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潛龍騰淵
一、柴榮的家世
後梁貞明七年(九二一)九月二十四日,邢州隆堯縣的破落地主柴守禮的家裡,隨著一陣嬰兒哇哇的啼哭聲,柴守禮的妻子給丈夫生下了一個大胖兒子。二十七歲的柴守禮在屋子外邊的空地上興奮得直搓手,他終於有後了!
激動的柴守禮給來到人世的兒子起名叫柴榮,也許柴守禮並沒有想到,這個看似普通的嬰兒,會在日後對中國千年歷史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人生很奇妙,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因為當時的邢州還在河東軍閥、晉王李存勖的統治之下,李存勖以唐朝忠臣自居,唐朝最後一個皇帝被朱溫廢掉之後,他依然沿用唐朝的天祐年號,所以《舊五代史》稱柴榮生於唐天祐十八年。
唐朝滅亡之後,朱溫的後梁政權和李存勖的河東政權是當時軍事實力最強的兩大對立藩鎮,朱溫當年在上原驛想暗算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未果,所以梁晉遂成世仇。李克用臨死前,曾經給李存勖三支箭,象徵著河東的三個世仇死敵,其中最大的仇人,就是朱溫。
不過早在九一二年,喜歡睡兒媳婦的朱溫就被分贓不均的兒子朱友珪殺掉了,隨後朱溫嫡子、均王朱友貞除掉朱友珪,繼位為後梁皇帝。朱友貞為人溫和,沒父親那麼狠毒,但朱友貞的軍事應變能力遠遠不如李存勖。
在梁晉混戰中原的過程中,朱友貞被李存勖打得滿地找牙。朱溫時代後梁對河東的壓倒性優勢不復存在,現在反而是李存勖騎在朱友貞頭上作威作福,朱友貞已經沒幾天活頭了。
當然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都與柴守禮無關,他關心的不是誰成王誰敗寇,而是今天掙的三串子銅錢夠不夠一家人買米吃。就算李存勖統一了天下,也不會給柴守禮一文錢。
邢州柴家本來是當地有名的富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到了柴守禮這一輩,家道中落了。據稱柴守禮是唐朝開國元勳--霍國公柴紹的後人,柴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或姐夫),他的老婆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女傑平陽公主。
只要是傳到自己這一代家道衰落了,祖上再光鮮也是沒用的。第一章 潛龍騰淵
一、柴榮的家世
後梁貞明七年(九二一)九月二十四日,邢州隆堯縣的破落地主柴守禮的家裡,隨著一陣嬰兒哇哇的啼哭聲,柴守禮的妻子給丈夫生下了一個大胖兒子。二十七歲的柴守禮在屋子外邊的空地上興奮得直搓手,他終於有後了!
激動的柴守禮給來到人世的兒子起名叫柴榮,也許柴守禮並沒有想到,這個看似普通的嬰兒,會在日後對中國千年歷史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人生很奇妙,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因為當時的邢州還在河東軍閥、晉王李存勖的統治之下,李存勖以唐朝忠臣自居,唐朝最後一個皇帝被朱溫廢掉之後,他依然沿用唐朝的天祐年號,所以《舊五代史》稱柴榮生於唐天祐十八年。
唐朝滅亡之後,朱溫的後梁政權和李存勖的河東政權是當時軍事實力最強的兩大對立藩鎮,朱溫當年在上原驛想暗算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未果,所以梁晉遂成世仇。李克用臨死前,曾經給李存勖三支箭,象徵著河東的三個世仇死敵,其中最大的仇人,就是朱溫。
不過早在九一二年,喜歡睡兒媳婦的朱溫就被分贓不均的兒子朱友珪殺掉了,隨後朱溫嫡子、均王朱友貞除掉朱友珪,繼位為後梁皇帝。朱友貞為人溫和,沒父親那麼狠毒,但朱友貞的軍事應變能力遠遠不如李存勖。
在梁晉混戰中原的過程中,朱友貞被李存勖打得滿地找牙。朱溫時代後梁對河東的壓倒性優勢不復存在,現在反而是李存勖騎在朱友貞頭上作威作福,朱友貞已經沒幾天活頭了。
當然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都與柴守禮無關,他關心的不是誰成王誰敗寇,而是今天掙的三串子銅錢夠不夠一家人買米吃。就算李存勖統一了天下,也不會給柴守禮一文錢。
邢州柴家本來是當地有名的富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到了柴守禮這一輩,家道中落了。據稱柴守禮是唐朝開國元勳--霍國公柴紹的後人,柴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或姐夫),他的老婆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女傑平陽公主。
只要是傳到自己這一代家道衰落了,祖上再光鮮也是沒用的。漢朝的中山靖王劉勝享盡人間富貴,他的後人劉備卻擺地攤賣草席,被出身清流貴族的袁術好一陣辱罵:「汝這個織席販履的匹夫!」
有句老話說得好,龍生九種,種種有別,人生可以有許多選擇,但唯獨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況且出身並不能證明什麼,秦朝那個著名的泥腿子陳勝在傾盆大雨中,站在歷史的拐彎處,舉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卷四十八)出身低微不是放棄人生奮鬥的藉口,否則,明太祖朱元璋豈不是白活了。
柴榮的出身其實並不算太低微,至少他還不像朱元璋那樣生於赤貧底層,柴榮和劉邦差不多都屬於小市民階層。但讓人困惑的是,無論是《舊五代史》還是《新五代史》,都沒有記載柴榮是否有兄弟姐妹。不知道柴榮究竟是柴家獨子,還是有過兄弟姐妹,但都因故早逝。
柴家沒有成年男子,這也是柴榮死後,趙匡胤可以輕鬆翻盤的主要原因之一。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死前就直截了當地告訴兒子:「如果柴家有長君,哪輪得到你做皇帝?」
按古代忽悠人的那些迷信說法,能當上開國皇帝的,都是真龍化身。歷代皇帝出生時,史官們都會諂媚地拍上幾巴掌廉價的馬屁,不是紅光滿室,就是瑞獸下凡。宋朝史官在記載趙匡胤出生的時候,就玩過這個花招,什麼「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宋史‧太祖紀》卷一)這明擺著拿人當傻子忽悠。
柴榮做人實在,他當皇帝後,沒有授意史官替他吹噓,或者有想拍他馬屁的史官寫了這些不三不四的玩意,都被柴榮給壓住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宋朝史官故意不給柴榮寫美言,不然趙匡胤就會被柴榮比下去。可歷史評價人物的標準,不是這些封建糟粕,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貢獻。
就算開國皇帝是真龍轉世,破繭成蝶也需要一個過程,誰也不是天生就當皇帝的。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不吃過人間百般苦,如何能夠做得人上人?漢朝的中山靖王劉勝享盡人間富貴,他的後人劉備卻擺地攤賣草席,被出身清流貴族的袁術好一陣辱罵:「汝這個織席販履的匹夫!」
有句老話說得好,龍生九種,種種有別,人生可以有許多選擇,但唯獨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況且出身並不能證明什麼,秦朝那個著名的泥腿子陳勝在傾盆大雨中,站在歷史的拐彎處,舉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卷四十八)出身低微不是放棄人生奮鬥的藉口,否則,明太祖朱元璋豈不是白活了。
柴榮的出身其實並不算太低微,至少他還不像朱元璋那樣生於赤貧底層,柴榮和劉邦差不多都屬於小市民階層。但讓人困惑的是,無論是《舊五代史》還是《新五代史》,都沒有記載柴榮是否有兄弟姐妹。不知道柴榮究竟是柴家獨子,還是有過兄弟姐妹,但都因故早逝。
柴家沒有成年男子,這也是柴榮死後,趙匡胤可以輕鬆翻盤的主要原因之一。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死前就直截了當地告訴兒子:「如果柴家有長君,哪輪得到你做皇帝?」
按古代忽悠人的那些迷信說法,能當上開國皇帝的,都是真龍化身。歷代皇帝出生時,史官們都會諂媚地拍上幾巴掌廉價的馬屁,不是紅光滿室,就是瑞獸下凡。宋朝史官在記載趙匡胤出生的時候,就玩過這個花招,什麼「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宋史‧太祖紀》卷一)這明擺著拿人當傻子忽悠。
柴榮做人實在,他當皇帝後,沒有授意史官替他吹噓,或者有想拍他馬屁的史官寫了這些不三不四的玩意,都被柴榮給壓住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宋朝史官故意不給柴榮寫美言,不然趙匡胤就會被柴榮比下去。可歷史評價人物的標準,不是這些封建糟粕,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貢獻。
就算開國皇帝是真龍轉世,破繭成蝶也需要一個過程,誰也不是天生就當皇帝的。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不吃過人間百般苦,如何能夠做得人上人?柴榮的青年時代,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柴守禮無法給柴榮鋪出一條金光大道,一切全要靠他自己的努力。柴家在官府中也沒什麼人脈關係,柴榮顯然走不通這條路,擺在柴榮面前的生存選擇只有一個,就是做生意。
不知道是通過什麼管道,柴榮結識了北方一位著名的大商人頡跌氏。這位頡跌先生長年在江湖上走動,見多識廣,柴榮跟著他混,即使賺不到錢,見見世面也是好的。
頡跌先生是做商貿流通的,就是批發貨物販到外地銷售,賺取差價。他主營業務是茶葉,唐朝以來,茶就是人們必備的飲用品。後梁朱溫之所以和淮南的楊行密成為死敵,起因就是朱溫私吞了楊行密準備在北方銷售的一萬多斤茶磚,可見做茶生意是有暴利可圖的,否則朱溫也不會做這等得罪人的買賣。
不過也有種說法,柴榮是個傘販子,做些雨傘在街市上叫賣。賣傘是個薄利買賣,肯定沒有販茶賺錢,很可能是柴榮賣傘在前,販茶在後。關於柴榮青年時代的生存環境,史書並沒有多少記載,不清楚柴榮跟著頡跌先生販茶,賺了多少錢。但對柴榮來說,這段從商經歷可以讓他貼近民間,了解百姓疾苦,對他日後進行全面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養父郭威
柴榮在年輕時跟著頡跌氏走南闖北做生意,除了積累人生經歷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最直白的理由就是養家糊口。不過柴榮賣傘販茶葉賺來的錢,要養活的卻不僅是自己的父親柴守禮,還有一個親戚。這個親戚,就是柴榮的姑父郭威。
柴榮有一個姑姑(生卒年不詳),因為長得非常美麗,在豆蔻年華時被唐莊宗李存勖看上,入宮做了嬪御。嬪御是皇帝身邊品級較低的侍妾,相當於地主家七姨太八姨太之類的。柴姑娘在宮中沒混出什麼名分,等唐明宗李嗣源兵變繼位後,將宮中閒雜人等盡行遣散回家,其中就包括柴姑娘。
柴姑娘還在回邢台的路上,柴榮的爺爺奶奶聽說了女兒要回來的消息,在黃河邊上接她回家。不巧有一天在路過鴻溝的時候,突逢下雨,一家人只好在旅店裡休息幾天,等天晴再上路。柴榮是個好皇帝
柴榮是個好皇帝
作者:姜狼
出版日期:2015/11/25
內容連載 頁數 3/10
柴榮的青年時代,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柴守禮無法給柴榮鋪出一條金光大道,一切全要靠他自己的努力。柴家在官府中也沒什麼人脈關係,柴榮顯然走不通這條路,擺在柴榮面前的生存選擇只有一個,就是做生意。
不知道是通過什麼管道,柴榮結識了北方一位著名的大商人頡跌氏。這位頡跌先生長年在江湖上走動,見多識廣,柴榮跟著他混,即使賺不到錢,見見世面也是好的。
頡跌先生是做商貿流通的,就是批發貨物販到外地銷售,賺取差價。他主營業務是茶葉,唐朝以來,茶就是人們必備的飲用品。後梁朱溫之所以和淮南的楊行密成為死敵,起因就是朱溫私吞了楊行密準備在北方銷售的一萬多斤茶磚,可見做茶生意是有暴利可圖的,否則朱溫也不會做這等得罪人的買賣。
不過也有種說法,柴榮是個傘販子,做些雨傘在街市上叫賣。賣傘是個薄利買賣,肯定沒有販茶賺錢,很可能是柴榮賣傘在前,販茶在後。關於柴榮青年時代的生存環境,史書並沒有多少記載,不清楚柴榮跟著頡跌先生販茶,賺了多少錢。但對柴榮來說,這段從商經歷可以讓他貼近民間,了解百姓疾苦,對他日後進行全面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養父郭威
柴榮在年輕時跟著頡跌氏走南闖北做生意,除了積累人生經歷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最直白的理由就是養家糊口。不過柴榮賣傘販茶葉賺來的錢,要養活的卻不僅是自己的父親柴守禮,還有一個親戚。這個親戚,就是柴榮的姑父郭威。
柴榮有一個姑姑(生卒年不詳),因為長得非常美麗,在豆蔻年華時被唐莊宗李存勖看上,入宮做了嬪御。嬪御是皇帝身邊品級較低的侍妾,相當於地主家七姨太八姨太之類的。柴姑娘在宮中沒混出什麼名分,等唐明宗李嗣源兵變繼位後,將宮中閒雜人等盡行遣散回家,其中就包括柴姑娘。
柴姑娘還在回邢台的路上,柴榮的爺爺奶奶聽說了女兒要回來的消息,在黃河邊上接她回家。不巧有一天在路過鴻溝的時候,突逢下雨,一家人只好在旅店裡休息幾天,等天晴再上路。柴姑娘正窮極無聊,坐在房裡發呆的時候,門前突然走過一個衣著破爛,卻身強體壯的男人。
柴姑娘立刻被這個男人吸引,不顧禮儀,問店主這個壯漢是誰,店主略帶嘲諷地回答:「你說他啊?他叫郭雀兒,現在是馬步軍使。」柴姑娘一眼就相中了這個郭雀兒,覺得這個男人儀表堂堂,氣質非凡,正是自己此生苦苦尋找的那個人。
柴姑娘當即就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了父母,柴太公一聽就急了,自己的女兒好歹也是侍奉過皇帝的人,要改嫁,至少也要嫁給節度使這樣的高官。女兒居然看上了這個邋遢漢子,什麼眼光?
