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孔子
聖人降世
  在一個美麗如畫的秋日,叔梁紇和他妻子顏徵在,在鄰居曼父娘的陪伴下來到了尼丘山,祈禱山神、皇天保佑早生貴子。
  也許是他們的誠心感動了山神。自從尼丘山求神以後,顏徵在果然有了身孕。
  叔梁紇有三位夫人,第一位夫人施氏生了9個女孩,第二位夫人生的兒子是跛子。為了體面和繼承父業,叔梁紇不得不在晚年又取了顏徵在為妻。
  魯襄公22年(西元前551年)8月27日,一個小生命降生了。因禱於尼丘山而生,又是老二,因此他父親便為其取名孔丘,字仲尼。
  老來得子,後繼有人,叔梁紇就像老牛舐犢一般地愛護他。
  剛剛出生的小仲尼,活潑可愛。在父母親精心的培育下,這株幼苗一天天茁壯成長著。
  夫婦二人時常在心中描繪著小仲尼的未來。於是,日子就在期待中一天天過去。但是好景不長,在仲尼3歲那年,叔梁紇不幸逝世了,終年72歲。
  叔梁紇的去世,對一家人來講,就像是房子折斷了大梁。顏徵在頓感依靠無人,哭乾了淚水,哭碎了心肺,哭啞了嗓子,她們孤兒寡母,往後可怎麼過啊!
  喪事辦理完畢,施氏對徵在更加百般虐待,處處挑剔,事事不滿。徵在實在無法忍受,只得帶著3歲的兒子,遷居到曲阜城。
  曲阜是魯國的都城。南北寬5華里,有7條大街,東西長7華里,有11條大街。城裡周公廟一帶殿宇巍峨,是魯國的中心。
  在曼父娘的幫助下,母子倆在城西北平民區安頓下來。
  孔氏母子在曲阜定居後,生活當然是十分艱難的。但是,當時的孔子,雖然物質生活十分貧困,精神生活方面,卻有許多新奇的東西令他目不暇接。
  魯國是周公的封國。所以西周的禮樂文獻儲存得最多,魯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而魯國的禮樂文獻大多集中在都城曲阜。曲阜是當時僅次於京師雒邑的禮樂文化中心。徵在選擇魯國都城曲阜定居下來,其用意,除了這是娘家故鄉,更重要的是為了利用這裡的文化氛圍來教育兒子孔丘。
  作為孩童的孔子,自然會得以有機會目睹這些規模浩大,禮儀規範的活動。
  孔子除了學習禮儀外,在稍微年長之後,便透過一定的途徑學會了識字,並讀到了當時的一些典籍,例如《詩》、《書》。
  《詩》,又名《詩三百》,是西周以來中國古代詩歌的一部總集。後被稱為《詩經》。《書》,是春秋中期以前的中國歷史文獻彙集,後稱《尚書》或《書經》。
  《祁》、《樂》也都是孔子最為傾心的書籍,少年時期的他對這兩本書愛不釋手,不忍丟棄。
  生活是艱難的,但是孔母顏徵在是堅強的。她把生活艱辛的苦水嚥入肚中,忍住喪夫的悲痛,嘗試過各種營生。她在門前開墾了一小塊荒地,種上五穀雜糧和一些蔬菜,總算勉強維持生計。她還替人家洗洗補補,做些零工。冬天夜長,就在菜油燈下編織草鞋,也可以賺些零用錢。就這樣,徵在節衣縮食,苦苦支撐著,唯一的希望和安慰便是她的兒子──孔丘。她一定要把兒子撫育成才,將來光宗耀祖、重振家業、實現丈夫的遺願。
  母親的堅韌和家境的艱難促使孔子更加發奮讀書。孔丘在學習上表現出來無比的聰敏和極為認真的態度,使徵在從心裡感到滿意。與此同時,她也感到了自己學識有限,常常被兒子問得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徵在決定把他送到外祖父那裡接受教育。外祖父顏襄滿腹經綸,通今博古。早年曾做過官吏,告老後亦潛心治學。如今顏老雖已鬚髮皆白,老態龍鍾,但是他精神矍鑠,身體健康。
  顏老平時就非常喜歡孔丘這個小外孫。如今聽女兒說外孫越來越聰穎好學,學而不厭,便欣然收下了一生中最後一個弟子。
  孔丘師從外祖父苦學3年,在此期間,顏老把幾十年累積的學問全部傳授給了孔丘。
  快樂的學習生活伴著孔丘的成熟,促使孔丘有了很大進步。但是不幸又一次降臨到仲尼的頭上。
  有一天,顏襄正在為孔子講課。講著講著,顏老忽然一陣頭暈目眩,精神恍惚。他自知不妙,生命已到盡頭,恐怕不能支撐多少時間了,便讓孔丘扶他在躺椅上休息了一會兒,稍稍緩解以後,艱難而又深情地對孔丘說:「我已經把我的全部學識傳授給了你……要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時機到來,就要竭盡全力報效國家……要成大器……人生在世,要成就一番事業,讓後人景仰和效法……若能做到這一步,不但可以光宗耀祖,老夫我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顏老死去以後,徵在失去了娘家經濟上的資助,生活更加舉步維艱。由於長年的操勞,徵在的身體已經越來越瘦弱,有時還通宵達旦咳喘不止,不能安眠。
  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孔丘的心。他恨自己不能為母親分擔家庭重擔,排解心中的憂愁。經過長期的思考,終於作出了決定:他要邊學習邊賺錢,養活母親和自己。
  於是他開始了打工的生涯。他跟隔壁鄰居學會了趕車,他還去農家放過羊。在家裡,他也總是幫母親做一些家務。
  終於,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母親知道了兒子的事。滿心盼望著兒子出人頭地的徵在心如刀割,對這個懂事的孩子又愛又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