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在這個月裡,希特勒(Hitler)與史達林(Stalin)在維也納美泉宮(Schonbrunn)的花園裡散步時,彼此擦肩而過。湯瑪斯.曼(Thomas Mann)幾乎要出櫃,還有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則是為愛幾乎發瘋。一隻貓躡手躡腳地朝著躺在躺椅上的西格蒙德.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走去。天氣很冷,白雪在腳下嚓嚓作響。艾爾莎.拉斯克.許勒(Else Lasker-Schuler)一貧如洗,愛上了戈特弗里德.本恩(Gottfried Benn),並收到法蘭茲.馬克(Franz Marc)寄來的一張繪有駿馬的明信片,卻稱佳布莉兒.明特(Gabriele Munter)微不足道。恩斯特.路德維希.克爾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畫波茲坦廣場(PotsdamerPlatz)邊上風騷的女子。飛機首次做出空中翻筋斗(Looping)。但,一切都無濟於事。奧斯瓦爾德.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已開始在寫《西方的沒落》(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了。
***
1913年第一秒鐘。一聲槍響劃破夜空。人們聽見一聲短促的喀嚓聲,指頭在扳機上繃緊,然後有第二聲、比較沉悶的槍響。警察得到通知後趕了過來,馬上逮捕了槍手。他名叫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
這位十二歲的紐奧良(New Orleans)男孩想以一把偷來的手槍迎接新年。警察把他關進監牢,接著又送進少年感化院「有色流浪少年之家」(Colored Waifs’ Home for Boys)。而他在裡面大吵大鬧得如此厲害,令院長彼得.戴維斯(Peter Davis)完全不知所措,只好隨手拿起一隻喇叭塞進他手裡(本來是想賞他耳光)。路易斯.阿姆斯壯卻突然靜默了,他幾乎是溫柔地接下了這個樂器,幾根手指前一晚還緊張地玩弄左輪手槍的扳機,現在重新碰觸到冰冷的金屬,不過這一次沒有槍響,還在院長辦公室的他就已讓喇叭響起最初幾聲溫暖又野性十足的樂音了。
***
「剛剛響起了午夜的射擊。巷弄裡與橋上歡喊雷動。大鐘鳴小鐘響。」一段來自布拉格的報導,撰寫者是法蘭茲.卡夫卡博士,波希米亞王國勞工意外保險協會職員。他的觀眾坐在遠方柏林、以馬內利教堂街二十九號的樓層公寓裡,只有一個人,但對他來說她是全世界:費莉絲.包爾(Felice Bauer),二十五歲,髮色偏金,有些瘦骨嶙峋的,有點像動作不靈活的瘦長小夥子,在卡爾.林德斯托姆股份有限公司(Carl Lindstrom A.G.)擔任速記打字員。在一個下著傾盆大雨的八月天,他們短暫結識,她的腳濕了,而他很快就覺得冷了。不過,自從那時候起,他們就在夜裡寫信,當家人都已入睡,他們寫著高度熱情、魅力無邊、奇特且是令人心煩意亂的信。日間午後,往往又再追加一封過去。有一次,費莉絲好幾天音訊全無,當他從好幾個噩夢中醒來,就絕望地開始寫《蛻變》(Die Verwandlung)。後來他告訴了她這個故事,創作在聖誕節前夕完成(現在它躺在抽屜裡,被費莉絲寄給他的兩張玉照保暖著)。然而,她所愛的、人在遠方的法蘭茲可以多麼迅速地變成一個可怕的謎,她是直到接到這封除夕夜寫的信才知悉。他天外飛來一筆地問她,如果他們約好了在法蘭克福碰面,先去參觀展覽,然後再上劇院看戲,但結果他只是一動也不動地躺在床上的話,她會不會拿起一把傘用力地打他?卡夫卡就是這樣用了三次虛擬式的句型,導入性地提問。隨後,他又似毫無惡意地跟她保證彼此的相親相愛,夢想著費莉絲與他永遠難分難解地攜手相連在一起。然後他又繼續寫道:「畢竟這是有可能的,曾經就有過一對情侶是以這樣的方式被綁在一起送上斷頭台。」就寫給未婚妻的信而言,這是多麼迷人的想法啊。都還沒親吻過彼此,將做丈夫的人就幻想著兩人一起上斷頭台。沒多久,卡夫卡自己好像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想法嚇到了:「但是,穿過我腦袋的盡是些什麼樣的念頭啊?」他寫道。他的解釋很簡單:「因為新的年份中出現了數字十三。」一九一三就是這樣在世界文學裡,開啟了新的篇章:透過一個充滿暴力的幻想。