柴太公夫婦不同意女兒自降身分胡亂嫁人,但柴姑娘是鐵了心要嫁郭雀兒,甚至以分家威脅,柴太公拗不過女兒,只好在旅店裡舉行了簡易的婚禮,把女兒白送給了郭雀兒。這個窮酸落魄的郭雀兒,就是後來建立後周王朝的開國皇帝太祖郭威。
《宋史‧張永德傳》對此事的記載略有不同,《宋史》說柴姑娘出宮後,身邊帶有價值千萬的財產,在鴻溝遇雨,她拿出五百萬給父母,讓他們先回家。柴翁問女兒為什麼,柴姑娘說:「兒見溝旁郵舍隊長,項黵黑為雀形者,極貴人也,願事之。」(《宋史‧張永德傳》卷二百五十五)這個落魄漢子,就是郭威。柴姑娘嫁給郭威後,把五百萬錢給了郭威,所以郭威才能上下打點,當上了軍司。
難以理解的是,如果郭威真有了五百萬,還用得著柴榮每天風裡雨裡地做小生意賺錢養他?在當時,五百萬可是個天文數字,一輩子都花不完。雖然郭威好賭,但除了打點上司,也不至於把這麼多的錢都賭完吧?
郭威和柴姑娘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他們是同鄉,郭威是邢州堯山人。其次,他們的家世差不多,祖上都曾經闊過,郭威父親郭簡是河東的順州(今北京順義)刺史,但幽州軍閥劉仁恭後來攻破順州,郭簡被殺,再加上郭簡妻子韓氏早逝,五六歲的郭威從此成了孤兒,由姨母撫養長人。柴姑娘正窮極無聊,坐在房裡發呆的時候,門前突然走過一個衣著破爛,卻身強體壯的男人。
柴姑娘立刻被這個男人吸引,不顧禮儀,問店主這個壯漢是誰,店主略帶嘲諷地回答:「你說他啊?他叫郭雀兒,現在是馬步軍使。」柴姑娘一眼就相中了這個郭雀兒,覺得這個男人儀表堂堂,氣質非凡,正是自己此生苦苦尋找的那個人。
柴姑娘當即就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了父母,柴太公一聽就急了,自己的女兒好歹也是侍奉過皇帝的人,要改嫁,至少也要嫁給節度使這樣的高官。女兒居然看上了這個邋遢漢子,什麼眼光?
柴太公夫婦不同意女兒自降身分胡亂嫁人,但柴姑娘是鐵了心要嫁郭雀兒,甚至以分家威脅,柴太公拗不過女兒,只好在旅店裡舉行了簡易的婚禮,把女兒白送給了郭雀兒。這個窮酸落魄的郭雀兒,就是後來建立後周王朝的開國皇帝太祖郭威。
《宋史‧張永德傳》對此事的記載略有不同,《宋史》說柴姑娘出宮後,身邊帶有價值千萬的財產,在鴻溝遇雨,她拿出五百萬給父母,讓他們先回家。柴翁問女兒為什麼,柴姑娘說:「兒見溝旁郵舍隊長,項黵黑為雀形者,極貴人也,願事之。」(《宋史‧張永德傳》卷二百五十五)這個落魄漢子,就是郭威。柴姑娘嫁給郭威後,把五百萬錢給了郭威,所以郭威才能上下打點,當上了軍司。
難以理解的是,如果郭威真有了五百萬,還用得著柴榮每天風裡雨裡地做小生意賺錢養他?在當時,五百萬可是個天文數字,一輩子都花不完。雖然郭威好賭,但除了打點上司,也不至於把這麼多的錢都賭完吧?
郭威和柴姑娘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他們是同鄉,郭威是邢州堯山人。其次,他們的家世差不多,祖上都曾經闊過,郭威父親郭簡是河東的順州(今北京順義)刺史,但幽州軍閥劉仁恭後來攻破順州,郭簡被殺,再加上郭簡妻子韓氏早逝,五六歲的郭威從此成了孤兒,由姨母撫養長人。和許多草根出身的英雄一樣,郭威長大後,不喜歡從事農業生產,成天在鄉野遊蕩,和王建、朱溫、楊行密一樣,如果他們生在太平盛世,永遠不可能出人頭地,只能在村市上收點保護費混日子。不過他們都有幸生在亂世,天崩地裂的時代,才是他們的天堂。
郭威雖然是個懶漢,卻喜歡和閒漢們談論天下兵事。更重要的是,郭威「形神魁壯」(《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有一把好力氣,在亂世中有力氣,可以投戎做個丘八爺,不愁沒飯吃。九二一年,十八歲的郭威聽說潞州留後李繼韜招兵買馬,就投在了李繼韜門下吃軍餉。郭威性情強悍,好勇鬥狠,李繼韜很欣賞他。
像郭威這樣的無賴人物,一旦「小人得志」,往往就會橫行街市,成為地頭惡霸。他聽說潞州市場中有個殺豬賣肉的夥計長得很壯實,眾人都怕他。郭威的驢脾氣上來了,有爺在,你憑什麼牛氣哄哄?
郭威一日喝醉了酒,邁著螃蟹步子,來到屠夫的肉攤前。郭威醉醺醺地說:「給爺割二斤好肉下酒!」其實郭威根本不是來買肉的,純粹是想找事。屠夫割肉稍不合他意,郭威就指著屠夫的鼻子大罵。
這屠夫也是驢脾氣,見郭威對他指手畫腳,大怒。屠夫將肉丟在一邊餵狗,用手撕開衣服,露出胸膛,挑釁郭威:「你有種,刺爺一刀!沒種,滾一邊去。」屠夫平時也牛慣了,沒把郭威放在眼裡,以為嚇唬一下郭威,這小子能老實點。
沒想到郭威夠狠,二話不說,操起案上的殺豬刀,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屠夫慘叫一聲,命喪當場。這段傳奇故事,很可能就是《水滸傳》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原型出處。光天化日之下殺人,那還了得,市場管理人員立刻拿住郭威去官府報案。好在李繼韜憐惜郭威是條漢子,沒捨得殺他,繼續留在軍中效力。
三年後,因為李繼韜謀反被李存勖誅滅,潞州牙兵悉數被分配到從馬直,也就是騎兵衛隊,郭威也在其中。之前潞州軍只是地方軍,而進了從馬直,就算是中央軍了。從這一刻起,郭威的命運悄然改變了,從此飛黃騰達,一路斬關奪隘,爬到了人生的最高峰。和許多草根出身的英雄一樣,郭威長大後,不喜歡從事農業生產,成天在鄉野遊蕩,和王建、朱溫、楊行密一樣,如果他們生在太平盛世,永遠不可能出人頭地,只能在村市上收點保護費混日子。不過他們都有幸生在亂世,天崩地裂的時代,才是他們的天堂。
郭威雖然是個懶漢,卻喜歡和閒漢們談論天下兵事。更重要的是,郭威「形神魁壯」(《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有一把好力氣,在亂世中有力氣,可以投戎做個丘八爺,不愁沒飯吃。九二一年,十八歲的郭威聽說潞州留後李繼韜招兵買馬,就投在了李繼韜門下吃軍餉。郭威性情強悍,好勇鬥狠,李繼韜很欣賞他。
像郭威這樣的無賴人物,一旦「小人得志」,往往就會橫行街市,成為地頭惡霸。他聽說潞州市場中有個殺豬賣肉的夥計長得很壯實,眾人都怕他。郭威的驢脾氣上來了,有爺在,你憑什麼牛氣哄哄?
