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非典型貴族千金:十字軍王后埃莉諾

在中世紀歐洲,貴族女性的天職就是出嫁。她們自出生起便會學習各種持家技能,例如刺繡、紡織、唱歌和照顧孩子。不過,在十二世紀的歐洲,卻出現了一位異於常人的貴族女性。這位女性否定了她作為女性在中世紀歐洲社會被賦予的任務,而且更主動地挑起了戰爭,在歐洲地盤上爭奪了一塊由她自己統治的土地。她就是阿奎丹的埃莉諾(Eleanor of Aquitaine)。

阿奎丹公國的千金

埃莉諾是法國西部最大的公爵領地阿奎丹公國的統治者,威廉十世(William X)的長女。雖然生為女兒身,她的父親卻沒有因此讓她只成為其他人眼中的普通貴族女性。威廉十世除了讓女兒學習各種持家技能外,還要女兒學習歷史、算術、拉丁文、騎術和狩獵等等,這些都是中世紀歐洲統治者應有的知識和技能。此外,埃莉諾從小便經常在祖父威廉九世的庭園裡長大,受到音樂和詩歌的薰陶,還因此墮入了中世紀歐洲獨有的宮廷愛情。這種成長的環境,使埃莉諾漸漸養成活潑、聰慧、自信和倔強的性格,讓她在不久將來成為當時歐洲最強悍的阿奎丹公國的女繼承人。

埃莉諾母親和她唯一的兄長在一一三○年先後去世,使她順理成章成為阿奎丹公國唯一的繼承人。阿奎丹公國是法國境內其中一個較強大的公國,支配的屬地甚至比法王能夠實際控制的領土還要大。因此,阿奎丹公國的繼承人埃莉諾,便成為各國爭相聯姻的對象,因為只要能迎娶埃莉諾,便能合法取得阿奎丹公國的統治權。一一三七年,威廉十世前往耶路撒冷朝聖,把當時還十五歲的埃莉諾交給波爾多大主教代管。然而,這趟離別竟然是永訣。威廉十世在回程途中染上急病逝世,十五歲的埃莉諾旋即繼承了阿奎丹公國。

不過,對於年紀輕輕的埃莉諾來說,手握強大的阿奎丹公國並非好事,尤其是當時歐洲很多追求權力的貴族公侯都在覬覦埃莉諾手中這塊肥肉。埃莉諾的父親很早便知道這個危機,因此早在埃莉諾成為繼承人時,便把女兒託付給法王路易六世(Louis VI)。威廉十世希望路易六世在埃莉諾找到一個合適的丈夫前,能夠代為管治阿奎丹。不過,路易六世也是個有野心的人,當埃莉諾繼承爵位後,他認為機會來了。雖然路易六世已經年老而且臥病在床,但他還是不放過這個可以讓法國王室強大起來的機會。路易六世認為埃莉諾年輕貌美且知書識禮,更擁有著阿奎丹這塊富饒之地,讓她來當兒子路易的妻子最適合不過了。因此,他迅速安排埃莉諾跟兒子結婚,使阿奎丹歸入法國王室的控制之下。

路易六世死後,路易繼位為路易七世,埃莉諾也就成為了法國王后。不過,因為從小便被培養成一位統治者,埃莉諾不甘於當一個安靜且服從丈夫的王后。路易七世雖然是一個虔誠溫厚的人,卻非一個擅長統治的人。埃莉諾比她的丈夫更有能力,更適合成為王國的統治者。在她的強勢下,軟弱的路易七世只能對她唯唯諾諾、事事遷就。儘管路易七世經常為此感到迷失,他的母親也非常不喜歡不肯安份守己的埃莉諾,但他還是相當寵愛埃莉諾。

參與十字軍東征

中世紀的歐洲基本上就是打來打去,戰爭頻繁。面對一些政治上的爭拗,埃莉諾並不怕以戰爭解決。例如說,埃莉諾妹妹彼得羅內拉(Petronella)雖然早已嫁給英格蘭國王布盧瓦的史蒂芬(Stephen of Blois),卻跟韋爾芒杜瓦(Vermandois)伯爵拉烏爾一世(Raoul I)有染而起了爭端。雖然理虧,埃莉諾卻說服丈夫與史蒂芬開戰。最後,路易七世在戰事中放火燒了維提鎮(Town of Vitry),城中人民因恐懼而躲入一間教堂,但教堂接著同樣被放火燒毀,在內躲藏的人無一倖存。這次戰爭使仁厚的路易七世面臨情緒崩潰,他充滿愧疚,腦裡經常聽到那些死者的慘叫聲。

