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熟悉的陌生人

很多三國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關於三國的戲劇、繪畫、文學與影視等各種文藝形式的作品數不勝數。

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三國中找到自己的偶像,比如聰慧多智、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比如英姿威武、武藝超群的趙雲,比如忠厚老實、顧全大局的魯肅……但是在所有三國人物中,唯有一個人,人們對他的感情很複雜,可謂愛恨交加,關於對他的爭論,至今仍然沒有停止。

當你酒至半酣,壯志躊躇時,會吟出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當你處在兩難境界,很難抉擇時,會有一種感悟「味如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當你和朋友正在議論某人時,他冷不丁竄出來,大家立刻會意地大笑道:「說曹操,曹操到」。

對,我們要說的人物正是曹操。

關於曹操,我們很熟悉,卻又很陌生。

說熟悉,是因為我們從小就從戲劇舞臺、電視螢幕等開始接觸到他。提起他,我們就能想到舞臺上那個畫著白色臉譜的奸詐形象,還會想到語文課本中他的那些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等等。

奸臣與良將、陰謀家和政治家、屠夫和詩人,這些看似矛盾的關鍵詞,同時匯聚到一個人身上,會讓我們感到困惑,關於他,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呢?

由西晉文豪陸機所著、有關於曹操的檔案文書,尚有許多留存於世。陸機任著作郎,在整理曹操的遺令時,就覺得曹操此人性格比較矛盾,一方面英雄蓋世,建立了不朽功業;另一方面,臨死前長吁短嘆,交代後事與凡夫俗子無二致。

又過了數百年,在北宋文豪蘇軾筆下,曹操卻是一個功敗垂成的人物,縱然橫槊賦詩、釃酒臨江,英雄一世,但最終也是黯然收場。

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曹操已經淪為一個「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算與整個天下作對,也在所不惜。

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曹操?

我們以往所知的曹操,真的是他本來的面目嗎?

曹操的多張面孔

古今中外,多重性格的人很多,但曹操的性格之複雜,絕對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他既大度又狹隘,既誠實又狡詐,既仁義又狠毒,既多情又寡義,多種性格集於一身,而又毫不違和。

那麼,讓我們不妨從幾件事,來看看曹操的多面人生。

一、忠臣與逆賊。

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周瑜對曹操有一句評語:託名漢相,其實漢賊。就是說曹操此人表面是做漢朝的臣子,其實野心勃勃,想取而代之。

周瑜作為曹操的政治對手,肯定要抹黑敵人,其話的真實性要打個折扣,那麼曹操究竟是救世忠臣,還是腹黑逆賊?

A面:熱血青年。

董卓之亂,洛陽變成人間地獄,殺人墳場,曹操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為此不惜散盡家財,招募義師,討伐董卓。戰鬥中他衝在第一線,差點丟了性命,一心想扭轉乾坤,重整山河,但是後來發現,東漢王朝早已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心灰意懶後,只好另找出路。

B面:跋扈權臣。

曹操晚年,隨著權力的穩固,加上感到統一全國已無望,開始飛揚跋扈,公然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剷除政治對手,毫不手軟。董承衣帶詔事件後,牽連到漢獻帝、董貴人,當時董貴人已有身孕,曹操全然不顧漢獻帝的苦苦哀告,將其絞殺。獻帝皇后伏壽,在另外一次政變中,被從夾壁中拽出,披頭散髮,最終被幽禁至死,皇帝嚇得都不敢求情。其手段之殘暴,與董卓如出一轍。

二、寬容與狹隘。

曹操曾在詩中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自詡,實事求是地講,從某種程度來講,他也做到了。許多人才源源不斷投奔到他帳下,其中還有些人是敵對陣營的,這展現了他海納百川的胸襟。但同時,曹操是個報復心理極強的人。

A面:既往不咎,寬容待人。

古人交戰,講究個名正言順,為了壯大聲勢,瓦解敵方士氣,兩軍對壘時,往往要釋出一份檄文。曹操和袁紹開戰前,陳琳替袁紹寫了一篇檄文。陳琳是文章聖手,一篇文章寫得義正詞嚴,氣勢磅礴。檄文傳到許都時,曹操正在生病,看了一下檄文,但見文中將自己貶得一文不值,還把他祖宗八代問候了一遍,又氣又急之下,曹操出了一身冷汗,病也很快好了。

雖然陳琳的檄文寫得好,但戰場上還是要靠刀槍真功夫。官渡之戰,袁紹戰敗,陳琳也成了俘虜,曹操覺得陳琳是個人才,不但沒有殺他,還讓他做自己的幕僚。

B面:睚眥必報,陰狠毒辣。

如果認為曹操有顆菩薩心腸,對所有人都寬容以對,那只能說明你看錯了人。得罪了曹操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可以說,曹操是個心腸歹毒、手腕狠毒之人。哪怕就是一點小問題,惹惱了他,都會被他毫不客氣地除掉。比如,有個叫桓邵的人,背後發牢騷,說了幾句壞話,傳到曹操耳中,就被曹操下令逮捕。

桓邵是典型的知識分子性格,別看一副嘴硬的樣子,一旦下獄,立刻嚇得魂飛魄散,他苦苦哀求,希望能給條活路。曹操一聽,更加來氣!現在才後悔了?害怕了?告訴你,晚了!拉出去,斬了!

三、自律和任性。

A面: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漢朝以來,奉行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曹操則不然,他推崇法家,無論理政還是治軍,均嚴格依法辦事,而且帶頭從自身做起。

東漢末年戰亂不休,嚴重破壞民生,故而,曹操對軍紀要求很嚴。有一次,曹操帶領大軍出征,路過一片莊稼地,曹操下令讓將士們都下馬,牽著馬小心穿過莊稼地,若有人膽敢踐踏莊稼,定斬不饒。

然而,誰也沒料到發生了意外事件,曹操自己的馬受驚了,踐踏了莊稼。毫無疑問,曹操給自己出了個難題。曹操當下叫來軍法官,要求執行軍法。曹操是帶軍統帥,誰敢執法。但要是不執行,等於曹操自己給自己搧嘴巴。最後,還是採取了一個變通的方式,曹操以髮代首,當場割了一綹頭髮,以示受到懲戒。

B面:濫殺無辜,肆意妄為。

與嚴於律己相對應的是,曹操在其征戰一生中,有過多次屠城行動。屠城指的是在戰爭中,對沒有任何戰鬥能力的平民進行大規模殺戮。初平四年(西元193年),曹操攻下徐州,為了洩憤,對城中老百姓展開屠殺,數十萬無辜生命成了枉死之鬼。屠城行動過後,徐州城內已是雞犬不留,堆積如山的屍體,堵塞了泗水,昔日繁華的徐州,成了荒無人煙之地。

每個人來到這個人間,都是一張白紙,是後天造就了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人。

一個人的性格形成,與其家庭和所處的時代有直接關係,曹操如此複雜的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是否與他的成長環境有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