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有限的人生,無限的嚮往〉(截選)

◎印象中的摩洛哥◎
  年輕時,我對北非的印象僅限於撒哈拉沙漠,以及二戰期間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在沙漠中發動的戰鬥。那時,我以為全世界最大的沙漠只是一望無際的滾滾黃沙。然而,現在得知這片廣袤的沙漠其實具有多樣的地貌,不同時段由於陽光照射會呈現不同顏色,不同地區也會展現出不同的形態。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次撒哈拉沙漠之行,能夠看到它豐富的地貌、壯麗的沙丘和落日餘暉的美景。
  沙漠中自然少不了騎駱駝。多年前,我曾在敦煌鳴沙山體驗過一次。但因為駱駝太瘦,一路上騎得屁股疼痛不已;好友好心與我交換,但返程時天色已暗,我們得加速返回,結果換成好友叫苦連天。初遊鳴沙山時,我未曾留意它的名稱來歷,加上騎駱駝時分心,完全沒注意到沙丘上的沙子是否因風吹或駱駝行走而發出響聲。
  幾年前,在澳大利亞中部的愛麗絲泉,我又騎過一次駱駝。但因當地巨石烏的吸引力,印象中多是那裡的壯麗紅色地貌和入夜後首次觀看南半球的滿天星斗的悸動。
  疫情前我去過約旦,在俗稱「月亮谷」的瓦地倫再次見到廣闊的沙漠,當地似乎也是《阿拉伯的勞倫斯》故事的背景地。然而因時間有限,沒能體驗騎乘中東駱駝,只在當地遊牧民族貝都因人的帳篷裡品嚐了他們款待的薄荷茶。
  這次摩洛哥之行,我們計劃進入沙漠地區並停留兩晚,近距離接觸和觀察著名的撒哈拉沙漠。這是世界第三大極地沙漠,面積幾乎是臺灣的兩百六十倍,橫跨非洲十一個國家。我們預定造訪的梅爾祖卡只是撒哈拉沙漠的一隅,但據說當地的沙丘地貌遠近馳名。我們安排了騎駱駝看夕陽美景,還安排了一晚住宿在沙漠帳篷,希望充分體驗沙漠生活。梅爾祖卡距離三毛曾居住過的西屬撒哈拉首府阿尤恩超過一千公里,可惜這次無法前往一遊。
  二○二二年十月在葡萄牙旅行時,當地人告訴我們葡萄牙和西班牙曾被摩爾人占領數百年之久,當時以為摩爾人就是沙烏地阿拉伯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現在我們了解摩洛哥的遊牧民族柏柏人(柏柏爾人)曾與伊比利半島有互動關係。摩爾人、貝都因人和柏柏人究竟如何區分?又有什麼關聯?我們只能等抵達摩洛哥後再去多了解一點了。
  另外,摩洛哥足球一向傲視北非,二○二二年的世界盃足球賽上,他們擊敗強敵,成為首支進入世界盃半決賽的非洲勁旅。雖然最終功敗垂成,輸給法國無緣爭冠,但殿軍成績依然令人欽佩。摩洛哥代表隊的成員包括部分海內外的柏柏人,看來柏柏人仍承襲著沙漠原居民祖先堅毅耐勞的拚搏精神。
  對我來說,摩洛哥一直是一個神祕的國度。她位於非洲西北部,但與法國和西班牙一樣,摩洛哥也擁有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岸線。由於位於直布羅陀海峽南端,摩洛哥控制著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的門戶,因此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這個國家擁有超過一千七百公里的海岸線,境內有阿特拉斯山脈和里夫山脈,以及廣闊的撒哈拉沙漠等地形,這些地貌估計占據了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
  摩洛哥歷來受到外國勢力的入侵和占領,包括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上個世紀初,她成為法國和西班牙的保護國,直到一九五六年三月才重獲獨立。不過,外國的入侵和殖民對摩洛哥的文化、語言、宗教、建築、經濟、社會和政治等方面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前國王哈桑二世曾說過:「摩洛哥是一棵根植於非洲的樹,但其枝葉延伸至歐洲。」這句話具體表達了摩洛哥與歐非國家之間的密切關係。
