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盧昂 Rouen

盧昂位於曲折的塞納河下游谷地,從凱爾特高盧時期即為部落聚居地,至羅馬設置的盧格敦高盧行省統治時已在塞納河右岸建成僅次於里昂的高盧第二大城市;然而真正讓盧昂躍上歷史舞台的卻是9世紀中期北方維京人溯塞納河口而上的入侵占領,並於911年起受法王查理三世封邑為諾曼第公國首府,由領袖羅洛開啟了日後諾曼第公國與法國王權綿延數個世紀的鬥爭。1066年羅洛後裔征服者威廉成為英格蘭國王,擴大了諾曼第公國與法國間的從屬矛盾,1204年腓力二世趁金雀花王朝諸子之亂,收復盧昂等諾曼第失地,待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盧昂再次降於英王亨利五世,之後聖女貞德更被勃艮第叛軍押送至盧昂交英方審判,直到1449年盧昂才回歸法國領土。

終獲喘息的盧昂恢復中世紀以來依靠紡織業與內河貿易發達的繁榮,雖在宗教戰爭期間再度受創,但始終為諾曼第重要的經濟樞紐;二戰期間盧昂因戰略地位受德軍與盟軍的嚴重破壞,歷經戰後重建依舊為北法重要城市,以昔日豐厚歷史與藝術文化吸引各地遊客。

 

領隊帶路線

由舊市集廣場南方聖埃盧瓦教堂附近的下車處開始步行,參觀聖女貞德教堂之後沿著兩側商肆林立的大時鐘街徒步區東行,經過大時鐘後即可抵達盧昂大教堂,兩座教堂之間的徒步距離大約500公尺。

 

舊市集廣場Place du Vieux-Marché

1430年5月30日,英法百年戰爭的英雄人物聖女貞德在此結束年僅19歲的傳奇人生;充滿聖蹟的故事要從14世紀末期說起,當時法王查理六世因精神疾病無法處理政事,宮廷陷入內鬥引發勃艮第公爵與英國結盟,查理六世病逝後王太子查理僅能控制羅亞爾河以南,北部與西南方均已失守,眼看羅亞爾河戰略要地奧爾良岌岌可危,來自勃艮第地區17歲的農村文盲少女貞德自稱受大天使與聖徒天啟,要驅趕英軍帶領王太子前往蘭斯加冕為王,1429年貞德成功突破奧爾良之圍,前進蘭斯完成使命。即位後的查理七世逐漸改變立場進行談判與休戰,貞德在撤退行動中遭勃艮第叛軍俘虜,送交英軍控制的盧昂進行宗教審判,以強扣的異端邪說之名將貞德送上火刑柱。戰後教廷對貞德重新審判,於1456年宣布貞德清白無罪,近代更於1920年被封為聖女,當年的火刑柱如今也豎立起十字架與雕像,紀念這位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蹟。

舊市集廣場歷史悠久,南面與西面圍繞著幾棟保留半木結構式立面的建築,廣場依稀可見中世紀聖救主教堂的地基遺跡,在法國大革命後因失修而被夷為平地。

 

聖女貞德教堂Église Sainte-Jeanne-d'Arc

1979年由擅長城市規劃與修復重建的法國建築師根據聖女貞德事蹟打造,以彎曲的弧形尖堆象徵吞噬貞德的火焰,結合魚形與翻覆船身等基督宗教代表符號,一併規劃的有頂市集也覆以象徵張開魚嘴的屋瓦融為一體,大膽而前衛的有機體造型在舊市集廣場上備受矚目。

教堂內部的彩繪玻璃來自於16世紀位於塞納河畔的聖文森教堂,因二戰摧毀而將提前拆卸的13幅窗戶安置於此,描述了耶穌的一生與聖徒殉教的事蹟。

 

大時鐘Gros-Horloge

最早建於1389年的機械天文鐘,原無錶盤,為法國現存最古老的機械裝置之一。15~16世紀歷經兩次興建成為裝置於文藝復興式拱門兩側的大時鐘,拱門底部以精緻浮雕刻劃耶穌做為好牧羊人與羔羊等象徵,也充分反映盧昂昔日羊毛織品貿易的歷史;南側立有14~15世紀興建的哥德式鐘樓,頂部已改為圓頂。

大時鐘與鐘樓曾做為影響印象派畫風甚鉅的英國浪漫主義風景大師威廉透納作品主題,成為其旅行於塞納河的創作靈感之一。

 

盧昂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Rouen

原址於羅馬時期到法蘭克王國統治期間陸續增建,隨著維京人入侵破壞與修復,首任諾曼第公爵羅洛在此受洗禮與下葬;11世紀重建為羅馬式大教堂,12世紀中期轉向早期哥德式建築風格,由西立面北側的聖羅曼塔開啟改建工程,期間歷經1200年的大火,屢次修復重建讓大教堂過渡為晚期哥德式甚至是火焰式哥德風格,15世紀末期為了平衡西立面的視覺效果,利用封齋期特許食用乳製品的贖罪金興建了南側的奶油塔,呈現比聖羅曼塔更華麗的風格。

然而大教堂在接下來的宗教戰爭中飽受人為與天災摧毀,法國大革命期間更成為無神論者的殿堂;1822年中央尖塔受閃電襲擊,改以鑄鐵與銅製成的新哥德式尖頂替代,高151公尺一度成為世界最高建築,時值今日依舊為法國最高教堂。

二戰期間在諾曼第登陸前遭受盟軍砲火轟炸,直到1980年代才完成修復宏偉樣貌;但真正讓大教堂聞名於世的卻是印象派畫家莫內的《盧昂大教堂》一系列主題畫作,在1892~1894年間針對盧昂大教堂同一構圖在不同光影條件下創作了30幅作品,展出後獲得高度評價,如今收藏於世界各大美術機構,該系列畫作的知名度也吸引了全球藝術愛好者前來朝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