遙,這裡是河內著名的地標之一,幾條大道以此為中心呈輻射狀向外延伸。這座湖泊的面積約十二公頃,是一座天然的淡水湖,原是紅河的其中一條支流,因河道淤塞後而形成湖泊。還劍湖的名稱來自一則傳說,據傳在爆發藍山起義(註)前有一名漁夫在此捕魚,沒想到從水裡撈出一把刻有「順天」字樣的古劍,漁夫將此劍送給當時帶兵起義的黎利,而黎利又在一次機緣當中得到了與之匹配的劍柄,於是將這把古劍命名為「順天劍」。與明朝

對抗的十年間黎利一直將此劍帶在身上,最終打敗了明朝建立後黎朝,是為黎太祖。某天,黎利於還劍湖上游船時發現了一隻金色巨龜朝他游來,黎利用箭射去卻未能將牠制服,而後拿出了順天劍對準巨龜卻被它叼入水中,黎利命人將還劍湖的湖水抽乾欲收尋順天劍卻不見巨龜與劍的蹤影,因此他認為這是巨龜在抗明時期借他一臂之力,待獲勝之後便把順天劍收回,於是將此湖命為「還劍湖」。現今的還劍湖中有一座名為「龜塔」的小塔,這是為了紀念那隻傳說中的巨龜在一八八四至一八八六年而建。

還劍湖中除了龜塔外還有另一座圓形小島,因遠觀形似玉石又名玉山島,此島是十五世紀時黎朝皇帝的釣魚台,十八世紀時島上先建了關帝廟,取名為玉山寺,一八四三年被毀損重建後改為祠。目前祠內供奉著關公、興道王陳國峻和文昌帝君,是越南著名的道觀。

要前往玉山祠必得通過棲旭橋,建於一八六五年的棲旭橋是一座紅色的木拱橋,連接著還劍湖和玉山祠的正門得月樓,共計有十五個橋孔和三十二個圓形橋角。但玉山祠內最吸引人的其實是一隻一九六八年時從還劍湖中打撈起來,重達兩百五十公斤的烏龜標本!

還劍湖巨龜被認為是一種班鱉(afetus swinhoei),又被稱為黎利鱉、還劍鱉,雖然被歸類在班鱉,但經過許多學者研究後發現還劍湖中的鱉在形態學和遺傳學上都與班鱉有些微不同,應歸類為獨立物種,是世界上僅存的鱉類。

現今玉山祠內共有兩隻還劍鱉標本,一隻是一九六七年去世的老龜,另一隻是二○一六年去世的鱉祖,當時發現鱉祖的屍體時引起全越南的震撼,若還劍鱉是一種獨立物種,那麼就意味著它已經滅絕!

香酸辣俱佳!探尋河內美食中的牛肉米線沙拉

河內的美食雖然眾多,但此刻我的心裡只有牛肉米線沙拉(Bun Bo Nam Bo)!距離還劍湖不遠的Nha Hang BachPhuong餐廳即使已過了午餐時段,店內人潮依舊絡繹不絕!

點了經典的牛肉米線沙拉,上面除了有滿滿的牛肉外,還加上了碎花生、蒜片、青木瓜片以及生菜,擠上檸檬與些許辣椒醬和底部的魚露醬汁拌勻,Q 彈的米線和脆口的花生提供了多層次的口感,清爽的青木瓜片除了解膩之外,醃漬過帶點微酸的口感也十分開胃,雖然屬於涼食但無論是食材的新鮮度、搭配度都相當得宜,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料理!

火爐監獄: 探訪越南歷史的重要角落

火爐監獄(Ho a L o Pr i s o n Rel i c)由法國人建於一八九六年,當時稱為Maison Centrale,因此地原是生產陶

瓷窯爐的村落而得名。這是法國在北越建造的最大監獄,關押當時反法殖民的政治犯、思想犯等異議份子。一九四五年北越建國後,火爐監獄開始收押情節重大的罪犯,南北越戰爆發後也將美軍戰俘關進此地,同時作為再教育營使用。

現今的監獄其實已被改建成辦公大樓,只剩三分之一大小的地方保留為博物館。買了票進入監獄後隨著語音導覽一層一層揭開火爐監獄的神祕面紗,光線陰暗而氣氛沉悶的牢房內左右兩邊各有一張長形的床,床尾固定著鐵製腳鐐,每位犯人就栓在上面,除了短暫的放風時間外都無法隨意起身;簡陋的糞坑就設置在牢房內,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室內便會瀰漫著一股難以忍受的刺鼻味,有時候為了處罰犯人,獄方會故意堵塞糞坑內的管線,使得排泄物堆積無法排出,造成細菌性的腹瀉、痢疾、霍亂及傷寒在監獄內爆發,奪走不少犯人的性命。

雖然日子難過,但被關押在此的革命人士依然沒有放棄生命,堅持與政府對抗!他們在獄中組織寫作社、詩社、刺繡班,透過文字釋放被禁錮的心靈,凝聚群體的意識與決心。

一座大型的斷頭台是行刑的器具,牢房外展示的兩座下水道遺跡是囚犯利用下水糞道忍受髒汙惡臭越獄的情境,聽著導覽詳盡的解說卻更令人感到頭皮發麻,也更佩服這些革命志士永不放棄的精神!