***
遺失啟示。雷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蒙娜麗莎》(Mona Lisa)不見了。一九一一年,這幅畫被人從羅浮宮偷走,尚無明確的線索。畢卡索(Pablo Picasso)被巴黎警方叫去盤問,但因他有不在場的證明,所以被請回。羅浮宮裡,法國人在空蕩蕩的牆前擺上花束,以茲悼念。
一月初,我們並不知道確切的日期,一班從克拉考(Krakau)出發的火車抵達了維也納北車站,從一節車廂走下一位三十四歲、外表些微不修邊幅的俄國人。外面正刮著暴風雪。他一瘸一拐地走著。頭髮在這一年還沒洗過,濃密的小鬍子好似茂盛的灌木叢在鼻下開展,卻掩不住臉上點點的天花疤痕。腳穿俄國農夫鞋,手提一個塞得鼓鼓的行李箱,腳才剛落地,馬上又踏上一班把他帶到赫岑區(Hietzing)去的電車。他護照上的名字是斯塔夫羅斯.帕帕多普洛斯(Stavros Papadopoulos),聽來像混合著希臘與喬治亞裔的名字,他看來是那麼不體面,而天氣又是那麼寒冷,每位邊防哨兵都讓他通行了。前一晚在克拉考,另一個流亡地,他與列寧(Lenin)下棋,連續下了七盤,才在最後一盤得勝。他這方面的表現比騎單車好得多。列寧也曾嘗試教會他騎單車,卻是深感絕望。革命家得行動敏捷,他給了他這個啟示。然而,這位事實上叫作約瑟夫.威沙里歐諾維奇.朱加什維利(Josef WissarionowitschDschugaschwili),現在以斯塔夫羅斯.帕帕多普洛斯為名的人,學不會騎單車。距離聖誕節沒剩幾天,他在克拉考結冰的石頭路面上摔得很慘。腿到處都是傷,膝蓋也扭到了,他能再度拋頭露面,才剛沒有幾天。我「了不起的喬治」,列寧微笑地這樣稱呼他,他則是一瘸一拐地迎面走來,要來拿前往維也納之旅所需的假護照。同志,祝你旅途愉快。
他沒遭遇到什麼麻煩,通過了邊界,發著高燒坐在火車裡,椅下有他在轉車時匆匆塞進行李箱的手稿與書籍。
現在一抵達了維也納,他就拋棄了喬治亞籍的假名。自一九一三年一月開始,他說:我的名字是史達林,約瑟夫.史達林(Josef Stalin)。他下了電車,看見右邊是美泉宮與後面的花園,皇宮在冬季灰濛濛的黯淡天色裡閃耀。他走進美泉宮宮殿路三十號,列寧給他的小紙條上是這麼寫的。此外還寫著:「按托楊諾維斯基(Trojanowski)的門鈴。」於是,他抖掉沾在鞋上的雪,拿出手帕擤擤鼻子,有些不確定地按了門鈴。當女佣現身時,他講了約定的代號。
***
一隻貓潛入維也納伯格巷(Bergasse)十九號西格蒙德.弗洛依德的書房,裡面正在舉行週三講座聚會。牠是這陣子第二位意外的訪客,晚秋的時候,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Lou Andreas-Salome)加入了這個純男性的圈子,她一開始飽受質疑的目光,如今被眾人又愛又敬。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的襪帶上掛著一長串精神界偉人的戴髮頭皮,她曾與尼采(Nietzsche)一起坐在聖彼得大教堂的告解亭裡,與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躺在一張床上,還一起前往俄國造訪托爾斯泰(Tolstoi),據說弗蘭克.魏德金(Frank Wedekind)的劇作《露露》(Lulu)與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歌劇《莎樂美》(Salome)便是取名於她。