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超級太監大歷史

9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千年一遇的神鬼謀略家:趙高

搞垮秦朝的第一人

漢初大政論家、大文學家賈誼在他瑰麗雄奇的著名文章《過秦論》(意指「論秦朝的過失」)裡,以華麗的詞藻、精采的對仗、鏗鏘的聲韻,洋洋灑灑敘述了大秦帝國的興滅經過。但是關於它複雜的敗亡原因,僅在文末以儒家觀點的十個字一語概括:「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我想,賈誼至少遺漏了一個重要的關鍵角色,一個可能是「單槍匹馬」(single-handedly)推翻這個強大帝國的人:趙高。

由於可能是「一人打倒秦帝國」這份不可思議的功力,讓他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歷史大大露臉的太監,普遍被視為「太監第一名」。然而詭異的是,根據近代學者的考證,竟認為趙高可能不是太監!

趙高歷仕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嬰三代君主。他被認為是引發秦帝國多次內部大亂鬥、加速帝國覆滅的重要力量,但歷史上對趙高是否為宦官、以及他「惡搞」的動機迄今仍存在爭議。司馬遷在他開宗立派的巨著《史記》裡,沒有為趙高單獨立傳,卻把他的事蹟分散記載在《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和《蒙恬列傳》裡,讓人很難窺見這位推翻暴政「偉人」的完整面貌。

首先,《史記》確實沒有很明確說趙高是被閹了的「宦官」,引起後來可能「誤會」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李斯列傳》。當中記載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不過近代學者根據新出土的「張家山漢墓竹簡」解釋:「宦」是指在宮裡任職的人。「宦籍」,是指用來登錄出入宮門者的登記冊。秦代時不論是「宦人」或「宦籍」,都沒有後代所指「宦官」(太監)的語義。當時被去勢的人稱為「奄(閹)人」(在宮中任職的閹人被稱為「宦奄」)。若根據這個定義,趙高僅是任職於宮中的「宦人」,並非被閹割的太監。

另一個被認為引起「誤會」的來源是《蒙恬列傳》裡的記載:「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引起爭議的是「隱宮」一詞。古代注釋《史記》的專家,普遍把「隱宮」跟「宮刑」聯結在一起。例如張守節《史記正義》:「宮刑,一百日隱於蔭室養之乃可,故曰隱宮,下蠶室是。」

認為趙高是閹人的還有裴駰所著的《史記集解》:「為宦者。」以及司馬貞《史記索隱》:「蓋其父犯宮刑,妻子沒為官奴婢,妻後野合所生子皆承趙姓,並宮之,故云『兄弟生隱宮』。謂隱宮者,宦之謂也。」

然而秦史專家馬非百先生根據一九七五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雲夢秦簡」考證指出:「趙高兄弟皆生隱宮」的「隱宮」一詞,是「隱官」的誤寫。「隱官」是指受刑後「更新人」的工作坊,亦可指「更新人」本身。它是介於庶人與奴隸之間的一種身分,跟「宦官」無關。而且《史記》記載,趙高有一女婿:咸陽令閻樂。這說明趙高是有女兒的,儘管這女兒是親生還是養女,如今已不可考。不過,兩千多年來趙高是宦官的鮮明形象早已深植人心,除非有百分之百的可靠證據推翻此一身分,否則,要將趙高從「太監名人榜」上除名,還真不容易。

近代專家根據《蒙恬列傳》裡的記載,整理出趙高的身世應該是這樣的:「他是趙國宗族的後代,祖上是趙國押在秦國的人質(或者是被俘虜),娶秦國女子為妻。趙高的母親因觸犯刑法,服刑後被遣送到秦國政府專門用來收容「更新人」的隱官工作,趙高兄弟皆出生於此。」趙高的父親是誰,《蒙恬列傳》沒有說,卻提到他的母親曾是受刑人,而且是在「隱官」工作坊裡生下他們幾兄弟,這是相當怪異的。最可能的解釋是:他的生父「不詳」。

