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三章 英雄做著聖人之夢――五胡十六國時代
霸者的榮耀與挫折
佐川英治

前言
  一次敗北,足以讓猶如旭日東升之勢的大帝國分崩離析。若問在中國歷史之中有沒有如此戲劇性的命運之戰,恐怕再沒有比淝水之戰更符合的例子了。
  四世紀中葉前秦成立,其君王苻堅雖然出身氐族,卻成為中華之王,在短短六年之內便滅掉四個國家,統一了華北地區,從東晉手中奪走四川,創造了宏偉的帝國,讓周邊小國無不爭相朝貢,其威名甚至傳入印度與中亞,讓六十二國的國王派遣使者,造訪前秦的首都長安。儘管當時的江南還有漢人政權的東晉殘存,但隨著前秦帝國的聲勢日漸高漲,東晉的孤立早已不言可喻。
  不過,苻堅的盛世猶如曇花一現。在統一華北的七年後,也就是三八三年,苻堅動員一百萬名士兵,打算一舉征服東晉,沒想到就在準備一統天下之際,卻在淝水河畔被僅有八萬名士兵的東晉擊潰,帝國因此瓦解,苻堅也在逃亡之際被他所器重的臣子所擒,最終還落了被勒死的下場。

分裂與統一
  魏晉南北朝這個夾在秦漢與隋唐大一統國家之間的時代,往往被貼上長期分裂的標籤。
  更何況自西晉滅亡,進入充滿華貴氣息的北魏時代之後,許多國家在後續的一百多年之內不斷興亡更迭,就算是中國歷史的專家,也很難通曉這段歷史。
  不過,即使時代如此動盪,每個人心裡都還記得那個大一統的中國。若合併西漢與東漢的時間,漢朝延續了四百年左右,而那段屬於大帝國的穩定與繁榮的記憶在漢朝滅亡之後,並未立刻成為過去。在《三國志》之中,最為知名的魏、蜀、吳都以繼承漢朝的王朝自居,也將復興帝國視為使命。
  由魏國名將司馬懿(仲達)之孫司馬炎創立的西晉在二八○年滅吳,讓天下回歸一統。不過,西晉在八王之亂這場內亂爆發後,陷入分裂的局面。三○六年,身為四川東部土著巴人的李雄於四川創立成(成漢),三○八年,出身匈奴的劉淵創立漢(之後的前趙),也正式揭開五胡十六國的帷幕。西晉在首都洛陽與長安被劉淵創立的漢奪下後滅亡,皇族後裔的司馬睿則於今日南京的建康重建王朝,這個王朝就是「東晉」。
  進入五胡十六國的時代之後,有許多民族爭相建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便是鮮卑、匈奴、氐、羯與羌,也就是俗稱的五胡,不過這五胡絕非印象中的「侵略者」,而是世代定居於中國的移民後代,因此他們除了擁有源自血脈的民族意識之外,也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一如匈奴的劉淵立國號為「漢」,他們都繼承了復興漢朝的理念。
  另一方面,創建東晉的也是與司馬氏一起從華北逃至江南的移民。對這些移民來說,江南不過是一時的避難之處,華北才是難以割捨的故鄉。雖然我們將天下一統時代的晉稱為「西晉」,以及將逃至江南避難的晉稱為「東晉」,但這不過是後世為了方便區分所使用的稱呼,事實上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個晉朝,而這個晉朝也懷抱著有朝一日,定要恢復大晉帝國的使命。

歷史的轉捩點
  由於長治久安的漢朝持續了四百多年,讓每個人都認同自己是「漢人」,但是當長安與洛陽的文化往周邊地區滲透後,便推動了這些地區的發展,也喚醒了周邊民族的自我意識。此外,誕生於印度的佛教在此時傳入中國,也抓住了大眾的心,所以在進入南北朝時代之後,便出現虔誠信奉佛教,自稱佛弟子的皇帝。
  中國歷史學者雷海宗將長達數千年之久的中國歷史分成兩大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在文明誕生之後,統一中國的秦漢帝國出現,古典文化於繁盛的帝國之下形成與逐步衰退的「古典中國」,第二個時期則是在外部的遊牧民族與佛教思想的影響之下,「胡漢混合」、「梵華融合」逐步成形,最後發展出現代中國文化的「綜合的中國」。讓中國從第一個時期進入第二個時期的最大轉機就是淝水之戰。這種區分時代的方式與東洋史學泰斗內藤湖南提出的見解也相去不遠。內藤湖南認為,中國的歷史應可分成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是從中國的信史開始到東漢中期,也就是中國文化逐漸向外擴展的時代(古代),第二個時代是東漢後期到西晉這段發展停滯的時代(過渡期),最後則是從五胡十六國到唐朝中葉這段外部勢力進入中國內部的時代(中世)。