現在弗洛依德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底下,至少就才智層面而言是如此,她這個冬天甚至可以住在隸屬於他工作區域的樓層,跟他一起討論他正在寫的新書《圖騰與禁忌》(Totem und Tabu),傾聽他抱怨榮格(C. G. Jung)與那些叛逃的蘇黎世心理學家們。但當時五十二歲的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這位寫了多部有關精神與情色題材書籍的女作者,她到這裡主要是讓大師親授心理分析的。之後,三月,她自己的診所將在哥廷根(Gottingen)開張。因此,她現置身於氣氛莊嚴的週三講座聚會裡,旁邊有博學的同事們,右邊是當時就已成為傳奇的躺椅,周遭四處可見古代的小雕像,是愛好古希臘羅馬文明的弗洛依德所收集得來,以助超脫所處的當代。當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踏進門來時,一隻貓也咻地一下,潛入了這個氣氛肅穆的圈子。一開始,弗洛依德覺得有些受到干擾,然而當他看見這隻貓十分好奇地打量古希臘花瓶與古羅馬的小雕像,心中有所觸動,就叫人送來牛奶給牠喝。不過,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後來是這麼描述的:「牠對他越來越高漲的愛戀與傾慕之心,完全視若無睹,綠眼珠的斜瞳仁冷淡地朝著他,好似對準隨便哪件物品一樣,如果他想要從牠那裡得到更多回饋,而不僅是自私又自戀的呼嚕聲,就算只有片刻也好,那麼他就必須把腳從舒服的躺椅上伸下來,運用靴尖做出最迷人的、又具獨創性的動作,以博得牠的注意。」從此以後,這隻貓週週都被允許加入講座,當牠生病了,纏上敷布,也可以躺在弗洛依德的躺椅上。牠證明了自己是能夠療癒的。
***
順便一提,體弱多病的。里爾克到底躲到哪兒啦?
在這個月裡,希特勒(Hitler)與史達林(Stalin)在維也納美泉宮(Schonbrunn)的花園裡散步時,彼此擦肩而過。湯瑪斯.曼(Thomas Mann)幾乎要出櫃,還有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則是為愛幾乎發瘋。一隻貓躡手躡腳地朝著躺在躺椅上的西格蒙德.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走去。天氣很冷,白雪在腳下嚓嚓作響。艾爾莎.拉斯克.許勒(Else Lasker-Schuler)一貧如洗,愛上了戈特弗里德.本恩(Gottfried Benn),並收到法蘭茲.馬克(Franz Marc)寄來的一張繪有駿馬的明信片,卻稱佳布莉兒.明特(Gabriele Munter)微不足道。恩斯特.路德維希.克爾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畫波茲坦廣場(PotsdamerPlatz)邊上風騷的女子。飛機首次做出空中翻筋斗(Looping)。但,一切都無濟於事。奧斯瓦爾德.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已開始在寫《西方的沒落》(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了。
***
1913年第一秒鐘。一聲槍響劃破夜空。人們聽見一聲短促的喀嚓聲,指頭在扳機上繃緊,然後有第二聲、比較沉悶的槍響。警察得到通知後趕了過來,馬上逮捕了槍手。他名叫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
