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台南市的海風與三百多年前一樣輕輕吹拂著安平古堡。循著古人的腳步來到這座古戰場,要輕聲細語,因為這裡處處迴盪著歷史的呼喚。最好靜靜沈思冥想,因為也許可以聽到那由縷縷輕風傳來的馬嘶、槍砲、飛箭等聲音。
走過鄭成功曾走過的斑駁蒼勁古壁,撫摸半圓形的古堡殘牆,遠眺山河如畫,四周的老樹又悄悄抽出了新芽。荷蘭人走了,但揮舞著尖刀的鄭家軍又何在?古城不說,但人人都明白,它與台灣共同歷經了多少的磨難與辛酸,望不盡數百年來的盛世與蒼涼。
這個台灣最古老的城堡,原名熱蘭遮城。自建城以來,曾經是荷蘭人人統治台灣的中樞,傲然臨風遙望了多次的中西大海戰的硝煙,它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宅第。但日據時為人剷平,改建紅磚平台與日式海關宿舍,荷蘭時的城堡建築幾乎全毀於一旦。
光復後,改名「安平古堡」,經屢次修建,成為今天的紀念館。該堡當時聳立於海中央,今天因為海沙堆積而成為與陸地相連的遺跡。安平由蒼海變桑田,目前真正的古蹟僅存幾段斷垣殘壁。層層紅磚,渾厚紮實,見證鄭成功開台的歷史。
鄭成功是個充滿傳奇的人物,總括他在一般人的心中,揉合了民族英雄、神明、祖先等角色。不少人會很驕傲的說:「我祖先是跟鄭成功一起來台灣的。」鄭成功已成為本土的代表,他的事蹟深入台灣鄉土文化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有人稱他為台灣的國父。
台灣出入廟宇的信徒紛紛以「開台聖王」、「開台尊王」、「國姓公」、「國聖公」、「國聖爺」、「鄭國姓」、「鄭國聖」等尊稱鄭成功。這些稱號固然為他增添了許多神祕色彩,但鄭成功其實是個生動有趣又貼近大家日常生活的鄉土人物,他的一生與影響也是一部豐富的鄉土教材。
台北有延平南北路、延平中學、成功中學,南投有國姓鄉,事實上,台灣由北到南,這類紀念鄭成功驅荷開台的名稱,一再出現在鄉村、學校與路街。追本溯源,又回到了安平古堡的安平。這個地名是鄭成功來台時為紀念大陸老家而取的,安平更早的名稱為大員,台灣之名由它而來。
回到安平這個古老的地區,有人會為它唱「安平追想曲」這首淒涼老歌,為佇立台南安平海邊的金髮混血女子落淚,這是台灣殖民時代的故事;另有更多的人,來尋訪這裡古老聚落的遺址,走一趟老街,駐足、傾聽、冥想,再循著鄭成功的足跡前進,開闢台灣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