  摩洛哥的地理環境非常特別,面積廣大且地形多樣,有山脈、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的平原,撒哈拉沙漠和高原地區。這些地形對各地區的氣候、農業和礦業等發展都有顯著影響。此次旅行的主要目標是造訪摩洛哥的幾個知名世界文化遺產,並前往該國最大的城市──卡薩布蘭加。整個行程將集中在摩洛哥北部地區,沿著大西洋沿岸的平原啟程,穿越里夫和阿特拉斯山脈,經過高原地帶並造訪撒哈拉沙漠。我們預期能在旅途中具體感受到地理環境差異帶來的不同影響。

◎由拉巴特開始的旅程◎
  我們從杜拜飛往卡薩布蘭加,乘坐阿聯酋航空的A380-800空中巴士。由於杜拜轉機的旅客過多,出發前才被告知雖然機型不變,但座艙有所調整,使航班能搭載多達六百多位乘客,比原先班機多了一百餘名乘客。因此,到達機場時,我們在入境通關處排了長長人龍,出關後的行李提取也顯得相當混亂。大家擠在狹小的空間內尋找自己的行李,找到行李後,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感到相當辛苦。
  諷刺的是,我們的領隊小布希的行李是我們一行十七人中唯一未隨航班抵達的。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等待,我們決定留下小布希在機場繼續交涉,其他人驅車前往首都拉巴特,正式展開這次的旅程。
  拉巴特自一九五六年摩洛哥獨立後成為首都,是一座相當新穎的城市。法國人在殖民時代對拉巴特進行了都市規劃,維持舊城區的樣貌,同時建立了新城區。新區包括皇宮區、商業區、藝術文化設施、公園綠地、新闢道路及完善的交通建設等,既具有現代化的城市風貌,又融合了歐洲和摩洛哥的傳統風格。新城加上老城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二○一三年,美國CNN選出拉巴特為全球「值得旅遊城市」第二名。這次我們來到拉巴特,自然要仔細觀察和感受這個首都城市的獨特風貌。
  當晚我們下榻於費爾蒙飯店及度假村,這是一家位於賽勒新區的新落成且極具品味的飯店,靠近大西洋和布賴格賴格河出海口。從飯店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對岸具有九百多年歷史的烏達亞斯城堡。晚餐時間,我們一邊品嚐美食,一邊欣賞太陽緩緩沉入大西洋的壯麗景象,觀賞夕陽西下時烏達亞斯城堡的色彩變化。
  入夜後,我們在飯店外散步,看到了經過燈光照射後的烏達亞斯城堡城牆和塔樓,呈現出另一種迷人的景象。當晚恰逢滿月,皎潔明亮的月色反射在天際和海面上,與烏達亞斯城堡的夜景構成了一幅極為浪漫又溫馨的畫面。
  次日早上,我們首先來到拉巴特市中心的知名未完工古蹟──哈桑塔。這座八百多年前動工卻始終未完工的清真寺,保留了一座未完成的宣禮塔(高四十四公尺)和兩百多根排列整齊、昂然矗立的殘留石柱。雖然建築殘缺不全,但仍能感受到當年計劃興建世界最大清真寺的雄心和氣勢。如今,只有不少海鷗和鴿子棲息或停留在宣禮塔及石柱上,這個曾經壯觀的建築如今顯得有些滄桑淒涼。
  哈桑塔旁邊是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墓和清真寺,內有摩洛哥獨立建國的國王穆罕默德五世和他的兩個兒子──哈桑二世及阿布杜拉的靈寢。這是一棟相當現代化的建築,外觀以白色大理石和綠色瓦片為主,內部裝飾包括花崗岩地板、壯觀的吊燈、檀香木雕以及其他富麗堂皇的裝飾。整座陵墓及清真寺的外觀雄偉、造型華麗,內部裝飾精美細緻,與未完工的哈桑塔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人感嘆滄海桑田,撫今追昔,不勝唏噓。
  隨後,我們參觀了當今國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皇宮──拉巴特皇宮,位於新城區的中心地帶。遊客只能參觀皇宮周邊的花園和廣場。整個皇宮占地廣闊,建築物、園林和廣場是當地最亮眼的區域,氣勢非凡,顯示出皇居的宏偉和莊重。