因此,路易七世極需要離開法國到聖地朝聖,來洗刷這份罪疚感。而這個機會也在不久後出現。教宗尤金三世(Eugene III)呼籲路易七世統領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保護位於聖地的十字軍國家耶路撒冷王國。路易七世答應了,埃莉諾也準備同行。

當然,埃莉諾並非單純跟隨,她熱衷十字軍東征的程度比丈夫還高。一一四五年,十九歲的她從侍婢中挑選了三百名女子,充作自己的十字軍部隊。埃莉諾向教廷聲稱這支隊伍的主要職責是擔任十字軍救護人員,但這顯然不是她真正心思,她不甘於讓路易七世的軍隊獨自作戰。埃莉諾與丈夫分開行事,她的部隊成員穿戴著盔甲和武器,準備投入作戰。路上有三百名女性騎馬行軍,這在中世紀歐洲是件非常突兀的事,自然惹來不少的非議。不過,強悍的埃莉諾並沒有理會這些流言蜚語。當她的部隊順利抵達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後,許多人對她刮目相看,有些人更拿她跟古希臘神話中慓悍善戰、只有女性的亞馬遜人(Amazones)的女王來比較。

但不幸的是,十字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拜占庭帝國皇帝曾跟法國軍隊說,十字軍在日耳曼國王康拉德三世(Conrad III)的帶領下,連番擊敗土耳其人,但當他們繼續前往耶路撒冷時,卻發現這只是一句謊言。康拉德三世的軍隊沒有取得勝利,而且在土耳其人攻擊下,他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就這樣,法國軍隊只好跟僅存的日耳曼軍隊合流,前往安條克公國(Dutchy of Antioch)──由埃莉諾的叔叔統治的十字軍國家。

不過,土耳其人早已盯上他們。埃莉諾的臣子若弗魯瓦(Geoffrey de Rancon)帶領著先鋒部隊愈走愈快,但軍隊的後勤輜重卻跟不上,整支軍隊就斷開了。土耳其人看準機會殺入,十字軍傷亡慘重。因為若弗魯瓦的誤判,埃莉諾被指責需為這次損失負上責任。也因為如此,路易七世與埃莉諾之間開始產生了芥蒂。

埃莉諾跟路易的婚姻關係破裂

當十字軍終於成功進入安條克後,埃莉諾跟他的叔叔普瓦捷的拉蒙(Raymond of Poitiers)非常契合,而且因為他們年紀相差不大,拉蒙又是個美男子,所以他跟埃莉諾之間的緋聞不斷,逐漸引起路易七世猜忌。後來,拉蒙與路易七世在作戰策略有分歧。拉蒙認為軍隊必須先奪取埃德薩(Edessa),穩住十字軍在聖地的控制權,但路易七世卻認為軍隊只需要集中前往耶路撒冷即可。事實上,路易七世沒有什麼軍事才能,拉蒙的建議才是正確的。埃莉諾了解這點,因此同意拉蒙的主張,但路易七世卻認為這是因為他倆有染!

自己王后不支持自己,路易七世終於再也忍耐不住了。他變成了另一個人,向來順從王后的他這次強硬起來了。他命令埃莉諾必須聽從他的作戰策略,但埃莉諾豈會就範?一怒之下,她說跟路易七世的婚姻,本來就因為血緣太近而有問題,這問題成為他們雙方離婚的導火線。路易七世強迫埃莉諾跟他一同離開安條克,這讓生來就想當統治者的埃莉諾愈發不滿。事實證明,路易七世進攻大馬士革失敗,導致這次十字軍東征無功而返。路易七世和埃莉諾二人各自乘坐不同船隻返回法國。

埃莉諾能夠忍受一個軟弱的丈夫,卻無法跟一個猜疑的人相處,他們之間的關係愈來愈差。路易七世雖然與埃莉諾育有很多孩子,但無一個是男孩,這讓路易七世決心要離開埃莉諾。一一五二年,路易七世跟埃莉諾離婚,他父親精心安排的這樁婚事,為的就是吞併阿奎丹,現在功虧一簣了。同時,埃莉諾變回單身後,她重新成為歐洲最炙手可熱的女子──美麗動人、知書識禮的阿奎丹女公爵。

埃莉諾的第二段婚姻

埃莉諾跟路易七世離婚後,她再次成為歐洲炙手可熱的婚配對象,埃莉諾也知道自己一定會再婚。但是,她不再是個當年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她決意要自己選擇結婚對象。位處法國北部的諾曼第公爵亨利正是適當人選,他同時是英格蘭王位的未來繼承人。埃莉諾知道,他日後會是個大人物,於是便跟亨利打好了關係。亨利也不是蠢材,他知道埃莉諾和阿奎丹公國,是可以讓自己壯大的好機會。於是,他很快便找埃莉諾見面,在埃莉諾跟前夫路易七世離婚九個月後,她就跟亨利結婚了。

