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六章 先生街

 

我給芝潔講過爹爹年輕時犯下的一次過失,芝潔認為這對爹爹的後天性格產生了重大影響。爹爹十幾歲時,就已經是一個狂熱的書畫、瓷器和藝術品收藏家了。某個悶熱的夏日午後,一個年輕的藝術品商人駕著馬車來到孫宅。馬車上面的木箱引起爹爹的興趣,於是他走出門一探究竟。

 

商人跳下馬車,直起身子面向爹爹。「我這剛好有一批好東西從北京運來,給您瞧瞧,」他說,「這些瓷器是乾隆皇帝的親戚委託轉賣的,非常稀有。孫先生,您一定會──」

話還沒說完,爹爹就像受到了侮辱般下意識扇了他一巴掌。按常理,商人──即使是從事藝術品和古董交易的商人──都不屬於爹爹的社會階層,應該尊稱他為「少爺」表示謙恭。叫「先生」是以下犯上。

 

「豈有此理!」爹爹勃然大怒。他的指尖感受到了方才那人臉上黏糊糊的汗珠。從父親單純的生活經驗看來,他的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他人理應倍加尊重。在年少的爹爹看來,一記耳光並不過分。

 

但這位藝術品商人可不這麼認為,一舉將爹爹告至常熟縣衙。悄然變化的社會環境使縣令做出了偏向商人的判決,要求爹爹為他打人的行為付出巨額罰款,並將罰沒所得用於在常熟修建一條街道。這位商人雖不是文人,卻獲得了詩意般的公正。縣府特將這條街命名為「先生街」。

 

小時候在上海,我曾聽下人們悄悄說起先生街的故事。爹爹自己卻從來沒有提起過。他平時總是給我們帶一大堆書回家,在餐桌上縱容我們吃各種美味佳餚,耐心地教我識字。耳光事件與我對他的印象如此不同,以至於我很多年都無法相信。

但這個故事在半個世紀後有了後續。當時我和丈夫在香港經營我們自己的小家,為此面試了一位來自常熟的廚子。當我告訴她我娘家姓孫時,她問我是不是她家鄉那個名聲不好的「孫先生」的親戚。

 

多年之後,我終於接受了那個不懂事的少年和彬彬有禮、對我關愛有加(雖然有時很疏離)的父親是同一個人的事實。芝潔認為,先生街事件後,他吸取了教訓、懂得了謙卑,我也同意。這場訴訟的懲罰和隨後的自我反省造就爹爹謙恭和仁慈的品性,這也是後來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

 

1912年,爹爹繼承了伯父老四的遺產,同時也放棄了學術道路,開始在上海經商。他十分不情願地工作了十多年,努力經營家族事業,而不是從事他真正的愛好──藝術品收藏。他三十二歲回到常熟時,按當時的標準,已經人到中年,應該娶妻生子了。據家裡人說,爹爹途經大路時,遇到了在此散步的姆媽。那時她才十七歲,身姿優美、五官精緻,是一個標準的古典美人。當時,爹爹坐在搖搖晃晃的轎子裡,正好看見她不緊不慢地抬起頭,用水汪汪的大眼睛望向他,和顏悅色的神情令人無法抗拒。她身上散發出一種舊式的優雅,全然不同於上海那些時髦開放的都市女孩。爹爹被迷住了,在兩人短暫的交往後便向她求了婚。姆媽原本家境殷實,但幾年前父母亡故,嫁給房地產繼承人並去上海生活

是難得一遇的機會。

 

我不確定這個故事是否完全屬實,但我確信,對我母親來說,這樁婚姻是天賜良機。她離開常熟後,便再也沒有回去過。不到一年,她就完成了蛻變。在上海這個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之一,她成為了妻子和母親,過上了吃穿不愁的生活。

 

父母剛結婚時,住在從伯父老四那裡繼承來的大房子裡。房子位於愛文義路〔顯然不是公共租界最有創意的街名(譯按:英文原意為大街路)〕上一個一英畝的地塊上。爹爹在掌管家族產業十四年之後,發現自己還是更適合做一名學者,而不是資本家。在我出生前後,他曾試圖擴大公司的版圖,利用投資人和他自己的資金建立了華東商業銀行。在那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日本侵華戰爭進一步深入,一場國共全面內戰即將打響,任何投資都注定是冒險。