唐朝司馬貞《史記索隱》裡指趙高和他父親都遭受「宮刑」或許不正確,但是他母親「野合」後生下他們兄弟、「皆承趙姓」,這個可能性仍然存在。另有一說趙高的父親可能是在「隱官」工作的下級官吏,通曉法律,精於書法,在「隱官」任職時結識了趙高的母親,組建了家庭,生下趙高兄弟。趙高子承父業,所以他後來成為一名「法律人」。

成功博取秦始皇信任

總之,出身卑賤的趙高,他的奮鬥史是很勵志的,堪稱「三級貧戶發達史」的最佳典範。他努力苦學,考上當時的「高普考」,終於在二十四歲那年(秦王政十三年,西元前二三四年)進入政府服務,任尚書卒史。這一年,秦王嬴政二十五歲。趙高努力「搏出位」,終於受到注意。帝國建立後,秦始皇聽聞趙高孔武有力,又熟悉刑獄法律,於是任命他為「中車府令」,同時教導少子胡亥斷獄。這一年,趙高大約四十歲。

「中車府令」是中級官吏,負責皇帝的車馬管理和出行隨駕,有時候甚至要親自為皇帝駕車,工作至關重要,非皇帝絕對信任的心腹不能擔當,由此可見秦始皇對他相當信任。加上讓他教導公子胡亥決斷訟案,「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可謂人盡其才。當趙高遇上了胡亥後,從此兩人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也徹底顛覆了秦帝國的命運。

趙高一生中有過一次極大的凶險。當時他曾犯下重罪(史無明言),秦始皇把他交給蒙毅審判。按律他是死罪,蒙毅不敢枉法,判處趙高死刑。無奈秦始皇「心太軟」,覺得趙高是幹才,下令赦免他,甚至恢復其官職。但趙高從此跟蒙氏兄弟結下梁子,也埋下日後的殺機。秦始皇重用蒙氏兄弟,弟弟蒙毅在中央任皇帝的參謀,哥哥蒙恬在外任大將,北伐匈奴、鎮守上郡(今陝西省榆林市南),江山如鐵桶般穩固。然而始皇三十五年(西元前二一二年)卻發生了一件改變日後帝國命運的大事。

修改遺詔,好大的膽子!

秦始皇卯起來求長生不老藥的故事,大家是知道的。當時有兩個負責找不老藥的方士侯生和盧生,因為實在「沒法度」了,只好相偕逃亡。過分的是,他們還大爆秦始皇的為人、施政缺點和追求長生不老藥的內幕。一些讀書人也跟著議論紛紛,互相「按讚」轉發消息。秦始皇知道後大發雷霆,認定是「妖言惑眾」,逮捕了證據確鑿、情節嚴重的四百六十餘人,盡阬(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示警告,這就是「坑儒」的故事。

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的長子扶蘇勸諫老爸說:「如今天下初定,遠方的百姓尚未歸附,諸生都是讀孔子書、學習孔子的人,如果父親重懲他們,兒臣擔心會天下不安,望父皇明察。」秦始皇氣在頭上,竟然把扶蘇趕到上郡去擔任蒙恬的監軍。秦始皇是個怕死、又忌諱提到死的人。但他生前未立太子,打發走扶蘇後,又沒有訂下接班計畫,為帝國種下巨大禍根。更嚴重的是,他身體不好還到處趴趴走!