這樁婚事絕對是強大的。一一五四年,亨利繼承英格蘭王位,稱為亨利二世(Henry II),並將他統治的土地跟埃莉諾的土地結合起來,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王國,範圍廣至英格蘭、諾曼第和整個法國西部。亨利二世在法國實際控制的範圍,比法王路易七世的還要大得多。

不過,這不代表亨利二世和埃莉諾的婚姻幸福美滿。他們同樣是有野心的人,而且同樣都是強悍的人。亨利二世身為嫡長子,一出生便注定是個統治者。與路易七世相比,他的脾氣可暴躁多了。因為這樣,他經常跟埃莉諾發生爭執,而且一吵起來往往一發不可收拾。埃莉諾比他年長十一歲,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所以她也不打算完全服從這位控制欲強的新丈夫。儘管亨利二世跟埃莉諾的關係不是很好,但他們還是生下了五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發兵造反

長期的婚姻問題最容易衍生婚外情。亨利二世開始傳出有很多情婦,而他跟情婦「世界的玫瑰」羅莎門德.克利弗德(Rosamund Clifford)的關係最讓埃莉諾無法容忍。於是,埃莉諾帶著自己幾個孩子離開英格蘭,返回娘家阿奎丹公國。她已經厭倦跟暴躁和不忠的丈夫相處,只想獨自統治阿奎丹。隨她同行的幾個孩子中,長子理查是其中一位,被埃莉諾選擇來當繼承人。

埃莉諾幾個兒子同樣無法忍受父親的暴戾。他們其中一個兒子「幼王」亨利受到母親鼓勵而離家出走,跟他的兄弟理查和若弗魯瓦來到阿奎丹。在幾個兒子鼓動下,埃莉諾決定造反,試圖起兵推翻亨利二世。不過,世事哪有這麼順利?這次造反失敗了,一生風雲的埃莉諾從此成為階下囚,這一關便是十六年。

對於埃莉諾來說,囚禁還不是最可怕的。最令她難受的,是囚禁使她與兒子們愈來愈疏遠。此時的埃莉諾已經五十歲,失去希望和權力。在被囚的日子裡,她時常許願,期盼有一天會重獲自由。

成為王國攝政,一展長才

也許上帝真的聽到她的禱告。亨利二世在一一八九年逝世,長子理查繼承英格蘭王位,是為理查一世(Richard I),他就是著名的「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雖然理查一世跟母親埃莉諾已經比從前疏遠不少,但他甫登基的第一件事,便是釋放自己母親。埃莉諾獲釋後,這位天生的統治者終於得到了統治的機會。理查一世對十字軍東征有極大熱誠,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主要人物。他帶兵前往東方時,埃莉諾成為攝政,替兒子理查一世打理英格蘭。

理查一世所以能無後顧之憂在東方打仗,全賴埃莉諾的能幹。她為兒子保衛了國土,而且當後來理查一世被抓時,她也成功穿針引線解救了兒子。英格蘭人民逐漸認可埃莉諾的統治才能,她也愈來愈出名,儘管現在的埃莉諾已不再在乎別人的看法。

年老並沒有讓埃莉諾停下她的步伐。她仍然在歐洲四處奔走,為兒子們尋找強而有力的結婚對象,延續這個他們統治的帝國。當埃莉諾已七十歲時,她還越過庇里牛斯山為理查一世尋找合適的結婚對象,足跡遍布阿爾卑斯山。埃莉諾很長壽,當她大半兒子都相繼去世時,她還好好活著直到最年幼的兒子「無地王」約翰(John the Lackland)登基成為英王。

埃莉諾在她最後的日子裡,住在一所位於豐特夫羅(Fontevraud)的修道院,成為了一名修女。一二○四年,八十二歲的埃莉諾辭世,葬在自己最欣賞的兒子理查一世墓旁。雖然英格蘭在她死後不久便永遠丟失了諾曼第公國,但其他曾隸屬她的領地仍然有一段很長時間忠於英格蘭。雖然在早年,埃莉諾的愛情故事讓她備受批評,但中年後她卻成功證明自己是個富有才幹、智慧和行動力的統治者。難怪一群在埃莉諾晚年跟她一起生活過的修女,在她們的紀錄中如此描述埃莉諾:「埃莉諾已經超越了世上所有王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