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走進許文龍的雕塑世界

9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濱野彌四郎──讓乾淨的飲用水,不再是奢侈事

  「濱野,你願意和我一起到臺灣工作嗎?」
  一八九六年,曾任東京帝國大學教師的英國衛生工程專家威廉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詢問學生濱野彌四郎。
  當時,受到內務部衛生局長後藤新平的推薦,巴爾頓準備來臺進行水道衛生工程的建設,急需一位得力助手,他立刻就想到這位即將從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工學科畢業的優秀學生。
  濱野彌四郎老家在日本千葉縣,幼時家鄉曾受霍亂侵襲,他也飽嘗痛苦。其養父濱野昇是一八九○年代唯一具備醫師身分的國會議員,曾對濱野彌四郎說,都市就像人體,健康的都市需要乾淨的飲用水,衛生工學即是確保都市生活的技術,從事這種工作的人,宛如都市的醫生。這番話,奠定了濱野彌四郎投入衛生工程的志向。
  也因為有這份決心,當他收到恩師偕同赴臺的邀約時,很快就答應了。這一待,超過二十年。

◆ 恩師病逝,承襲遺志展開全島工程

  在那個年代,來臺灣是一件賭命的事。
  由於氣候炎熱,加上衛生條件不佳,臺灣充斥各種傳染病,被視作瘴癘之島。接管臺灣並平息紛爭的過程中,日本兵因為染疾而喪命的人數,遠遠多過戰死沙場的人數。這讓臺灣總督府十分頭痛,打定主意在推動建設之前,先改善衛生條件。
  經過調查,臺灣人普遍仰賴河川溝渠取得平日的飲用水,來源清濁不分,很容易被感染。如何大規模供應乾淨的水源,成為當務之急。威廉巴爾頓和濱野彌四郎這對師生檔,無懼染病,上山下溪,甚至遠赴澎湖,勘查島上水源的狀況。還曾遭到原住民意圖以武裝攻擊。而後,從基隆開始,著手設計現代化的水道。
  沒想到,正當一切都上軌道,準備正式開工之時,威廉巴爾頓卻不慎罹患瘧疾。原本想暫時休假並返回英國,未料在日本停留時,病情急遽惡化,於一八九九年病逝。
  這件事帶給濱野彌四郎相當大的衝擊。自己視作楷模的恩師,就這樣離開人世間,該如何是好?但堅強的他轉念一想,如果這時放棄,過去的努力不都白費了嗎?恰好後藤新平也從日本前來擔任臺灣民政長官,提供很大的援助,濱野彌四郎重新提起精神,依照設計圖,以暖暖作為水源地,再巧妙活用山坡的斜度,把處理過的水導入淨水池,再送至基隆各地,完成了基隆水道的興建。
  此後,又陸續完成包括臺北、嘉義、高雄、臺南各地的水道工程。全臺灣總計多達一百三十三處的水道建設,都有他指導或參與。
  靠著這些工程,臺灣的流行病大幅降低,一躍成為現代化的衛生島嶼。特別是鋼筋混凝土的臺北供水和汙水系統完工時,東京和名古屋都還沒有這樣的建設,可見其先進程度。

◆ 一送二十公里的先進水道

  若要了解濱野彌四郎在水道衛生工程的專業,如今保存完善的臺南供水系統是最好的例子,也是他集大成的作品。
  這項工程耗時十年。落成的供水系統,能從曾文溪取水,再進行過濾、沉澱、淨水。之後也不用額外的電力和加壓,光靠地勢高低的落差,就可以把水一路引導到臺南市內。供水系統與當時市中心的標誌性建築林百貨,相距多達二十公里,跨越如此長距離而不受阻礙,足見這項工程技術的卓越程度。據說,當時臺南市人口不過三萬人,這套水利系統卻能供應多達十萬人的需求,效能驚人。
  除此之外,這項工程還啟發了跟隨濱野彌四郎到處奔波、進行水源測量的八田與一。親身學習田野調查的方法,以及各種工程知識,讓八田與一後來得以做出嘉南大圳。
  八田與一非常敬佩這位前輩,曾說濱野「寡言且謙虛,不愛自我吹噓」。濱野彌四郎返回日本後,八田與一主動提議要替他塑造銅像紀念,還把銅像的複製品及繪畫送給本人,讓濱野彌四郎非常感動。
  可惜的是,八田與一主導塑造的銅像,在二戰時期因為金屬缺乏不翼而飛。許文龍在幾十年後造訪臺南供水系統的園區,十分驚嘆,認為當初日本經濟並不好,卻能做出如此先進的設備。又看園內有臺座,卻無銅像,一查才知道這套系統背後的主持者是濱野彌四郎,遂決定自己動手捏一座,放回原本的臺座。而這也是許文龍所雕塑的第一座先人人像作品。
  如今園區被指定為古蹟,二○一九年改名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並對民眾開放。除了濱野彌四郎的銅像以外,也有保存完整,早年使用的濾池、濾筒、各種管線,能回顧這位水利工程師百年前的真知灼見,以及古城臺南文明翻新的一頁。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