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家來古格士
有一天,在斯巴達城市中心,一位改革家正在向民眾頒布新的法律。這時,人群中突然衝出一位反對新法的年輕貴族,他在憤怒之下戳瞎了改革家的一隻眼睛。民眾目睹了這怵目驚心的一刻,要求嚴懲這個年輕人。但改革家面無怒色,還將年輕人留在身邊照顧自己。相處日久,年輕人發現改革家並非自己想像中的陰沉乖張之人,相反地,他從容冷靜、仁慈無私。斯巴達能有這樣賢明的領袖真是一種榮幸和榮耀。
這位極具風度的改革家叫來古格士(Lycurgus)。來古格士出身皇族,是斯巴達國王歐諾莫斯的次子。他小時候,斯巴達社會衝突不斷,貴族爭權奪利,貧富差距日益加大。在一次動亂中,父親歐諾莫斯意外死去,來古格士的哥哥繼承父位不久後也去世了。只有來古格士是唯一的合法繼承人,但他並不貪戀王位,何況王后還懷有遺腹子。不久,王后生下了一名男嬰,來古格士為他取名卡里拉奧斯,寓意為「人們的歡樂」。他把姪子推舉為王,自己甘當輔佐之位。
崇高者總會遭到小人嫉妒,一些貴族聯合起來四處散播謠言,說來古格士別有用心,等到時機成熟就會廢掉小國王卡里拉奧斯。來古格士不想與他們爭辯,為了避開眾人的猜忌,獨自離開城邦,遠走他鄉。
他先後去了很多地方。當時,克里特是地中海區域最繁榮的地方,來古格士極為欣賞這裡的社會制度。在愛奧尼亞,他見到了手抄本的《荷馬史詩》,並整理出其中涉及的法律、道德和制度。聽過《荷馬史詩》的現場吟唱,他把這部偉大的史詩帶在身上,後來在古希臘廣為流傳。他在埃及觀察到很多有效的管理方案,比如,把軍隊和普通民眾分開,禁止工匠和手工業者參與政治。他還沿路去了利比亞和西班牙,最遠到過印度,在那裡,他拜會了很多苦行僧。
此時,國內的局勢不容樂觀。來古格士走後,小國王年幼無法掌權,實權都握在貴族手中。他們一味地維護自己的利益,階級衝突更加激烈,國王的位置不斷受到威脅。動盪之中,斯巴達人想到了來古格士。
來古格士被請回國後,看到上下一片混亂,決定即刻著手一場徹頭徹尾的改革。為了讓那些桀驁不馴的貴族聽命於他,他首先要借助神的權威。
在德爾菲神廟,女祭司向來古格士轉達了神諭:神已經答應了他的祈求,將賜給他一部世界上最完美的法律。這部法律其實是來古格士早先擬定好的,稱為「大公約」。虔誠的斯巴達人都信以為真,心悅誠服地落實各項改革。
在此之前,斯巴達實行雙王制,兩位國王共同掌權,由兩個皇族分別世襲。一位國王負責日常事務,另一位負責軍事作戰。來古格士在改革中削弱了王權,只給他們祭祀和判決的權限,兩位國王權力相同,互相牽制。對於出身王族的來古格士,能做到這一點實為難得。
同時,為了限制國王權力的膨脹,來古格士設立了30人元老院,負責處理國家行政事務,並為公民大會準備議案。30人當中,除了兩位國王之外,其他人從國內60歲以上的公民之中選舉產生。這30人權力相當,連國王也不例外。元老院的選舉十分有趣:廣場上,候選人抽籤決定次序,一個一個從民眾面前走過,大家用大聲呼喊表示支持,用沉默無聲表示反對。得到的呼聲高低就代表了候選者的得分。而記錄員事先被隔離在廣場邊的一個小房子裡,只能聽到外面呼聲的高低,但看不到對應的候選人是誰。
來古格士也給公民參政、議政的權利,建立了由30歲以上的男性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他們可以參加議案表決和官員選舉,現場也只記錄聲音的大小,不計票數。來古格士還增設了5名監察員,任期一年,監督司法是否公正,作為對權力機構的補充。