郭威一日喝醉了酒,邁著螃蟹步子,來到屠夫的肉攤前。郭威醉醺醺地說:「給爺割二斤好肉下酒!」其實郭威根本不是來買肉的,純粹是想找事。屠夫割肉稍不合他意,郭威就指著屠夫的鼻子大罵。
這屠夫也是驢脾氣,見郭威對他指手畫腳,大怒。屠夫將肉丟在一邊餵狗,用手撕開衣服,露出胸膛,挑釁郭威:「你有種,刺爺一刀!沒種,滾一邊去。」屠夫平時也牛慣了,沒把郭威放在眼裡,以為嚇唬一下郭威,這小子能老實點。
沒想到郭威夠狠,二話不說,操起案上的殺豬刀,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屠夫慘叫一聲,命喪當場。這段傳奇故事,很可能就是《水滸傳》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原型出處。光天化日之下殺人,那還了得,市場管理人員立刻拿住郭威去官府報案。好在李繼韜憐惜郭威是條漢子,沒捨得殺他,繼續留在軍中效力。
三年後,因為李繼韜謀反被李存勖誅滅,潞州牙兵悉數被分配到從馬直,也就是騎兵衛隊,郭威也在其中。之前潞州軍只是地方軍,而進了從馬直,就算是中央軍了。從這一刻起,郭威的命運悄然改變了,從此飛黃騰達,一路斬關奪隘,爬到了人生的最高峰。郭威這個人萬般都好,就有個壞毛病,喜歡喝酒賭博。他在軍中掙的那些補貼根本不夠他花的,頭天領的餉錢,第二天就讓他喝光賭沒了,柴夫人沒少數落丈夫。柴夫人性情溫婉,再加上她認定郭威必成大事,所以也沒在這方面計較太多。
柴夫人雖然嫁給了郭威,但和自己的娘家還保持著聯繫,她很喜歡侄子柴榮。因為自己一直沒有生育,總感覺對不住郭威,再加上郭威也挺喜歡性格穩重、模樣憨厚的柴榮,柴夫人乾脆就撮合丈夫收下了柴榮做養子。從此,柴榮多了一個頑劣的養父,也多了一個慈祥的養母,這叫親上加親。
柴榮知道養父平時亂花錢,家裡經濟情況非常不好,所以就起早貪黑地拼命做生意賺錢,養活這個不爭氣的爹。郭威之所以能在軍中靜下心來學習文化知識,柴榮應該被記上首功。如果連飯都吃不上,郭威哪還有閒心去讀書?另外郭威在軍中和李瓊等人拜了把兄弟,平時迎來送往都需要使銀子,沒錢,真的寸步難行。
郭威雖然讀書很晚,但他的悟性好,很快就能將書上的內容活學活用。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否則就成了掉書袋的呆子,百無一用。當然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郭威運氣也好,他遇上了生命中第一個貴人。這位貴人在歷史上大名鼎鼎--出賣燕雲十六州、亂認小乾爹的晉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人品很臭,但能力卻很強,加之他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軍界的地位很高。在江湖上做老大的,手下哪能沒幾個貼心的小弟?石敬瑭發現郭威「長於書計」(《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頭腦靈活,就把郭威拉下了水,「令掌軍籍」(《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替他打理事務。由於郭威在軍中沒什麼名望和地位,石敬瑭也只是拿郭威當小嘍囉使喚,並沒有過於重用,這時石敬瑭手下的頭號大嘍囉是後來的後漢高祖劉知遠。
說來有意思,五代十國時期的幾個開國皇帝除了朱溫,其他的都是前朝開國皇帝的部下,比如李嗣源(實際上他也是開國皇帝)之於李克用、石敬瑭之於李嗣源、劉知遠之於石敬瑭、郭威之於劉知遠、趙匡胤之於郭威。郭威這個人萬般都好,就有個壞毛病,喜歡喝酒賭博。他在軍中掙的那些補貼根本不夠他花的,頭天領的餉錢,第二天就讓他喝光賭沒了,柴夫人沒少數落丈夫。柴夫人性情溫婉,再加上她認定郭威必成大事,所以也沒在這方面計較太多。
柴夫人雖然嫁給了郭威,但和自己的娘家還保持著聯繫,她很喜歡侄子柴榮。因為自己一直沒有生育,總感覺對不住郭威,再加上郭威也挺喜歡性格穩重、模樣憨厚的柴榮,柴夫人乾脆就撮合丈夫收下了柴榮做養子。從此,柴榮多了一個頑劣的養父,也多了一個慈祥的養母,這叫親上加親。
柴榮知道養父平時亂花錢,家裡經濟情況非常不好,所以就起早貪黑地拼命做生意賺錢,養活這個不爭氣的爹。郭威之所以能在軍中靜下心來學習文化知識,柴榮應該被記上首功。如果連飯都吃不上,郭威哪還有閒心去讀書?另外郭威在軍中和李瓊等人拜了把兄弟,平時迎來送往都需要使銀子,沒錢,真的寸步難行。
郭威雖然讀書很晚,但他的悟性好,很快就能將書上的內容活學活用。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否則就成了掉書袋的呆子,百無一用。當然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郭威運氣也好,他遇上了生命中第一個貴人。這位貴人在歷史上大名鼎鼎--出賣燕雲十六州、亂認小乾爹的晉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人品很臭,但能力卻很強,加之他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軍界的地位很高。在江湖上做老大的,手下哪能沒幾個貼心的小弟?石敬瑭發現郭威「長於書計」(《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頭腦靈活,就把郭威拉下了水,「令掌軍籍」(《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替他打理事務。由於郭威在軍中沒什麼名望和地位,石敬瑭也只是拿郭威當小嘍囉使喚,並沒有過於重用,這時石敬瑭手下的頭號大嘍囉是後來的後漢高祖劉知遠。
說來有意思,五代十國時期的幾個開國皇帝除了朱溫,其他的都是前朝開國皇帝的部下,比如李嗣源(實際上他也是開國皇帝)之於李克用、石敬瑭之於李嗣源、劉知遠之於石敬瑭、郭威之於劉知遠、趙匡胤之於郭威。後蜀的孟知祥也算是李克用的部下(侄女婿)。
劉知遠和後唐李氏一樣,都是沙陀人。劉知遠的長相很特別,「面紫色,目睛多白」(《舊五代史‧漢高祖紀一》卷九十九)。當然劉知遠能成大事,不是靠所謂的異相,而是靠在腥風血雨中拼出來的軍功。不過劉知遠能成為石敬瑭的頭號心腹,除了因為他本人立下的軍功之外,還因為他曾經在戰場和官場上兩次救過石敬瑭的命,石敬瑭知恩圖報,對他予以重用。
從派系上來說,其實郭威算是劉知遠的嫡系,真正讓郭威從軍界下層竄升至高層的伯樂,是劉知遠。九三六年,時任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勾結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用燕雲十六州的代價,換取契丹人的支持,消滅了後唐的李從珂政權,建立了後晉王朝。
由於劉知遠的能力非常強,所以石敬瑭對他還是敬鬼神而遠之,劉知遠在晉朝早期的仕途並不順暢。但無論劉知遠宦海如何沉浮,郭威始終默默地跟在劉知遠身邊,不離不棄,贏得了劉知遠的好感。劉知遠對郭威「尤深待遇,出入帷幄,受腹心之寄」(《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郭威和楊玢、史弘肇等人都成為劉知遠真正的嫡系心腹。
晉天福六年(九四一),劉知遠調任河東節度使。河東是唐末五代的天下第一重鎮,劉知遠坐鎮河東,直接催生了後來的後漢王朝。第二年,石敬瑭去世,由侄子石重貴繼位。石重貴比起他那無恥成性的叔父來,倒還有點血性,他上臺後,廢除了和契丹的不平等關係。
石重貴此舉直接得罪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耶律德光率軍進攻中原,雙方在中原苦戰兩年,互有勝負。但因為叛徒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人的出賣,天福十一年(九四六)十二月,契丹軍殺進汴梁,石重貴屈辱投降。
太原城中的劉知遠苦苦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次年(九四七)二月,在郭威等人的勸說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郭威勸進的理由很簡單:到嘴的肥肉你不吃,如果別人搶先下嘴,到時可沒後悔藥吃。郭威做事果斷,不拖泥帶水。猶豫不決,往往會耽誤時機,致使大事盡毀。後蜀的孟知祥也算是李克用的部下(侄女婿)。
劉知遠和後唐李氏一樣,都是沙陀人。劉知遠的長相很特別,「面紫色,目睛多白」(《舊五代史‧漢高祖紀一》卷九十九)。當然劉知遠能成大事,不是靠所謂的異相,而是靠在腥風血雨中拼出來的軍功。不過劉知遠能成為石敬瑭的頭號心腹,除了因為他本人立下的軍功之外,還因為他曾經在戰場和官場上兩次救過石敬瑭的命,石敬瑭知恩圖報,對他予以重用。
從派系上來說,其實郭威算是劉知遠的嫡系,真正讓郭威從軍界下層竄升至高層的伯樂,是劉知遠。九三六年,時任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勾結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用燕雲十六州的代價,換取契丹人的支持,消滅了後唐的李從珂政權,建立了後晉王朝。
由於劉知遠的能力非常強,所以石敬瑭對他還是敬鬼神而遠之,劉知遠在晉朝早期的仕途並不順暢。但無論劉知遠宦海如何沉浮,郭威始終默默地跟在劉知遠身邊,不離不棄,贏得了劉知遠的好感。劉知遠對郭威「尤深待遇,出入帷幄,受腹心之寄」(《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郭威和楊玢、史弘肇等人都成為劉知遠真正的嫡系心腹。
晉天福六年(九四一),劉知遠調任河東節度使。河東是唐末五代的天下第一重鎮,劉知遠坐鎮河東,直接催生了後來的後漢王朝。第二年,石敬瑭去世,由侄子石重貴繼位。石重貴比起他那無恥成性的叔父來,倒還有點血性,他上臺後,廢除了和契丹的不平等關係。
石重貴此舉直接得罪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耶律德光率軍進攻中原,雙方在中原苦戰兩年,互有勝負。但因為叛徒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人的出賣,天福十一年(九四六)十二月,契丹軍殺進汴梁,石重貴屈辱投降。
太原城中的劉知遠苦苦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次年(九四七)二月,在郭威等人的勸說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郭威勸進的理由很簡單:到嘴的肥肉你不吃,如果別人搶先下嘴,到時可沒後悔藥吃。郭威做事果斷,不拖泥帶水。猶豫不決,往往會耽誤時機,致使大事盡毀。耶律德光沒有控制住中原局勢,沒多久就被中原此起彼伏的反抗活動所震驚,沒幾個月,耶律德光就逃出汴梁,不久病死,契丹勢力漸漸淡出中原。汴梁無主,對劉知遠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對於走哪條路進汴梁,河東高層產生了分歧。
河東將領們打算走東路,即出井陘口,先取河北,然後再南下汴梁。而劉知遠本人的意思卻是取石會關、過上黨,取直線進汴梁。還是郭威看得遠,他指出耶律德光雖死,但河北的契丹殘部實力非常強,我們一戰未必取勝。萬一陷入亂戰泥沼,汴梁不定被誰搶先下了手。對於劉知遠的南下路線,郭威也認為不妥,首先上黨地處太行山脈,地形艱險,不利行軍。
隨後,郭威給劉知遠指了一條通天大道:沿汾河谷地南下,然後再調頭東進汴梁。雖然這條路要比走上黨遠一些,但這條路線上沒有契丹軍隊,只有一些散兵游勇,行軍時間會大大減少,這就是孫武所說的「以迂為直」。劉知遠大喜,認為這果然是條捷徑。
