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洄游,成為海:寫給生命的朝聖日記

79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在翻開日記之前

這些年何其幸運,住在一個比較能夠貼近內心的島嶼,走入又走出人群,旁觀人情百態,摸索愛和關係。在失落或豐盈中,逐漸覺察、學會照顧自己,不再把個體縮小如塵埃一般。過去的我常感到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擁有好的事物,負能量如影隨形。好像直到近年,我才感覺到靈魂與個體慢慢整併,試著理解並相信:「妳就是美好的存在,而且妳真的很努力。」

二〇二二年初看了電影《海街日記》,有句台詞說:「你有時會不會突然發現,自己當下所待的地方,其實並不屬於自己?」

「屬於」二字,便成為心裡的一把鑰匙,察覺到,好像沒有任何一個地域能夠真正屬於誰,或是誰能夠真正屬於某個地方。我心裡的想像是,若你對一個生活同時生存的土地有感與有愛,願意捍衛它存在的價值、傳遞其正向的文化,那當下你們便屬於彼此。

這份愛應該是流動的,從此城到彼城,跨越海線和地界,只要用心相待過,那不管走去哪裡,都能隨時與它同在,不因距離和時間而背離。



自有記憶以來,一共搬過了二十二次家,童年生活於彰化八卦山,短居過高雄,在屏東潮州長大,大學移居到淡水,爾後住過劍潭、雙連,直至新生北路二段。二〇一七年,因為工作關係遷徙到離島蘭嶼,忽然就不再喜歡向外移動。這在島嶼並不算是常態,大多數島民都慣於移動奔走,但是出島、回島之於我是一件費力的事,需要處處思慮計較。年復一年,往返台灣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間隔越來越長,踏上本島很快就感到意興闌珊,以至於吃著想念的家鄉料理食不知味,往返商店採購時心不在焉。彷彿沒有太多欲望,心裡只惦記著海,看見了海,心就能夠安穩下來。

不過我一直深信人的能量會隨著移動而流轉,也知道每一次路途中衍生的思慮都是養分,能滋潤因瑣碎日常淪為機器般運轉的腦袋。這幾年,我在蘭嶼開了書店,終日沉浸於書和文字裡,卻突然想起,自己並不是那麼擅長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雖然從十五歲就開始打工,在小騎士炸雞站過櫃台,在淡水老街吆喝賣章魚燒,在燒烤店端炭盆和洗碗,最後在7-11輪值早晚班直到完成學業。但畢業後,我便決心不再踏入服務業,而是躲進了辦公室裡,單純只應對熟悉的同事主管,沒想到職場繞轉多年,最後還是開了店,賣書、直面客人,接收想像中的美好,同時也接收大量不在預期中的失控。我覺得很難消解心中的矛盾,好像一切又回到人生原點,身為一個外向型的內向者、INFJ人格,一心走往書店之途,到底在想什麼呢?

書店是自己親手打造,在此之前,我沒有任何工地經驗,但「自己來」這件事對蘭嶼人而言理所當然,因為找工人不容易、對焦資訊也不容易,最後自己來會比較快,儘管這個「快」,其實花了九個多月的時間。從一個敲釘子都會敲歪的工地新手,摸索著綁鋼筋、攪拌水泥、學會裝修牆面,再批土刷油漆、做木工,慢慢拼湊出一個家屋同時也是書店。過程經歷了許多挫敗,我經常坐在工地裡哭,問自己為什麼而做?哭完還是掙扎著站起來繼續,或偶爾抽離去做點其他事。當然,也有許多奇異的收穫和難以言喻的成就感,我常想,這個歷程也許就像是我內心嚮往不已的西班牙聖雅各之路(El Camino de Santiago,簡稱朝聖之路)。



傳說中,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聖雅各殉道後,人們從耶路撒冷出發,沿著地中海、伊比利半島,將他的遺體送往西班牙加利西亞地區安葬。途中卻不幸發生船難,遺體隨船隻沉沒大海,消失無蹤。某一日,人們在海邊奇蹟般發現了他,據說因為扇貝覆蓋住身軀,使他的遺體完整無損,於是得以順利安葬。隨著物換星移、人事移轉,聖雅各的墓穴地點逐漸成謎。直到西元九世紀,一位牧羊人在一片繁星聚集的原野發現了他的墓穴,於是後人就地興建教堂,並將此地命名為Santiago de Compostela(繁星聚集之地)作為紀念。

自中世紀以來,天主教徒爭相從歐洲各地出發,前往Santiago de Compostela見證神蹟,也踩踏出幾條不同的路線,包含原始之路Camino Primitivo、法國之路Camino Francés、北方之路Camino del Norte、銀之路Vía da la Plata、葡萄牙之路Camino Portugués與英國之路Camino de Ingles等,起源雖然與宗教有關,但隨著時間流轉,它開始被人們視為是洗滌心靈、鍛鍊意志與挖掘未知內在的奇幻旅程。

眾多路線中,以法國之路最廣為人知,我看過的兩部電影《我出去一下Ich bin dann mal weg》與《聖雅各的天空Camino Skies》,便都是以此路線做為主軸,前者用單一視角敘說朝聖之路,後者則是透過每個人的對話或獨白來拼湊出那八百公里路途。

我一直都想去徒步遠行,有人渴望在路上追求孤獨,有人期待尋找夥伴互相扶持,有人為信仰而去,有人想贖罪,有人探索生命的意涵,而我是對那無止境的廣闊和陌生感到嚮往,想知道雙腳與心將帶我前去何方。看《聖雅各的天空》時,我從開頭哭到結尾,可能是在每個人身上都看見一點點自己的影子,「為什麼要出發?」「目的地在哪裡?」也反覆想過許多次,總沒有頭緒,可能開店後這些年的我真的很茫然。

在電影的描述裡,朝聖之路就像是一條能夠重啟人生的路徑,行過數百公里,主角們的生命際遇從此不同。我很好奇,每個人走完都會有相似的體悟嗎?如果本身已逐漸有所自我覺察,那麼在路途中,又將會有什麼樣的收穫?

於是我決定也出去一下。
抽離現階段的茫然,走遠一些,時間拉長一點,去看看世界的其他種可能。



選擇了跟電影同樣的路線,從法國西南部小城Saint-Jean-Pied-de-Port出發,翻越庇里牛斯山,穿過伊比利半島,走到西班牙西北部的Santiago de Compostela,到達表定的終點後,緊接著繼續走往Fisterra和Muxía,傳說中世界的盡頭。三十七天走了將近九百公里路,獨自一人出發,被如光一般的黃色箭頭指引,不時獲得意料外的陪伴,上演無數回合彆扭的內心戲碼。最終我放下了對於孤獨的執著,笑中帶淚收下朝聖之路給予的所有禮物。

我遇見為信仰而行的人,陪伴一些人在對話中探索自我,聆聽他們的傷痛,也為努力想證明自己的人鼓掌。朝聖者群相在步履中連結、彼此分享,我不確定自己是否也帶給他人什麼,倘若有,希望是豐盈美好的感受多過其他。

這一路用雙腳數遍了大城小鎮,沿著公路或看不清楚路在哪的路,行經田園與荒野,翻越牧場和高山,持續有人從各地起點出發,持續有人走在路上,而我在日復一日領受的衝擊中學習並緩慢調整。深深感激由黃色箭頭、扇貝符號和過往朝聖者足跡所匯集而成的光,守護並引領我,平安且謙卑地完成旅途。

寫下沿途種種,寫下走向遠方再走回內心的漫漫軌跡,願藉文字重回那片繁星原野,成為往來朝聖者所仰望的億萬分之一星芒。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