 

不到兩年,銀行就宣告破產,以失敗告終。為了償還債權人,爹爹不得不變現股票和其他資產,包括拍賣我們的房子。他損失了逾一半的資產,但設法保住了三馬路和四馬路,並用那裡的租金支撐了我們全家幾代人接下來數年的生活。

 

這次創業失敗給全家蒙上一層陰影,雖然我們仍然保持著富貴階層的生活水準,但較以前遜色了許多。最大的變化是我們從伯父老四在愛文義路的大房子搬到了越界築路的新家。這裡被稱為外部路,位於國際公共租界的西側,後來改名為鎮甯路。爹爹從一個朋友那裡租了這塊地,在上面建造了我們的新家,地址是六六八弄十五號。從那裡騎自行車或坐三輪車到我們上學的中西女中非常方便。

 

我們的弄堂在愚園路以北,是一條寬闊的住宅街道,兩旁種著茂盛的梧桐樹。那裡花園洋房都和我們家一樣,維護得很完好,優雅且低調。也有一兩棟大一些的宅邸,不過不像法租界的那麼氣派。我們的鄰居大多是上海人,還有一家英國人和一家日本人。我們對面房子的主人是聲名狼藉的袁世凱的後代。1912年,在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的過程中,袁世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曾短暫地擔任總統,後來復辟登基,自封為洪憲皇帝。

 

也許是受投資失敗的影響,爹爹為我們設計的新家堅固而質樸。大門上方掛著一塊木雕匾牌,上面寫著會稽孫府。紹興會稽是太爺爺的故鄉。雖然我們幾個孩子都出生在上海,甚至從來沒有去過會稽,但父親把那裡視為我們家族的發源地。

 

整裝建築是西班牙風格,由一位中國建築師設計。灰泥外牆、紅磚裝飾牆和赤土陶地磚充滿地中海特色,窗戶、拱門、欄杆、大門無不展現出優美的曲線。但這棟房子最突出的還是它的外立面,由三部分的扇形輪廓環繞彎曲組成,在天空的映襯下極具視覺衝擊力,展現出一種安穩而低調,樸實而簡約的力量感。

 

樓下的花園一年四季都有鮮花盛開。通過花園,再穿過一扇雕花拱門就來到了挑高的門廳,裡面藍白相間的天津地毯在柔和的燈光下閃閃發光。每層樓都配有寬頂露台,在潮濕的夏天也能享受陰涼和微風。雖然外觀是西洋風格,但室內布局尊崇了「三」的中式設計原則:樓房一共三層,每層有三間房。一樓是爹爹的書房、中間和餐廳。二樓是我們日常的餐廳和我父母、親婆的臥室;三樓則是孩子們的臥室。廚房和傭人房在主樓後面的輔樓裡。

 

「三」不僅反映在房間、門廊和窗戶的布局上,還體現在我們家庭的構成中:三世同堂,以及三個倔強的成年人。「三」的原則雖然有助於設計的平衡和協調,卻不利於家庭結構的穩定和家庭成員間的和諧。從小到大,我們很少看到父母在一起。姆媽搬到上海後很快就融入了都市生活,並沉迷於流行文化。她善於交際,喜歡打麻將、看京劇等各種娛樂活動,並時常出去和女性朋友們參加社交聚會。她和爹爹性格截然相反,是典型的慈母嚴父。

 

父母的差異從他們房間的氣味就可見一斑。姆媽的臥室是甜蜜的法國香水和爽身粉的味道,而爹爹的書房則是落了灰的書籍和未乾墨汁的味道。倆人都追求美和精緻,但身處不同的世界,目標也有分歧。姆媽喜歡輕佻的活動,而爹爹討厭無謂的消遣。姆媽總是心血來潮,而爹爹一貫有條不紊。姆媽熱中於追求時尚,而爹爹執著於古典文化。她樂於四處遊走,而他則慎獨沉穩,走到哪裡,手裡都捧著一本書。

 

他們之間不夠親密,與其說是漸行漸遠,不如說是從來就沒有瞭解過彼此。在他們相遇的時候,倆人都處於人生的重要關口,都想趕緊邁入下一個階段,於是互相迷戀上了理想中的對方。然而他們性格截然不同,雖然一開始相互吸引,但最終還是因為缺乏共同語言而彼此厭惡。(未完)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