劉知遠一面命大將史弘肇率兵走上黨,掃清汴梁周邊,自己率本部穿越汾河谷地。果然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天福十二年(九四七)六月,劉知遠就來到了汴梁。聽說劉知遠入主汴梁,各地藩鎮紛紛易幟,投靠了後漢,後漢在中原的統治正式開始。至於老巢太原,劉知遠留下了弟弟劉崇鎮守,劉知遠這個舉動直接催生了五代十國唯一一個在北方立國的政權--北漢。
在劉知遠稱帝和南下汴梁的過程中,郭威厥功至偉,可以說郭威是半個後漢王朝的建立者。劉知遠很欣賞郭威,他定都汴梁後,封郭威為樞密副使,與樞密使楊邠共同主掌軍權。估計劉知遠留了個心眼,郭威功勞再大,畢竟是武將,用他來掌管軍隊,不如用楊邠這個文官更合適,至少不會對朝廷構成威脅。
這時的郭威,已經成為後漢核心統治集團的成員,算得上是人中龍鳳。當時的後漢權力格局一月五星:皇帝劉知遠,樞密使楊邠、樞密副使郭威、三司使王章、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弘肇、左僕射蘇逢吉。這五個人在名義上都是「同平章事」,即宰相,在政治級別都是差不多的。耶律德光沒有控制住中原局勢,沒多久就被中原此起彼伏的反抗活動所震驚,沒幾個月,耶律德光就逃出汴梁,不久病死,契丹勢力漸漸淡出中原。汴梁無主,對劉知遠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對於走哪條路進汴梁,河東高層產生了分歧。
河東將領們打算走東路,即出井陘口,先取河北,然後再南下汴梁。而劉知遠本人的意思卻是取石會關、過上黨,取直線進汴梁。還是郭威看得遠,他指出耶律德光雖死,但河北的契丹殘部實力非常強,我們一戰未必取勝。萬一陷入亂戰泥沼,汴梁不定被誰搶先下了手。對於劉知遠的南下路線,郭威也認為不妥,首先上黨地處太行山脈,地形艱險,不利行軍。
隨後,郭威給劉知遠指了一條通天大道:沿汾河谷地南下,然後再調頭東進汴梁。雖然這條路要比走上黨遠一些,但這條路線上沒有契丹軍隊,只有一些散兵游勇,行軍時間會大大減少,這就是孫武所說的「以迂為直」。劉知遠大喜,認為這果然是條捷徑。
劉知遠一面命大將史弘肇率兵走上黨,掃清汴梁周邊,自己率本部穿越汾河谷地。果然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天福十二年(九四七)六月,劉知遠就來到了汴梁。聽說劉知遠入主汴梁,各地藩鎮紛紛易幟,投靠了後漢,後漢在中原的統治正式開始。至於老巢太原,劉知遠留下了弟弟劉崇鎮守,劉知遠這個舉動直接催生了五代十國唯一一個在北方立國的政權--北漢。
在劉知遠稱帝和南下汴梁的過程中,郭威厥功至偉,可以說郭威是半個後漢王朝的建立者。劉知遠很欣賞郭威,他定都汴梁後,封郭威為樞密副使,與樞密使楊邠共同主掌軍權。估計劉知遠留了個心眼,郭威功勞再大,畢竟是武將,用他來掌管軍隊,不如用楊邠這個文官更合適,至少不會對朝廷構成威脅。
這時的郭威,已經成為後漢核心統治集團的成員,算得上是人中龍鳳。當時的後漢權力格局一月五星:皇帝劉知遠,樞密使楊邠、樞密副使郭威、三司使王章、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弘肇、左僕射蘇逢吉。這五個人在名義上都是「同平章事」,即宰相,在政治級別都是差不多的。也許郭威沒有想到,僅僅三年後,歷史就要進入真正屬於他的時代。
三、被逼出來的王朝
波譎雲詭的九四七年,在一片混亂中,被歷史老人輕輕地翻了過去。
九四八年的正月,劉知遠在汴梁宮中改元乾祐,正式拋棄了之前沿用的後晉天福年號。這一年,劉知遠五十四歲。因為劉知遠最疼愛的長子、魏王劉承訓(九二二--九四七)在去年的十二月突然病故,老年喪子的劉知遠痛不欲生,大病一場,終於撐不住了。
剛過完新年,劉知遠就病入膏肓,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就要到了,強打精神安排帝國後事。十八歲的皇次子劉承祐被確定為帝國繼承人,由蘇逢吉、楊邠、史弘肇、郭威四人組成顧命班子,輔佐劉承祐接班。二月,劉知遠駕崩,劉承祐入承大統,就是漢隱帝。
由於劉承祐少不更事,所以後漢的軍政大權實際上掌握在蘇逢吉等四人手裡,外加一個管經濟的「財政大臣」王章。從派系上來看,這五個人都是劉知遠的嫡系,政治上非常可靠,劉知遠對他們知根知底,所以能放心讓他們執政。
這五大臣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楊邠和王章、史弘肇三人關係最好,史弘肇和蘇逢吉關係最差,而蘇逢吉和郭威關係也一般。出於權力角度的考慮,蘇逢吉時刻想將楊邠和郭威踢出顧命班子。蘇逢吉指使戶部尚書李濤上書,請罷二位樞密,放到外鎮做官。雖然此事最終沒有成功,但說明了蘇逢吉是非常忌憚武人專權的,和宋初的趙普是一個路數。
楊、王、史三人穿一條褲子,蘇逢吉拉山頭單幹,倒是郭威有些坐山觀虎鬥的意思。郭威和楊邠他們交情不錯,但沒有蹚他們那個渾水,而是左右逢源,都不得罪。
這五位大臣中,楊邠、王章、蘇逢吉是文官,郭威和史弘肇是武將,所以漢隱帝要想坐穩江山,主要還是依靠郭威和史弘肇。在亂世中武將要想出人頭地,那就必須多打仗,沒仗可打,還立什麼軍功?亂世中缺少人性和道德,但卻從來不缺少戰爭。在軍閥唱主角的五代時期,藩鎮叛亂多如牛毛,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歲無寧日。也許郭威沒有想到,僅僅三年後,歷史就要進入真正屬於他的時代。
三、被逼出來的王朝
波譎雲詭的九四七年,在一片混亂中,被歷史老人輕輕地翻了過去。
九四八年的正月,劉知遠在汴梁宮中改元乾祐,正式拋棄了之前沿用的後晉天福年號。這一年,劉知遠五十四歲。因為劉知遠最疼愛的長子、魏王劉承訓(九二二--九四七)在去年的十二月突然病故,老年喪子的劉知遠痛不欲生,大病一場,終於撐不住了。
剛過完新年,劉知遠就病入膏肓,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就要到了,強打精神安排帝國後事。十八歲的皇次子劉承祐被確定為帝國繼承人,由蘇逢吉、楊邠、史弘肇、郭威四人組成顧命班子,輔佐劉承祐接班。二月,劉知遠駕崩,劉承祐入承大統,就是漢隱帝。
由於劉承祐少不更事,所以後漢的軍政大權實際上掌握在蘇逢吉等四人手裡,外加一個管經濟的「財政大臣」王章。從派系上來看,這五個人都是劉知遠的嫡系,政治上非常可靠,劉知遠對他們知根知底,所以能放心讓他們執政。
這五大臣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楊邠和王章、史弘肇三人關係最好,史弘肇和蘇逢吉關係最差,而蘇逢吉和郭威關係也一般。出於權力角度的考慮,蘇逢吉時刻想將楊邠和郭威踢出顧命班子。蘇逢吉指使戶部尚書李濤上書,請罷二位樞密,放到外鎮做官。雖然此事最終沒有成功,但說明了蘇逢吉是非常忌憚武人專權的,和宋初的趙普是一個路數。
楊、王、史三人穿一條褲子,蘇逢吉拉山頭單幹,倒是郭威有些坐山觀虎鬥的意思。郭威和楊邠他們交情不錯,但沒有蹚他們那個渾水,而是左右逢源,都不得罪。
這五位大臣中,楊邠、王章、蘇逢吉是文官,郭威和史弘肇是武將,所以漢隱帝要想坐穩江山,主要還是依靠郭威和史弘肇。在亂世中武將要想出人頭地,那就必須多打仗,沒仗可打,還立什麼軍功?亂世中缺少人性和道德,但卻從來不缺少戰爭。在軍閥唱主角的五代時期,藩鎮叛亂多如牛毛,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歲無寧日。郭威運氣不錯,想什麼就來什麼,乾祐元年(九四八)三月,駐守河中(今山西永濟)的護國軍節度使李守貞扯旗造反,自稱秦王。隨後,永興牙將趙思綰在長安,鳳翔巡檢使王景崇在鳳翔,和李守貞遙相呼應,一起做反賊。
三鎮叛亂的消息傳到汴梁,震驚了朝廷,如果後漢不剿滅這些叛軍,極有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必須盡早剿滅這夥反賊。後漢五大臣中,郭威和史弘肇主管軍事,但兩個人不可能同時派出討逆,必須留一個看家,漢隱帝決定由郭威掛帥征討叛軍。
乾祐元年(九四八)八月,劉承祐封時任樞密使的郭威為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諸軍皆由郭威節制。之前的郭威雖然也執掌兵權,但這是第一次以主帥的身分帶兵出征。
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兵權,郭威心裡開始有了想法。不過郭威不會在這個時候搞出什麼動靜,在人望未隆之時,這樣做無異是玩火自焚。郭威現在最需要的是多立軍功,在軍界確立老大地位,然後再找機會對劉承祐下手。
郭威臨行前,專門拜訪了官場老油條--太師馮道,問他滅賊方略。老奸巨猾的馮道給郭威指點了一條明路:「守貞自謂舊將,為士卒所附,願公勿愛官物,以賜士卒,則奪其所恃矣。」(《資治通鑒》卷二百八十八)
馮道的意思很明白,亂世中的丘八爺只認銀子不認人,只要郭威肯慷國家之慨,花公款收買人心,一能瓦解叛軍鬥志,二能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威信。郭威大喜,果然是個參透世事的人精子。郭威西征期間,一邊和叛軍作戰,一邊做散財童子,果然收到奇效。
李守貞的部隊聽說郭威四處散財,很多人都背叛了李守貞,投降郭威。官軍也被郭威用銀子餵飽了,勢力此消彼長,形勢對郭威越來越有利。乾祐二年(九四九)七月,被官軍圍困數月的李守貞再也堅持不下去了,舉族自焚。趙思綰和王景崇也分別被郭威給收拾掉了,三鎮叛亂最終被郭威平定。郭威運氣不錯,想什麼就來什麼,乾祐元年(九四八)三月,駐守河中(今山西永濟)的護國軍節度使李守貞扯旗造反,自稱秦王。隨後,永興牙將趙思綰在長安,鳳翔巡檢使王景崇在鳳翔,和李守貞遙相呼應,一起做反賊。
三鎮叛亂的消息傳到汴梁,震驚了朝廷,如果後漢不剿滅這些叛軍,極有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必須盡早剿滅這夥反賊。後漢五大臣中,郭威和史弘肇主管軍事,但兩個人不可能同時派出討逆,必須留一個看家,漢隱帝決定由郭威掛帥征討叛軍。
乾祐元年(九四八)八月,劉承祐封時任樞密使的郭威為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諸軍皆由郭威節制。之前的郭威雖然也執掌兵權,但這是第一次以主帥的身分帶兵出征。
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兵權,郭威心裡開始有了想法。不過郭威不會在這個時候搞出什麼動靜,在人望未隆之時,這樣做無異是玩火自焚。郭威現在最需要的是多立軍功,在軍界確立老大地位,然後再找機會對劉承祐下手。
郭威臨行前,專門拜訪了官場老油條--太師馮道,問他滅賊方略。老奸巨猾的馮道給郭威指點了一條明路:「守貞自謂舊將,為士卒所附,願公勿愛官物,以賜士卒,則奪其所恃矣。」(《資治通鑒》卷二百八十八)
馮道的意思很明白,亂世中的丘八爺只認銀子不認人,只要郭威肯慷國家之慨,花公款收買人心,一能瓦解叛軍鬥志,二能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威信。郭威大喜,果然是個參透世事的人精子。郭威西征期間,一邊和叛軍作戰,一邊做散財童子,果然收到奇效。
李守貞的部隊聽說郭威四處散財,很多人都背叛了李守貞,投降郭威。官軍也被郭威用銀子餵飽了,勢力此消彼長,形勢對郭威越來越有利。乾祐二年(九四九)七月,被官軍圍困數月的李守貞再也堅持不下去了,舉族自焚。趙思綰和王景崇也分別被郭威給收拾掉了,三鎮叛亂最終被郭威平定。
一、柴榮的家世
後梁貞明七年(九二一)九月二十四日,邢州隆堯縣的破落地主柴守禮的家裡,隨著一陣嬰兒哇哇的啼哭聲,柴守禮的妻子給丈夫生下了一個大胖兒子。二十七歲的柴守禮在屋子外邊的空地上興奮得直搓手,他終於有後了!
