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邊城浪子
身世、背景與形象
劉備,字玄德,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四年,西元一六一年,幽州涿郡涿縣人,是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勝的兒子劉貞被封為涿縣陸城亭侯,因此也有了涿縣劉氏這一族,但這位陸城亭侯劉貞沒多久就被漢武帝奪去了爵位,降為平民,換言之,早在劉備出生前二百八十年,他的祖先就已被踢出皇室階級,傳到東漢末年要說還有什麼皇家餘蔭,恐怕很難了。
不過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大,中山國劉氏固然至東漢已非皇族,但還是當地大姓,這都要拜這位中山靖王所賜。劉勝是個模範貴族,他沒有野心,不問政事,白天就是喝酒作樂,晚上就是為繁衍而努力,據說他的小孩有一百二十個,全都封為中山一帶的侯爵,這大概可以破世界紀錄,因此中山劉氏人口興旺,枝葉繁盛,身為分支的涿縣劉氏自然也小不到哪裡去,即便非屬貴族,還是有資源將成員送入中上階級。劉備的祖父劉雄便舉過孝廉,當過東郡范縣縣令,他老爸劉弘也擔任過州郡官職,他應該還有一個叔父劉敬,是否也是當官的就不甚清楚。因此劉備雖然是貧寒出身,還是有一定的家族背景,也才有本錢去盧植門下當學生,並因此認識了他事業的第一個貴人公孫瓚。
劉備的外貌史書上有記載,他身高七尺五寸,大約是一七五公分上下,在古代也算是高大體面;他最有名的特徵就是手長耳大,手垂下來在膝蓋以下,自己可以看見自己的耳朵,這種外型實在有點難想像,應是政治上故意的誇大宣傳,為方便起見,我大概會想像成類似這位人兄,稍微再誇張一些就是?。
劉備的外表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他沒有鬍鬚,至少中年以後沒有,有可能是因為長年奔波導致掉鬚,也有可能就是那種天生不大長鬍子的人,這在那個男子以長鬚為美的年代並不是件好事,劉備對此事頗耿耿於懷,以致於後來惹出了一條人命。
關於劉備的個性,我想大概只有兩個字:神秘。讀完三國史料,我們會發現以一個記載詳細的領導者來說,劉備很少說話,就算有也很少是「肺腑」之言,他雖然很喜歡跟屬下一起睡覺,但卻很少看到像孫權那樣與屬下說些五四三的記載,他也不像曹操會寫些詩文表明心跡,因此究竟劉備真實上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只能說是一個謎。我想,至少,他不是一個外向的人,或許還有一些悶騷,年輕時還帶些外放的面向,中年之後就越來越深沉內斂,史書上記載他「少語言,喜怒不形於色」,應該是一個基本的描述,這使得他與曹操的慷慨豪邁,或是早期孫權的親切可愛有些區別了。
最後是劉備的公眾形象,我們在此先做一個簡單的結論,基本上,劉備是個軍人,他習慣於軍營中金戈鐵馬交雜的聲響,或是幾千名男人數十天不洗澡的那種酸臭味;相對而言,他對政務管理的能力十分薄弱,對於繁雜的公文案牘感到沒輒,這使得他很長一段時間只能在「梟雄」與「流寇」之間遊走。
但劉備也有他的長處。首先是他會做人,從歷史記載來看,劉備的親和力十足,很容易就和別人成為勾肩搭背的好友。我相信這種親和力和所謂的「交際手腕」不同,那是一種天生令人親近的氣質,因此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貴族公卿,都對劉備相當友好,這在劉備長期的流浪生涯中,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當然光憑做人是達不到劉備的高度的,他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不是什麼「仁德」或「英雄之氣」,而是他的出身。和當代大部分的方鎮相比,劉備的出身極為低微,他雖有受過儒家的經學教育,但程度不高,這使得他︵與他的夥伴︶一直保有很強的草根性。這種特性是劉備的資產也是負債,造就了他前半生的浮沉,但也成為他不死的保命符。在他後半生的事業裡,他開始了解了自己的長處與弱點,結合適當的助手,彼此彌補了能力的不足,才真正開創了他的事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想像劉備是一個高大、內斂、剛毅、帶點土味的軍人,善於出外廝殺,但看到數字或法律條文會頭痛。我比較會把他想成香港電影古惑仔中洪興的第一代老大蔣天生︵任達華飾︶,不是那種講話大聲、豪邁充滿霸氣的角色,但也不會是看起來憨厚老實的中年大叔就是了。
以下就讓我們進入這位昭烈皇帝傳奇性的一生。
邊城少年
劉備生於幽州涿郡涿縣,大概在今天北京南邊一點的地方,這地方已是大漢帝國的邊疆,混雜著大量的烏桓移民,再往北就是鮮卑人的牧地。劉備的老爸劉弘雖然是州郡官吏,但大概職位不高,又早死,留下小劉備和他母親過著清寒的生活,必須靠家庭手工業織草鞋、草席為生;劉備大概從小就幫著媽媽幹活,因此養成隨手愛亂編織東西的習慣,到他中年後都還改不掉。
不過劉家再怎樣也是大族,因此雖然家境不好,劉備從小還是有讀書,劉媽媽也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十五歲時就把劉備送去當代大儒盧植門下當學生。
漢朝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後,經學講學的風氣便十分盛行,東漢時最高學府是洛陽的太學,各地方有也有政府設置的郡國學,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私人講學,若是名師開課,數千名學生也屬尋常。
盧植就是當時名師之一,他同樣是涿郡涿縣人,為當代大儒馬融的弟子、鄭玄的同門