  接著,我們前往昨晚隔岸眺望的烏達亞斯城堡參觀。這座有九百多年歷史的古城面積不大,內部仍有不少住戶和手工藝店家,建築普遍呈現藍白色系,分布在狹窄又蜿蜒的街道和巷弄中。藍白建築與蔚藍的天空及城堡外的大西洋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幅別緻而生動的畫面。烏達亞斯城堡的城牆使用傳統摩洛哥的夯土建造(主要由紅黏土、稻草及石灰攪拌而成),通常呈現紅棕色。這座城堡是拉巴特的重要地標之一,始終是到拉巴特必須參訪的名勝古蹟。近年來,由於它出現在湯姆‧克魯斯主演《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影片中,人氣更加興旺。
  離開拉巴特後,我們沿著大西洋北上前往艾希拉,這是一個漁港小鎮,有著漂亮的海岸線和海灘,也具有豐富的歷史和保存完好的古老小鎮。艾希拉每年定期舉辦國際文化藝術節,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到訪,將老城區的白牆壁變成畫布,讓藝術家盡情創作,留下許多五彩繽紛的壁畫。這座城市雖小,但只要用心施政、善用資源、追求改變,現在也能展現出豐富的活力和生動的風貌,吸引更多的觀光旅遊潮流。

◎探索恬靜幽美的藍色山城◎
  當我們在規劃前往摩洛哥的旅程時,舍夫沙萬這座坐落於里夫山脈的小城引起了我們的興趣。這個地方距離地中海約一一○公里,最初於十五世紀由柏柏人家族建立,作為抵抗葡萄牙入侵的一座防禦堡壘(Kasbah)。隨著時間的推移,逃避西班牙宗教迫害的穆斯林和猶太人跨海至此尋求庇護。他們帶來了豐富的安達魯西亞和猶太文化,這對當地的建築、飲食和語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留下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這個山城曾經封閉了數百年,直至二十世紀初才因偶然而被外界揭開其神祕面紗。舍夫沙萬以其獨特的藍色調聞名於世,迄今仍被譽稱為「藍色珍珠」。
  在這次的旅行中,我們有幸住進了一家由傳統摩洛哥住宅改造的民宿旅館Dar Jasmine。這家旅館的房間各具特色、裝潢精緻,並設有花園和噴水池。我們通過抽籤來分配房間,這讓大家都充滿期待和好奇,我們有機會參觀彼此獨特設計和裝潢的住房,增進了對這次住宿的記憶和印象。
  在旅館的大露臺上,我們享受了壯觀的落日美景。那天雲層較厚,但當太陽沉入里夫山脈之後,晚霞如畫般鋪滿天空,為這座山城披上一層橙色的光輝。雖然旅館位於高處,進出需爬許多階梯,但這也讓我們能隨時鳥瞰整個城市的美景。
  第二天,我們在這座迷人的山城中徒步漫遊。城區不大,我們穿梭於彎曲狹窄的街道,探索手工藝品店、咖啡館和小餐館。這座城市的靜謐和特有的藍色背景為我們的照片增添了不少色彩。導遊小布希建議我們穿著白色衣物以獲得最佳的拍照效果,這讓我們的旅行照片更為出色。
  這次的藍色山城之旅無疑為我們每個人帶來了難忘和溫馨的經歷,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舍夫沙萬獨特而迷人的魅力。

◎歷史探險之旅◎
  我們從舍夫沙萬出發,前往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菲斯(費茲)。這座城市起源於西元八世紀,位於阿特拉斯山脈西北方,周圍被丘陵環繞。菲斯是北非第一個伊斯蘭城市,數百年來一直是摩洛哥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雖然在二十世紀初法國殖民時期,行政中心曾短暫遷往馬拉喀什,一九五六年摩洛哥獨立後,首都定於拉巴特,但菲斯的宗教和文化影響力始終未曾消減。
  菲斯擁有眾多保存完好的中世紀摩洛哥式建築。其中最著名的是布日盧藍門(簡稱藍門),一面裝飾著藍色磁磚,另一面則是綠色,都飾有精美的花紋與幾何圖形。這座城門由法國殖民政府於一九一三年建成,是進入老城區的主要入口和標誌性地標。菲斯還擁有摩洛哥最多的清真寺和伊斯蘭學校,包括九世紀創建的著名卡魯因清真寺,它是清真寺兼宗教學府,二十世紀七○年代更名為「卡魯因大學」。這裡不僅是學習伊斯蘭學術的中心,也是菲斯的精神支柱。