貧富懸殊是斯巴達最大的社會問題。來古格士重新分配斯巴達的土地,他軟硬兼施地說服了貴族,把全國土地平均劃分為9,000塊,分給9,000個公民,此後的戶數保持不變。他倡導節儉,限制使用奢侈品,房屋不能顯露豪華裝飾。為了防止財富集中在少數金融家手中,他用鐵棒取代金銀貨幣,並使貨幣貶值。這樣一來,人們買一件稍微昂貴的商品都要運一牛車的鐵,貨幣流通很不方便。來古格士認為,人們對金錢的興趣將因此逐漸減少。
來古格士還建立了公共食堂,要求所有人統一在這裡用餐。這個措施最讓貴族頭痛,所以才發生了本篇開頭的那一幕,但最終貴族們還是勉強同意了。國民每人每月向食堂繳交定量的糧食和一點費用,每個人都吃一樣的飯菜。除了極少數窮苦人,不參加統一用餐的人會被剝奪公民權利。為了對付那些鑽漏洞的貴族,來古格士還規定,不允許來食堂之前先在家裡吃飽喝足。隨著人們逐漸習慣這種方式,食堂也變為一種社交場所。
一系列改革措施彌合了城邦內部的矛盾裂痕。來古格士強化了斯巴達人民的集體意識,還發展了全民軍事制度,建立起一個勇武有序的理想國度,並奠定了斯巴達此後五百多年的社會形態。但他的改革方針沒有任何文字紀錄,完全是口頭法令。原來,來古格士並不看重書面形式,認為法律得以真正貫徹執行才是最重要的。
來古格士推行改革後,看到整個城邦的穩定發展,決定將這套法律永久地保持下去。他想好了計策,告訴人民在他回來之前,誰都不能對法律做任何修改,並要求每個人宣誓。來古格士再次來到德爾菲神廟,詢問自己的法律是否完美,能否讓斯巴達永久繁榮,女祭司給了他肯定的回答。來古格士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他轉身越走越遠,再也沒有回到斯巴達,最後絕食而亡。斯巴達人民永遠等不到他回來,就按照承諾將來古格士的法律長久維護下去。
有一天,在斯巴達城市中心,一位改革家正在向民眾頒布新的法律。這時,人群中突然衝出一位反對新法的年輕貴族,他在憤怒之下戳瞎了改革家的一隻眼睛。民眾目睹了這怵目驚心的一刻,要求嚴懲這個年輕人。但改革家面無怒色,還將年輕人留在身邊照顧自己。相處日久,年輕人發現改革家並非自己想像中的陰沉乖張之人,相反地,他從容冷靜、仁慈無私。斯巴達能有這樣賢明的領袖真是一種榮幸和榮耀。
這位極具風度的改革家叫來古格士(Lycurgus)。來古格士出身皇族,是斯巴達國王歐諾莫斯的次子。他小時候,斯巴達社會衝突不斷,貴族爭權奪利,貧富差距日益加大。在一次動亂中,父親歐諾莫斯意外死去,來古格士的哥哥繼承父位不久後也去世了。只有來古格士是唯一的合法繼承人,但他並不貪戀王位,何況王后還懷有遺腹子。不久,王后生下了一名男嬰,來古格士為他取名卡里拉奧斯,寓意為「人們的歡樂」。他把姪子推舉為王,自己甘當輔佐之位。
崇高者總會遭到小人嫉妒,一些貴族聯合起來四處散播謠言,說來古格士別有用心,等到時機成熟就會廢掉小國王卡里拉奧斯。來古格士不想與他們爭辯,為了避開眾人的猜忌,獨自離開城邦,遠走他鄉。
他先後去了很多地方。當時,克里特是地中海區域最繁榮的地方,來古格士極為欣賞這裡的社會制度。在愛奧尼亞,他見到了手抄本的《荷馬史詩》,並整理出其中涉及的法律、道德和制度。聽過《荷馬史詩》的現場吟唱,他把這部偉大的史詩帶在身上,後來在古希臘廣為流傳。他在埃及觀察到很多有效的管理方案,比如,把軍隊和普通民眾分開,禁止工匠和手工業者參與政治。他還沿路去了利比亞和西班牙,最遠到過印度,在那裡,他拜會了很多苦行僧。
此時,國內的局勢不容樂觀。來古格士走後,小國王年幼無法掌權,實權都握在貴族手中。他們一味地維護自己的利益,階級衝突更加激烈,國王的位置不斷受到威脅。動盪之中,斯巴達人想到了來古格士。