身世、背景與形象
劉備,字玄德,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四年,西元一六一年,幽州涿郡涿縣人,是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勝的兒子劉貞被封為涿縣陸城亭侯,因此也有了涿縣劉氏這一族,但這位陸城亭侯劉貞沒多久就被漢武帝奪去了爵位,降為平民,換言之,早在劉備出生前二百八十年,他的祖先就已被踢出皇室階級,傳到東漢末年要說還有什麼皇家餘蔭,恐怕很難了。
不過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大,中山國劉氏固然至東漢已非皇族,但還是當地大姓,這都要拜這位中山靖王所賜。劉勝是個模範貴族,他沒有野心,不問政事,白天就是喝酒作樂,晚上就是為繁衍而努力,據說他的小孩有一百二十個,全都封為中山一帶的侯爵,這大概可以破世界紀錄,因此中山劉氏人口興旺,枝葉繁盛,身為分支的涿縣劉氏自然也小不到哪裡去,即便非屬貴族,還是有資源將成員送入中上階級。劉備的祖父劉雄便舉過孝廉,當過東郡范縣縣令,他老爸劉弘也擔任過州郡官職,他應該還有一個叔父劉敬,是否也是當官的就不甚清楚。因此劉備雖然是貧寒出身,還是有一定的家族背景,也才有本錢去盧植門下當學生,並因此認識了他事業的第一個貴人公孫瓚。
劉備的外貌史書上有記載,他身高七尺五寸,大約是一七五公分上下,在古代也算是高大體面;他最有名的特徵就是手長耳大,手垂下來在膝蓋以下,自己可以看見自己的耳朵,這種外型實在有點難想像,應是政治上故意的誇大宣傳,為方便起見,我大概會想像成類似這位人兄,稍微再誇張一些就是?。
劉備的外表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他沒有鬍鬚,至少中年以後沒有,有可能是因為長年奔波導致掉鬚,也有可能就是那種天生不大長鬍子的人,這在那個男子以長鬚為美的年代並不是件好事,劉備對此事頗耿耿於懷,以致於後來惹出了一條人命。
關於劉備的個性,我想大概只有兩個字:神秘。讀完三國史料,我們會發現以一個記載詳細的領導者來說,劉備很少說話,就算有也很少是「肺腑」之言,他雖然很喜歡跟屬下一起睡覺,但卻很少看到像孫權那樣與屬下說些五四三的記載,他也不像曹操會寫些詩文表明心跡,因此究竟劉備真實上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只能說是一個謎。我想,至少,他不是一個外向的人,或許還有一些悶騷,年輕時還帶些外放的面向,中年之後就越來越深沉內斂,史書上記載他「少語言,喜怒不形於色」,應該是一個基本的描述,這使得他與曹操的慷慨豪邁,或是早期孫權的親切可愛有些區別了。
最後是劉備的公眾形象,我們在此先做一個簡單的結論,基本上,劉備是個軍人,他習慣於軍營中金戈鐵馬交雜的聲響,或是幾千名男人數十天不洗澡的那種酸臭味;相對而言,他對政務管理的能力十分薄弱,對於繁雜的公文案牘感到沒輒,這使得他很長一段時間只能在「梟雄」與「流寇」之間遊走。
但劉備也有他的長處。首先是他會做人,從歷史記載來看,劉備的親和力十足,很容易就和別人成為勾肩搭背的好友。我相信這種親和力和所謂的「交際手腕」不同,那是一種天生令人親近的氣質,因此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貴族公卿,都對劉備相當友好,這在劉備長期的流浪生涯中,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當然光憑做人是達不到劉備的高度的,他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不是什麼「仁德」或「英雄之氣」,而是他的出身。和當代大部分的方鎮相比,劉備的出身極為低微,他雖有受過儒家的經學教育,但程度不高,這使得他︵與他的夥伴︶一直保有很強的草根性。這種特性是劉備的資產也是負債,造就了他前半生的浮沉,但也成為他不死的保命符。在他後半生的事業裡,他開始了解了自己的長處與弱點,結合適當的助手,彼此彌補了能力的不足,才真正開創了他的事業。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想像劉備是一個高大、內斂、剛毅、帶點土味的軍人,善於出外廝殺,但看到數字或法律條文會頭痛。我比較會把他想成香港電影古惑仔中洪興的第一代老大蔣天生︵任達華飾︶,不是那種講話大聲、豪邁充滿霸氣的角色,但也不會是看起來憨厚老實的中年大叔就是了。
以下就讓我們進入這位昭烈皇帝傳奇性的一生。
邊城少年
劉備生於幽州涿郡涿縣,大概在今天北京南邊一點的地方,這地方已是大漢帝國的邊疆,混雜著大量的烏桓移民,再往北就是鮮卑人的牧地。劉備的老爸劉弘雖然是州郡官吏,但大概職位不高,又早死,留下小劉備和他母親過著清寒的生活,必須靠家庭手工業織草鞋、草席為生;劉備大概從小就幫著媽媽幹活,因此養成隨手愛亂編織東西的習慣,到他中年後都還改不掉。
不過劉家再怎樣也是大族,因此雖然家境不好,劉備從小還是有讀書,劉媽媽也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十五歲時就把劉備送去當代大儒盧植門下當學生。
漢朝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後,經學講學的風氣便十分盛行,東漢時最高學府是洛陽的太學,各地方有也有政府設置的郡國學,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私人講學,若是名師開課,數千名學生也屬尋常。
盧植就是當時名師之一,他同樣是涿郡涿縣人,為當代大儒馬融的弟子、鄭玄的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