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斷背山是個好的開始

一九八三年五月,他們在一串冰封的無名高地小湖間度過寒冷的幾天,然後走到對岸冰雹河流域。

上山過程,白天還算好走,但步道上吹積物深厚,邊緣濕滑,他們因此放棄小徑,自行開道蜿蜒前行,牽著兩匹馬穿越鬆脆的樹枝。傑克的舊帽仍綁著同樣一根老鷹羽毛,在燠熱的正午仰頭吸收帶有樑木松樹脂香的空氣,嗅著乾燥的針葉落葉層與熾熱的岩石,嗅著馬蹄壓垮的苦圓柏。恩尼司顯露歷經滄桑的眼神,眺望西方尋找大熱天可能生成的積雲,無奈無骨的藍天如此深邃,傑克說,抬頭看一眼都怕會被淹死。──安妮.普露《斷背山》

我曾經發過誓,絕不踏上美國國土!

當進入美國國境要按捺指紋、過海關要脫鞋子徹底搜身、行李箱要整個打開不能上鎖等等政策,在未來的某一天通通取消之後,美國才會是我周遊世界夢想的最後一站。因此,此行多少來得有點出乎意外。

讓我非去美國不可的理由,就是夢想中的阿帕拉契山徑(Appalachian Trails)。

夢想的起點

在我起步很晚的非正統、肉腳登山生涯中,看待「登山」的角度有點異於常人。

試試搜尋Google圖片,輸入任何一個登山步道的名稱,看看會跑出什麼樣的結果?三角點、登頂標高牌、周邊的遠山雲海、動植物特寫、立有標示牌的登山口……

這些都是登山步道的景致之一;可是,我看到的不只是這些,我的眼睛照相機所看到的,是腳底下的步道!你曾留意過夏日在水泥步道上表面曬成乾的蚯蚓死狀嗎?或是被車撞死壓扁的青蛙與蛇?

我常常蹲在路上端詳牠們許久,看著這開闢成一輛車寬的「步道」,竟然是這些可憐動物最後的「天堂路」,心裡著實難過。而自從畢業離開學校籃球校隊後,苦於受過傷的膝蓋與腳踝,想要用溫和的登山健行取代過去的運動量,卻總是避不開一山又一山的石階和水泥鋪面道路。我總是想著,一定有對動物更友善,也更適合人走的路吧!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登山前輩說起遙遠國度有一條無鋪面的夢想步道─美國阿帕拉契山徑,這是一條符合「路是人走出來」的自然步道;走完全程,聽說至少得花半年的時間,等於是從美國東岸的最南端走到加拿大。

剛聽到這則訊息時,美國的「胖哥英雄」史帝夫.沃特(Steve Vaught)也正在進行他的「減肥長征」,從西岸的加州聖地牙哥穿過十四州抵達東岸紐約,一年多就減去四十八公斤,被譽為「現代版的阿甘」,在美國引起超級旋風。

我想,如果他可以走那麼遠,那麼我也應該可以吧?!

書上的視野

可是,一旦開始蒐集資料時,困難就出現了,國內關於阿帕拉契山徑的介紹實在少得可憐,中文書只找得到兩本:一本是比爾.艾文(Bill Irwin)的《山徑之旅》(Blind Courage),是一個後天全盲的主角帶著導盲犬歐瑞安(Orient),在一九九○年歷經千辛萬苦花了八個月走完全程的勵志自傳故事。

另一本是旅遊文學暢銷作家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的《別跟山過不去》(A Walk in the Woods),這本在搞笑與跌跌撞撞中沒走完全程的書倒是很適合我。

比爾.布萊森這個沒經驗的初學者,與一個生活充滿挫折的朋友凱茲(Katz)同行,兩個沒有背重裝爬過山的人,邊走邊咒罵一直想放棄,但最後卻不知不覺地愛上山林,與嚴肅地帶著對上帝的信仰而走的比爾.艾文恰成有趣的對比。

兩個人不約而同選在三月早春(比爾.艾文的出發時間是三月八日;比爾.布萊森則是三月九日),開始從阿帕拉契山徑的最南端──位於喬治亞州的史普林格山(Springer Mountain)往北走,目標都是緬因州的卡塔丁山(Katahadin Mountain)。

這段路程全長超過二一六○英哩(約三四五六公里),南北跨越美國東岸十四個州。如果這樣還無法具體想像它的長度,有一部記錄肌肉硬化症患者鮑伯.巴克(Bob Barker)拄著柺杖走完全程三次的影片〈五百萬步〉(Five Million Steps),片名就說明了一切。

非去不可的信念

從沒參與海外攀登,甚至在國內也沒有超過十天長程健行經驗的我,實在很難從書中想像實際抵達那裡的處境,即使讀完兩本書,勉強拼湊出阿帕拉契山徑的發展歷史,對照了一堆地圖上的名字,卻仍然對我產生不了意義,那裡的山、溪流、氣候、林相、動植物……離我仍然很遙遠。我和盲人比爾.艾文的處境沒有多大差別,對於途中將會發生什麼情況完全無從想像;攻擊人的黑熊或是瘋狂謀殺案……等等傳聞,都讓出發前的我感到恐懼不安。

其實,吸引我的並非遠赴國外征服全程的欲望,因為即使在台灣,我都對於「數山頭、攻百岳」不感興趣,更何況至少半年才能走完的阿帕拉契山徑。

我好奇的是,比爾.布萊森書中誇讚「阿帕拉契山徑確實是地球上由義工所完成的最偉大工程,它始終維持沒有商業介入的光榮紀錄」,這一條從來沒有人說得出正確長度,不斷浮動變化的美國第一條國家步道,究竟是什麼樣子?

二○○六年初,客家委員會築夢計畫決定提供我阿帕拉契之行的經費補助,原本只是隨著書本與網路文字臥遊的行程,意外地排定了出發的時間。但在出發前的忙亂中,我卻仍然猶豫不定,幸好行前看了一場電影,李安的〈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意外地強化了我非去不可的信念。

大家也許只看到希斯萊傑飾演的「恩尼司」與傑克葛倫霍飾演的「傑克」之間深刻的同性情感,而我的眼光卻遠遠聚焦在他們的背後─一九六三年的懷俄明州;雖然那與我要去的東岸阿帕拉契山脈相距甚遠。

大螢幕上,落磯山(Rocky Mountains)那大塊的雲、長空的藍、整片整片的嶙峋岩石與針葉林間雜,坐在電影院中的我,彷彿聞得到一種夾帶微塵又新鮮的空氣:主角們住在林務署規畫的營地、近似印第安人的尖頂帳蓬、生著火堆煮食物、用手巾擦澡、在營地邊上吊起食物防熊來吃、在溪澗中與黑熊面對面,山裡營地的生活頓時在我眼前具體了起來;還有那大部分時候晴空萬里、半夜冷颼颼,忽而下起大雨、甚至冰雹,以及那場催趕他們提早下山的夜間大雪,把帳蓬埋到只剩尖頂,隔天卻快速融成殘雪,難以想像前一晚大雪肆虐的場景……

我想,那就是了!我即將要前往的美國大山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