  換言之,苻堅是在歷史變遷期登場,為古代保留最後一絲光芒的人物。在他敗北之後,一段時代也隨之落幕。到底他是為何而戰,又是為何敗北?就讓我們從苻堅與相關人物的生涯,一起見證歷史的轉捩點吧。

苻堅(三三八—三八五年)
一、漫長的歸途
  由於苻堅原姓「蒲」,就讓我們暫時稱他為蒲堅吧。蒲堅出生於三三八年的後趙首都鄴(今河北省邯鄲市)。其母苟氏在郊外漳水河畔的西門豹祠祈子後,於夢中與神明交合,之後便懷胎十二個月生下蒲堅。據說蒲堅出生之際,整個庭院神光滿盈,蒲堅的背後還出現貌似「草付臣又土王咸陽」這幾個文字的紅色胎印。由於「草付」為「苻」,「臣又土」為「堅」,所以這幾個字暗示了「苻堅將成為咸陽之王」。咸陽曾是秦朝的首都。據說苻堅生有垂手過膝、目帶紫光之相,而垂手過膝是所謂的帝王之相,創立蜀國的劉備也擁有此相。蒲堅的祖父蒲洪便開心地替這個孩子取了「堅頭」這個乳名。
  蒲洪原是定居於現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附近的氐人。雖然這裡是黃土高原的偏遠地區,卻也是從天水往西,前往蘭州的交通要衢。如果是熟悉《三國志》的人,應該會聯想到蜀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因為這裡就是那場街亭之戰的地點。
  蒲洪的父親是在這個地方率領小型氐族的族長。氐族是分布於現代中國西部,像是陝西省、甘肅省、四川省的藏族,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語言與習俗也與羌族幾乎重疊,但應該比羌族更熟悉漢語與中國文化。
  擅長策略與聲望極高的蒲洪在西晉首都洛陽被漢的劉聰攻陷後,便散盡家財,召集人馬,被各部落之長擁戴為盟主。劉聰死後,漢的劉曜遷都長安,蒲洪便歸順劉曜,受封率義侯。不過,漢的將軍石勒在打敗劉曜之後便往西進逼,蒲洪也順勢歸順石勒,受封冠軍將軍,負責治理西域。
  石勒建立的國家稱為後趙,首都為襄國(今河北省邢臺市)。石勒原本是住在山西的羯人,後來成為劉淵的將軍,幫助劉淵平定華北東部。劉淵死後,為了與劉曜對抗而創立後趙,之後總算滅掉劉曜,建立統治華北大部分地區的強國。
  石勒死後,改由族人石虎率領後趙。石虎率軍逼進長安之後,蒲洪便率領二萬戶氐族同胞投降石虎,也提出一個建議。那就是讓關中的在地勢力與氐族、羌族移居鄴。這項策略稱為「強幹弱枝」,就是透過強制遷居的方式削弱地方勢力,增加中央人口的方案。在五胡十六國的時代,這類強制遷居的政策十分常見,有時規模可達數十萬人,甚至是數百萬人。不過,一旦移民成為四處流竄的流民,治安就會跟著敗壞,所以要讓移民落地生根,領袖就必須具有超凡的領導能力。蒲洪向石虎毛遂自薦後,便移居鄴,成為流民都督。流民都督是率領以流民為軍團主力的軍職。抓住機會,飛黃騰達的蒲洪在移居五年之後,成為統率五胡兵力的都督六夷諸軍事。順帶一提,「六夷」與「五胡」一樣,都是異族的統稱,但「六夷」比「五胡」的說法更為普及。
  鄴是位於漳水從黃土高原流入河北平原的必經城市。自古以來,鄴都不斷地受到洪水侵擾,但是到了戰國時代之後,西門豹治水成功,讓漳水成為灌溉用水,這一帶也成為五榖豐收的糧倉地帶。進入東漢群雄割據的時代之後,群雄之一的袁紹便以鄴為根據地,後被曹操所奪,成為魏國首都。西晉左思的〈三都賦〉,曾詠嘆鄴的繁榮足以與吳國的建業(日後的建鄴、建康,今南京)以及蜀國成都媲美。順帶一提,左思的〈三都賦〉就是「洛陽紙貴」這個典故的起源。石虎在鄴建造了宏偉程度更勝當年的宮殿,其奢華程度甚至寫成《鄴中記》,就此流傳後世。