激動的柴守禮給來到人世的兒子起名叫柴榮,也許柴守禮並沒有想到,這個看似普通的嬰兒,會在日後對中國千年歷史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人生很奇妙,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因為當時的邢州還在河東軍閥、晉王李存勖的統治之下,李存勖以唐朝忠臣自居,唐朝最後一個皇帝被朱溫廢掉之後,他依然沿用唐朝的天祐年號,所以《舊五代史》稱柴榮生於唐天祐十八年。
唐朝滅亡之後,朱溫的後梁政權和李存勖的河東政權是當時軍事實力最強的兩大對立藩鎮,朱溫當年在上原驛想暗算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未果,所以梁晉遂成世仇。李克用臨死前,曾經給李存勖三支箭,象徵著河東的三個世仇死敵,其中最大的仇人,就是朱溫。
不過早在九一二年,喜歡睡兒媳婦的朱溫就被分贓不均的兒子朱友珪殺掉了,隨後朱溫嫡子、均王朱友貞除掉朱友珪,繼位為後梁皇帝。朱友貞為人溫和,沒父親那麼狠毒,但朱友貞的軍事應變能力遠遠不如李存勖。
在梁晉混戰中原的過程中,朱友貞被李存勖打得滿地找牙。朱溫時代後梁對河東的壓倒性優勢不復存在,現在反而是李存勖騎在朱友貞頭上作威作福,朱友貞已經沒幾天活頭了。
當然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都與柴守禮無關,他關心的不是誰成王誰敗寇,而是今天掙的三串子銅錢夠不夠一家人買米吃。就算李存勖統一了天下,也不會給柴守禮一文錢。
邢州柴家本來是當地有名的富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到了柴守禮這一輩,家道中落了。據稱柴守禮是唐朝開國元勳--霍國公柴紹的後人,柴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或姐夫),他的老婆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女傑平陽公主。
只要是傳到自己這一代家道衰落了,祖上再光鮮也是沒用的。第一章 潛龍騰淵
一、柴榮的家世
後梁貞明七年(九二一)九月二十四日,邢州隆堯縣的破落地主柴守禮的家裡,隨著一陣嬰兒哇哇的啼哭聲,柴守禮的妻子給丈夫生下了一個大胖兒子。二十七歲的柴守禮在屋子外邊的空地上興奮得直搓手,他終於有後了!
激動的柴守禮給來到人世的兒子起名叫柴榮,也許柴守禮並沒有想到,這個看似普通的嬰兒,會在日後對中國千年歷史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人生很奇妙,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因為當時的邢州還在河東軍閥、晉王李存勖的統治之下,李存勖以唐朝忠臣自居,唐朝最後一個皇帝被朱溫廢掉之後,他依然沿用唐朝的天祐年號,所以《舊五代史》稱柴榮生於唐天祐十八年。
唐朝滅亡之後,朱溫的後梁政權和李存勖的河東政權是當時軍事實力最強的兩大對立藩鎮,朱溫當年在上原驛想暗算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未果,所以梁晉遂成世仇。李克用臨死前,曾經給李存勖三支箭,象徵著河東的三個世仇死敵,其中最大的仇人,就是朱溫。
不過早在九一二年,喜歡睡兒媳婦的朱溫就被分贓不均的兒子朱友珪殺掉了,隨後朱溫嫡子、均王朱友貞除掉朱友珪,繼位為後梁皇帝。朱友貞為人溫和,沒父親那麼狠毒,但朱友貞的軍事應變能力遠遠不如李存勖。
在梁晉混戰中原的過程中,朱友貞被李存勖打得滿地找牙。朱溫時代後梁對河東的壓倒性優勢不復存在,現在反而是李存勖騎在朱友貞頭上作威作福,朱友貞已經沒幾天活頭了。
當然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都與柴守禮無關,他關心的不是誰成王誰敗寇,而是今天掙的三串子銅錢夠不夠一家人買米吃。就算李存勖統一了天下,也不會給柴守禮一文錢。
邢州柴家本來是當地有名的富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到了柴守禮這一輩,家道中落了。據稱柴守禮是唐朝開國元勳--霍國公柴紹的後人,柴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或姐夫),他的老婆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女傑平陽公主。
只要是傳到自己這一代家道衰落了,祖上再光鮮也是沒用的。漢朝的中山靖王劉勝享盡人間富貴,他的後人劉備卻擺地攤賣草席,被出身清流貴族的袁術好一陣辱罵:「汝這個織席販履的匹夫!」
有句老話說得好,龍生九種,種種有別,人生可以有許多選擇,但唯獨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況且出身並不能證明什麼,秦朝那個著名的泥腿子陳勝在傾盆大雨中,站在歷史的拐彎處,舉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卷四十八)出身低微不是放棄人生奮鬥的藉口,否則,明太祖朱元璋豈不是白活了。
柴榮的出身其實並不算太低微,至少他還不像朱元璋那樣生於赤貧底層,柴榮和劉邦差不多都屬於小市民階層。但讓人困惑的是,無論是《舊五代史》還是《新五代史》,都沒有記載柴榮是否有兄弟姐妹。不知道柴榮究竟是柴家獨子,還是有過兄弟姐妹,但都因故早逝。
柴家沒有成年男子,這也是柴榮死後,趙匡胤可以輕鬆翻盤的主要原因之一。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死前就直截了當地告訴兒子:「如果柴家有長君,哪輪得到你做皇帝?」
按古代忽悠人的那些迷信說法,能當上開國皇帝的,都是真龍化身。歷代皇帝出生時,史官們都會諂媚地拍上幾巴掌廉價的馬屁,不是紅光滿室,就是瑞獸下凡。宋朝史官在記載趙匡胤出生的時候,就玩過這個花招,什麼「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宋史‧太祖紀》卷一)這明擺著拿人當傻子忽悠。
柴榮做人實在,他當皇帝後,沒有授意史官替他吹噓,或者有想拍他馬屁的史官寫了這些不三不四的玩意,都被柴榮給壓住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宋朝史官故意不給柴榮寫美言,不然趙匡胤就會被柴榮比下去。可歷史評價人物的標準,不是這些封建糟粕,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貢獻。
就算開國皇帝是真龍轉世,破繭成蝶也需要一個過程,誰也不是天生就當皇帝的。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不吃過人間百般苦,如何能夠做得人上人?漢朝的中山靖王劉勝享盡人間富貴,他的後人劉備卻擺地攤賣草席,被出身清流貴族的袁術好一陣辱罵:「汝這個織席販履的匹夫!」
有句老話說得好,龍生九種,種種有別,人生可以有許多選擇,但唯獨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況且出身並不能證明什麼,秦朝那個著名的泥腿子陳勝在傾盆大雨中,站在歷史的拐彎處,舉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卷四十八)出身低微不是放棄人生奮鬥的藉口,否則,明太祖朱元璋豈不是白活了。
柴榮的出身其實並不算太低微,至少他還不像朱元璋那樣生於赤貧底層,柴榮和劉邦差不多都屬於小市民階層。但讓人困惑的是,無論是《舊五代史》還是《新五代史》,都沒有記載柴榮是否有兄弟姐妹。不知道柴榮究竟是柴家獨子,還是有過兄弟姐妹,但都因故早逝。
柴家沒有成年男子,這也是柴榮死後,趙匡胤可以輕鬆翻盤的主要原因之一。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死前就直截了當地告訴兒子:「如果柴家有長君,哪輪得到你做皇帝?」
按古代忽悠人的那些迷信說法,能當上開國皇帝的,都是真龍化身。歷代皇帝出生時,史官們都會諂媚地拍上幾巴掌廉價的馬屁,不是紅光滿室,就是瑞獸下凡。宋朝史官在記載趙匡胤出生的時候,就玩過這個花招,什麼「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宋史‧太祖紀》卷一)這明擺著拿人當傻子忽悠。
柴榮做人實在,他當皇帝後,沒有授意史官替他吹噓,或者有想拍他馬屁的史官寫了這些不三不四的玩意,都被柴榮給壓住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宋朝史官故意不給柴榮寫美言,不然趙匡胤就會被柴榮比下去。可歷史評價人物的標準,不是這些封建糟粕,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貢獻。
就算開國皇帝是真龍轉世,破繭成蝶也需要一個過程,誰也不是天生就當皇帝的。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不吃過人間百般苦,如何能夠做得人上人?柴榮的青年時代,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柴守禮無法給柴榮鋪出一條金光大道,一切全要靠他自己的努力。柴家在官府中也沒什麼人脈關係,柴榮顯然走不通這條路,擺在柴榮面前的生存選擇只有一個,就是做生意。
不知道是通過什麼管道,柴榮結識了北方一位著名的大商人頡跌氏。這位頡跌先生長年在江湖上走動,見多識廣,柴榮跟著他混,即使賺不到錢,見見世面也是好的。
頡跌先生是做商貿流通的,就是批發貨物販到外地銷售,賺取差價。他主營業務是茶葉,唐朝以來,茶就是人們必備的飲用品。後梁朱溫之所以和淮南的楊行密成為死敵,起因就是朱溫私吞了楊行密準備在北方銷售的一萬多斤茶磚,可見做茶生意是有暴利可圖的,否則朱溫也不會做這等得罪人的買賣。
不過也有種說法,柴榮是個傘販子,做些雨傘在街市上叫賣。賣傘是個薄利買賣,肯定沒有販茶賺錢,很可能是柴榮賣傘在前,販茶在後。關於柴榮青年時代的生存環境,史書並沒有多少記載,不清楚柴榮跟著頡跌先生販茶,賺了多少錢。但對柴榮來說,這段從商經歷可以讓他貼近民間,了解百姓疾苦,對他日後進行全面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養父郭威
柴榮在年輕時跟著頡跌氏走南闖北做生意,除了積累人生經歷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最直白的理由就是養家糊口。不過柴榮賣傘販茶葉賺來的錢,要養活的卻不僅是自己的父親柴守禮,還有一個親戚。這個親戚,就是柴榮的姑父郭威。
柴榮有一個姑姑(生卒年不詳),因為長得非常美麗,在豆蔻年華時被唐莊宗李存勖看上,入宮做了嬪御。嬪御是皇帝身邊品級較低的侍妾,相當於地主家七姨太八姨太之類的。柴姑娘在宮中沒混出什麼名分,等唐明宗李嗣源兵變繼位後,將宮中閒雜人等盡行遣散回家,其中就包括柴姑娘。
柴姑娘還在回邢台的路上,柴榮的爺爺奶奶聽說了女兒要回來的消息,在黃河邊上接她回家。不巧有一天在路過鴻溝的時候,突逢下雨,一家人只好在旅店裡休息幾天,等天晴再上路。柴榮是個好皇帝
柴榮是個好皇帝
作者:姜狼
出版日期:2015/11/25
內容連載 頁數 3/10
柴榮的青年時代,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柴守禮無法給柴榮鋪出一條金光大道,一切全要靠他自己的努力。柴家在官府中也沒什麼人脈關係,柴榮顯然走不通這條路,擺在柴榮面前的生存選擇只有一個,就是做生意。
不知道是通過什麼管道,柴榮結識了北方一位著名的大商人頡跌氏。這位頡跌先生長年在江湖上走動,見多識廣,柴榮跟著他混,即使賺不到錢,見見世面也是好的。
頡跌先生是做商貿流通的,就是批發貨物販到外地銷售,賺取差價。他主營業務是茶葉,唐朝以來,茶就是人們必備的飲用品。後梁朱溫之所以和淮南的楊行密成為死敵,起因就是朱溫私吞了楊行密準備在北方銷售的一萬多斤茶磚,可見做茶生意是有暴利可圖的,否則朱溫也不會做這等得罪人的買賣。
不過也有種說法,柴榮是個傘販子,做些雨傘在街市上叫賣。賣傘是個薄利買賣,肯定沒有販茶賺錢,很可能是柴榮賣傘在前,販茶在後。關於柴榮青年時代的生存環境,史書並沒有多少記載,不清楚柴榮跟著頡跌先生販茶,賺了多少錢。但對柴榮來說,這段從商經歷可以讓他貼近民間,了解百姓疾苦,對他日後進行全面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養父郭威
柴榮在年輕時跟著頡跌氏走南闖北做生意,除了積累人生經歷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最直白的理由就是養家糊口。不過柴榮賣傘販茶葉賺來的錢,要養活的卻不僅是自己的父親柴守禮,還有一個親戚。這個親戚,就是柴榮的姑父郭威。
柴榮有一個姑姑(生卒年不詳),因為長得非常美麗,在豆蔻年華時被唐莊宗李存勖看上,入宮做了嬪御。嬪御是皇帝身邊品級較低的侍妾,相當於地主家七姨太八姨太之類的。柴姑娘在宮中沒混出什麼名分,等唐明宗李嗣源兵變繼位後,將宮中閒雜人等盡行遣散回家,其中就包括柴姑娘。
柴姑娘還在回邢台的路上,柴榮的爺爺奶奶聽說了女兒要回來的消息,在黃河邊上接她回家。不巧有一天在路過鴻溝的時候,突逢下雨,一家人只好在旅店裡休息幾天,等天晴再上路。柴姑娘正窮極無聊,坐在房裡發呆的時候,門前突然走過一個衣著破爛,卻身強體壯的男人。
柴姑娘立刻被這個男人吸引,不顧禮儀,問店主這個壯漢是誰,店主略帶嘲諷地回答:「你說他啊?他叫郭雀兒,現在是馬步軍使。」柴姑娘一眼就相中了這個郭雀兒,覺得這個男人儀表堂堂,氣質非凡,正是自己此生苦苦尋找的那個人。
柴姑娘當即就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了父母,柴太公一聽就急了,自己的女兒好歹也是侍奉過皇帝的人,要改嫁,至少也要嫁給節度使這樣的高官。女兒居然看上了這個邋遢漢子,什麼眼光?