這位十二歲的紐奧良(New Orleans)男孩想以一把偷來的手槍迎接新年。警察把他關進監牢,接著又送進少年感化院「有色流浪少年之家」(Colored Waifs’ Home for Boys)。而他在裡面大吵大鬧得如此厲害,令院長彼得.戴維斯(Peter Davis)完全不知所措,只好隨手拿起一隻喇叭塞進他手裡(本來是想賞他耳光)。路易斯.阿姆斯壯卻突然靜默了,他幾乎是溫柔地接下了這個樂器,幾根手指前一晚還緊張地玩弄左輪手槍的扳機,現在重新碰觸到冰冷的金屬,不過這一次沒有槍響,還在院長辦公室的他就已讓喇叭響起最初幾聲溫暖又野性十足的樂音了。
***
「剛剛響起了午夜的射擊。巷弄裡與橋上歡喊雷動。大鐘鳴小鐘響。」一段來自布拉格的報導,撰寫者是法蘭茲.卡夫卡博士,波希米亞王國勞工意外保險協會職員。他的觀眾坐在遠方柏林、以馬內利教堂街二十九號的樓層公寓裡,只有一個人,但對他來說她是全世界:費莉絲.包爾(Felice Bauer),二十五歲,髮色偏金,有些瘦骨嶙峋的,有點像動作不靈活的瘦長小夥子,在卡爾.林德斯托姆股份有限公司(Carl Lindstrom A.G.)擔任速記打字員。在一個下著傾盆大雨的八月天,他們短暫結識,她的腳濕了,而他很快就覺得冷了。不過,自從那時候起,他們就在夜裡寫信,當家人都已入睡,他們寫著高度熱情、魅力無邊、奇特且是令人心煩意亂的信。日間午後,往往又再追加一封過去。有一次,費莉絲好幾天音訊全無,當他從好幾個噩夢中醒來,就絕望地開始寫《蛻變》(Die Verwandlung)。後來他告訴了她這個故事,創作在聖誕節前夕完成(現在它躺在抽屜裡,被費莉絲寄給他的兩張玉照保暖著)。然而,她所愛的、人在遠方的法蘭茲可以多麼迅速地變成一個可怕的謎,她是直到接到這封除夕夜寫的信才知悉。他天外飛來一筆地問她,如果他們約好了在法蘭克福碰面,先去參觀展覽,然後再上劇院看戲,但結果他只是一動也不動地躺在床上的話,她會不會拿起一把傘用力地打他?卡夫卡就是這樣用了三次虛擬式的句型,導入性地提問。隨後,他又似毫無惡意地跟她保證彼此的相親相愛,夢想著費莉絲與他永遠難分難解地攜手相連在一起。然後他又繼續寫道:「畢竟這是有可能的,曾經就有過一對情侶是以這樣的方式被綁在一起送上斷頭台。」就寫給未婚妻的信而言,這是多麼迷人的想法啊。都還沒親吻過彼此,將做丈夫的人就幻想著兩人一起上斷頭台。沒多久,卡夫卡自己好像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想法嚇到了:「但是,穿過我腦袋的盡是些什麼樣的念頭啊?」他寫道。他的解釋很簡單:「因為新的年份中出現了數字十三。」一九一三就是這樣在世界文學裡,開啟了新的篇章:透過一個充滿暴力的幻想。
***
遺失啟示。雷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蒙娜麗莎》(Mona Lisa)不見了。一九一一年,這幅畫被人從羅浮宮偷走,尚無明確的線索。畢卡索(Pablo Picasso)被巴黎警方叫去盤問,但因他有不在場的證明,所以被請回。羅浮宮裡,法國人在空蕩蕩的牆前擺上花束,以茲悼念。
一月初,我們並不知道確切的日期,一班從克拉考(Krakau)出發的火車抵達了維也納北車站,從一節車廂走下一位三十四歲、外表些微不修邊幅的俄國人。外面正刮著暴風雪。他一瘸一拐地走著。頭髮在這一年還沒洗過,濃密的小鬍子好似茂盛的灌木叢在鼻下開展,卻掩不住臉上點點的天花疤痕。腳穿俄國農夫鞋,手提一個塞得鼓鼓的行李箱,腳才剛落地,馬上又踏上一班把他帶到赫岑區(Hietzing)去的電車。他護照上的名字是斯塔夫羅斯.帕帕多普洛斯(Stavros Papadopoulos),聽來像混合著希臘與喬治亞裔的名字,他看來是那麼不體面,而天氣又是那麼寒冷,每位邊防哨兵都讓他通行了。前一晚在克拉考,另一個流亡地,他與列寧(Lenin)下棋,連續下了七盤,才在最後一盤得勝。他這方面的表現比騎單車好得多。列寧也曾嘗試教會他騎單車,卻是深感絕望。革命家得行動敏捷,他給了他這個啟示。然而,這位事實上叫作約瑟夫.威沙里歐諾維奇.朱加什維利(Josef WissarionowitschDschugaschwili),現在以斯塔夫羅斯.帕帕多普洛斯為名的人,學不會騎單車。距離聖誕節沒剩幾天,他在克拉考結冰的石頭路面上摔得很慘。腿到處都是傷,膝蓋也扭到了,他能再度拋頭露面,才剛沒有幾天。我「了不起的喬治」,列寧微笑地這樣稱呼他,他則是一瘸一拐地迎面走來,要來拿前往維也納之旅所需的假護照。同志,祝你旅途愉快。