  蒲堅自小居住的鄴在當時是足以與東晉首都建康並駕齊驅的中國第一城市,也是民族的大熔爐。當時的社會對宗教的接受度很高,所以來自西域的佛僧佛圖澄在石虎的庇護之下推廣佛教,任何人都能成為僧侶。雖然石勒不識字,但是石虎卻通曉儒教經典,也努力振興儒學。
  自幼聰明的蒲堅在七歲的時候,就能從他人的一舉一動察覺其真正的意圖。在石虎麾下擔任司隸校尉的徐統善觀人相,當他看到在路旁玩耍的蒲堅之後,便發現蒲堅有「霸王之相」。日後再次看到蒲堅的徐統便下車,偷偷在蒲堅耳邊說:「雖然你將來非富即貴,可惜屆時我已經不在人世。」結果蒲堅回答:「假若如此,我必不忘你的恩德。」當八歲的蒲堅展現向學之心,祖父蒲洪便開心地說:「氐人之前總給人一種愛飲酒作樂的印象,到了你這一代,總算開始對學問有興趣了。」
  三四九年,蒲堅十二歲的時候,蒲洪受命管理關中,率領全家與部落前往長安赴任。但石虎也於這一年逝世,而徐統則在感嘆「世道紛亂,我已不想再戀棧」之後飲毒自殺。石虎之子石世即位後,隨即被同父異母的哥哥石遵率兵奪走皇位,蒲洪也因此被解任。怒不可遏的蒲洪便返回鄴都,留在距離鄴南方七十公里的枋頭(今河南省鶴壁市)。
  過沒多久,將軍冉閔(石虎的養子石閔)便殺掉石遵,將石虎之子石鑑當成傀儡,在背後操弄權力。身為漢人的冉閔在禁止與胡人爭鬥之後打開鄴的城門,也宣布「與國同心者留,與國不同心者去」,結果一大堆想要進城的漢人與想要離城的胡人全湧至城門,場面也因此陷入混亂。擔心胡人成為後顧之憂的冉閔決心屠殺胡人,也以胡人的首級為懸賞,導致胡人不分男女老少,總共多達二十萬人被屠殺。其中有不少人因為「高鼻多鬚」,也就是鼻梁很高、鬍鬚很濃而被殺。想要西歸的流民也因此紛紛從鄴逃到留在枋頭的蒲洪麾下,蒲洪的集團也因此膨脹至十萬人的規模。
  石氏的混亂為蒲洪打開了兩條路。一條是北上打倒占據鄴的冉閔,取石氏而代之。蒲洪派遣使者前往東晉後,從東晉獲得掌管河北軍政與民政的官職。此舉雖然只是為自己找一個後盾的權宜之計,但蒲洪的確想過取代石氏成為皇帝,甚至誇下海口「我奪取天下,應比漢高祖容易」。
  另一條路則是返回關中,自立為王,這也是湧入蒲洪麾下的流民所希望的事。因此蒲洪便自稱大單于、三秦王。單于是匈奴王的稱號,但自從匈奴臣服漢朝,地位就低於皇帝,而在當時統率六夷的最高官職為大單于。三秦則是以秦朝首都咸陽以及漢朝首都長安為核心的關中地區,所以三秦王就是治理關中人民之王的意思。
  雖然關中在秦朝與西漢時代是帝國的核心地帶,但是當東漢遷都洛陽,人口銳減,羌人與氐人也趁機湧入關中。人口遷移的結果間接導致關中的非漢人人口增加,漢人也無法再於當地發號施令。西晉末年,提倡排斥移民的江統寫了〈徙戎論〉(迫使戎狄遷徙的言論)。其中提到了「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蒲洪之所以自稱大單于與三秦王,便與關中錯綜複雜的民族交雜情況有關。
  到底是該前往鄴,奪取帝位,還是退回關中,觀察情勢呢?據說煩惱不已的蒲洪甚至為此求神問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得到「苻將稱王」的神諭,而將自己的姓由蒲改成苻,自此便改用苻姓。
  或許是苻洪的舉棋不定讓人覺得有機可趁,在參加某次宴會時,苻洪被後趙將軍麻秋下毒。苻洪臨死前在床榻對其子苻健這麼說:「中原不是你兩兄弟能夠覬覦的地方,但是關中卻是能守得住的地方。等我死後,便退回關中吧。」說完這番話之後,苻洪便閉上雙眼,結束了六十六年的人生。
  苻洪死後,年長的苻健帶領其他兄弟前往關中,而苻健最為信任的左右手便是弟弟苻雄,而苻雄即為苻堅的父親。受苻健之命擔任開路先鋒的苻雄在拿下潼關之後,便占領了長安,而苻健則於西元三五一年正月(以下日期皆為舊曆)自稱天王、大單于,建立秦國,並於隔年正月稱帝。為了與秦始皇的秦朝,以及在淝水之戰結束後,由羌人姚氏所建立的秦(後秦)區分,史稱由苻健創立的秦為「前秦」。苻健授予苻雄東海王的爵位,也讓苻雄擔任百官之長的丞相。
  苻堅來到長安這個讓他日後有機會大展身手的舞臺之際,正是他十五、六歲的時候。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