即便火爐監獄內呈現的大多是嚴苛刑罰的畫面,但卻對外說明以待客之道對待俘虜的美軍,照片裡的美軍愜意地打著撞球、開著派對、把玩橋牌,這些刻意擷取的片段被美軍戲稱是住在河內希爾頓,藉以諷刺越南人。一九八七年好萊塢電影甚至拍了一部名為《河內希爾頓》的電影,講述的即是美軍被囚禁在此的故事。

品味元祖鱧魚鍋的道地美味

在河內,有一道相當知名的道地美食,幾乎是所有來到河內的旅客都會將它排入to do list裡,

就連《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的作者Patricia Schultz都說它是「死前必去的1000個地方」,猶如沒嚐過就不算到過河內!

元祖鱧魚鍋(Cha Ca La Vong)從一八七一年開始營業,目前已經是第五代掌門人,因為名氣實在太過響亮,門口的這條路甚至以店名來命名。

店裡只有一種菜單,即是鱧魚鍋。在裝著油的平底鍋裡放入了兩人份的鱧魚塊,配料有米線、花生、青蔥、茴香和魚露。首先將蔥段、茴香一起放入鍋裡和鱧魚炒熟,接著將米線放入碗裡,加魚露、辣椒和花生一同拌勻,再放上鍋裡炒過的魚肉和蔬菜後淋上一點金黃的魚油,頓時香氣四溢,令人口水直流。而事先已用薑黃醃漬過的鱧魚並沒有淡水魚常見的土味,口感鮮嫩滑順且無刺;蔥段與茴香的特殊香味則用來提味與去腥,配著吸收了醬汁的米線一同入口其實滋味還不錯!

這道料理因為有著家常菜的道地特色而被評價為「最真實的越南」,雖然不算是驚艷無比的山珍佳餚但卻讓人想起了故鄉媽媽的味道,是記憶裡最甜的滋味。

河內文廟與國子監: 越南傳統教育的瑰寶

河內文廟(Temple of Literature)是河內另一個知名的景點,正式的名字是文廟——國子監。文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順天元年(西元一○一○年),當時李太祖即位後大力改革,以模仿唐宋的朝廷制度為主、以科舉考試為朝廷廣納人才,孔子的儒家思想也深深影響著當時的越南。而後李朝遷都昇龍(河內舊名)後,李太祖下令建造一座孔廟,於一○七○年完成,主要祀奉孔子外也祭祀越南知名的教育家、儒學思想家等,是越南智慧和文化的象徵。

文廟的建築風格一樣以模仿中國為主,坐北朝南,共有五進院落,每座前後各有一座門閣貫穿。第一座庭院內有一座方型蓮花池,往前進入第二座院落則有奎文閣。根據辭典解釋「奎」為星官之名,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鈎,似文字之畫,因此在《孝經》裡 奎」主文章,也就是文曲星。後代帝王為了讚頌孔子便將孔廟的藏書樓改名為奎文閣。現今越南盾十萬元紙鈔背後就是奎文閣!

經過奎文閣進入第三院落便可以看見兩側各有一座進士坊,每座坊內各有四十一座碑林,兩座共計有八十二塊,以巨龜為基座。這是一四四二至一七七九年共三三七年間,八十二屆科舉考試中的一三○六名進士的姓名與籍貫。

走過大成門後便是大成殿,這裡主要是舉行祭禮的場所,裡頭供奉的是至聖先師孔子與七十二弟子;堂前高掛著康熙御書——〈萬世師表〉牌匾,不少年輕學子在此誠心膜拜。穿過大成殿後就是第五庭院,也是國子監的所在地。國子監,又稱為國子學、國子寺、太學,是越南國家成立的最高學堂。孔廟與國子監結合的建築最早出現在唐朝,是培養王公貴族和優秀菁英的教育機構,基本上只要能夠進入國子監讀書就離擔任公職不遠了。

國子監內供奉的是越南的儒學大師——朱文安。朱文安是陳朝的教育家、儒學家,同時也是位醫者,一生從事儒學的教育與傳播,並在國子監擔任考試的官職將近四十年,因其人品端正、學問淵博,被尊為朱聖人,備受人民尊崇,死後更入祀文廟,成為第一位入主文廟的越南儒學者。

河內文廟是越南第一座孔廟也是國家級的文化寶藏,雖然經歷戰爭和越共反恐批儒的運動下被人為破壞,但孔子和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影響力依然不能小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