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發前
出發在即,冬至前一天,台北大寒。
早幾個小時,我忙著整理此行要帶的書。
在南極,哪裡能夠沒有書?我出神的想著,譬如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阿蒙森,除了巧克力與肉餅,還帶著三千本書。
書架上一本本瀏覽,打開一本再放回去,原本屬於我的快樂時光。哪些適合船艙,哪些適合山屋,哪些適合在機場席地等待,哪些又適合連續的紅眼飛行。這次去南極,將有好些日子在船上。哪些適合坐在陽台上看,哪些又適合床邊一盞燈的搖晃時光……
翻找架上的書,打開我隨身的閱讀器,清點其中原先存下的書,什麼時候我就開始閱讀有關南極的札記?
只要與南極有關,對於我,始終是沉浸式的閱讀。滿布筆跡的航海圖,寫下心情的航海日誌:食物吃完,燈油燒盡,多年前我就常在擬想,極地的漫漫永夜怎麼過?
當年,南極的先行者,他們追尋什麼、相信什麼,又如何對抗不時湧上來的自我懷疑? 沒有無線電沒有通訊設備,當年的極地險境,如今恰當的比喻是搭上瞬間失去動力的太空船,「寂靜的宇宙裡,你的尖叫,無人知曉」。
雪原?冰架?生還機會渺茫,為什麼有人要去南極?莫非接近危險,才讓一件事在心裡無比崇高?
對這些人,靈魂或有一個部分,嚮往著行險的趣味吧。至於我,年輕時心態叛逆,寧可撞得粉碎,也不要落入無趣的人生套路。許多時候,讀探險家事蹟,像是獲得替代式的滿足,包括當年以失敗收場的事蹟,讓我自覺僥倖,正好像在家中聽聞遠方的災難,重重吁出口氣,心裡是荷馬的句子:「正因為我們在劫難逃,萬物才顯得更加美好。」
閱讀更讓我隨意聯想,讀過的科幻小說裡,南極有條地心通道,消失的東西都進入那扇任意門。接著,就永遠留在地心?如同波赫士的想像,他說,月球像保管箱,貯存了所有地球找不到的,包括情侶的眼淚、虛擲的時間等。至於南極,有人說,千萬年堅冰裡埋藏著失去的「亞特蘭提斯」,在我想像中,南極說不定……正是失物招領的進口。
如果有個失物招領的櫃檯,我問自己,最想找到的是什麼?
出發在即,冬至前一天,台北大寒。
早幾個小時,我忙著整理此行要帶的書。
在南極,哪裡能夠沒有書?我出神的想著,譬如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阿蒙森,除了巧克力與肉餅,還帶著三千本書。
書架上一本本瀏覽,打開一本再放回去,原本屬於我的快樂時光。哪些適合船艙,哪些適合山屋,哪些適合在機場席地等待,哪些又適合連續的紅眼飛行。這次去南極,將有好些日子在船上。哪些適合坐在陽台上看,哪些又適合床邊一盞燈的搖晃時光……
翻找架上的書,打開我隨身的閱讀器,清點其中原先存下的書,什麼時候我就開始閱讀有關南極的札記?
只要與南極有關,對於我,始終是沉浸式的閱讀。滿布筆跡的航海圖,寫下心情的航海日誌:食物吃完,燈油燒盡,多年前我就常在擬想,極地的漫漫永夜怎麼過?
當年,南極的先行者,他們追尋什麼、相信什麼,又如何對抗不時湧上來的自我懷疑? 沒有無線電沒有通訊設備,當年的極地險境,如今恰當的比喻是搭上瞬間失去動力的太空船,「寂靜的宇宙裡,你的尖叫,無人知曉」。
雪原?冰架?生還機會渺茫,為什麼有人要去南極?莫非接近危險,才讓一件事在心裡無比崇高?
對這些人,靈魂或有一個部分,嚮往著行險的趣味吧。至於我,年輕時心態叛逆,寧可撞得粉碎,也不要落入無趣的人生套路。許多時候,讀探險家事蹟,像是獲得替代式的滿足,包括當年以失敗收場的事蹟,讓我自覺僥倖,正好像在家中聽聞遠方的災難,重重吁出口氣,心裡是荷馬的句子:「正因為我們在劫難逃,萬物才顯得更加美好。」
閱讀更讓我隨意聯想,讀過的科幻小說裡,南極有條地心通道,消失的東西都進入那扇任意門。接著,就永遠留在地心?如同波赫士的想像,他說,月球像保管箱,貯存了所有地球找不到的,包括情侶的眼淚、虛擲的時間等。至於南極,有人說,千萬年堅冰裡埋藏著失去的「亞特蘭提斯」,在我想像中,南極說不定……正是失物招領的進口。
如果有個失物招領的櫃檯,我問自己,最想找到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