柴太公夫婦不同意女兒自降身分胡亂嫁人,但柴姑娘是鐵了心要嫁郭雀兒,甚至以分家威脅,柴太公拗不過女兒,只好在旅店裡舉行了簡易的婚禮,把女兒白送給了郭雀兒。這個窮酸落魄的郭雀兒,就是後來建立後周王朝的開國皇帝太祖郭威。
《宋史‧張永德傳》對此事的記載略有不同,《宋史》說柴姑娘出宮後,身邊帶有價值千萬的財產,在鴻溝遇雨,她拿出五百萬給父母,讓他們先回家。柴翁問女兒為什麼,柴姑娘說:「兒見溝旁郵舍隊長,項黵黑為雀形者,極貴人也,願事之。」(《宋史‧張永德傳》卷二百五十五)這個落魄漢子,就是郭威。柴姑娘嫁給郭威後,把五百萬錢給了郭威,所以郭威才能上下打點,當上了軍司。
難以理解的是,如果郭威真有了五百萬,還用得著柴榮每天風裡雨裡地做小生意賺錢養他?在當時,五百萬可是個天文數字,一輩子都花不完。雖然郭威好賭,但除了打點上司,也不至於把這麼多的錢都賭完吧?
郭威和柴姑娘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他們是同鄉,郭威是邢州堯山人。其次,他們的家世差不多,祖上都曾經闊過,郭威父親郭簡是河東的順州(今北京順義)刺史,但幽州軍閥劉仁恭後來攻破順州,郭簡被殺,再加上郭簡妻子韓氏早逝,五六歲的郭威從此成了孤兒,由姨母撫養長人。柴姑娘正窮極無聊,坐在房裡發呆的時候,門前突然走過一個衣著破爛,卻身強體壯的男人。
柴姑娘立刻被這個男人吸引,不顧禮儀,問店主這個壯漢是誰,店主略帶嘲諷地回答:「你說他啊?他叫郭雀兒,現在是馬步軍使。」柴姑娘一眼就相中了這個郭雀兒,覺得這個男人儀表堂堂,氣質非凡,正是自己此生苦苦尋找的那個人。
柴姑娘當即就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了父母,柴太公一聽就急了,自己的女兒好歹也是侍奉過皇帝的人,要改嫁,至少也要嫁給節度使這樣的高官。女兒居然看上了這個邋遢漢子,什麼眼光?
柴太公夫婦不同意女兒自降身分胡亂嫁人,但柴姑娘是鐵了心要嫁郭雀兒,甚至以分家威脅,柴太公拗不過女兒,只好在旅店裡舉行了簡易的婚禮,把女兒白送給了郭雀兒。這個窮酸落魄的郭雀兒,就是後來建立後周王朝的開國皇帝太祖郭威。
《宋史‧張永德傳》對此事的記載略有不同,《宋史》說柴姑娘出宮後,身邊帶有價值千萬的財產,在鴻溝遇雨,她拿出五百萬給父母,讓他們先回家。柴翁問女兒為什麼,柴姑娘說:「兒見溝旁郵舍隊長,項黵黑為雀形者,極貴人也,願事之。」(《宋史‧張永德傳》卷二百五十五)這個落魄漢子,就是郭威。柴姑娘嫁給郭威後,把五百萬錢給了郭威,所以郭威才能上下打點,當上了軍司。
難以理解的是,如果郭威真有了五百萬,還用得著柴榮每天風裡雨裡地做小生意賺錢養他?在當時,五百萬可是個天文數字,一輩子都花不完。雖然郭威好賭,但除了打點上司,也不至於把這麼多的錢都賭完吧?
郭威和柴姑娘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他們是同鄉,郭威是邢州堯山人。其次,他們的家世差不多,祖上都曾經闊過,郭威父親郭簡是河東的順州(今北京順義)刺史,但幽州軍閥劉仁恭後來攻破順州,郭簡被殺,再加上郭簡妻子韓氏早逝,五六歲的郭威從此成了孤兒,由姨母撫養長人。和許多草根出身的英雄一樣,郭威長大後,不喜歡從事農業生產,成天在鄉野遊蕩,和王建、朱溫、楊行密一樣,如果他們生在太平盛世,永遠不可能出人頭地,只能在村市上收點保護費混日子。不過他們都有幸生在亂世,天崩地裂的時代,才是他們的天堂。
郭威雖然是個懶漢,卻喜歡和閒漢們談論天下兵事。更重要的是,郭威「形神魁壯」(《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有一把好力氣,在亂世中有力氣,可以投戎做個丘八爺,不愁沒飯吃。九二一年,十八歲的郭威聽說潞州留後李繼韜招兵買馬,就投在了李繼韜門下吃軍餉。郭威性情強悍,好勇鬥狠,李繼韜很欣賞他。
像郭威這樣的無賴人物,一旦「小人得志」,往往就會橫行街市,成為地頭惡霸。他聽說潞州市場中有個殺豬賣肉的夥計長得很壯實,眾人都怕他。郭威的驢脾氣上來了,有爺在,你憑什麼牛氣哄哄?
郭威一日喝醉了酒,邁著螃蟹步子,來到屠夫的肉攤前。郭威醉醺醺地說:「給爺割二斤好肉下酒!」其實郭威根本不是來買肉的,純粹是想找事。屠夫割肉稍不合他意,郭威就指著屠夫的鼻子大罵。
這屠夫也是驢脾氣,見郭威對他指手畫腳,大怒。屠夫將肉丟在一邊餵狗,用手撕開衣服,露出胸膛,挑釁郭威:「你有種,刺爺一刀!沒種,滾一邊去。」屠夫平時也牛慣了,沒把郭威放在眼裡,以為嚇唬一下郭威,這小子能老實點。
沒想到郭威夠狠,二話不說,操起案上的殺豬刀,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屠夫慘叫一聲,命喪當場。這段傳奇故事,很可能就是《水滸傳》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原型出處。光天化日之下殺人,那還了得,市場管理人員立刻拿住郭威去官府報案。好在李繼韜憐惜郭威是條漢子,沒捨得殺他,繼續留在軍中效力。
三年後,因為李繼韜謀反被李存勖誅滅,潞州牙兵悉數被分配到從馬直,也就是騎兵衛隊,郭威也在其中。之前潞州軍只是地方軍,而進了從馬直,就算是中央軍了。從這一刻起,郭威的命運悄然改變了,從此飛黃騰達,一路斬關奪隘,爬到了人生的最高峰。和許多草根出身的英雄一樣,郭威長大後,不喜歡從事農業生產,成天在鄉野遊蕩,和王建、朱溫、楊行密一樣,如果他們生在太平盛世,永遠不可能出人頭地,只能在村市上收點保護費混日子。不過他們都有幸生在亂世,天崩地裂的時代,才是他們的天堂。
郭威雖然是個懶漢,卻喜歡和閒漢們談論天下兵事。更重要的是,郭威「形神魁壯」(《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有一把好力氣,在亂世中有力氣,可以投戎做個丘八爺,不愁沒飯吃。九二一年,十八歲的郭威聽說潞州留後李繼韜招兵買馬,就投在了李繼韜門下吃軍餉。郭威性情強悍,好勇鬥狠,李繼韜很欣賞他。
像郭威這樣的無賴人物,一旦「小人得志」,往往就會橫行街市,成為地頭惡霸。他聽說潞州市場中有個殺豬賣肉的夥計長得很壯實,眾人都怕他。郭威的驢脾氣上來了,有爺在,你憑什麼牛氣哄哄?