他沒遭遇到什麼麻煩,通過了邊界,發著高燒坐在火車裡,椅下有他在轉車時匆匆塞進行李箱的手稿與書籍。
現在一抵達了維也納,他就拋棄了喬治亞籍的假名。自一九一三年一月開始,他說:我的名字是史達林,約瑟夫.史達林(Josef Stalin)。他下了電車,看見右邊是美泉宮與後面的花園,皇宮在冬季灰濛濛的黯淡天色裡閃耀。他走進美泉宮宮殿路三十號,列寧給他的小紙條上是這麼寫的。此外還寫著:「按托楊諾維斯基(Trojanowski)的門鈴。」於是,他抖掉沾在鞋上的雪,拿出手帕擤擤鼻子,有些不確定地按了門鈴。當女佣現身時,他講了約定的代號。
***
一隻貓潛入維也納伯格巷(Bergasse)十九號西格蒙德.弗洛依德的書房,裡面正在舉行週三講座聚會。牠是這陣子第二位意外的訪客,晚秋的時候,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Lou Andreas-Salome)加入了這個純男性的圈子,她一開始飽受質疑的目光,如今被眾人又愛又敬。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的襪帶上掛著一長串精神界偉人的戴髮頭皮,她曾與尼采(Nietzsche)一起坐在聖彼得大教堂的告解亭裡,與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躺在一張床上,還一起前往俄國造訪托爾斯泰(Tolstoi),據說弗蘭克.魏德金(Frank Wedekind)的劇作《露露》(Lulu)與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歌劇《莎樂美》(Salome)便是取名於她。現在弗洛依德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底下,至少就才智層面而言是如此,她這個冬天甚至可以住在隸屬於他工作區域的樓層,跟他一起討論他正在寫的新書《圖騰與禁忌》(Totem und Tabu),傾聽他抱怨榮格(C. G. Jung)與那些叛逃的蘇黎世心理學家們。但當時五十二歲的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這位寫了多部有關精神與情色題材書籍的女作者,她到這裡主要是讓大師親授心理分析的。之後,三月,她自己的診所將在哥廷根(Gottingen)開張。因此,她現置身於氣氛莊嚴的週三講座聚會裡,旁邊有博學的同事們,右邊是當時就已成為傳奇的躺椅,周遭四處可見古代的小雕像,是愛好古希臘羅馬文明的弗洛依德所收集得來,以助超脫所處的當代。當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踏進門來時,一隻貓也咻地一下,潛入了這個氣氛肅穆的圈子。一開始,弗洛依德覺得有些受到干擾,然而當他看見這隻貓十分好奇地打量古希臘花瓶與古羅馬的小雕像,心中有所觸動,就叫人送來牛奶給牠喝。不過,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後來是這麼描述的:「牠對他越來越高漲的愛戀與傾慕之心,完全視若無睹,綠眼珠的斜瞳仁冷淡地朝著他,好似對準隨便哪件物品一樣,如果他想要從牠那裡得到更多回饋,而不僅是自私又自戀的呼嚕聲,就算只有片刻也好,那麼他就必須把腳從舒服的躺椅上伸下來,運用靴尖做出最迷人的、又具獨創性的動作,以博得牠的注意。」從此以後,這隻貓週週都被允許加入講座,當牠生病了,纏上敷布,也可以躺在弗洛依德的躺椅上。牠證明了自己是能夠療癒的。
***
順便一提,體弱多病的。里爾克到底躲到哪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