  菲斯的老城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面積達二.八平方公里,是摩洛哥最大的老城區。老城區內擁有逾九千條街道和巷弄,是全國最容易迷路的地方。這裡的手工藝商家、傳統市場和工作坊繁多,我們特意走訪了一小段,深入體驗了菲斯建築特色和手工藝產業的繁榮。
  在菲斯,我們選擇了位於老城中心的Palais Amani Riad留宿。這座曾是顯赫家庭的宅邸,經過一對法裔摩洛哥夫婦的翻新後變成了旅館。這裡的房間各具特色,設計和裝飾風格各異。我們在庭院中享受早餐時,被其精美的木雕和磁磚裝飾所吸引,感覺非常放鬆。
  此外,我們在Palais Amani Riad也初次體驗了摩洛哥的土耳其浴(Hammam),這是當地一種流行的社交與放鬆方式。在熱蒸汽室中,先幫助我們身體放鬆,毛孔打開,接著服務員使用天然植物肥皂進行深層清潔。之後,服務員使用粗糙的手套為我們去角質,這一階段感覺相當刺激,但也是整個過程中最令人難忘的部分。最後,我們進入休息階段,結束整個過程。雖然這次體驗初衷是尋求放鬆,但在去角質時感受比較強烈;雖然身體已經清潔溜溜,但是心情卻因為緊繃未能充分放鬆。
  我們次日前往距離菲斯不遠的沃呂比利斯和梅克內斯,兩個同樣擁有富有歷史的知名地點。
  沃呂比利斯是摩洛哥境內著名的古羅馬遺址,最初由柏柏人建立,後由腓尼基人進駐,並在西元一世紀時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分。遺址包括凱旋門、神廟和集會廣場等,充分顯示出古羅馬的堅實國力和宏偉建築風格。
  在羅馬帝國衰退撤退後,沃呂比利斯這個地區又因中世紀的地震,導致羅馬石柱、公共設施及豪宅等多處遭受嚴重破壞並最終被掩埋。此後,柏柏人重新進駐並使用這些遺址,直至十一世紀才最終離開。這些遺址在被遺棄許久後,於十九世紀末被重新發現,國際學術界隨後開始了挖掘和研究工作,揭示了這一地區羅馬帝國與北非柏柏文化的融合。沃呂比利斯不僅保存狀況良好,而且由於其豐富的歷史層次,成為了研究和旅遊的重要目的地。
  梅克內斯,作為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由阿拉維王朝的穆萊‧伊斯梅爾於十七世紀建立。他是歷史上影響力極大的君主之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確保了國家的安全與獨立。梅克內斯的許多建築反映了當時的軍事和文化實力,如「Harem and Black Guard」區域展示了他建立的黑人衛隊的歷史,這也是此地被稱為「黑色皇城」的原由。穆萊‧伊斯梅爾的時代被視為摩洛哥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時期之一,他的政策和領導方式對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他去世後,由於繼承權的鬥爭,國力開始衰落。摩洛哥當前國王穆罕默德六世是他的後裔,領導著阿拉維王朝,繼續統治著摩洛哥。
  不幸的是,當我們打算前往參觀時,由於梅克內斯的曼蘇爾城門正在進行修繕,因此只能在城外高處遠觀其壯觀景象。
  梅克內斯靠近阿特拉斯山脈,是肥沃的高原地形,氣候和地理環境適合農業發展,也是摩洛哥重要的葡萄和橄欖產區,我們在菲斯一家法式餐廳La Maison Blanche用餐時,點選品嚐一支紅酒,就是梅克內斯一家酒莊釀製的。
  這些行程不僅讓我們體驗了菲斯的文化深度和精神核心地位,還讓我們深入了解了摩洛哥的古羅馬歷史和阿拉維王朝的輝煌霸業。每一站的探訪都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和對這片土地較深刻的認識與欣賞。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