來古格士被請回國後,看到上下一片混亂,決定即刻著手一場徹頭徹尾的改革。為了讓那些桀驁不馴的貴族聽命於他,他首先要借助神的權威。
在德爾菲神廟,女祭司向來古格士轉達了神諭:神已經答應了他的祈求,將賜給他一部世界上最完美的法律。這部法律其實是來古格士早先擬定好的,稱為「大公約」。虔誠的斯巴達人都信以為真,心悅誠服地落實各項改革。
在此之前,斯巴達實行雙王制,兩位國王共同掌權,由兩個皇族分別世襲。一位國王負責日常事務,另一位負責軍事作戰。來古格士在改革中削弱了王權,只給他們祭祀和判決的權限,兩位國王權力相同,互相牽制。對於出身王族的來古格士,能做到這一點實為難得。
同時,為了限制國王權力的膨脹,來古格士設立了30人元老院,負責處理國家行政事務,並為公民大會準備議案。30人當中,除了兩位國王之外,其他人從國內60歲以上的公民之中選舉產生。這30人權力相當,連國王也不例外。元老院的選舉十分有趣:廣場上,候選人抽籤決定次序,一個一個從民眾面前走過,大家用大聲呼喊表示支持,用沉默無聲表示反對。得到的呼聲高低就代表了候選者的得分。而記錄員事先被隔離在廣場邊的一個小房子裡,只能聽到外面呼聲的高低,但看不到對應的候選人是誰。
來古格士也給公民參政、議政的權利,建立了由30歲以上的男性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他們可以參加議案表決和官員選舉,現場也只記錄聲音的大小,不計票數。來古格士還增設了5名監察員,任期一年,監督司法是否公正,作為對權力機構的補充。
貧富懸殊是斯巴達最大的社會問題。來古格士重新分配斯巴達的土地,他軟硬兼施地說服了貴族,把全國土地平均劃分為9,000塊,分給9,000個公民,此後的戶數保持不變。他倡導節儉,限制使用奢侈品,房屋不能顯露豪華裝飾。為了防止財富集中在少數金融家手中,他用鐵棒取代金銀貨幣,並使貨幣貶值。這樣一來,人們買一件稍微昂貴的商品都要運一牛車的鐵,貨幣流通很不方便。來古格士認為,人們對金錢的興趣將因此逐漸減少。
來古格士還建立了公共食堂,要求所有人統一在這裡用餐。這個措施最讓貴族頭痛,所以才發生了本篇開頭的那一幕,但最終貴族們還是勉強同意了。國民每人每月向食堂繳交定量的糧食和一點費用,每個人都吃一樣的飯菜。除了極少數窮苦人,不參加統一用餐的人會被剝奪公民權利。為了對付那些鑽漏洞的貴族,來古格士還規定,不允許來食堂之前先在家裡吃飽喝足。隨著人們逐漸習慣這種方式,食堂也變為一種社交場所。
一系列改革措施彌合了城邦內部的矛盾裂痕。來古格士強化了斯巴達人民的集體意識,還發展了全民軍事制度,建立起一個勇武有序的理想國度,並奠定了斯巴達此後五百多年的社會形態。但他的改革方針沒有任何文字紀錄,完全是口頭法令。原來,來古格士並不看重書面形式,認為法律得以真正貫徹執行才是最重要的。
來古格士推行改革後,看到整個城邦的穩定發展,決定將這套法律永久地保持下去。他想好了計策,告訴人民在他回來之前,誰都不能對法律做任何修改,並要求每個人宣誓。來古格士再次來到德爾菲神廟,詢問自己的法律是否完美,能否讓斯巴達永久繁榮,女祭司給了他肯定的回答。來古格士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他轉身越走越遠,再也沒有回到斯巴達,最後絕食而亡。斯巴達人民永遠等不到他回來,就按照承諾將來古格士的法律長久維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