郭威一日喝醉了酒,邁著螃蟹步子,來到屠夫的肉攤前。郭威醉醺醺地說:「給爺割二斤好肉下酒!」其實郭威根本不是來買肉的,純粹是想找事。屠夫割肉稍不合他意,郭威就指著屠夫的鼻子大罵。
這屠夫也是驢脾氣,見郭威對他指手畫腳,大怒。屠夫將肉丟在一邊餵狗,用手撕開衣服,露出胸膛,挑釁郭威:「你有種,刺爺一刀!沒種,滾一邊去。」屠夫平時也牛慣了,沒把郭威放在眼裡,以為嚇唬一下郭威,這小子能老實點。
沒想到郭威夠狠,二話不說,操起案上的殺豬刀,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屠夫慘叫一聲,命喪當場。這段傳奇故事,很可能就是《水滸傳》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原型出處。光天化日之下殺人,那還了得,市場管理人員立刻拿住郭威去官府報案。好在李繼韜憐惜郭威是條漢子,沒捨得殺他,繼續留在軍中效力。
三年後,因為李繼韜謀反被李存勖誅滅,潞州牙兵悉數被分配到從馬直,也就是騎兵衛隊,郭威也在其中。之前潞州軍只是地方軍,而進了從馬直,就算是中央軍了。從這一刻起,郭威的命運悄然改變了,從此飛黃騰達,一路斬關奪隘,爬到了人生的最高峰。郭威這個人萬般都好,就有個壞毛病,喜歡喝酒賭博。他在軍中掙的那些補貼根本不夠他花的,頭天領的餉錢,第二天就讓他喝光賭沒了,柴夫人沒少數落丈夫。柴夫人性情溫婉,再加上她認定郭威必成大事,所以也沒在這方面計較太多。
柴夫人雖然嫁給了郭威,但和自己的娘家還保持著聯繫,她很喜歡侄子柴榮。因為自己一直沒有生育,總感覺對不住郭威,再加上郭威也挺喜歡性格穩重、模樣憨厚的柴榮,柴夫人乾脆就撮合丈夫收下了柴榮做養子。從此,柴榮多了一個頑劣的養父,也多了一個慈祥的養母,這叫親上加親。
柴榮知道養父平時亂花錢,家裡經濟情況非常不好,所以就起早貪黑地拼命做生意賺錢,養活這個不爭氣的爹。郭威之所以能在軍中靜下心來學習文化知識,柴榮應該被記上首功。如果連飯都吃不上,郭威哪還有閒心去讀書?另外郭威在軍中和李瓊等人拜了把兄弟,平時迎來送往都需要使銀子,沒錢,真的寸步難行。
郭威雖然讀書很晚,但他的悟性好,很快就能將書上的內容活學活用。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否則就成了掉書袋的呆子,百無一用。當然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郭威運氣也好,他遇上了生命中第一個貴人。這位貴人在歷史上大名鼎鼎--出賣燕雲十六州、亂認小乾爹的晉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人品很臭,但能力卻很強,加之他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軍界的地位很高。在江湖上做老大的,手下哪能沒幾個貼心的小弟?石敬瑭發現郭威「長於書計」(《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頭腦靈活,就把郭威拉下了水,「令掌軍籍」(《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替他打理事務。由於郭威在軍中沒什麼名望和地位,石敬瑭也只是拿郭威當小嘍囉使喚,並沒有過於重用,這時石敬瑭手下的頭號大嘍囉是後來的後漢高祖劉知遠。
說來有意思,五代十國時期的幾個開國皇帝除了朱溫,其他的都是前朝開國皇帝的部下,比如李嗣源(實際上他也是開國皇帝)之於李克用、石敬瑭之於李嗣源、劉知遠之於石敬瑭、郭威之於劉知遠、趙匡胤之於郭威。郭威這個人萬般都好,就有個壞毛病,喜歡喝酒賭博。他在軍中掙的那些補貼根本不夠他花的,頭天領的餉錢,第二天就讓他喝光賭沒了,柴夫人沒少數落丈夫。柴夫人性情溫婉,再加上她認定郭威必成大事,所以也沒在這方面計較太多。
柴夫人雖然嫁給了郭威,但和自己的娘家還保持著聯繫,她很喜歡侄子柴榮。因為自己一直沒有生育,總感覺對不住郭威,再加上郭威也挺喜歡性格穩重、模樣憨厚的柴榮,柴夫人乾脆就撮合丈夫收下了柴榮做養子。從此,柴榮多了一個頑劣的養父,也多了一個慈祥的養母,這叫親上加親。
柴榮知道養父平時亂花錢,家裡經濟情況非常不好,所以就起早貪黑地拼命做生意賺錢,養活這個不爭氣的爹。郭威之所以能在軍中靜下心來學習文化知識,柴榮應該被記上首功。如果連飯都吃不上,郭威哪還有閒心去讀書?另外郭威在軍中和李瓊等人拜了把兄弟,平時迎來送往都需要使銀子,沒錢,真的寸步難行。
郭威雖然讀書很晚,但他的悟性好,很快就能將書上的內容活學活用。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否則就成了掉書袋的呆子,百無一用。當然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郭威運氣也好,他遇上了生命中第一個貴人。這位貴人在歷史上大名鼎鼎--出賣燕雲十六州、亂認小乾爹的晉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人品很臭,但能力卻很強,加之他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軍界的地位很高。在江湖上做老大的,手下哪能沒幾個貼心的小弟?石敬瑭發現郭威「長於書計」(《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頭腦靈活,就把郭威拉下了水,「令掌軍籍」(《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替他打理事務。由於郭威在軍中沒什麼名望和地位,石敬瑭也只是拿郭威當小嘍囉使喚,並沒有過於重用,這時石敬瑭手下的頭號大嘍囉是後來的後漢高祖劉知遠。
說來有意思,五代十國時期的幾個開國皇帝除了朱溫,其他的都是前朝開國皇帝的部下,比如李嗣源(實際上他也是開國皇帝)之於李克用、石敬瑭之於李嗣源、劉知遠之於石敬瑭、郭威之於劉知遠、趙匡胤之於郭威。後蜀的孟知祥也算是李克用的部下(侄女婿)。
劉知遠和後唐李氏一樣,都是沙陀人。劉知遠的長相很特別,「面紫色,目睛多白」(《舊五代史‧漢高祖紀一》卷九十九)。當然劉知遠能成大事,不是靠所謂的異相,而是靠在腥風血雨中拼出來的軍功。不過劉知遠能成為石敬瑭的頭號心腹,除了因為他本人立下的軍功之外,還因為他曾經在戰場和官場上兩次救過石敬瑭的命,石敬瑭知恩圖報,對他予以重用。
從派系上來說,其實郭威算是劉知遠的嫡系,真正讓郭威從軍界下層竄升至高層的伯樂,是劉知遠。九三六年,時任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勾結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用燕雲十六州的代價,換取契丹人的支持,消滅了後唐的李從珂政權,建立了後晉王朝。
由於劉知遠的能力非常強,所以石敬瑭對他還是敬鬼神而遠之,劉知遠在晉朝早期的仕途並不順暢。但無論劉知遠宦海如何沉浮,郭威始終默默地跟在劉知遠身邊,不離不棄,贏得了劉知遠的好感。劉知遠對郭威「尤深待遇,出入帷幄,受腹心之寄」(《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郭威和楊玢、史弘肇等人都成為劉知遠真正的嫡系心腹。
晉天福六年(九四一),劉知遠調任河東節度使。河東是唐末五代的天下第一重鎮,劉知遠坐鎮河東,直接催生了後來的後漢王朝。第二年,石敬瑭去世,由侄子石重貴繼位。石重貴比起他那無恥成性的叔父來,倒還有點血性,他上臺後,廢除了和契丹的不平等關係。
石重貴此舉直接得罪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耶律德光率軍進攻中原,雙方在中原苦戰兩年,互有勝負。但因為叛徒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人的出賣,天福十一年(九四六)十二月,契丹軍殺進汴梁,石重貴屈辱投降。
太原城中的劉知遠苦苦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次年(九四七)二月,在郭威等人的勸說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郭威勸進的理由很簡單:到嘴的肥肉你不吃,如果別人搶先下嘴,到時可沒後悔藥吃。郭威做事果斷,不拖泥帶水。猶豫不決,往往會耽誤時機,致使大事盡毀。後蜀的孟知祥也算是李克用的部下(侄女婿)。
劉知遠和後唐李氏一樣,都是沙陀人。劉知遠的長相很特別,「面紫色,目睛多白」(《舊五代史‧漢高祖紀一》卷九十九)。當然劉知遠能成大事,不是靠所謂的異相,而是靠在腥風血雨中拼出來的軍功。不過劉知遠能成為石敬瑭的頭號心腹,除了因為他本人立下的軍功之外,還因為他曾經在戰場和官場上兩次救過石敬瑭的命,石敬瑭知恩圖報,對他予以重用。
從派系上來說,其實郭威算是劉知遠的嫡系,真正讓郭威從軍界下層竄升至高層的伯樂,是劉知遠。九三六年,時任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勾結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用燕雲十六州的代價,換取契丹人的支持,消滅了後唐的李從珂政權,建立了後晉王朝。
由於劉知遠的能力非常強,所以石敬瑭對他還是敬鬼神而遠之,劉知遠在晉朝早期的仕途並不順暢。但無論劉知遠宦海如何沉浮,郭威始終默默地跟在劉知遠身邊,不離不棄,贏得了劉知遠的好感。劉知遠對郭威「尤深待遇,出入帷幄,受腹心之寄」(《舊五代史‧周太祖紀一》卷一百一十)。郭威和楊玢、史弘肇等人都成為劉知遠真正的嫡系心腹。
晉天福六年(九四一),劉知遠調任河東節度使。河東是唐末五代的天下第一重鎮,劉知遠坐鎮河東,直接催生了後來的後漢王朝。第二年,石敬瑭去世,由侄子石重貴繼位。石重貴比起他那無恥成性的叔父來,倒還有點血性,他上臺後,廢除了和契丹的不平等關係。
石重貴此舉直接得罪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耶律德光率軍進攻中原,雙方在中原苦戰兩年,互有勝負。但因為叛徒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人的出賣,天福十一年(九四六)十二月,契丹軍殺進汴梁,石重貴屈辱投降。
太原城中的劉知遠苦苦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次年(九四七)二月,在郭威等人的勸說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郭威勸進的理由很簡單:到嘴的肥肉你不吃,如果別人搶先下嘴,到時可沒後悔藥吃。郭威做事果斷,不拖泥帶水。猶豫不決,往往會耽誤時機,致使大事盡毀。耶律德光沒有控制住中原局勢,沒多久就被中原此起彼伏的反抗活動所震驚,沒幾個月,耶律德光就逃出汴梁,不久病死,契丹勢力漸漸淡出中原。汴梁無主,對劉知遠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對於走哪條路進汴梁,河東高層產生了分歧。
河東將領們打算走東路,即出井陘口,先取河北,然後再南下汴梁。而劉知遠本人的意思卻是取石會關、過上黨,取直線進汴梁。還是郭威看得遠,他指出耶律德光雖死,但河北的契丹殘部實力非常強,我們一戰未必取勝。萬一陷入亂戰泥沼,汴梁不定被誰搶先下了手。對於劉知遠的南下路線,郭威也認為不妥,首先上黨地處太行山脈,地形艱險,不利行軍。