始皇帝三十七年(西元前二一〇年),秦始皇東巡,七月在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大平台村南)病重。臨終前,他命「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執行頒發聖旨之事),同時下詔讓公子扶蘇回咸陽為他主持葬禮。但給扶蘇的詔書還沒交到使者手中,始皇帝就「掛」了。駕崩時,他身邊的「大咖」只有趙高、胡亥,與丞相李斯,並沒有扶蘇。

李斯認為皇帝在外駕崩,國內儲君未定,應當封鎖消息,祕不發喪。他們將秦始皇的靈柩放在「轀輬車」裡,因為回程路途遙遠又正值夏季,秦始皇的屍體開始腐爛。李斯、趙高命隨從在車裡裝載一石「鮑魚」,以掩蓋屍臭味。百官奏事及供應皇帝的飲食,一切如常。

這時候,趙高這位不世出的謀略家,作出了他人生的第一場大豪賭。他扣留住秦始皇的遺詔,騙胡亥說:他老爸下令處死扶蘇,並立他為「接班人」。胡亥大喜。趙高又說:「此事不跟丞相商量,恐怕不會成功。」於是又找上李斯,告訴他:「陛下賜給扶蘇的詔書和符璽都在我手中,立誰為太子如今都是你我說了算,你怎麼看?」李斯說:「你怎能說出這種叛國的話呢?這不是你我當人臣應當議論的事!」

趙高進一步分析說:「你的才智跟蒙恬相比,高下如何?」李斯說:「我不如他。」趙高說:「長子扶蘇剛毅勇武,即位之後,一定會讓蒙恬擔任丞相,你升不上去是很明顯的了。我教胡亥法律多年,不曾看見他發生過失。而且他慈仁篤厚,會是很棒的接班人,你好好想想。」李斯最後同意合作,兩人合謀竄改秦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帝。又矯詔責備扶蘇,數落他不能立功,還上書「誹謗怨望」,並指控蒙恬沒有把扶蘇教導好,下令將兩人賜死。

扶蘇看到假詔書後,又是哭泣、又是鬧自殺。蒙恬在一旁說:「陛下讓我領三十萬大軍守邊,讓公子監軍,此乃天下重任,這個使者和詔書,怎曉得當中是否有詐?不如先搞清楚再死也不遲。」扶蘇說:「父要子死,還有什麼好問的呢?」接著就自殺了。蒙恬不肯自我了斷,於是被囚,之後被迫吞藥自殺。趙高接著向秦二世進讒:蒙毅曾經阻撓始皇立胡亥為太子,應立即處死他。二世遂將蒙毅囚禁於代郡(今河北蔚縣一帶),後來又派遣御史曲宮殺死蒙毅,趙高終於完成「甜蜜復仇」。

順利成為操盤手

胡亥登基後,是為秦二世。他任趙高為郎中令。有一次胡亥問趙高說:「人生如同駕馭六匹駿馬在一瞬間從縫隙跑過一般,非常短暫。我已經君臨天下,只想享盡聲色,一直玩、一直玩,但同時要國家安寧、百姓安居樂業、永保江山、得享天年,請問有什麼方法嗎?」

趙高說:「這是賢主所能做,昏君不能做的。沙丘之謀後,所有公子和大臣都懷疑你繼位的合法性。這些公子都是你的兄弟,大臣都是先帝之前安排的。現在陛下剛剛登基,這些人都心懷怨恨,恐怕未來會造反,讓我一直提心弔膽,生怕哪一天好日子要到頭了,陛下你又怎能放心享樂呢?」胡亥說:「那該怎辦?」趙高說:「嚴法重刑,有罪者連坐,甚至族誅,滅大臣而遠骨肉。讓貧者變富,讓賤者變貴重。盡除先帝的老臣,用陛下的親信取代他們。如此一來,群臣莫不感恩戴德,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以上見《史記‧李斯列傳》)

胡亥果然言聽計從,二世元年(西元前二〇九年),下令變更律法。群臣諸公子有罪,立刻被下獄治罪。共十二位公子、十位公主遭處刑,家產沒收,諸公子和群臣獲罪被連坐者不可勝數,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同年九月,陳勝、吳廣起兵於蘄(今安徽宿縣),天下即將大亂,但趙高仍一心想著剷除異己。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李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