隨後,郭威給劉知遠指了一條通天大道:沿汾河谷地南下,然後再調頭東進汴梁。雖然這條路要比走上黨遠一些,但這條路線上沒有契丹軍隊,只有一些散兵游勇,行軍時間會大大減少,這就是孫武所說的「以迂為直」。劉知遠大喜,認為這果然是條捷徑。
劉知遠一面命大將史弘肇率兵走上黨,掃清汴梁周邊,自己率本部穿越汾河谷地。果然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天福十二年(九四七)六月,劉知遠就來到了汴梁。聽說劉知遠入主汴梁,各地藩鎮紛紛易幟,投靠了後漢,後漢在中原的統治正式開始。至於老巢太原,劉知遠留下了弟弟劉崇鎮守,劉知遠這個舉動直接催生了五代十國唯一一個在北方立國的政權--北漢。
在劉知遠稱帝和南下汴梁的過程中,郭威厥功至偉,可以說郭威是半個後漢王朝的建立者。劉知遠很欣賞郭威,他定都汴梁後,封郭威為樞密副使,與樞密使楊邠共同主掌軍權。估計劉知遠留了個心眼,郭威功勞再大,畢竟是武將,用他來掌管軍隊,不如用楊邠這個文官更合適,至少不會對朝廷構成威脅。
這時的郭威,已經成為後漢核心統治集團的成員,算得上是人中龍鳳。當時的後漢權力格局一月五星:皇帝劉知遠,樞密使楊邠、樞密副使郭威、三司使王章、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弘肇、左僕射蘇逢吉。這五個人在名義上都是「同平章事」,即宰相,在政治級別都是差不多的。耶律德光沒有控制住中原局勢,沒多久就被中原此起彼伏的反抗活動所震驚,沒幾個月,耶律德光就逃出汴梁,不久病死,契丹勢力漸漸淡出中原。汴梁無主,對劉知遠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對於走哪條路進汴梁,河東高層產生了分歧。
河東將領們打算走東路,即出井陘口,先取河北,然後再南下汴梁。而劉知遠本人的意思卻是取石會關、過上黨,取直線進汴梁。還是郭威看得遠,他指出耶律德光雖死,但河北的契丹殘部實力非常強,我們一戰未必取勝。萬一陷入亂戰泥沼,汴梁不定被誰搶先下了手。對於劉知遠的南下路線,郭威也認為不妥,首先上黨地處太行山脈,地形艱險,不利行軍。
隨後,郭威給劉知遠指了一條通天大道:沿汾河谷地南下,然後再調頭東進汴梁。雖然這條路要比走上黨遠一些,但這條路線上沒有契丹軍隊,只有一些散兵游勇,行軍時間會大大減少,這就是孫武所說的「以迂為直」。劉知遠大喜,認為這果然是條捷徑。
劉知遠一面命大將史弘肇率兵走上黨,掃清汴梁周邊,自己率本部穿越汾河谷地。果然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天福十二年(九四七)六月,劉知遠就來到了汴梁。聽說劉知遠入主汴梁,各地藩鎮紛紛易幟,投靠了後漢,後漢在中原的統治正式開始。至於老巢太原,劉知遠留下了弟弟劉崇鎮守,劉知遠這個舉動直接催生了五代十國唯一一個在北方立國的政權--北漢。
在劉知遠稱帝和南下汴梁的過程中,郭威厥功至偉,可以說郭威是半個後漢王朝的建立者。劉知遠很欣賞郭威,他定都汴梁後,封郭威為樞密副使,與樞密使楊邠共同主掌軍權。估計劉知遠留了個心眼,郭威功勞再大,畢竟是武將,用他來掌管軍隊,不如用楊邠這個文官更合適,至少不會對朝廷構成威脅。
這時的郭威,已經成為後漢核心統治集團的成員,算得上是人中龍鳳。當時的後漢權力格局一月五星:皇帝劉知遠,樞密使楊邠、樞密副使郭威、三司使王章、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弘肇、左僕射蘇逢吉。這五個人在名義上都是「同平章事」,即宰相,在政治級別都是差不多的。也許郭威沒有想到,僅僅三年後,歷史就要進入真正屬於他的時代。
三、被逼出來的王朝
波譎雲詭的九四七年,在一片混亂中,被歷史老人輕輕地翻了過去。
九四八年的正月,劉知遠在汴梁宮中改元乾祐,正式拋棄了之前沿用的後晉天福年號。這一年,劉知遠五十四歲。因為劉知遠最疼愛的長子、魏王劉承訓(九二二--九四七)在去年的十二月突然病故,老年喪子的劉知遠痛不欲生,大病一場,終於撐不住了。
剛過完新年,劉知遠就病入膏肓,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就要到了,強打精神安排帝國後事。十八歲的皇次子劉承祐被確定為帝國繼承人,由蘇逢吉、楊邠、史弘肇、郭威四人組成顧命班子,輔佐劉承祐接班。二月,劉知遠駕崩,劉承祐入承大統,就是漢隱帝。
由於劉承祐少不更事,所以後漢的軍政大權實際上掌握在蘇逢吉等四人手裡,外加一個管經濟的「財政大臣」王章。從派系上來看,這五個人都是劉知遠的嫡系,政治上非常可靠,劉知遠對他們知根知底,所以能放心讓他們執政。
這五大臣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楊邠和王章、史弘肇三人關係最好,史弘肇和蘇逢吉關係最差,而蘇逢吉和郭威關係也一般。出於權力角度的考慮,蘇逢吉時刻想將楊邠和郭威踢出顧命班子。蘇逢吉指使戶部尚書李濤上書,請罷二位樞密,放到外鎮做官。雖然此事最終沒有成功,但說明了蘇逢吉是非常忌憚武人專權的,和宋初的趙普是一個路數。
楊、王、史三人穿一條褲子,蘇逢吉拉山頭單幹,倒是郭威有些坐山觀虎鬥的意思。郭威和楊邠他們交情不錯,但沒有蹚他們那個渾水,而是左右逢源,都不得罪。
這五位大臣中,楊邠、王章、蘇逢吉是文官,郭威和史弘肇是武將,所以漢隱帝要想坐穩江山,主要還是依靠郭威和史弘肇。在亂世中武將要想出人頭地,那就必須多打仗,沒仗可打,還立什麼軍功?亂世中缺少人性和道德,但卻從來不缺少戰爭。在軍閥唱主角的五代時期,藩鎮叛亂多如牛毛,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歲無寧日。也許郭威沒有想到,僅僅三年後,歷史就要進入真正屬於他的時代。
三、被逼出來的王朝
波譎雲詭的九四七年,在一片混亂中,被歷史老人輕輕地翻了過去。
九四八年的正月,劉知遠在汴梁宮中改元乾祐,正式拋棄了之前沿用的後晉天福年號。這一年,劉知遠五十四歲。因為劉知遠最疼愛的長子、魏王劉承訓(九二二--九四七)在去年的十二月突然病故,老年喪子的劉知遠痛不欲生,大病一場,終於撐不住了。
剛過完新年,劉知遠就病入膏肓,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就要到了,強打精神安排帝國後事。十八歲的皇次子劉承祐被確定為帝國繼承人,由蘇逢吉、楊邠、史弘肇、郭威四人組成顧命班子,輔佐劉承祐接班。二月,劉知遠駕崩,劉承祐入承大統,就是漢隱帝。
由於劉承祐少不更事,所以後漢的軍政大權實際上掌握在蘇逢吉等四人手裡,外加一個管經濟的「財政大臣」王章。從派系上來看,這五個人都是劉知遠的嫡系,政治上非常可靠,劉知遠對他們知根知底,所以能放心讓他們執政。
這五大臣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楊邠和王章、史弘肇三人關係最好,史弘肇和蘇逢吉關係最差,而蘇逢吉和郭威關係也一般。出於權力角度的考慮,蘇逢吉時刻想將楊邠和郭威踢出顧命班子。蘇逢吉指使戶部尚書李濤上書,請罷二位樞密,放到外鎮做官。雖然此事最終沒有成功,但說明了蘇逢吉是非常忌憚武人專權的,和宋初的趙普是一個路數。
楊、王、史三人穿一條褲子,蘇逢吉拉山頭單幹,倒是郭威有些坐山觀虎鬥的意思。郭威和楊邠他們交情不錯,但沒有蹚他們那個渾水,而是左右逢源,都不得罪。
這五位大臣中,楊邠、王章、蘇逢吉是文官,郭威和史弘肇是武將,所以漢隱帝要想坐穩江山,主要還是依靠郭威和史弘肇。在亂世中武將要想出人頭地,那就必須多打仗,沒仗可打,還立什麼軍功?亂世中缺少人性和道德,但卻從來不缺少戰爭。在軍閥唱主角的五代時期,藩鎮叛亂多如牛毛,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歲無寧日。郭威運氣不錯,想什麼就來什麼,乾祐元年(九四八)三月,駐守河中(今山西永濟)的護國軍節度使李守貞扯旗造反,自稱秦王。隨後,永興牙將趙思綰在長安,鳳翔巡檢使王景崇在鳳翔,和李守貞遙相呼應,一起做反賊。
三鎮叛亂的消息傳到汴梁,震驚了朝廷,如果後漢不剿滅這些叛軍,極有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必須盡早剿滅這夥反賊。後漢五大臣中,郭威和史弘肇主管軍事,但兩個人不可能同時派出討逆,必須留一個看家,漢隱帝決定由郭威掛帥征討叛軍。
乾祐元年(九四八)八月,劉承祐封時任樞密使的郭威為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諸軍皆由郭威節制。之前的郭威雖然也執掌兵權,但這是第一次以主帥的身分帶兵出征。
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兵權,郭威心裡開始有了想法。不過郭威不會在這個時候搞出什麼動靜,在人望未隆之時,這樣做無異是玩火自焚。郭威現在最需要的是多立軍功,在軍界確立老大地位,然後再找機會對劉承祐下手。
郭威臨行前,專門拜訪了官場老油條--太師馮道,問他滅賊方略。老奸巨猾的馮道給郭威指點了一條明路:「守貞自謂舊將,為士卒所附,願公勿愛官物,以賜士卒,則奪其所恃矣。」(《資治通鑒》卷二百八十八)
馮道的意思很明白,亂世中的丘八爺只認銀子不認人,只要郭威肯慷國家之慨,花公款收買人心,一能瓦解叛軍鬥志,二能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威信。郭威大喜,果然是個參透世事的人精子。郭威西征期間,一邊和叛軍作戰,一邊做散財童子,果然收到奇效。
李守貞的部隊聽說郭威四處散財,很多人都背叛了李守貞,投降郭威。官軍也被郭威用銀子餵飽了,勢力此消彼長,形勢對郭威越來越有利。乾祐二年(九四九)七月,被官軍圍困數月的李守貞再也堅持不下去了,舉族自焚。趙思綰和王景崇也分別被郭威給收拾掉了,三鎮叛亂最終被郭威平定。郭威運氣不錯,想什麼就來什麼,乾祐元年(九四八)三月,駐守河中(今山西永濟)的護國軍節度使李守貞扯旗造反,自稱秦王。隨後,永興牙將趙思綰在長安,鳳翔巡檢使王景崇在鳳翔,和李守貞遙相呼應,一起做反賊。
三鎮叛亂的消息傳到汴梁,震驚了朝廷,如果後漢不剿滅這些叛軍,極有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必須盡早剿滅這夥反賊。後漢五大臣中,郭威和史弘肇主管軍事,但兩個人不可能同時派出討逆,必須留一個看家,漢隱帝決定由郭威掛帥征討叛軍。
乾祐元年(九四八)八月,劉承祐封時任樞密使的郭威為西面軍前招慰安撫使,諸軍皆由郭威節制。之前的郭威雖然也執掌兵權,但這是第一次以主帥的身分帶兵出征。
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兵權,郭威心裡開始有了想法。不過郭威不會在這個時候搞出什麼動靜,在人望未隆之時,這樣做無異是玩火自焚。郭威現在最需要的是多立軍功,在軍界確立老大地位,然後再找機會對劉承祐下手。
郭威臨行前,專門拜訪了官場老油條--太師馮道,問他滅賊方略。老奸巨猾的馮道給郭威指點了一條明路:「守貞自謂舊將,為士卒所附,願公勿愛官物,以賜士卒,則奪其所恃矣。」(《資治通鑒》卷二百八十八)
馮道的意思很明白,亂世中的丘八爺只認銀子不認人,只要郭威肯慷國家之慨,花公款收買人心,一能瓦解叛軍鬥志,二能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威信。郭威大喜,果然是個參透世事的人精子。郭威西征期間,一邊和叛軍作戰,一邊做散財童子,果然收到奇效。
李守貞的部隊聽說郭威四處散財,很多人都背叛了李守貞,投降郭威。官軍也被郭威用銀子餵飽了,勢力此消彼長,形勢對郭威越來越有利。乾祐二年(九四九)七月,被官軍圍困數月的李守貞再也堅持不下去了,舉族自焚。趙思綰和王景崇也分別被郭威給收拾掉了,三鎮叛亂最終被郭威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